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5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只是小地方之间的互相仇视而已,但当边民们被组织起来之后,那这就不是小小几个县可以解决的问题了,这些边民数量虽然不多,但各个能征善战,无论是男人还女人,都是森林中的好猎手,可以说是全民皆兵的典范,组织起来,轻轻松松便是七八万的军队,且配备有一定的火枪,而周围几个县城的捕快加一起不过一千多人而已,若是算上驻防军,也不过三千人不到而已,面对边民的暴动,自然是需要道,相当于省这个级别的官员来做主的。

    当消息被上报到云贵巡抚面前时,巡抚心中也是大为惊讶,但等听完来龙去脉之后,则也只能沉默无语,这片地区直到十年前才被纳入到宋朝的版图之内,在十年前,这里还是大理国,对于宋朝的态度,自然不像是内地那般亲近,而在宋朝治理大理的期间,最常用的手段,便是对大理进行汉族移民,充实此地的汉族人口,以保证在云贵之地,汉族的人口数量不会少于当地边民的任何一族。

    这样的政策自然是为了保证将云贵长久的留在宋朝境内,也是为了云贵的长治久安着想,但这样的做法必然会触动到云贵当地大贵族,大地主们的利益,毕竟宋朝可是农耕民族,习惯了生活在平原上,来到云贵,自然也是要住在平原之上的,而云贵之地,自古多山,平原十分稀少,大多被贵族所抢占,宋朝移民,自然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在移民过程中,宋朝曾经数次镇压了当地的反抗,双方的关系本来就不是特别的好。

    在最近几年里,因为朝廷的政策开始偏向怀柔,尤其是云贵的边民们也开始慢慢认识到宋朝的科技先进,一些生活在平原的边民和一些生活在城市周围村寨的边民们纷纷开始认同宋朝的治理,当地的大地主和大贵族们,也慢慢开始认识到宋朝的统治如同泰山一般,固若金汤,态度也慢慢开始从反抗转化为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其实是在缓和的。

    但这种缓和也只是暂时的而已,双方之间仇杀由来已久,最为关键的不是一名的汉人,而是本就生活在大理的汉人,在大理的统治下,自然是大理人的地位要高于汉族,汉族可以说是二等公民一般的存在,如今大理被宋朝统一,双方之间的矛盾立刻爆发,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巡抚自上任以来,也多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双方的仇恨已然根深蒂固,不是一个巡抚便能做到的。

    而面对如今这样的局面,他又能做什么呢?站出来反对双方的做法,呼吁停战,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双方早已经是憋了良久,都是有着血海深仇的,边民不甘心自己的地位被宋民彻底取代,宋民对于边民的蛮横也是痛恨不已,在这种状况下,双方巴不得狠狠打一仗,销毁罂粟田只不过是一个契机罢了,而作为巡抚,他的立场自然是站在汉民这一边的,所以他立刻命令周围府县的军队开始向叛乱地区调动,然后命令全道所有军队准备集结,但因为巡抚在和平年代没有调兵大权,只有调动安全部队的权利,也就是捕快,武警一类的。

    云贵地区因为是新征服的土地,所以这里的捕快和武警特殊部队要多一些,大概有三万多人左右,这些人平定小规模的叛乱没问题,但边民的叛乱则不同,单单依靠这些部队还不一定能够完全镇压,毕竟双方的火气在短时间内是消不掉的,双方只会越打越大,所以趁早让军队准备好,是十分有必要的,而调动大军,必须由皇帝的圣旨和朝廷的虎符才能动作,这两样缺一不可,也代表着朝廷和皇室的信任,单单依靠巡抚自己,是不能调动五十人以上的军队的。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这么重大的事情,作为巡抚自然要汇报给朝廷这里所发生的事情,从而让朝廷来做决断,毕竟如今的暴乱虽然称不上是战争,但若是不加以阻止的话,死亡人数根本无法预订,这样的仇杀是十分可怕的,到时候血流成河甚至都有可能,毕竟双方的积怨实在是太深了。

    当年的大理国对待汉民其实在少数民族政权中并不算差,相比起辽国和西夏来说,甚至称得上仁善了,但这也得看对比,若是如今的宋朝只是一个农业国家,那么宋民还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但关键的是如今的宋民改变了世界,创造了第一个工业国家,同时起武力让宋朝独霸全球,身为这个国家的国民,这是何等的自豪,看看金国和辽国吧。

    这两个国家原本对待汉人都十分的冷酷,但如今随着宋朝的如日中天,汉族在这两个国家基本都是被当做本民族来对待的,根本不会有丝毫的歧视,甚至很多辽国的契丹人,金国的女真人,都以跟汉族联姻为荣,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如今这就是双方之间态度的改变,因为宋朝的强大,即便是其他国家的汉族,也受到了巨大的关注,得到了国民甚至是超国民待遇,在这种情况下,大理的汉族自然对大理很是不满意,再加上每到冬日里,这些人就喜欢打草谷,侵略汉族人的田地,抢掠他们的钱粮,双方之间的关系之恶劣,也唯有广东客家,广府,福建人之间的争斗可以媲美的了。

    但这三者之间的争斗早已经被朝廷消除与无形了,这三者之间之所以会争斗主要是因为土地的稀少,人口的增多,导致三方之间互相敌视,但其他他们全是都是汉族,是同民族的兄弟,三者之间并没有民族问题,他们的信仰相同,文化相同,对于国家的概念认同,也都十分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他们的出生地,广府人是广东土著,客家人是从内地移民到广东的人群,以及福建人,这三者之间在广东地区互相侵占对方的土地,从而壮大自己的宗族,从宋朝开始,便一直是这个国家的大难题,一直到清朝末年,三方之间还经常仇杀,可以说是世仇,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这个问题才被解决。

    因为工业化来了,让大量的人口脱离了田地,进入到城市之中,从而解决了地少人多的问题,而如今,解决这个问题自然不是难事,因为三方之间的争斗是因为土地才爆发的,广东面积广博,但适合耕种的土地主要集中在珠江流域,导致双方彼此争斗,现在朝廷则在广东建立起了工业城市,广东可以吸纳的人口达到数百万之多,自然解决了田地的问题,除此之外,海外广阔的领土也是广东福建两地移民的好去处,如此一来,问题自然是消弭与无形之中了。

    也正因为适合耕种的土地面积实在是太少的缘故,所以从宋朝开始,也是福建广东两地移民最为广泛的时期,如今的东南亚,包括欧美地区,中国移民中最多的便是广东人和福建人,其主要原因便是广东和福建适合耕种的土地太少,导致这些人不得不到海外去开拓新的居住点,所以即便当时的朝廷不进行推动,但到现如今,东南亚的华人数量也已经突破了一亿以上,这就是地理问题所决定的。

第698章() 
但在西南云贵之地,土地之间的争端尚且还在其次,更重要的还是种族问题,以及双方之间力量转换过于迅速,没有一个过渡期,这就造成了大范围的厮杀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五胡乱华的时候,北方汉人抵抗十分激烈,可等到蒙古人征服金国的时候,金国的抵抗就十分有限了,而南宋这个孱弱的国家,则硬生生依靠着长江天险抵御蒙古大军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这或许就是身份转变的原因,当年五胡乱华的时候,北方汉人根本就看不起那些侵略的胡人,自然面对他们的侵略也是激烈抵抗,但慢慢的等到辽金两国的时候,这种抵抗就很少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作为二等公民的自觉了,而当蒙古人侵略南宋的时候,南方人压根就不觉得蒙古人是什么跟自己一样的人,所以当然奋起反抗,最后惨遭屠杀等事等爆发,可以说这就跟身份的转变有着很大的原因。

    而这些云贵的土著们也同样是如此,大理国时他们对待汉民十分刁钻,而如今汉族自然也报复于他们,碍于自身的实力,边民们一直在忍耐,可他们的心中,却并不得汉族有什么资格凌驾在他们的头上,如今这个导火索一起来,自然连绵整个云贵之地。

    巡抚的奏折传到朝廷,徐清万万没有想到一场禁毒行动竟然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他的第一反应便是将前线的县令,知府全部撤除,若不是他们的挑动,形势根本不会糜烂到这个地步,双方之间虽然有宿怨,但官府若是不去插手,那也只是民间的宿怨,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当地官府不分青红皂白,盲目的用民族主义去定义谁对谁错,最后酿造而成的悲剧。

    但紧接着徐清的想法便被其余人反对了,在他们看来,虽然这次举动当地县令做的确实不对,但云贵之地归附以来,也一直都不太平,其主要原因便是当年的大理国主是直接投降称臣的,没有经历过统一战争,所以虽然当地的老百姓对于宋朝的强大有一个印象,但也仅仅只是一个印象而已,宋朝的军队到底有多么的强大,他们是没机会看到的。

    和平统一是一件好事,可以让整个云贵之地,以完整的方式并入宋朝的版图,但不好的事情则是当地老百姓内心中并没有对宋朝有多少归属之心,便是敬畏之心也少得可怜,今天爆发这一场大战,虽然是地方官员的错误,但能够借此机会,让云贵上百万边民看清楚宋朝的实力,以此让当地真正归附,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原因,说出来则有点让人难以启齿,但却也是众人支持镇压的原因,那就是在云贵之地,这些边民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这么多的不安定份子其实是很有问题的,在这些沙文主义者的眼里,自然是通过战争的方式能够减少一些边民的数量,如此一来,云贵之地方能长治久安。

    这种想法不仅仅在朝野上下十分认可,便是在国子监之中,以及基层官员们看来,也都是十分优秀的措施,毕竟边民不服从管教,对于朝廷的命令也是面服心不服,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便是边民数量众多,且与国外的边民互通款曲,若是云贵之地的边民只有上百万,还不足以对当地构成太大的威胁,那么若是算上东南亚地区的边民,其数量级就要在千万左右了,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通过战争则能解决这个隐患。

    当然,作为儒家文化,这种思想还是有些极端的,纵然政治家们可以冷眼看待,但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还是不忍心占大多数,虽然他们是边民,但毕竟不是殖民地,在殖民地大肆屠杀,这根本就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但对待大宋子民若是举起屠刀,显然观感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众人的意见便是,通过战争,解决掉一部分对宋朝保有强烈恶意的部落,然后将其余愿意归附的部落,强制从山里面牵出来,让他们到城市里来生存,与宋朝人朝夕相处之下,只需要两三代的功夫也就会被慢慢同化了。

    至于这么做,有什么后果,便是当地的汉族会很不情愿了,毕竟在云贵之地,少汉之间的矛盾太过深重,若是随意将边民移入城市中生活,有很大可能不仅没有让双方互相融合,反倒会造成更大的仇杀也说不定,所以这么做,徐清也不太敢。

    对于朝臣们的意见,徐清自然不会去执行,在他们的眼中,那些是边民,但在徐清的眼中,那些人跟宋朝人没有任何的区别,让他把屠刀对准殖民地,他都有些心有不忍,更何况是这些边民了,所以他只是命令让巡抚率先集结云贵之地的军队,然后命令广南西道,成都路也集合当地军队,以策应云贵之地的安全。

    至于战争则暂缓,徐清给云贵巡抚张志昌写信说道:“云贵之地乃我华夏自古之土地,自汉朝以来便为华夏所有,边民虽蛮夷,但亦有归化服从之心,尔等切不可妄动刀兵,应先予以宽仁对待,使之感佩我朝之仁德,以王道与之,若终有不服王化者,再率军击之,且战争之面积,规模不应扩大,以震慑为第一目标,不准进行屠杀,剿灭等行为,若边地搅动天下,则为尔等是问。”

    徐清的这封信意思十分清楚,还是以宽仁为主要目标,以融合为最终目的,若是碰到实在不愿意服从的,则再进行剿灭,战争是最后一步,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用,除此之外,皇帝和政事堂分别颁布圣旨和政令,给予张世昌决议专断之权,负责统领整个云贵之地在混乱时期的大小事务,包括广南西道十五万大军以及成都路二十万大军,皆由张世昌节制,以保证云贵之地不乱,天下太平。

    为此朝廷特别下令,将张世昌从巡抚的位置上提升到云贵总督的位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