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5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他们自然也不会把希望独独放在徐清建立的新型武器研究所上,许多公司在徐清这里得到了启发之后,纷纷回到自己的公司也开始成立起自己的研究公司,或者本来有自己研究公司的企业,则纷纷开始对自己的研究所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显然通过徐清这一次的行动,众人看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今市面上的武器还能够满足宋朝军队的所需,但军队显然已经不满足当前武器的质量了。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谁能研制出更多更好的武器,那么就能拔得头筹,在这个过程中赚取大量的利润,从而击垮其他的公司,让自己这一个领域独占鳌头了,这种事情谁都能够想得明白,所以大量的公司开始向研究所投入大量的资源,许多研究所也纷纷得到了军方的支持。

    毕竟朝廷成立的研究所虽然有朝廷背书,但军队并不仅仅只是朝廷的,军队更是皇室的,军事向皇室效忠,这始终是每一个军人都必须要牢记的命令,而皇室自然不愿意看见朝廷在军队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试想一下,当军人们手中所使用的武器全部都来自于朝廷研制的时候,那么他们自然而然会把朝廷也当做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再对皇室保持完全的忠心。

    这是皇室所不允许的,所以在朝廷的新型武器研究所之外,军方还与其他研究所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只要他们的东西好用,军方也不会介意,虽然朝廷所组建的新型武器研究所,其级别要高得多,各个门类也十分的齐全,资金流动量也大,但毕竟不是那些专业的企业,他们可以把自己公司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一个领域去发展,,冶金的就想着如何能够制作出更好的金属,专供材料学就好了,造船的只需要研究怎么制造出更好的船体就好了,他们可以把自己的钱就投入到一个方向去研究,这一点是他们的优势。

    至于研究人员,如今的宋朝,最不缺的就是研究人员,虽然他们的资格不如科学院的人来的老,但其中很多人也非常的优秀,只是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罢了,毕竟如今研究所数量太少,而大学毕业生却太多了,所造成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人才过剩,而这些公司所开设的研究所便能吸纳这些高端人才,从而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份工作,不然这些人才在迫不得已之下,就不得不离开宋朝,去其他的国家从事自己的事业,那到时候受到损失的就是宋朝了,所以这些研究所宋朝还是十分支持的,毕竟这些研究所也不需要朝廷出钱,他们若是能够研究出好东西,那么军方也可以立刻使用,若是研究不出来,那么损失是由公司自己承担的,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了。

    可新型武器研究所也有他的用处,那就是统合能力上,没有一家研究所可以和他比肩,其他的研究所只是专精与一类,而朝廷的研究所的则是统合各个方面的技术,就比如说坦克,巨舰,大炮这样的东西,不是单单依靠一个技术就能实现的,那些军工厂研究一个领域的技术,而新型武器研究所则把这些技术拼接起来,让技术变成一个整体产生出一个新的军工产品,这就是新型武器研究所的作用。

    古怀文便被调到了汴京新型武器研究所,并且作为研究所的第一个项目,立刻便得到了两百万万贯的研究经费,这对于古怀文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惊喜,他今年才二十六岁,硕士文凭,在宋朝科学界这个人才汇聚,大牛无数的地方,想要拿到两百万贯的研究经费,一般都得是博士头衔,或者是学士头衔,或者更高的院士头衔才行,一般来说,能够拿到这么一笔研究经费的,无一不是各个学术界顶尖的人才,没有四十岁也得三十五了。

    而古怀文,则不过区区二十六岁,便拿到了这么大一笔钱,这都不能说是惊喜了,到后来古怀文都有些诚惶诚恐了,自己这个资历,他很清楚,是根本不可能得到这么大一笔资金的,两百万贯,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以宋朝去年的科研经费来看,单笔科研经费突破两百万贯的,不过只有区区一百四十笔而已。

    其中每一位获得者都是科学领域最为卓越的人物,其中还有四位则是获得了千万级别的研究经费,分别是针对电力应用,电磁反应基础科学,以及橡胶的硬质化,还有对于青霉素的提炼这四项,可以看得出来,科学界对于科研经费的投资,是十分谨慎的,毕竟宋朝如今可还没有那么多钱用来进行单一项目的科学研究,虽然如今宋朝一年的科研经费,朝廷拨付款已经达到了七十亿贯,但如今的科学界万物皆新,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研究,你不可能把大量的钱放在一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都需要分到一笔钱,去年一年,得到朝廷科学经费的科研人员便又超过四万多人,其中有的甚至只获得了十万贯科研经费。

    至于整个宋朝的科研经费则是在一百十四亿贯,其中七十亿贯是朝廷的科研经费,还有四十四亿则是民间资本的投资,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官方的投资依旧是科学前进的重要动力,民营资本对于科学的投资,还没有超过官方投资,但投资额却在不停的增加,显然再过几年,民间资本对科学的投资超过官方指日可待了。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这说明民间资本开始知道,单单只是生产对于盈利的增长已经很难再进一步了,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使公司的盈利继续实现增长,这是一件好事,这也是所有先发国家的优势,因为他们明白,一个公司生存的根本便是创新,而后发国家虽然能很快赶上先进国家,但如何培养出热爱科学的精神,尊重原创的态度,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在这个时间段里,大量的公司便会因为无力进行创新而倒闭,破产,所以看看发达国家的公司,往往都在一百多年以上的历史,他们经历过一战,二战,冷战,一路走到二十一世纪,靠的并不仅仅只是公司的庞大而已,还有他们对于科技创新的尊重,对于科研人员的维护。

    这一切才是发达国家之所以是发达国家的原因,而宋朝如今显然正在走向这条路,因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所以宋朝的前方没有参照物,这当然不是一件好事,这说明宋朝要花费无数的金钱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就像英国人曾经花费大量的金钱把炼金术当做一门科学来研究一样。

    这就让宋朝承受了后发国家所不需要的研发资本,许多的研究都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但宋朝却不得不那么做,虽然有徐清在,可以规避掉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但整个科学何等的庞大,二十年的发展,如今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从基础科学,自然科学,理论科学,实用科学,再到真正产品的创新研发,整个科研人员数量必然是在四十万人之上的,且这个数字未来必定还会持续膨胀,这么多的人,科学研发不下数千,上万个分类,单单依靠徐清一个人又怎么可能清楚呢?

    所以最终还是要走许多错误的道路,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正因为你知道这条路是坏的,你才能知道哪条路能够继续走下去,这是一种试错的经验,后发国家往往只知道哪条路是可以走的,他们只需要按照先进国家所走过的路线去走就是了,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积累起怎么试错的方法和经验来,等他们的科技与先进国家达到同一个层级的时候,他们便需要去试错,而到了这个时候,他们所需要花费的资金必然是要远远超过先进国家的。

    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越往后对于科研经费自然要求也越来越高,像现代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基础科学研究,所需要花费的资本大抵是要六七百亿左右才能去做的,而在这之前,先进国家有试错的经验,所以能够规避掉一些错误,这便是巨大的节省,而发达国家显然就无法节省了,这其中所犯的错必然会很多,所需要支出的金钱也必然会很多,这就是后发国家在科研创新上的问题。

    

第710章() 
所以民间资本愿意投资,便代表民间资本已经开始意识到,继续单纯依靠劳动力和普通共产来榨取利润已经不再是一件值得大规模投资的事情了,唯有升级如今的科技,提升自己工厂的效率,产品的质量,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这当然是很好的想法,也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可即便有这么多的钱,但在科研领域上还是杯水车薪,大量的科研团队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进行研发,区区一百多亿是远远不够的,而古怀文,一个区区不过二十六岁的现役军官,竟然能够得到三百万贯的资金来进行研究一个他自己都还没有大体设想的东西,同时有无数的科学家来协助他进行研究,同时全国四十多家兵工厂随时为他敞开大门,生产他所需要的零部件。

    可以想象,古怀文心中到底有多么的激动,与之相比,自己的军衔从少校提升到中校则已经很难再让古怀文感到兴奋了,他的压力自然也是十分巨大了,后来还是研究所的负责人找他谈了一次话,这才解开了他心中的结,知道自己这一次的研究计划,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计划,更是首相的命令和新型武器研究所的第一炮,这让古怀文知道了自己的使命,虽然心里更加紧张了,但同时也有了巨大的动力。

    他本来就不是当什么参谋的料,制造新型的武器才是他最想干的事情,只不过以前没有这个机会罢了,而如今,徐清给他提供了平台,他又怎么会畏难而退呢,虽然心中有压力,但同时也有极大的喜悦,一个小小的年轻人,能够有三百万贯的花费随自己敞开了用,这还有什么好不知足的呢?

    对于坦克的研究如火如荼,而云贵战场上的厮杀也是十分惨烈,在占领了开远城之后,桂军并没有多做停留,而是将最宁府的剩余一万军队也调集到了开远城来,如今挡在边军面前的,不再是三座互为犄角的城池,而是原本属于他们占领的开远城,而有了这两门大炮,以及开远城这个据点,桂军的将领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主动出击,以两万五千人的军势,进攻拥有十几万人的边民大本营。

    这个决定引起了云贵将领们的担忧,虽然在武器和军队组织形式上,桂军要比边民强大许多,但边民毕竟不是农民起义军,在中国的历史上,军队以几万人的规模击败拥有数十万的农民起义军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因为这些起义军没有经过军阵的操练,打起仗来就是熙熙攘攘一大推人往前冲而已,根本没有任何的战斗力,只需要冲出一个豁口,整个军队就会不战自败,到时候军队只需要撵着这些人杀就是了。

    古今中外,没有知识分子加入的农民起义军,几乎最后都被朝廷所扑灭,就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得打仗,以为大规模战争就跟自己家门口几个村子之间互殴一样,但真正的战争可要远远比这复杂的多了,甚至称得上是一种艺术,虽然这种艺术往往会葬送几十万人的生命,但它确实是复杂的。

    但边民们却不同,他们虽然也很杂乱,但是在组织力度上,却要比农民们厉害的多,同时这些边民可不是农民,在中国古代,或者是任何一个国家,农民造反往往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活不下去了,这才造反,********,民不得不反,而往往这个时候的起义部队,都是由面黄肌瘦的农民所组成的,他们的战斗力十分薄弱,打仗也仅仅是为了一口饭吃而已。

    但边民们却不同,虽然在宋朝人眼里他们住在山沟沟里,与外界不相连,日子过得很朴素,贫穷,但其实相对于那些嗷嗷待哺的农民来说,他们的日子不要过得太惬意,尤其是随着大理国并入宋朝之后,他们在自尊上虽然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是在物质上,靠着宋朝百姓这个头衔,就有许多在殖民地上的同族给他们送东西了,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嫁给一个宋朝人,或者自己的孩子能够娶一个宋朝人,即便宋朝人娶不到,娶一个边民,拥有宋朝身份的人也是可以的嘛。

    所以边民并没有像农民一样,是饿到受不了这才举兵造反的,他们大多数人身体强壮,且因为生活在山林里面,时不时的就会遇到猛兽,而在与猛兽的搏斗过程中,他们的身体相比起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宋朝人来说,也要强壮许多,所以这些边民并不会像农民一样,被宋朝人像赶鸭子一样对待,这让他们并不是特别赞同桂军将领的意见。

    依云贵之地的将领们来看,如今开远城被拿下,又是有重兵把守,既然如此,又何必主动出击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