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5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拉投资,这种项目,如今随着宋朝科研人员的增加,对于朝廷财政支出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且朝廷也慢慢开始发现,这些东西着实没有必要朝廷自己进行研究,因为就算是研究出来,这些机械也不可能由朝廷自己生产,最后还是被其他公司买走专利,真正生产所赚取的钱,跟朝廷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而研发经费是十分惊人的。

    虽然研发成功,使得成本能够收回,并且赚到大量的金钱,但这其中的试错,对于朝廷来说未免也太残酷了,因为朝廷的收入是百姓的税收组成的,拿百姓的税收去试错,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不合算的事情,还不如把这些研究项目交给民间的资本,让他们去投资,如此一来,研究失败,那么由资本承担责任,更朝廷无关,若是研究成功,朝廷则得到一部分的股份进行分红,如此一来,风险不用朝廷承担,而好处还能得到,这着实是一件更加正确的选择。

    同时也能减少单个项目的科研开支,将科研费用用在更多的领域上,增加科研的投入,这一点无疑更为重要,但是有些项目,外界并不熟知,虽然科学院每年都会把各类项目都整理出来,然后发在杂志上,希望民间资本可以投资,并且给予优惠的专利授权,但是无奈如今民间对于专利的重视其实并不足够,虽然有一些公司开始慢慢重视起专利这回事了,但更多的还是发展本公司专业领域的专业,对于其他的专利,还是并不重视的。

    且每年科学院发布的研究计划多达数千项,这也就代表了数千个研究小组,数百个研究所,这么多的研究门类,很少有人会把他全部看一遍的,所以大量的好项目,就陷入到了没人投资,只能依靠朝廷资金的地步了,这对于朝廷来说是重大的负担。

    所以如何把这些项目推销出去,让民间企业来承担一部分的资金,这就是朝廷眼下需要做的,而这一次世博会显然是一个好机会,朝廷此次的目的,不仅仅是可以把已有的商品推广出去,更重要的是,把一些还没有成熟的商品也给推广出去,推广给那些有钱的资本家们,让他们去进行投资,这也是世博会重要的意义。

    就像如今的世博会,大多是在谈人工智能,无人操作这一会事儿,而对于人工智能,其实人类的使用和了解都还十分有限,但正因为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所以人们都会去谈,与此相应的还有核聚变,健康,绿能,这些都是世博会会强调的话题,总而言之,这不应该仅仅是展示现代的一场盛会,更应该是一场畅想未来的盛会,当然,拉投资也是重要的一环,所以徐清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在昆山周围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农场,用机械化操作来维持农场的运转,以保证在世博会期间,大量的人口涌入不会使得蔬菜价格飙升。

    除此之外,为了展示未来感,徐清还命令昆山府将位于市中心,也作为世博会主展览馆的美术现代博物馆先空出来,交由电力研究所的研究员们进行改造,徐清决定,将在这一次的世博会上,第一次采用电灯这样新的发明,而昆山现代美术博物馆,将会是第一座被电灯点亮的建筑。

    如今的电灯已经被研发出来了,当然,跟现代那种最为原始的灯泡很像,一个圆圆的灯泡里面则是导电的钨丝,当然,照明程度跟现代的灯泡自然不能比,但对于这个没有电灯的时代来说,这已经是跨时代的发明了,这说明人类向电力时代将会大大的迈前一步。

    只不过这项技术尚且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这就代表想要实施这个计划困难重重,同时所需要的资金也会十分的庞大,这可不像现代,一个灯泡或许十块钱就能买到了,在这个工业体系尚且不健全,工业文明尚且不发达的年代,一个灯泡的价格大概能够达到十两银子左右,大概也就只有中产阶级,才能在家里装一盏电灯来充充门面吧。

    而这还不是最贵的,若想要使用电灯,光有个灯泡是不行的,还必须要修建一个火力发电厂,这才是大头,而已如今的技术,自然不可能修建现代那种千万伏特级别的大电厂,这是不现实的事情,一个操作不当就是大爆炸了。

    所以这个发电厂的规模大概只有上万伏特左右,虽然不大,但照亮一个博物馆和周围临近的街道还是不成问题的,毕竟只有灯泡而已,完成这个任务,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且发电厂的运行原理也并不难,只要明白其中的关键,也就可以制造的出来,而电力研究所对此已经研究了许多,在汴京便有一个发电为三千伏特的小电厂,专门供研究所用。

    如今修建一个大三倍的电厂,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唯一麻烦的就是耗资巨大罢了,但为了推广这种新的能源和技术,花那么大一笔钱绝对是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电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在没有电之前,人类无法完全征服黑夜,而电的出现,则让黑夜也成为了人类的世界,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变化。

    同时电力的使用,对于人类来说,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虽然如今提第二次工业尚且还有些为时尚早,毕竟如今宋朝的电力还处于一个研究的状态,距离大规模的推广还远得很,但这毕竟是第一步,徐清已经能够想象的到,当数百万人来到昆山府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看着博物馆里随处可见的电灯,将整个博物馆内部照的灯火通明时,这会是怎样的一种震撼和美丽。

    这是现代人所感受不到的,因为现代人已经习惯了霓虹灯闪烁的夜晚,甚至已经开始厌烦起了灯火通明的夜晚,开始向往起黑夜中闪烁的群星,寂静无人的乡村,但在这个时代,对于人们来说,电灯的出现,绝对是一项开天辟地的事情,这代表人类终于有了更加威力强大的武器,电力,相比起蒸汽所产生的推力,电力显然要更加有用许多,也更加能够被加以利用。

    所以徐清希望通过这一次世博会,将电灯作为电力使用最为基础的一种商品展现给世人看,不指望能够推广开来,只希望能够在观看者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对未来的世界抱有向往,而不是绝望,这就是徐清的目的。

    如今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开始慢慢丰富起来,但因为知识的膨胀,以及朝廷的疏于管理,最终导致很多不好的精神作品也被人们快速吸收进了大脑,且成为了自己的部分意识,其中很多人对于未来持悲观的态度,认为如今这个世界已经是发展的极致了,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就像现代也有许多人对整个世界持有悲观的态度,这当然是不好的,一个悲观的人,往往做不出什么正能量的事情,负能量的事情倒是会去做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这对于社会的矛盾增加,必然是有效果的,而徐清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展示电灯技术的方式,来增加人民对于未来的信心,如此也是增强百姓心中对于未来的渴望,希望借此能够提高人们心中的信心。

第725章() 
要想让一座博物馆灯火通明,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便需要在整个博物馆内进行布线,这对于现代的人来说十分简单,就是一个电工,也知道该怎么布线,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电力是一种十分陌生,生疏的能源,如何让他听从自己的命令,还是十分困难的。

    大家都知道,现代的电线主要以铜为主,这个时代自然也是用铜,但生产工艺还不够先进,无法像现代那样,将铜拉成这么细的丝,所以铜线还是十分粗的,这就导致铜线的安装变得十分困难,同时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主体建筑非常的庞大,且在修建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要埋线这件事情,所以如何在不伤害主体建筑的前提下,将这些电线埋入墙壁之中,这也需要研究团队好好摸索。

    所以从现代艺术博物馆被选定为主会场之后,整个博物馆便全部休馆,时间为两个月,就是为了给研究团队以时间,让他们可以对整个博物馆,地上三层的面积进行整改,务必保证电灯可以安置在合理的位置,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

    现代人大多知道该把灯放在哪里,那是因为一般来说中国人住的屋子比较小,需要使用的灯泡数量不大,若是去看看一些公共建筑,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展厅,如何安排电灯的位置这是有很大学问的,因为灯光不仅仅能够提供照明,更能够提升展览品的层次和档次,这一点也同样重要。

    而这里面关于灯光的使用,就有着很多的讲究了,因为在电灯之前,宋朝人使用的是燃油灯,以及之后短暂使用过煤气灯,但这种灯的照明程度是完全不能跟电灯相提并论的,所以如何安排这些灯泡的摆放,如何让这些灯泡的光芒不至于打扰参观者,甚至可以起到美观的作用,这对于研究人员来说,都是巨大的困难,所以整个博物馆里,不仅仅只有研究人员,还邀请了好几位艺术家,让他们来进行摆放和设计,以此来增加灯光的美观性。

    最终定下的计划,所需要的灯泡数量达到了一万两千个,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在这些艺术家们被璀璨的灯光征服后,认为灯泡并不仅仅只是照明的工具,更是一种美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灯泡上,应该更加大胆,不仅仅将灯泡装在博物馆的内部,更应该装在博物馆的外部,以此来让更多无缘进入博物馆的人感受到电的美妙,同时周围的几条街,也全部都要通电,全本的煤气灯全部换成电灯,这种灯的亮度近乎是煤气灯的一百倍以上,只要点亮这些灯泡,黑夜立刻如同白昼一般,这绝对是一种巨大的对于美的享受。

    除此之外,对于博物馆内部,自然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外面仅仅是美而已,但内里则不是奢华的美,而是应该更有层次感,所以为了凸显展览品的尊贵,这些艺术家们也设计了许多新的灯泡,而不再是单一的圆形灯泡,这种灯泡照明还行,但想要感觉到美感则还比较困难。

    其中有一种便是把灯泡放进地底下,通过向上的光打在展览品上,以此来增加展览品的质感,还有的灯泡则是直接装到展览品的正上方,通过向下的打光,来增加展览品的质感,这种灯泡的使用,放到现代来说可以说是丝毫不稀奇,但在这个时代,这显然是一件十分稀奇的事情,而对于艺术家们提出的要求,研究团队则是十分努力的配合,他们显然也没有想到,区区一个灯泡,竟然还能够被这些艺术家们玩出花来。

    而那些漂亮的艺术品,则也真的在灯光的照耀下,变得更加美丽,如何灵活的运用灯光,这些艺术家们凭借着自己的艺术天赋,尽情的展示着灯光新的可能,两个月的时间,这一百多人便在博物馆中不停的忙来忙去,研究员们按照艺术家的指示进行埋线,而艺术家们则设计出许多新的方案,来交给研究团队去实现,这一切都让昆山府的老百姓好奇极了。

    此时的民间已经有小道消息在流传,说现代艺术博物馆这次所经过的大改造,将作为世博会的一大亮点展示出来,而其中还隐约涉及到了有关于电能的使用,这对于老百姓来说自然是陌生的,他们对电的第一个理解便是打雷,至于这些雷电还能为人所用,简直是不可理解的事情,那可是雷公电母才能使用的神力啊,人也能掌握么?

    带着这么一份好奇心,人们对于新的博物馆自然是更加好奇,这电到底会被怎么用起来,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而博物馆中的人,则是不急不忙的继续完成着自己的作业,一万两千个灯泡,放到现在,并不算什么,一个世博会的展览馆内或许就会直接消耗掉数万个灯泡,但放到这个时代,这绝对是划时代的工程了。

    铜丝如何承受这么大的电量,各个灯泡之间如何合理安排,灯泡之间该如何进行预防着火的方案,这些都是研究团队需要去思考的,毕竟灯泡里面可是通电的,而电是十分危险的能源,一不小心,甚至有可能直接把人给电死,或者造成严重的烧伤,这些都是研究团队必须要去避免的,而一万两千个灯泡,如何进行有机的协调,这也需要研究团队去仔细思考。

    其中散步在周围三条街道上的两千个灯泡,要如何进行分布,又要如何保证他们能够同时亮起来,这都是很难的一门学问,如今宋朝所使用的电流为直流电,而不是后世所通常使用的交流电,如何对它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让这几个灯泡出现意外,这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而更重要的则是博物馆主体建筑内部的灯泡,该如何确保他们的亮度。

    在艺术家们想来,有些地方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