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6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宋是中国所有大一统王朝中最小的一个,即便是传统意义上的汉地十八省都没有全部占领,而是还有一些被辽国占领的,所以历史上也经常有人对宋朝到底算不算大一统王朝感到质疑,甚至对于宋朝能不能代表统一王朝,而产生怀疑,在这么小的土地上,如何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同时还要解决外部的压力,辽国,西夏,大理,以及贵州,广西,边陲的那些部族,这就必须要求宋朝政府进行改变。

    首先是引进占城稻,扩大粮食产量,从而增加老百姓的口粮,抑制物价,二来自然要通过经商,来赚取更多的钱,然后用这些钱去养官员,养军队,解决财政支出的困难,因此虽然儒家一直提倡重农轻商,但在宋代,为了解决财政问题,以及不让老百姓挨饿,造反,便开始广泛的参与海洋贸易活动,其规模之大,船只之多,交流的物品之广,不仅仅远超前代,便连后世的明清两代都无法与之并论,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商业奇迹了。

    而因此,长三角地区也在这个过程中,奠定了自己雄厚的基础,拥有十分充足的资金,二来相比起经济上的发达来说,文化上的发达也是如此,自宋朝以后,科举考试正式成为中国选举人才的唯一通道,在这之前,虽然从隋朝就发明了科举制度,唐朝开始广泛应用,但那时的科举制度限制还是很多的,不仅仅对人的身份有要求,同时大量的官员也是不通过考试,而是直接进入朝廷当官的,科举制度看上去不像是为了选人才而设计出来的制度,反倒是皇帝为了压制门阀所设计出来的制度。

    所以唐朝虽然普及的科举制度,还创立了武状元科举制度,但那时的科举,三年一次,每次大概只招收三四十人,数量是十分稀少的,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之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大量的官僚由门阀士族所充任,真正的平民当官是十分稀少的,而到了宋代,科举开始真正成为全民的一件事情,基本上除了一些极其少数身份的人不能考试之外,其余人等都可以考试,同时随着印刷术的普及,书本的价格开始下降,人们有了余钱之后,便会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知识不再被少数人所垄断,而朝廷也在科举的人数上开始不断提升,从最开始的三四十人,到后来三四百人,扩大了将近十倍左右,而这其中江南地区的文人士子的数量可谓是多如牛毛。

    自此之后,江南也就成为了整个中国出文人最多的地方了,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中科院诞生,其中第一届的院士之中,来自上海,江苏和浙江的院士数量就在三百人左右,将近占据整个中科院的一半,这些现代科学家虽然与古代的儒生无关,但从中也能看得出来,江南地区的人文素养还是很高的,文化底蕴也不差。

    因此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底蕴上,长三角都要远远超过珠三角地区,而在政治上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更是无法比拟了,宋朝所出的宰相里,江浙籍的多如牛毛,徐清自己就是浙江人,而广东籍的却一个也没有,不是这一届没有,而是开国以来就没有过,,在这种情况下,你指望朝廷会把举办世博会的权利给广东,这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这些官员们来说,造福自己的家乡才是正途,这种由朝廷选择举办城市的活动,自然是需要上面人的意见的,而朝中有人,自然好办事,而广东这样朝中无人的,自然也就只能自强不息了。

    而作为第三届博览会的举办城市,南京自然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相比起上海的灯光秀和杭州的铁塔,南京所展示的自然就是他独有的园林艺术了,虽然说苏州园林甲天下,不过南京的园林也不差,同时为了融入新时代的元素,这些园林与传统中国式的园林也不同,为了宣扬中国式的审美,这一次的展览馆,全部被修建为园林的模式,一个巨大的庄园中进行展览。

    这也是第一次展品被以品种分类成不同的产品然后进行展出,无论是昆山还是杭州,都是在一栋建筑物里进行集中展出,而南京则不同,食物放在一个建筑物里,工业品则放在另外一个建筑物里,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彼此有园林,走廊,回廊,游廊相互沟通,园林之中亭台楼阁,尽是中国元素点缀在其间,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杭州与昆山的世博会。

    为的自然是行销南京了,经过昆山和杭州两次世博会的洗礼,南京官员们也开始意识到,原来世博会并不简简单单的就是产品展销会,他还具有推广城市的能力,南京历来在城市竞争中,就把杭州放在自己的对手位置上,上一次世博会杭州借着铁塔的东风,再加上环保的概念,瞬间吸引了无数文青对杭州歌功颂德,这一次的旅游人数将南京压得抬不起头来,这一次南京自然也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每一栋建筑,整个庄园都是请宋朝最好的园林设计师来建设,融合进现代的材料,将整个园林完全按照人们心目中对于江南水乡该有的样子去设计,园区内还有一条小溪流过,上上下下回廊遍布,奇花异草掩映其中,身处其间,就像是到了世外缥缈之地似得,简直就不像是在人间生活。

    而为了达成这样的效果,设计团队自然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因为设计的园林并不仅仅只是普通的园林,而是要与现代相融合的园林,这就很难了,因为中国建筑有属于自己的风格,一般来说都比较清雅,尤其是南方,以白色和黑色为主色调,徽派建筑就是江南水乡在人们心中既定的形象,而如何在这种形象上面去创造出一个既符合人们对于江南水乡想象,又要比照现代建筑,宽敞舒适的风格,这一点是很难达成平衡的。

    不过总体而言,设计师们所拿出的产品,还是让众人很满意的,古代建筑受制于材料的限制,往往都会比较阴暗,内部空间也比较狭小,不像现代建筑,透光性也好,还是房间的宽广程度也好,都要远远超过,但需要注意的,正是一些细节,而如何把江南水乡的细节着重体现,这才是设计师们最需要去做的事情。

    为此,很多人都去各地采风,从安徽到浙江,还有江苏本地,从各种各样的建筑中寻找灵感,最后设计出了这十四套建筑,每一套建筑都有自己的院落,同时彼此之间流水穿过,回廊相连,园区之中还有撑船的船夫,旅人们可以顺势坐船,去往另一处的园区,这样的建设,虽然有一部分人依旧不满,认为这样的园林建设,不符合园林的规制,但大部分人显然对于这种园林很是喜欢,随着照片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立刻南京风潮席卷全世界,而来到南京旅游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807() 
而作为下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地点,也是原本应该是第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地点的青岛,也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建设,五十平方公里的建成面积上,大大小小四千栋建筑物,鳞次栉比的排列着,采取的是近乎未来式的修建风格。

    在中国,因为徐清对于古建筑情有独钟,在现代的时候,他就不仅仅一次的抱怨过国家的拆迁政策,让许多老民居变成了碎片,一栋栋没有任何感情的建筑物拔地而起,相比起欧洲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城心区甚至几十年前与几十年后的现在完全没有任何区别,徐清就觉得十分可惜,那些建筑拆起来容易,可再想要重建,很多老师傅都已经或者去世,或者面临师承断绝的状况,那些复古建筑,虽然有一些非常的精致,看上去也跟一般的宅邸没有什么差别,但很多地方都会出现一些些落差,这都是损坏。

    而相比起欧洲来,就更是可惜了,欧洲人对于自己的古建筑,保护可谓十分森严,许多人六七十年前去欧洲玩,等到六七十年后再回去,你会发现主城区基本没有什么改变,这并不是说欧洲的发展停滞了,而是他们把那些新的建筑都修建在城市的外面,成立新的城区,以建设现代化的城市,而另一边,老旧的建筑被保存下来,然后得到精心的维护,这才让几百年后的我们,依旧能够看到那个文艺复兴时代所存留下来的古迹。

    而中国在这方面做的无疑就很差了,大部分地方城市都变成了现代化的都市,进村的几条街巷,大致上也都是一些步行街,这些步行街很多还是后来搭建出来的仿古建筑物,至于像日本京都附近的那些城市一样,一整片全部都是古建筑的,大概也就只有江南水乡之类的老建筑群了,不过数量还是十分稀少,也建筑出来之后,其宣传也并不大,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在玩,外国人很少会光临这些古镇,且这些古镇大多都十分趋同。

    也就是说长的差不多,江南八大古镇,你很难说每个地方有什么特别的特色,甚至连他们卖的纪念品大部分也是差不多的,这也让中国人对于古镇,往往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是特别喜欢的,可去的古镇多了,自然而然也就厌烦了。

    而徐清对于着一些是觉得十分可惜的,但为了经济发展而拆除建筑,从而更好的利用土地,他也能够理解,来到宋朝之后,面对经济的发展,作为先发国家,自然不需要再用土地去换取财富,所以在徐清这里,主城区是不允许建设任何高楼大厦的,即便要建,也必须和周围的古建筑融为一体,这样一来,对于宋朝的古建筑,每个城市几乎都做的不错。

    但是这也导致了一个比较严重的情况,那就是建筑物开始出现了单一的情况,虽然中国的古典建筑流派很多,若是按照朝代来算,那就更多了,但是也经不住上数百个城市的临摹描绘,最终也是会被用光的,尤其是对于现代建筑学来说,修建摩天大楼,玻璃大楼和一些别具特色的其他形状的大楼,是他们很想要尝试的方向,自然不愿意放弃,但因为宋朝本土的政策,保护这些古建筑,所以很多建筑是不能修建在城中心,只能修建在郊外的。

    但是因为徐清的意见,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句话绝对是人情世故中的真理,徐清喜欢古建筑的风格,老百姓自然也很是喜欢,再加上宋朝是这个世界绝对的霸主,民族自信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杠杠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更加容易接受中国建筑的审美风格,所以更多人还是愿意住在这种传统风格的建筑里,这也使得那些现代建筑很是没有市场。

    但徐清这人吧,古建筑看得久了,就想要看看现代建筑了,但奈何因为这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几乎被自己定型了,因此除了昆山这种地方因为土地狭小而人口众多,不得不发展起摩天大楼之外,大部分地方几乎是没有摩天大楼的,而除此之外,这些大楼的形状也都很特别,为了与城区的古建筑相互匹配,这些高楼可跟现代的高楼并不相同,是带有浓重中国风的建筑物。

    这在现代的西安市非常常见,在西安的城墙内,许多建筑物为了配合西安的股份,会有很多大楼在楼顶安装瓦片,这一点在北京的不少城市也存在,而这些在许多城市是很难看到的,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建筑物与周围的古建筑能够融为一体,不至于显得突兀。

    但这样的做法,却限制了设计师们的思维,他们明明有很多很好的想法,但因为上层人士的喜好,不能把想法付诸于实践,毕竟如果你想要修建,首先得要有钱,而很多老板是不喜欢这些建筑风格的,而即便你劝说老板修建了这一栋建筑物,也需要把他们卖出去或者是租出去才行,这都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现代建筑中的摩天大楼,在宋朝一直没有出现,这对于徐清来说也是很难过的事情。

    毕竟他所生活的年代,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会在国际大都会中拥有许多的摩天大楼,这些大楼也让徐清习惯了这种生活,如今这么长时间见不到了,徐清也确实很不习惯,毕竟如今不是没有技术去实现这些大楼的搭建,虽然不可能像现代这样搭建出七百多米的大楼,但一百米以上还是可以做到的,这在如今这个时代,对于材料学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而正因为如此,青岛给这些设计师们无疑提供了一个平台,从四年前开始,青岛便开始对外进行招募,只要有奇思妙想的设计师们,就可以拿着设计图纸来这里进行报名,只要通过,就由青岛衙门出资进行修剪,势必要在青岛的核心城区,打造出一个新时代的城市出来,每一栋建筑物都将会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这些建筑物并不全是摩天大楼,任何建筑物,便是一栋别墅也可以,由一百五十名建筑师所设计的两百栋别墅被摆放在一起,每一栋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这也完全可以,没有人会说什么。

    而在这五十平方公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