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淡为官-第7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民之间的沟壑并没有一般士族这么明显,因此两人成为了相当好的朋友,在三年时间里,两个人的感情也十分深厚,对于徐培来讲,陈鸣无疑是自己的朋友。

    当自己要离开杭州回到汴京的时候,徐培曾经都想过要不要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给陈鸣,让他等时机到了之后来找自己的,后来想了想还是算了,倒不是徐培害怕这件事情告诉给陈鸣之后,陈鸣会责怪自己欺骗他,而是徐培更加希望这件事情能够等陈鸣自己来看穿。

    同时他也对有这么一位朋友感到十分的珍惜,虽然他并不认为自己告知他真实身份之后,陈鸣会疏远他,但态度会改变这是一定的,这是徐培害怕的,他希望这种态度能够继续保持一段时间,让两人在信件交流的过程中,还能够保持现在这样的亲密和信任。

    毕竟士族与士族也是不一样的,自己若是贾斌,陈鸣或许还能够跟自己说话,但自己若是徐培,作为徐家的长子长孙,这样的位高权重,陈鸣的态度会不会有变化,这是根本无法判断的,同时徐培对于陈鸣的学识有着足够的信心,他相信陈鸣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来到汴京,到那时两人再相见,恐怕才是更加合适的时机,可以说徐培是十分期待那一天的。

    对于陈鸣,此刻的他丝毫不知道自己的好朋友贾斌,竟然是当朝首相的长孙,现在的他刚刚来到宁波,正在为开学做准备,相比起士族学校来说,这里的环境并没有好太多,但在学校的氛围上,却是提升了不少档次,在士族学校,士族对于平民的歧视始终存在,且非常的严重,容易让人喘不过气来,而在这里,士族的傲慢几乎很少出现,即便有,也会隐藏的很深。

    这令陈鸣十分高兴,也把这一点困惑写在信件里,寄给徐培,徐培收到信之后也回信给陈鸣,他认为之所以小学和中学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首先跟学校的组成有着很大的因素,首先便是中学里面,即便是重点中学,普通人的数量也占据绝对多数,而士族的数量是占据少数的,有可能有一成都不到。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即便心里有歧视,明面上也不敢表现出来,二是虽然小学与初中只差一年的时间,但这一年的时间也足以令少年人们成长,此时正好处于青春期,每一年的变化都是显而易见的,在长辈的教导下,他们也慢慢认识到这个世界也并不是由士族可以一手遮天的,这些重点中学中的莘莘学子,未来也有这巨大的潜力,与其去与他们对抗,为何不在这个时候结交呢。

    这一点有很大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重点中学中的学生,都是一个府中最为精英的学生,他们之中几乎绝大部分都能够进入高中,而其中还有五成以上可以进入重点高中,那么距离重点大学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士族毕竟不是贵族,士族是有着上升通道的,而名牌大学进入士族的通道,起码从现在来看,无疑还是比较宽阔的,正因为如此,若是在这个时候得罪了许多的同学,那么未来自己入仕,也是困难重重的,毕竟你也不一定可以保证,这些人中就不会有人进入士族,同时你自己未来入仕为官,同样也需要幕僚,而这些同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到时候在学校里互相搀扶,在官场上则互相帮扶,这都是必要的。

    任何人都不可能单打独斗,在士族学校里面士族还能够抱团,但在这样的学校里,士族是很难抱团的,因为他们的人数并不多,只有一小部分而已,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重点学校中,士族凌驾与普通学生身上的感觉就要小得多,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往往越是高等的学府,士族对于平民的鄙视就越小,就比如汴京大学中,你几乎看不到士族与平民有什么差别,除了他们的穿着不一样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差别。

    这个国家依旧是重视知识的国家,这让这个国家的人永远也不会因为血统而产生尊卑的观念,尊卑始终来源于你的知识,无论通过什么手段,只要你能够进入汴京或者是京都这样的名校,就代表着你的地位和未来已然截然不同,因此即便是士族,也不会为难你,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贫家子都想要进入这两所学校的原因。

    陈鸣在新的学校中,无疑有了新的生活,那些进入该所学校的士族他倒也认识不少,至于平民子弟,倒也跟陈鸣处的不错,听说他是士族学校出来的,双眼之中都略微带着好奇,毕竟他们从来没有读过士族学校,只在外面听闻士族学校有什么好处,除了好奇之外便是尊敬,毕竟能够进入重点中学的,大多是一个地方最为精英的学生,其中绝大多数都曾经报考过士族学校,最终都没有录取。

    因此他们都很清楚,凡是能够录取进入士族学校的平民,几乎每一个都是学霸中的学霸,这对于底层的平民们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此陈鸣自然也成为学校中的风云人物,这让他的日子变得很滋润,至于士族学校中发生的一切,他自然也不可能全部讲出来,毕竟其中有许多对士族不利的事情,若是随便讲,恐怕会官司缠身,他也只能挑着讲,但即便如此,也让同学们对他很是好奇,可以说陈鸣的日子还是过的不错的。

    再加上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这也让他几乎每年都可以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同时也参与了不少的比赛,其中甚至还有一些全道的比赛,这都让陈鸣在见识上和对于人与人的接触上有了新的体验,同时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也没有放弃与贾斌的交流,两人的信件往来几乎没有停止过。

    尤其是随着汴京与杭州电报通了之后,两人的信件来往就更加密集,至于电报这件事情,也是朝廷最近几年来主要干的几件大事之一,为了促进信息交流的加速,电报这一产业在发电厂得以被运用之后,朝廷就开始研究这一产业的发展,到如今已经颇有成效,通过电网将信号传送到更远的地方,当然,如今的电报尚且是有线电,而不是像后世一样,拿着一个无线塔就可以传播,至今尚且还没有这样的技术。

    因此若要传播电报,首先就要将两地通过电报线连接在一起,这自然是一件十分费工夫的事情,投入成本也十分巨大,因此如今的电报尚且只在大城市中来往,就像汴京到杭州,只有这样的大城市才互相沟通,二线城市都是没有的,如今能够联通电报的城市不过只有七座而已,可以说是非常的少,且一封电报的价格也十分的昂贵,可即便如此,电报的使用也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他起码让汴京与杭州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原本需要用火车和轮渡来运送的信件如今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便可以传送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从杭州到宁波,比从宁波到汴京的距离,可谓是相差千里之上,因此这让双方信件的传送也快乐许多,但有的时候陈鸣还是更加喜欢用手写的亲笔信来进行聊天。

    毕竟电报非常的贵,这一点十分重要,而陈鸣手头上可没这么多的钱,在这个电报按一个字来算钱的年代,大多数人发电报都是十个字以内结束的,而若是写信,大部分人还是通过邮差来送,除非是急事,才会用到电报,第二点则是他认为手写信更加有感觉,这就跟现代很多文青认为看纸质书要比看电子书更好,其实这也是一种怀旧的形式,而陈鸣也更加喜欢亲笔写信的感觉,而不是看那些由抄写员抄写下来的字,那是没有感情的文字。

第931章() 
不过电报的流行,也确实让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简单许多,尤其是在遇到急事的时候,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战事时,电报的存在无疑有着很大的功用,但如今的电报也有着很大的局限,首先他不是无线的,这就导致电报要想通到哪,就必须把线拉到哪,这无疑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看看如今即便是宋朝本土也就只有几座城市拥有电报就知道了,价格十分昂贵。

    在战场上倒是无所谓,毕竟临时搭设电报,其持久性不需要太长,但有线的存在便导致电线十分容易被破坏,导致战场上军队之间进行交流非常的困难,但即便如此,有电报也比没有电报要强得多,如今宋朝每一个排都会配备一台电报机,然后以指挥部作为总台进行联机,虽然电线十分复杂,但有这种电报,其效果无疑要远远超过古代行军打仗。

    在古代,行军打仗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队的联络十分困难,有的时候战争都开始了,还有些部队没到战场,这也是常有的事情,除此之外,别看历史书上动不动就几十万之谱,以为带领这么多部队打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看看现代在学校门口整操,不过两三千人,都需要大概十几分钟的时间,就知道调动大军到底有多么的困难。

    更何况学校整队只是排排齐而已,而行军打仗可是讲究军队的配合,双方完全不同,因此自然不可比拟,在古代战争中,军队配合不利,是战场上最容易失败的诱因,也正因为如此,在古代,往往将领都会修建高台,通过高台来官场地理形势,然后再进行军事上的布阵,随即进军,这与现代是完全不同的,而电报的出现,则让军队可以化整为零,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为化整为零就意味着军队你再也找不到了,在古代,军队化整为零还想要找到,几乎是天方夜谭,因此在古代打仗,别看什么奇袭之类的事情很常见,以为很简单,其实在古代,奇袭往往意味着失败,这才是常理,因为在白天军队之间彼此联系都很复杂,更何况是晚上,只会使军队的指挥更加复杂,而电报的出现,无疑改变了战争的形势,使得战争更加紧密。

    至于在日常生活中,电报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使用信件为主,首先这是一种生活习惯,二来则是电报只能传送短平快的文字,一句话,两句话的,而信件则能表达完整意涵,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因此陈鸣和贾斌交流,往往还是以信件为主,在信件中,他们两个人相互了解,也彼此增进。

    陈鸣遇到什么问题也会经常询问贾斌的意见,身为平民,他显然更加希望在一些问题上听一听士族的意见,对于士族,陈鸣已然没有什么偏见,且与贾斌,两个人是至交好友,因此在回答问题时,双方也是不会遮掩自己的想法,通过与不同阶层的人聊天,也让两人对于这个社会有着更深的看法,对于许多问题,便会想的更深。

    一个是站在被统治者,一个是站在统治者,思考问题的角度自然是不可能的,比如说陈鸣有一次在宁波看到当地有人举报官员,证据确凿,此人因此而得意忘形,以为自己凭借一己之力扳倒一个官员,自然是名声大噪,但最终这名官员并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反倒是这名年轻人因为一个扰乱治安的罪名被抓了起来,拘留十天,这件事引起了宁波学子的很大情绪,许多人都为此打抱不平,认为这名年轻人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刑罚,陈鸣自然也是如此,他认为这些证据并没有错误,这名官员,在当地的风评也确实不好,为什么不去抓他呢?

    他就将这件事写在信件上,询问贾斌,对于这件事他是怎么看的,又是不是这名官员有什么后台,而贾斌在得到信件之后,立刻明白了当地州府对于此事的态度,便告诉陈鸣为什么会这样,便是因为那个年轻人的态度错了,如果那名年轻人用比较谦卑的态度去上报这件事情,或许上官就不会把他抓起来了。

    除此之外,这名官员涉及当地的经济,牵扯甚大,若是立刻抓起来恐怕会危害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如此一来,恐怕有上万人的饭碗将没有着落,因此必须先惩处这名年轻人,以此来稳住那名官员的心,同时朝廷允许民众举报官员,但也是看态度的,若是态度倨傲,轻视官府,往往就会被官府所轻,最终导致自己身陷囹圄,而若是态度谦卑,那么上官便也会审慎处理。

    这就是官员的心态,即便是民众举报贪官污吏,也必须是表现出被统治者的姿态,而不是对统治者说三道四,恩威由上,而不可由下,这是士族对于民众举报的态度,然后贾斌在后面写到,宁波官场尚属清廉,相信不需要多少时间,等上面准备好之后,这位官员恐怕会以一个理由被撤职的,果然,当陈鸣接到信的时候,不出一个月的时间,那名官员就被革职调查,而那名年轻人则早已经放出来了,再面对官府时,果然谦卑许多。

    在贾斌的回答无疑解答了陈鸣心中的困惑,面对同一个问题,平民们想的是诛暴贼,而士族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