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不觉,忙忙碌碌的秋收就已经结束了。营田务收米一万余石,不但完全补足了去年借支的永城县粮米,还有剩余。杜中宵决定留下五千石作为储备,另外五千余石解往州城。

    此时的米不但是粮食,也是硬通货,储备的五千石米有许多用处。

    谷场上,杜中宵做在一张桌子后面,翻看着本村的账簿。不远处的空地上,有本村的青壮在那里翻晒谷糠禾穗。这些脱米后剩下的谷草,便就是秣,与米合称粮秣,是优质的牲畜饲料。

    常威站在桌子边,伸着脖子看杜中宵翻看的账本。一边看着,一边鄙夷杜中宵闲着没事,这些村账有什么好看的。但是杜中宵看,他也一定要看,不然心里便跟猫抓一样。

    把账籍看完,杜中宵对常威道:“秋粮已经收完,过些日子我会解往州里去。你受知州所派前来察看秋粮,现在已经看完了,该回去交差了。”

    说到这里,杜中宵取出一本册子,交予常威:“你虽在营田务住了不少日子,但我看在眼里,并没有用心。回去之后相公问起营田务事务,只怕你也答不上来。我这里有一本营田务条贯,里面详列了营田务所有事务,你拿回去看一看,以免出丑。等到回去,我会禀明相公,连这册子一起交上去。”

    常威接了册子过来,随手一翻,口中道:“营田务怎么一会事,我都看在了眼里,又何必看什么条贯。随在相公身边多年,一二十个村子的事,原不必十分用心。”

    嘴里这么说,手却紧紧捏住册子,再不肯交出来。

    杜中宵心里冷笑。因为常威是在自己这里做事,回去夏竦问起来他一窍不通说不过去,说不定会连累夏竦对自己的印象,杜中宵才给了他条贯看。过个一两日,杜中宵会把条贯收回来,连带自己的书信一起给夏竦。书信里,杜中宵会写清自己对常威的评语。这厮实在是杜中宵两世为人都没见过的奇葩,难以想象夏竦会抬举这样的人。

    收了新米,村中人人欢乐,都聚在谷场边上的仓库那里领米。

    杜中宵让人收了账簿,走了过去。见到杜中宵过来,一众村民问候行礼。

    仓库门口立着的,是杜中宵让营田务每个村子都有的石碑,写的是营田务收粮的原则。如不管出入用一样的斗,依实数不加消耗,平斗而不得有斛面,诸如此类。

    此时地方收粮,因为税额是朝廷所定,要一级一级向上解送,其中的损耗和运输费用都要地方负担,便用一些法外手段多收。消耗是常例,朝廷允许多收十分之一,地方经济不好,收的越来越多。斛面则是指收粮时斗里尖出来的部分,官府收粮一定会有斛面,有的地方就靠多出来的这些粮支持一县财政。

    营田务相当于官府就是地主,收入远高于朝廷税额,开出来的荒地不在原定税额内,对于州里来说完全是正税之外多出来的收入。杜中宵把一切收粮时的刻剥手段废去,也是吸引人来荒的手段。立碑在仓库外面,一是晓谕经手差役和百姓,二是尽量不让后来的官员破坏。

    常威跟在后面,看着那石碑撇嘴。对于杜中宵这些为百姓着想的做法,常威分外看不惯。官员是朝廷所派,只管让朝廷满意就好了,百姓只要不饿死,就是官员的政绩。

    看了一会分米,杜中宵转身,看见常威站在一边,一会看看自己,一会鄙夷地看看领米的村民,神情有些猥琐,一下子没了心情。告别了保正,带了柴信等人回了衙门。

    一进衙门,常威便就急匆匆地跑回了住处,关起门窗,掏出杜中宵给的册子看了起来。

    里面从营田建立起,如何选地,如何治理盐碱,如何招民开垦,甚至连建房等技术细节,都写得清清楚楚。常威看了大喜,一拍大腿:“有此书在手,回去相公必然夸我能干!可怜我辛苦了这些日子,还被那个知县数落,十分不值!好书,好书!”

    话音未落,就听见外仇士隆的声音:“哥哥,有什么好物也给兄弟们看一看,为何着起门来?”

    原来是仇士隆两人见常威神神秘秘,以为他有什么好东西要独吞,躲在窗外偷听。

    常威开了门,让两人进来,举着手中的册子道:“知县给我的营田务条贯,你们看了有什么用?”

    仇士隆不信,道:“若是如此,哥哥又何必关门闭窗?定然还有好物,不肯给我们看。”

    常威恨恨地道:“我们自家兄弟,如何会瞒你们?就是这本册子,杜知县给我,原以为他定然会把重要的东西不写。哪里想到这人痴的,里面竟然把营田务一应事务写得清清楚楚——”

    听见是这么回事,仇士隆两人便失去了兴趣。道:“今天走得乏了,哥哥饮酒。”

    常威正在兴头上,取了些铜钱,让另一人去买些酒肉来。

    此时已是深秋,晚上天气凉了,一口烈酒下肚,全身燥热,分外舒服。三人在常威房里,狼吞虎咽,也不知道饮了多少酒。

    正在常威三人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时候,外面传来歌声。原来是小青和晶晶,在外面不知玩些什么,一时兴起,唱起了家乡的吴歌。

    一个唱:“张哥哥,李哥哥,大家着力一齐拖;一休休,二休休,月子弯弯照九州。”

    另一个接上:“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歌声清丽,委婉动人,好似让人置身江南水乡。

    常威听见歌声,愣了一会,突然道:“离家多年,不想在这里听见乡音。唉,我们在这里饮酒,没个人陪伴,如此凄凉。”

    常威是夏竦江南路老家的人,父亲就曾跟随夏竦的父亲夏承皓,是以得夏竦另眼看待。多年来随着夏竦在各地为官,特别是近十年来都在北方,忽然听见乡音,不由动了思乡之情。

    仇士隆醉熏熏地道:“这必是杜知县的两个家伎,不知因何唱起曲来。”

    听了这话,常威一拍桌子:“对呀,知县家里还有两个家伎。我们也算是他的客人,却不让这两个丫头出来唱曲陪酒,太也瞧不起人!兄弟,我们出去,把那两个丫头唤来,唱支曲子听!”

    仇士隆吓了一跳:“哥哥,那是杜知县家里的人!莫要胡作!”

    常威满不在乎地道:“两个奴婢,什么家里人!让她们来唱支曲子怎么!”

第102章 拿人() 
借着酒意,常威大步出了住处。仇士隆犹豫了一下,坐在原地没动。

    到了院子外面,就见到不远处的水池那里,小青和晶晶两人坐在岸边,手拉着手看里面的鱼。两人一边用手拨着水,一边开心地唱着歌。

    常威上前,高声道:“你们两个,随我回去唱支曲子,用来下酒!”

    闻到常威身上浓烈的酒味,小青捂着鼻子道:“你喝醉了,说什么疯话!我们是夫人身边的人,哪里会给别人唱曲。快快离开,不然我们就要告诉夫人!”

    常威大笑:“你们本就是陪人唱曲的,当自己是富贵人家的小娘子么!哈哈——”

    一边笑着,一边伸手去抓小青。

    晶晶看势头不好,两个小女孩哪里抵挡得住一个大男人,飞快地跑了去叫人。

    常威也不理,抓住小青的臂膀,便向自己的住处拖。回到住处,一把按到旁边的凳子上,给自己倒了酒,高声道:“我们饮酒,你唱支曲子来听!”

    小青别过脸,高声道:“我不唱!”

    常威抬手就打,仇士隆眼疾手快,急忙拦住,口中道:“哥哥,此是别人衙门,不可造次!”

    常威把仇士隆推开,口中道:“什么别人衙门,还不是知州相公属下!只要我们替相公做了事,一个知县怕他做什么!兄弟,你帮我教训一下这个小丫头,让她老实唱曲!”

    自从到营田务,常威被杜中宵教训几次,明显感觉到他瞧不起自己,心中积了无数怨气。今天杜中宵把营田务条贯给他,让常威觉得自己终于明白了营田务是怎么回事,一下子有了底气。只要能回去向夏竦说明白营田务运作,自己又何必怕杜中宵。几碗酒冲头,这股怨气发泄出来,什么都顾不得了。

    仇士隆见常威发酒疯,又不敢把他怎么样,只好死死拉住。

    小青鼓起嘴,瞪着常威,一句话不说。自从到了杜中宵家里,被韩月娘教导,小姑娘也有了脾气。

    酒意上涌,常威已经完全失去理智,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这些日子对杜中宵的鄙夷与怨恨,全部都发泄了出来。好似杜中宵就站在他的面前,低头求饶一般。

    正在这时,杜中宵带了柴信和几个随从冲了进来。

    常威一见杜中宵,便仰天大笑:“这厮倒是来的是时候!这些日子,这厮处处欺我,终有让我出一口气的日子。忍你许久,现在要回相公府里去了,却不必再怕你!”

    杜中宵看小青在一边,额头受了伤,肿了起来。一见杜中宵进来,小青嘴巴一嘟,哭了起来,指着常威道:“官人,这是个坏人!逼我陪酒唱曲,不从他,便就打我!”

    看常威疯疯颠颠的样子,听见小青在那里告状,杜中宵哪里还忍得住?上前猛地一脚把常威踹倒在地,厉声道:“我把你当人,你却偏偏自寻死路!今日做出这种事来,容不得你了!”

    常威坐在地上,瞪着杜中宵高声道:“我是相公门客,你能奈我何?少了我一根汗毛,相公必要惩治你!你不过一个小小知县,在我面前神气什么!”

    看着常威,杜中宵只觉得胸口堵得慌。想要重惩常威,却又找不到借口,也没有手段。他不是自己治下,下牢都不能够。再打他几十板子,又有什么用?

    长出了一口气,杜中宵看着常威,沉声道:“狗仗人势!你既借着知州名头为非作歹,那只好让知州裁断了!来人,备马,今夜我就带这厮去见知州相公,看他如何说!”

    说完,吩咐柴信把常威绑了,又对仇士隆道:“你们两人一起随我去州城,到底发生了何事,你们亲口向知州相公说!如此胡做,我这里容不得你们了!”

    仇士隆见杜中宵动了真怒,哪里还敢说话?

    带着几个人到了院子,杜中宵深吸一口气,看着常威等人,只觉得荒诞无比。自己虽然看不惯常威的为人,但看在夏竦的面子上,一直对他客客气气。却没想到他心里有如此深的怨念,竟然把他自己给逼疯了。杜中宵不知道夏竦会如何处置,但这次一定要当面说清楚,自己这里不要再派家奴处理公事了。

    韩月娘听见消息,赶了过来。小青扑过去,哭哭啼啼把事情的经过说了。

    见杜中宵面沉似水,一个劲地吩咐备马,韩月娘有些担心地道:“官人,你连夜带人赶往州城去见相公,是不是莽撞了些?相公位高权重,只怕——”

    杜中宵摆了摆手:“此次若是不能当面说清楚,以后只怕会有无穷烦恼。此事躲不得,必须到知州面前说清楚。不然,这次送走一个常威,谁知明天又派谁来?”

    此时已是深夜,一轮明月高悬。常威这一闹,整个营田务衙门的人都知道了。

    让柴信带人押了常威,杜中宵骑马走在前面,趁着夜色直往亳州而去。

    第二日傍晚,夏竦坐在书房里,神情专注地校勘《古文四声韵》。这是他最近几年在学问上下功夫最多的一部书,已经接近完成。经过最后的校验,就可以献给朝廷了。

    一个公吏急匆匆地进来,叉手唱诺:“相公,永城知县杜中宵求见!”

    夏竦头也不抬,漫不经心地问道:“没有申明长官,他一个知县,擅自到州城干什么?去问明他有什么事,若是不重要,让他回去吧。”

    公吏迟疑了一会,道:“回相公,杜知县押了府里的常威,不知发生什么——”

    夏竦抬起头来,皱眉道:“常威前去察看秋粮,学一学营田务怎么做事,会犯什么事?”

    站起身来,踱了几步,道:“让他带常威进来,到西花厅等我。”

    公吏领命出去,夏竦在书房里站了一会,怎么也想不出常威能犯什么事。常威是老家出来的人,在自己府上一直小心谨慎,虽然有他在外跋扈扰民的传言,但也没有十分恶劣的事迹啊。

    百思不得期解,夏竦命把老知院喊来,与自己一起去见杜中宵。家中的奴仆,一向都是老知院在管着,夏竦很少插手。这次想必是常威在地方上不知犯了什么小事,杜中宵年轻气盛,小题大做。

    年轻进士,有些本事,一心想着在上司面前出头。无非如此,夏竦摇了摇头。

第103章 杖毙() 
一路急驰,常威的酒醒了,面如死灰,默不作声。他当然知道一位进士知县动怒是什么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