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盘算半天,耶律不花从白壁上看了无数大宋宝货,只觉得什么都想买,苦于带的羊皮少了。只是此次回去,下次带什么来卖,却也发愁。羊皮的价钱还是太低了,对于普通客商来说,当然有巨大的利润,但对耶律不花来说,就有些鸡肋。

    商量了一会,耶律不花道:“没想到并州有如此多的宝货,单靠贩卖羊皮,却买不了什么。康员外帮我想一想,还有什么是南国极缺的,可以贩来赚大钱。”

    康成栋沉吟一会,道:“北国比不得大宋,物产丰饶,我们能拿来卖的,其实不多。现今卖到大宋的,最大宗的便就是羊。若说宝货,就数北珠。只是北珠南京才多,西京这里还要买大宋的珍珠呢。要大宋急缺,北国又多有的,除非是马——”

    说到这里,康成栋急忙住口。契丹对向宋出口马匹控制极严,一旦抓住便是死刑。而且这是战略物资,卖了便等同资敌,耶律不花可是皇族,谁知他会怎么想。

    没想到耶律不花不以为忤,想了好一会,才摇了摇头:“贩马自然赚钱,只是可惜,没什么路子运到宋境来。此事朝廷看得甚紧,不好得手——”

    康成栋见耶律不花有意,不由大喜,低声道:“郎君,其实边地向宋境贩马,一向不曾断绝。”

    耶律不花一怔,急忙问道:“那些人怎么做到的?巡边军兵不查么?”

    康成栋笑了笑,低声道:“自然是查,但总有办法。依我所知,都是先在北国卖与一些边境地区的小部族,这些小部族再贩到宋境来。这些小族,都是两边居住,而且居住之地崇山峻岭,查无可查。”

    耶律不花听了,一拍大腿,笑道:“有意思,有意思!不需说了,贩卖盐与粮食,也是如此。此事我们再商议,再商议!我家祖是西京留守,很多事情,别人难办,我却不难!”

    一边说着,眼珠滴溜溜乱转,显然是动了心。他在家里地位不高,难得什么清贵职位,自觉也没有做官的本事,做生意赚钱便就成了人生目标。什么朝廷禁令,只要自己赚到钱,耶律不花根本不在乎。

    契丹缺少与大宋交易的大宗物资,每年有大量金银流入宋境。宋给契丹的岁币,有十之六七,通过边境贸易重新到了宋人手里。平衡贸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市马。可宋和契丹虽然号称兄弟之国,其实也互视为最重要的敌国,都控制战略物资流向对方,契丹极少向大宋卖马。

    见康成栋眼巴巴地看着自己,耶律不花笑道:“喝酒,喝酒!康员外,只要你与我一心,好好做生意,必然有一场客贵。卖到宋境来的货物,我想办法。放心,一定有办法的!”

    康成栋心领神会,端起碗来,一大口喝干。

第22章 难题() 
阳光照在积雪上,有些耀眼。康成栋和耶律不花走在街道上,看着周围的铺子,兴致盎然。刚才他们已经跟何昆签了契约,单等着自己的货物买物便可返回。一时无事,到街上闲逛。

    抬头看见前面一片建筑,耶律不花道“员外,听说这里就是并州鞣皮的一处工场,我们进去看看如何?这城里能够鞣制如此多的毛皮,定然有不凡之处。”

    康成栋点头答应,两人一起到了门外。

    门口一个兵士见两人上前,握着腰刀走过来,警惕地道“你们是何人?何故闯禁地?”

    康成栋一愣,看着紧闭的大门道“这里不是鞣皮的工场么?怎么成了禁地?”

    那兵士冷冰冰地道“并州城里,凡是鞣皮的地方,还有货场,俱是禁地。看你们是外地客商,想来不知此事,便就算了。以后记住,这些地方不得乱闯!”

    说完,不理二人,握着刀依然回去站好。

    康成栋看了看耶律不花,无奈地摇了摇头,两人只好离去。离得远了,耶律不花道“这里不许人进入,想来定有秘密,不让外人得知。莫不是,定州这里鞣皮有什么秘诀?”

    康成栋看门口站着的几个兵士,对耶律不花道“想来是了。郎君,我们远来做生意,不要节外生枝。若是一个不小心,让人得知了你的身份,只怕要出事。”

    耶律不花点了点头,强自压下自己的好奇心,跟着康成栋离开。契丹人进入宋境需有文牒,不然会被捕获送回,更加不用说擅自做生意了。所以耶律不花需要康成栋合作,才能进行贸易,不然他一个契丹人,就连在榷场也处处受限,不要说深入并州。

    契丹的西京大同府本是汉地,以汉民为主,与河东路血肉相连。到并州之间又多山林,而且有很多小蕃部,巡查困难,是两国违禁走私最严重的地区。不管是大同府的契丹人潜入宋境,还是宋人潜入大同府,都极难发觉。正是因为如此,耶律不花冒充康成栋家人,大摇大摆来并州。

    并州的毛皮货场改成牙人为主的交易形式,作为产业的核心,工场和货场都被封闭起来,严禁外人参观。就连衙门所有的工场,也改变了匠人轮差的规矩,改为了雇佣制。最初参与建设的商人和工匠,都被吸收到了工场和货场里面,不再是随便做生意的小商人了。

    这个年代交流没有那么容易,没有并州衙门支持,外面很难复制并州模式。不过出于谨慎,杜中宵还是把这些涉及商业机密的地方,严格封锁起来。

    州衙花厅,中间生了一大盆炭火,夏竦坐在中间,通判王克臣、签判杜中宵和知录沈士龙三人分坐两厢,商量着最近形势。看看就到年底,好多账目要做,衙门事务繁忙。

    聊过了今年的赋税,夏竦道“自杜签判去永利监处理那几十万斤土盐,在城里建了处毛皮货场起来,州里平空多了许多钱粮。有了这些外财,今年本州人人都可过个好年。特别是这两个月,自货场以牙人为主,生意多了许多,水涨船高,收的税也多了。”

    王克臣道“相公说的不错,有了毛皮货场,商税翻了几倍。只是有一项不足,衙门收上来的税多是毛皮之类,堆在军资库里,并无多大用处。本州毛皮尽有,卖也难卖,当别想办法。”

    沈士龙叹了口气“因为库里毛皮太多,本州官吏军兵俸禄,多用毛皮折支。初时还好,这个月怨声载道。每人家里都有数张毛皮,出去又换不到东西,军兵怨言不少。”

    夏竦转身看着杜中宵“签判有办法么?”

    杜中宵从土盐精制产硝入手,建起如此大的毛皮产业,让夏竦刮目相看。经济上一有问题,便就问杜中宵的意见。杜中宵又有什么好办法?现在商税多是收实物税,并州毛皮产业发达,收上来的税里当然有许多毛皮。如果不收实物,改为收现钱,市面上的钱又不足。

    想了一会,杜中宵道“毛皮这种东西,多了无用,并州市面上又不怎么值钱,用来充抵俸禄确实不妥。但若换成现钱,铁钱无用,铜钱不足,也不容易。依我看来,还是要选出几项货物,如绢帛之类可当作钱用的,把库里的毛皮换掉。我们有货场在那里,如此做不难。”

    夏竦点了点头,道“堪比绢帛的,也只有金、银和香药了。只是市面上不多,收买也难。现在军资库里毛皮着实不少,一下子撒到货场里去,只怕金银之类轻货不足,价钱上扬,反而不美。”

    杜中宵微微一笑“货场的牙人都归衙门所有,不必怕卖得亏了。只是用大量毛皮买轻货,衙门不亏,商户必定要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夏竦道“做生意哪有稳赚不赔的道理,商户亏一些没有什么。”

    杜中宵拱手“相公如此说,此事便就交予我做,这两个月尽快把库里毛皮换成轻货就是。以后毛皮收的税,不再入库,直接在货场交易换成别的就是。”

    沈士龙道“如此最好。不然库里毛皮积压,就必然要用来充抵俸禄,难免军兵官吏抱怨。”

    杜中宵点了点头,心中明白,此事要解决,还是要从货币上想办法。不过以自己现在的身份,解决不了这么复杂的问题。用贵金属货币,由于可以储存,随着商业发展,总是会遇到货币不足。哪怕现在境内发现大铜矿,也只能短时间缓解,长久来看还是这个趋势。要想解决,只能使用纸币。

    货币和银行,是商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总是避不开的。

    见杜中宵主动接过了解决库存毛皮过多的任务,夏竦便不再提,道“本州两监,除了永利监的土盐之外,还有大通监的铁。那里产铁甚多,这几年也是积压不少,陈铁山积。虽然可以铸钱,但铁钱民间盗铸极多,无利可图。到了来年,签判到那里想想办法。”

    杜中宵拱手称是。朝廷总是面临这样的困境,不管是铜钱铁钱,一旦铸得多了,便成本上升,铸得越多亏得越多。河东路铁矿多,煤矿多,行用铁钱之后,民间盗铸严重,币值飞速下降,以至大通监积压了大量的铁。这些铁拿来铸钱,铸了就亏,只能堆在那里。那里是河东路的冶铁中心,民间冶铁由于固定需求,一直不停,铁课不停,铁越积越多。

    这就是收实物税要面临的难题,账面上看税收不多,实际用处则要打个大折扣。

    。

第23章 割韭菜() 
康成栋和耶律不花到了交易大厅,找到何昆,对他道:“这两日我们在并州城里问过,果然毛皮都是如你说的那样交易。既如此,便与你签一纸契约,代我把毛皮卖了吧。”

    何昆听后大喜,急忙问道:“不知员外有多少毛皮?欲要换哪些货物?”

    康成栋道:“初次来并州做生意,带的并不太多,只有不到两千张生皮。卖了之后,多换些珍珠和香药。我这里有张单子,写了要换的货物,你拿去照着买就是。”

    何昆拿了单子看了,摇了摇头:“员外为何买这么多香药?这两日香药价格暴涨,不是买入的好时候,不如换些其他货物。便如绢帛之类,划算得多。”

    康成栋奇道:“前两日还无事,怎么香药的价格一下涨起来?”

    何昆叹了口气:“听说州里各库毛皮太多,折支作为俸禄发给军兵,引众人不满。为平息众怒,衙门卖出大量毛皮,收买香药。城里的毛皮生意,州里都是十抽一,府库里毛皮山积。一下放出来,自然会压低价格。好在并州做毛皮生意的商人多,又有货场存放,纷纷买了存货。不过这么多毛皮换香药,香药又不多,价格便一下涨上去了。唉,衙门此事做得急,我们也是措手不及。”

    “这可如何是好?不知香药价钱涨了多少?”

    何昆道:“就一两日的功夫,便就涨了一倍不止,今天依然还涨个不休。员外看那边白板,香药的价格现在是每个时辰变动一次,眼看着就涨。”

    康成栋听了,转身对耶律不花道:“郎君,这可如何是好?香药价格暴涨,现在买了岂不吃亏?”

    耶律不花有些恼怒,不想遇到这种事情,咬牙道:“看看年关将近,我要买了回去送人的,价钱涨了也要买!真是流年不利,竟然遇到这种龌龊事!”

    正在这时,一个与何昆打扮一样的人过来,对何昆道:“哥哥,你手里还有香药么?我这里几个大员外一起买,着实没有货源了!真真急死个人,做不成这笔生意,平白少许多钱!”

    何昆道:“现在城里的大员外,人人都是屯香药,我手里一点货源,只能照顾自己生意,哪里还有多余地匀给你?俗语云买涨不买跌,这些大员外都是人精,只是苦了我们。”

    康成栋听了奇道:“既然香药价格暴涨,怎么还有那么多人买?不是急用,不会等价钱降下来了再买?若不是我实在有用处,此次便就不换香药了。”

    何昆听了就笑:“员外,你这样想,就不是个做生意的了。衙门收香药,那是知州相公定下,一定要收够数目的。这些大员外,把货场里的香药买了,没有货源,价钱自然涨个不休。你看,这才一两日的功夫,价钱便就翻了一倍,这钱来得多容易?”

    康成栋眼光一亮:“还有这种事情?那现在岂不是人人屯货?”

    “当然。幸亏现在临近新年,外地客商急着回家过年,他们手里的香药必须要卖,不然货场里早就没有货源了。这就跟地上捡钱一样,谁会错过?”

    康成模眼珠转了转,又道:“如此说来,此次价钱暴涨,是因为衙门收购香药?那等到他们收购足了,香药的价钱岂不是又会降下来?那时存货的,可就是亏钱了。”

    何昆道:“就是如此,这种生意就看眼力与胆色。消息一出来敢果断下手,在价钱下跌前就抛售出去。做得好了,几天时间赚的钱,就能赶上别人一辈子。”

    康成栋听了不由咂舌,自己辛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