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钱。”杜中宵简单说了这两个字,让陶十七命了铁板,到了一边的一台机器旁边。

    这是一台冲压机,结构简单,其实与锻锤相差不多。只是在锤上和铁砧上面,各有上下两模,都是用精钢制成。模上的图案和文字,就是现在钢钱的正反两面。

    一个军士拿了铁板,放到冲床上面,杜中宵亲自指挥两个兵士,用手柄把冲头摇了起来。待摇到最高处,扳开卡销,那冲头在重力作用下,“扑通”砸在铁砧上,连地都震得晃了晃。

    周围的人猝不及防,倒是吓了一跳。

    杜中宵吩咐兵士把冲头重新摇起,把钢板拿走,上前查看冲落的铁钱。由于冲力不足,铁钱的四周毛边非常明显,有挤压的痕迹。铁钱正反两面的图案和文字,略微有些模糊。

    拿在手里把玩一会,杜中宵叹了口气:“这冲床小了些,用来冲钱还是不足。”

    说完,交给一边眼巴巴地看着的陶十七。陶十七拿钱在手,口中道:“啊呀,这可如何是好?我们费了无数功夫,原来还是不行么?”

    杜中宵笑道:“这机器小了,力量不足,当然不行。你看这钱上面,上面清晰,那是锡,因为较软所以清楚。下面便就不行了,那是铁,因为硬,这机器压不清楚。这不是坏事,说明这种铁钱必须要用大机器才能压制得好。大机器民间哪里制得出来?如此就更能防民间盗铸了。”

    这台小冲床本就是用锻锤改的,既然不行,那就改用大的。依杜中宵的想法,如果此法可行,那就利用水利建台大冲床,日夜不停地冲制铁钱。一切顺利,大通监的几十万斤铁,其实制不了多少铁钱。

    说完,杜中宵让兵士又冲制了近百枚铁钱,仔细查看得失。看过之后基本确认,现在定的与铜钱基本相同的厚度是合理的,大小也合适。这种厚度必须使用大型冲床,冲出来的钱才会精美,与小型冲床粗制滥造的,一眼就可以分别出来。惟一麻烦的,是冲口的铁露在外面,不知会不会锈蚀严重。杜中宵也拿不定主意,是不是先把铁钱冲制出来,再去浸镀。只是那样做,工艺就过于复杂了。

    制这种钱最大的意义,不是用大通监的铁赚钱,而是让市场上有合用且充足的通行货币,经济活动和税收可以货币化。而且成本低于币值,官方可以借由制钱获得利润,也就是铸币税。有此两项,现在的很多经济难题都可以应刃而解了。

    这是杜中宵对这个时代做的最有意义的事了。可惜,自己一个小签判,不知能得到多少好处。

第35章 怎么切换?() 
并州州衙,夏竦和通判王克臣相对而坐。自杜中宵离开后,夏竦立即对那些扬言要对官府操纵香药价格举报的商人下手。虽然没有能力把每一个人都揪出来,找几个典型对夏竦来说还是不难。找出人来之后,夏竦先命各行会把这些人踢出去,又让官府禁了他们经商的资格。几次折腾,这些人苦不堪言。

    此事传到转运使司的耳朵里,转运使施昌言极是不满。先是来信责问,又派副使陈洎来并州,建转运使司分衙门,坐镇监督。

    夏竦是以经略使兼知并州,一路大帅,地位在转运使之上,根本不理施昌言。这些日子,转运使司和夏竦互相指责,奏章不断,在朝中掀起一场风波。

    王克臣受命处理这些事情,焦头烂额。好在毛皮货场那里物价渐渐平稳,生意兴旺,众人的注意力重新转到做生意上,风波慢慢开始平静。

    听着王克臣讲完最近的变化,夏竦道:“不过几家商户亏了本钱,借着朝中人脉,掀起偌大的内波来。若不重重惩治,只怕人心思乱,事端频出。事情慢慢平静了总是好的,只是转运副使陈洎,在城中建衙门,你吩咐州里官员小心谨慎,不要被他拿住把柄。”

    王克臣拱手称是。

    夏竦点点头,拿起桌上一个小盒子,打开盖子,递给王克臣:“签判杜中宵,自到大通监后,潜心用事,极尽巧思,制了新铁钱出来,你看看如何?”

    王克臣躬身接过,看盒子里是几十枚铁钱,俱是银白色,与以前的铁钱迥然不同。把钱拿出来,只见图案清晰,轮廓分明,极是精美。仔细观看,就可看出印迹显然,并不是铸造的。

    看了良久,王克臣才道:“相公,这是铁钱?与以前铸的钱决然不同。这钱极是精美,而且分量十足,不要说民间的私铸铁钱,就是以前的官铸铁钱也远远不如。”

    夏竦点了点头:“不错。铁钱难铸,以前铸的钱大多字迹模糊,难有精品。杜签判新制的铁钱,比市面上的铜钱也不逊色,极是精良。若是通行民间,想必能受军民喜爱。”

    王克臣沉吟一会,道:“官方铸钱,最怕的是两件事。一是本钱过高,铸了亏本。钱再好,官府铸得越多,亏得越多,便难长久。再一个民间私铸,难以防范。不知这钱——”

    夏竦笑了笑:“杜签判来的信里,专门提了这钱的两个好处,正是你担心的。一是这钱虽然看着精美,其实本钱不高,与以前铸铁钱成本相差不大。再一个,这钱材料难得,制造更是不易,绝非民间可以仿制的。有这两个好处,这铁钱想来可行。”

    王克臣奇道:“怎么可能!这钱如此精美,本钱岂能低了?”

    夏竦笑着问道:“通判,这虽然是铁钱,却洁白如银,你可知是因何缘故么?”

    王克臣摇了摇头:“下官着实不知。若不是相公说是铁钱,哪个能够猜到。”

    “这钱的上面,镀着锡。你仔细看看,是不是与锡器有些相似?铁是镀锡,仅此一项,就不是普通人能够制出来的。如此制的铁钱,不能鼓铸,必要压制,这又不是民间能够制造的。这钱诸般都好,只是钱值有些低了。我已命杜签判,把上面文字改为三文,再制一些出来。”

    王克臣点头:“相公说的不错,若是民间不能盗铸,改为三文自然合适。不过,如此一来,民间行用的铁钱还是难绝,要谨防百姓收了这钱,藏起来不用,依旧用旧铁钱。”

    夏竦点了点头,沉吟一会,道:“你说的极是。我们发了新钱,若是还收旧钱,百姓定然都把旧钱缴上来,舍不得用新钱。要防此事也不难,衙门收税,不要旧钱就是。只管发新钱,让百姓自己兑换。”

    王克臣苦笑:“相公,此事万万不可。如此一来,民间的旧铁钱岂不是一下废了?现在民间存的铁钱何止千万,一下废掉,必然民怨沸腾。转运使司在城里新设衙门,那还了得!”

    夏竦闭上眼睛,过了好久,才淡淡地道:“通判以为,该当如何?”

    王克臣拱手:“最稳妥的办法,是让杜签判多制些钱出来,用半年或数月时间,让百姓用旧钱兑换新钱。过了时限,再废旧钱不迟。如此虽然开始亏上一些,新钱不能盗铸,这是长久之计。”

    夏竦摇了摇头:“通判有没有想过,如此做,衙门要亏多少?河东重地,驻扎兵马不少,处处都要钱粮,经不起如此撒钱啊。不如这样,半年之内,可以旧钱新钱并用,过了期限,全用新钱。”

    王克臣沉默不语,不敢冒然回答。半年时间,民间已经有铁钱必然不能兑换完毕,到了时间,不知多少民户要倒霉。最可能的情况,是旧铁钱民间照用,只是衙门不收了。这样做衙门不会有损失,但民间必然有人家因为废旧换新,大量财产化为乌有。

    见王克臣不说话,夏竦又道:“杜签判来的信里,对于行用新铁钱,只说了一点。那就是如果官府用新铁钱换旧铁钱,要谨防民间大量铸旧钱,拿来混水摸鱼。”

    “这倒是难防。”王克臣叹了口气。这种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只要衙门敢兑,民间必然有人乘机大量铸旧钱。因为兑换,还少了以前铸了难花的麻烦。

    夏竦点了点头,道:“是以,行用新钱,是绝不可能兑旧钱的。最多给几个月,新旧并行,有那些受损的民户,只好自认倒霉了。你拿盒子里的一半新铁钱出去,分给州里官员,让他们看一看,新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三日之后,报到我这里来。”

    王克臣拱手称诺。这是新事物,夏竦虽然觉得不错,到底心里没底,要州里官员一起提意见。

    夏竦又道:“此事非小,吩咐下去,不得对外泄露了消息。要防衙门告示未出,有人得了消息,提前用手中铁钱买货物,换金银铜钱,惹起民间物议。”

    王克臣称是,心里却明白,这一点很难防止。官员都是外地人,或许能守口如瓶,可他们都有家人奴仆,还有手下公吏差役,如何能够杜绝?更不要说,以前的俸禄也多用铁钱,官员手里本就不少,他们肯定第一时间把自己手里的旧铁钱用掉。

    不过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夏竦给官员们人福利。边地为官,多有不易,夏竦不算刻薄的人,能够给下属点好处,也不会吝惜。此事关键不是杜绝,而是一定要把握好度。

第36章 收钱() 
东边的太阳露出一抹鱼肚白,路边草上的露水未干,街上行人稀少。在数十兵士簇拥下,十辆大车缓缓驶进并州开远门,沿着南门正街一路向北。到了子城转西,径直进了州衙。

    听着吱吱哑哑大车行进的声音,城里居民纷纷议论,不知车里装的什么货物。

    早起的夏竦吃罢了早饭,正在客厅歇息,一个公吏急急进来叉手:“相公,大通监的钱来了!”

    夏竦猛的睁开眼睛:“命他们运去军资库,兵士死守,我去观看!”

    公吏叉手应诺,转身出去了。

    夏竦缓缓起身,换了公服,带了身边随从,这才不急不缓地出了住处。

    军资库在子城西门附近,与州衙相邻,是并州最重要的一库。军资库里放的其实不是兵器,放兵器的是甲仗库。大宋立国,基本政策就是以天下之财养军,是以放地方财富的库称为军资库。这里面聚集了并州官府控制的绝大部分财富,以及放诏书、圣旨的笔架阁等等,全在此库。

    军资库如此重要,非地方官可以独自作主,例由通判稽查,掌锁钥,知州掌出入。

    夏竦到库外,两位通判商瑶和王克臣已经到了,各带了手下公吏,站在门外。并州大城,两位通判分南北二厅,各有官衙,分别治事。不过军资库的管理权,是由两人合掌。

    见夏竦到来,商瑶和王克臣两人行礼,军资库的知库官才上前唱诺。

    行礼毕,夏竦才看着库前的十辆大车道:“此是大通监送州的第一批铁钱,可曾查验清楚?”

    商瑶和王克臣一起拱手:“回相公,下官已查验确实,一共有铁钱七千足贯,分文不少!”

    夏竦点了点头:“开库!此钱封进库里,提榜全城,三日后行用全州!”

    一众官吏拱手唱诺。商瑶和王克臣取了锁钥,得了夏竦手令,开了军资库大门。

    军资库里库房众多,从放金银、绢帛、铜铁钱,到盐、茶、香药,等等,各种货物无所不包。专放铁钱的库子上前,与一众官吏清点车上铁钱数目,开始向库里搬运。

    杜中宵送铁钱样品到州之后,经过一众官员再三商议,决定两枚新铁钱当一铜钱,并对形制略作改变。几经折腾,十日之前才定了下来,今天才第一次大量制造,送到并州。

    陕西、河东等行用铁钱的几路,钱法相当混乱。大小铜钱、大小铁钱,不知有多少种钱,有的按路使用,有的则通行几州。这些地方钱币,地方官有决策权。夏竦向朝廷报备之后,便可自主决定。现在的河东路已经废了大铁钱,实际使用的十枚当一枚铜钱的小铁钱。新钱的价值相当于五枚小铁钱,折半的小铜钱,相当于又多了一种钱。

    夏竦走上前,打开一筐,只见里面装满了成串的铁钱。形制统一、图样清楚,制作相当精美,不由喜道:“自西北战起,行用铁钱,钱法大坏,不知出了多少事端。有了这种铁钱,可防民间盗铸,统一钱法也不是难事。于官于民,都是一件好事。”

    王克臣道:“依杜签判来书,每次十大车七千足贯,三日一送,数量着实不少。”

    夏竦点了点头,相当于一个月三万多贯钢钱,数量当然不少,并州一年的税赋总数才多少?用不了几个月,这种铁钱就可以通行到其他几州,慢慢把所有的旧铁钱全部淘汰掉。

    一边商瑶道:“最要紧的,是要知道现在铸钱的本钱是多少。现在大通监那里,是送州七千足贯自留两千贯,用这两千贯做本钱。再加上铁本身的价钱,鼓冶使用厢军,只有大概,没有确数。”

    王克臣道:“此事初兴,只怕杜签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