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十七站在一边,手中拿了把长刀,握在手里,向杜中宵叉手。

    对于火枪战术,杜中宵就记得一条,排队齐射,其它的用法只好在实践中摸索了。不过这种战法就足够横行一时了,要想完全进入火器时代,不是短时间内发生的事。

    看杜中宵点头,陶十七一声大喝,排成一列的兵士跪在地上,向枪里装填火药火子弹。杜中宵在一边看着,总觉得比看过的电影里,少了一点什么。或许是资势不标准,训练不够,或者是没有经过实战的洗礼,没有真正掌握要领,还不是自己熟悉的火枪兵。

第64章 谋划() 
随着一阵闷响,黑烟升起,整个山坡上都是硝烟味。各种鸟兽被枪声所惊,四处奔逃。

    杜中宵对身边的程文礼道:“这样的排枪,已是非常厉害了,对面不拘是什么,都为齑粉。营田务的乡兵,便就使用火枪,当能保这一带太平。虽说边民好武,可一时哪里找那么多好弓弩?来年营田务或许就有千户之多,哪有那么多好弓?不如就用火枪,无非是多招些铁匠打制就是。这一带的州军,都产硫磺,也产硝,火药是不缺的。”

    程文礼道:“此事知军自专,下官不敢多言。不过火枪虽利,却从未见人用过,真到战阵上,不知到底如何。若只是用于乡兵,也没什么。”

    杜中宵点点头:“推官说的是,什么时候打一仗试一试。”

    程文礼吓了一跳:“朝廷与党项议和,与契丹修好数十年,知军切莫乱来!”

    杜中宵道:“我心中有数,朝廷法度俱在,哪里就敢跟大国开战。”

    说完,让陶十七带人把猎到的野猪收拾了,准备酒肉。

    酒足饭饱,杜中宵让兵士割了几十斤猪肉,程文礼等几个官员分了。他们官职低微,俸禄微薄,虽然杜中宵时时照顾,日子过得去,但却存不下什么钱。时时接济他们一些酒肉,让他们生活不至窘迫。

    吩咐陶十七和十三郎依旧带人巡视,杜中宵道:“看看天时还早,我们到那边的牧场看一看,歇息一夜,明日回营田务。现在秋高气爽,牧场那里要准备过冬粮草。再者董家寨那里市马的多起来,若是有好马,衙门也要买下来。一则补充禁厢军,再者给乡兵使用。”

    陶十七唱诺,对杜中宵道:“官人,这里已经靠近群山,我们巡视的时候,常见蕃族猎人。他们说是自己何族,也没个人对质,不知底细。”

    杜中宵道:“凡是遇到不知底细的人,不管他们什么身份,你们只管记下来,不要多问。等再过些日子,查探好了地势,我们设些巡堡,派人把守即可。”

    众人一起应诺。从这里进入群山,理论上属于火山军之下的偏头寨管辖。但偏头寨前几年与党项战事的时候已废,早已没有军兵驻扎,这一带的蕃部混乱不清。杜中宵到火山军的时日尚短,没有精力去重建偏头寨,此事便搁置下来。偏头寨一带的蕃户,现在两属于大宋和契丹,有些敏感。

    董家寨以东以北,北边宁边州,是契丹伸进来的钉子,与大宋争夺这一带地盘。先拢络蕃部,造成既成事实,再以此为依据,向大宋要求割地,而后建州县,是契丹在这一带扩张地盘的老路数。以前宋军在这里的力量不足,契丹屡屡得手,宁边州就是这样建起来的。在党项战败之后,契丹加大了在这一带经营的力度,山中到底有多少蕃部被收买,杜中宵也不清楚,一时不轻举妄动。

    没了偏头寨,不知道那一带火山军管多大地盘,管多少蕃部,也是杜中宵谨慎的原因。这一带与契丹模糊不清的地方,原则上是归沿边巡检使管辖,地方协助而已。这一带的沿边巡检使是张岊,驻东南部的岢岚军,杜中宵也不知道他的态度。

    河谷东边与群山相接的地方,是一大片低矮的丘陵,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火山军新设的牧场便在这里。陈勤再次干起了老本行,集是了衙属下的马匹,在这里放牧。

    杜中宵等人到这里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牧场的厢军和差役赶着马匹和牛羊,在夕阳下向搭起的棚子集中,在山顶上看见,非常壮观。

    杜中宵道:“自允蕃部内附,他们献上来的马匹,加上四处收买,现在这里的马群有一百余匹。管这里的陈勤,于放牧牲畜甚有心得,假以时日,或可孳生出大马群来。”

    程文礼道:“本军位于群山之中,多产马匹,并不缺马,只是用钱而已。”

    杜中宵笑道:“缺与不缺,单看我们用多少。以前火山军只是维持,军马常受西边府州节制,这些事情上自然不用心。现在我们这里建了营田务,日后粮草不缺,当有些心气。火山军正当麟府路和并代路之间,辖下地域人口模糊不清。我们不说什么开疆拓土的话,这一任上,当把辖境探查清楚,在必要的地方修建堡寨,免被契丹人蚕食,便是善政。若是做到了,我自不说,推官和录事可凭此功,下一任到内地任职。边地委实辛苦,你们总不能在这里蹉跎一辈子。”

    听了这话,程文礼和潘振心中一凛,心中升起希望来。虽然一样是推官录事,火山军这里远比不得内地州军。比如程文礼,不过是军事推官,幕职官中的最底下一层。不只是级别低,由于官员都不愿意到这种地方任职,这些官员的出身也差。程文礼是落第进士,潘振连举人都不是,只是个边地读书人,因为实在没人,他们便从主簿县尉干起,做到今天的职位。若没有意外,这就是他们仕途的顶峰了,不要说升官,有生之年能够调往内地,都是奢求。如果真能像杜中宵所说,做出功绩,再有人保举,能够数年之后调往内地州军,对两人已是极大的诱惑了。

    正是因为没有前途,程文礼和潘振都有些得过且过混日子。

    看了两人神情,杜中宵微微一笑,催马向牧场赶去。最能激发官员积极性的,还是加官晋爵,对于程文礼和潘振等人,尤其如此。杜中宵是正榜进士,只要不出事,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升迁,同样的事情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但对这两人就不同了。

    宋朝的官员分为许多种,有出身无出身,带职不带职,都有各自的升迁途径。占官员最多数的,其实是程文礼和潘振这种,前途不大的低阶选人。他们这些人为了一个升迁机会,才会卖力做事。前途远大的正榜进士拼情怀、拼理想,典型如欧阳修,升官还是被贬根本不在乎,理想是一切。没什么前途的底层官员,要么拼命捞钱过日子,要么死命拼政绩,争一个升迁机会,各有各的活法。

    杜中宵介于这些人中间,有进士出身,前途不会太差。又有一种使命感,总觉得自己应该做出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对政绩格外看中。对于程文礼和潘振来说,杜中宵才有一种亲近感。

    陈勤得了消息,早早带了手下吏人,迎了上来,把杜中宵一行接到住处。

    马和牛羊吃的草其实不一样,杜中宵建的牧场,一向是同时放牧数种牲畜。牧场除了马匹,还有近千只羊,隶于公使库用于招待。陈勤吩咐杀了一只羊,准备招待杜中宵等人。

第65章 天赐良机() 
羊肉在火上烤得滋滋作响,陈勤拿了几瓶酒,对杜中宵道“这一带近群山,山里多蕃部。前几日他们有人来,用这些葡萄酒,换了些我们的白酒。葡萄酒虽然不如白酒有力气,胜在甘甜可口,官人喝上一些。周围山里野果极多,小的也摘了些来。”

    葡萄酒是河东的名产之一,传说酿法自西域传来,已有千年。此酒在唐时极盛,入宋之后,已不流行。河东路地近边地,也是李唐龙兴之地,此时已是葡萄酒的中心。不过这个年代的葡萄酒,由于酿造之法没有进步,在米酒的崛起面前步步后退,只是被当作新奇之物,不再是一大酒类了。

    看着差役在自己面前的碗里倒了深色的酒,杜中宵道“葡萄美酒夜光杯,这酒与他酒不同,酒器当用夜光杯或水晶杯,才能见其颜色。倒在磁碗里,失其风采,看着有些恶俗。”

    陈勤道“小的这里诸事简陋,哪里有什么水晶杯夜光杯?官人将就些。”

    杜中宵听了就笑“你这里有那些杯子,我反倒要问问是从哪里得来的。我是说酒性不同,酒器也该不同,不然就失了其风味了。唐时无论官方民间,都喜饮葡萄酒,到我皇宋反倒难得一见了。”

    程文礼道“此酒胡人喜饮,酿法在汉地失传,风味欠佳,喝的人自然少了。”

    杜中宵笑了笑,没有再说。晚唐五代战乱之后,中原地区农业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蔬菜水果,葡萄便是其中之一。与汉唐相比,西瓜、葡萄等自西域传入的水果,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原地区种植的越来越少,品种也慢慢退化。种的少了,酿酒就少,就连手艺也渐渐失传了。

    植物动物,缺少了广大地域的交流,品种都会慢慢本地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性能退化了。从晚唐开始,中原跟西域的交流中断,大量汉唐时期的品种,慢慢退出了舞台。在那之后,海上的交流增多,从南洋传来的动植物,慢慢开始代替西域。从宋朝开始,中国的动植物,包括社会风情,都有了很大变化。

    抬头看着北方的群山,杜中宵心中不由生起一种豪气,很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再重新打通大陆交通线。大国之所以是大国,就是因为境内不管是地理还是人文,都复杂多样,互相交流影响,从而催生出灿烂光辉的文化。被封闭在一域,不只是人的眼光被限制,就连动植物都会退化。

    来火山军几个月,了解了这里的地理人情,杜中宵有了一个未来施政的轮廓。这里是边地军镇,民生相对不重要,建营田务也是为了支撑军队,提供财源。最重要的,是向外开拓。

    河东路是转运使路,其下又分为四军事路,即并代、泽潞、石隰和麟府四路,负责军事。火山军的位置特殊,正位于并代路和麟府路之间,属于并代路,但与麟府路关系密切。辖境北边,连绵群山之中是大量的小蕃族,各不统属,不管是与契丹,还是与党项都没有明确的边界。

    元昊叛乱,攻唐龙镇,协迫大量蕃户西迁,又破丰州,使那里的藏才族没有了首领。后来契丹征伐党项,在这些地方用兵,又夺走了一些蕃部。现在火山军四周,唐龙镇一带是无主之地,丰州自被党项破城之后已经废弃,境内的藏才三十八族各自为政。他们与建夏的党项人是世仇,数百年间攻伐不已,党项势力无法进入。东北是契丹新建的宁边州,辖境不明,而且不被宋朝承认。契丹建州的用意,是以此为据点,逐渐蚕食周边蕃部。宋朝无力对契丹强硬,只好假装不知道这一州的存在。

    火山军以北,位于宋、契丹和党项的小部族众多,归属不明,基本是谁有能力有效统治,便就可以归于自己治下。法律的笔墨官司打不完,也没有人承认,只看谁能有效占领。这里地形复杂,不适合大规模的军队行动,战争规模受到限制。

    杜中宵仔细分析之后,发现这里是以寨堡蚕食的绝佳之地。特别是配上火枪火炮的寨堡,在这里简直是无敌的存在。需要的人力物力不多,只要有几百火枪兵,就可以控制数百里的土地。千把百兵,火山军这个小地方还是支撑得了的。河东路又产铁,又产火药,正是自己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

    刚才杜中宵对程文礼和潘振说要建功立业,不是随便说说的。只要营田务建立起来,以此为依托组织一支千人左右的火器乡兵,杜中宵就可以向北扩展,把这几十年失去的土地夺回来。这个过程中,甚至可以不动用禁军和厢军,省却了许多麻烦。

    收回目光,杜中宵看着开心吃肉的程文礼和潘振,心中暗叹一声。自己来之前,这两个只是普通的边地小官,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有官员来代替自己,到靠近内地的州军任职。他们做官的时候,一切以不生事为最大原则。周边的小蕃部有了矛盾,就让他们自己商量,所谓以蕃法和断。契丹欺压,只要不是太过分,尽量忍让,把事情压下去,一切以不出事为原则。自己来了,大建营田务,接着要向外开拓,命运把他们推到了一个叉路口,不知最后会走向何方。

    由于没有通判,杜中宵在火山军的职权几乎不受限制,绝大部分事情都可以一言而决。随着财力充裕,对周边的小蕃部控制力也越来越强,慢慢可以直接干涉一些部族内部事务了。

    喝了一会酒,陈勤道“官人,附近山里蕃人还贩运奴仆,价钱极是便宜。我家里没个人使唤,浑家想买个女使,被我劝住,不敢随便就买。”

    潘振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