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正在棚子下吃面的蕃人看了,大吃一惊,把面碗一推,“噌”地蹦了起来,大喝道:“唉呀不好,官兵过河去抢蕃部了!快,快,回去让族里人躲藏!”

    此话一出,周围登时乱了起来,正在闲逛的蕃人鸡飞狗跳。

    一个巡街的差役快步走进棚子里,劈头给了乱喊的蕃人一个大嘴巴,厉喝道:“胡说什么!这是巡检的司兵马,过河巡边。你们这些鸟蕃人有什么财物,值得这么多军兵去抢!要财物,董家寨这里多少没有?要过河到山里去!都乖乖闭嘴,与你们无关,不得喧哗!”

    随着巡逻差役的干预,骚动的人群渐渐平息下来,看着挤到渡船上的军队,沉默不言,心中都惴惴不安。前几年,各种编制的宋军过黄河,去抢掠蕃部的事情时有发生,朝廷也无力约束。甚至唐龙镇一带被祸害得惨,朝廷还特意下旨,命朝廷兵马不得抢掠他们。至于其他人,哪个管他们?

    这一带的蕃部离心离德,与这种混乱有关。到了冬天,宋军会抢,契丹人也会抢,各大小蕃部之间同样抢来抢去。大部分的蕃部名义上心向大宋,还是跟宋军抢得最少有关。

    自董家寨过了渡口,便有山间道路直通唐龙镇,路程不足百里。张岊指挥着军兵渡河,在向导的带领下,直向北而去。兵贵神速,他要在各方反应过来之前占领那里。至于周边小蕃部怎么想就根本无法顾及,他们的力量,不管怎么想,都影响不了宋军的行动。

    随着宋军大队进山,董家寨的蕃人再也没有闲逛的兴致,纷纷渡河返回。不管会不会遭到宋军的劫掠,这么多军队突然进山,必然是有大事要发生了。

    董家寨的另一边,杜中宵带了广锐军两百人和保节军的大部,还有一百火枪乡兵,沿着山脚下的道路,悄悄向偏头寨前进。一过董家寨,黄河河谷就突然变得狭窄起来,两岸高山峭立,中间黄河奔流,头上青天只有一线,险峻非常。这是大路,不过多年封禁边境,路上并没有行人。

    杜中宵骑在马上,有些兴奋。偏头寨废弃之后,过了董家寨便就出了宋朝的实控区。虽然临行之前仔细收集了情报,这一带的情势还是能以把握。与黄河对岸不同,这一带的蕃部由于受到契丹侵扰,宋军又不前来保护,他们警惕得多。好在现在已是深秋,各蕃部集中到山谷越冬,周围静悄悄的。

    十三郎紧紧跟在杜中宵的身边,作为卫士。看着周边险峻的地势,十三郎既紧张又兴奋,低声对跟在身后的陶十七道:“十七,这里地形险要,若是有敌军在两边设伏——”

    “呸,呸,闭上你个乌鸦嘴!我们此次北上极是隐密,神不知鬼不觉,哪里有伏兵!再者说了,这本就是本朝境土,官兵行进,哪个不开眼,敢来劫我们!”

    十三郎低声道:“我是说万一,万一你懂不懂?那些说话先生,说起行军打仗来——”

    陶十七连连摇头:“说话的见过什么世面?你听他们乱说!安心赶路,小心出了差漏!”

    没人跟自己议论,十三郎便就失了兴趣,只好跟着大队一起,闷头赶路。

    保节都头史开城骑在马上,听着附近黄河的咆哮,有些心惊,对身边的广锐都头邵群道:“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知军怎么就想起来去重建董家寨?何不等到来年春天,天气又好,又无契丹人骚扰。”

    邵群淡淡地道:“我们只管依军令行事,管那么多做什么?我们这位知军官人,年纪又轻,又没有经过战阵,谁知道心里想些什么?他要立功,我们只好拼命。”

    史天城叹了口气,默默骑在马上,随着大队前行。契丹人和蕃人要游牧,一到春天,便就不会再打仗。那个时候,才是修建寨堡最好的时机,这是多年惯例,杜中宵怎么就脑子糊涂这个时候去呢。

    火山军的这些军队,过了多少年的好日子,让他们到苦巴巴的山里去守山寨,心里那是一万个不愿意。在山外的军城里,钱粮不缺,家人团聚,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怎么就去打仗了呢?

    向东不到十里路,黄河改为南北流,河谷欲发狭窄起来。大家走得有些乏了,再没有人说话,只是随着大队,机械地前进。只有马蹄敲在地上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又走十余里,黄河再次收窄,水流变得湍急无比,轰鸣声不绝于耳。

    杜中宵看着奔流而下的黄河,河水紧依山势,两岸已不可行人。前面不远处,道路折向东北,沿着一道较为平缓的山梁,慢慢升到了河边山上去。

    向导上前叉手:“官人,到了此处,便不可在河谷穿行,当爬上山梁,沿山梁行进。上了山梁再走几里路,有一处废弃的古堡。在那里歇息一夜,明天便就可到偏头寨。”

    杜中宵点了点头。偏头寨未废弃之前,前面应该有一处递铺的,供行人补给,或许就是向导说的废弃古堡。山梁上的道路与河谷不同,首要的是要有水源,休息的地方都是挑选出来的。

    看了看身后的队伍,人人面上都有倦色,不似刚出董家寨时士气高昂。

    唤过传令亲兵,杜中宵道:“传令下去,全军沿路上山!上山路陡,吩咐军兵仔细照看驮运粮草枪炮的马匹骆驼,不可有闪失!偏头寨那里并无蓄积,万不可把物资丢了!”

    亲兵叉手应诺,打马向后去,高声传达杜中宵的军令。

    另一边,张岊带的兵马艰难地翻过了黄河对岸的大山,进入了一处相对开阔的山谷里。叫过向导来问了,才知道沿着山谷,一路前行,就可到唐龙镇。

    这里的山势比黄河东岸缓和了许多,人口也更稠密,沿路不断见到蕃人。

    张岊骑在马上,看了看西天红日低垂,寒风起来,高声道:“传我军令,今晚在此扎营。明日早早造饭,平明上路,天黑之前到唐龙镇!”

第76章 偏头寨() 
偏头寨建于五代北汉年间,夯土高墙,东依双凤山,西临关河。关河绕城而过,代替护城河,地势险要。这是个三岔路口,西到火山军,东边分出两路,一到忻州、并州,一入契丹腹地。

    这一带是黄土高原深处,山河破碎,交通不便。黄河东岸南下北下仅有的几条道路,大多都在这里交汇,是草原民族南下的孔道之一。契丹人的重心在东北,对河东路不如河北路重视。

    太阳西下,十几个蕃人赶着牛羊在寨墙外悠闲地吃草。关河静静流过,夕阳照在河面上,耀着潾潾波光。寨墙外面几株柿树,无人采摘,上面柿红如火。

    随着马蹄声响,杜中宵的大队从山谷中现出身形,鲜艳的旗帜在夕阳下分外显眼。

    “呀,有官军来了!”放羊的蕃人看见远处的旗帜,惊慌地吼叫,手足无措。

    斥候到杜中宵面前叉手唱诺“知官,属下已察探分明,周边既没有契丹人,也没有大的蕃部。只有几户蕃人在这里牧羊,在寨子外面下帐,看来是常年住在这里的。”

    杜中宵点头,吩咐道“拿下那几户蕃人,不许他们把消息散布出去。记得好生招待,不要凌虐他们,免失朝廷威信。斥候分散四同,大队人马随我入寨!”

    众人哄然称诺,簇拥着杜中宵沿着关河谷,径向东南边的偏关寨而去。

    几骑快马在前面一路飞奔,到了寨墙下,对十几个拥在一起瑟瑟发拌的蕃人高声道“我们是朝廷兵马,来这里把守寨子,你们不须惊慌。各自赶自家牛羊,到自家帐里,稍后官人自有吩咐!”

    十几蕃人惟惟诺诺,不敢不从,各自赶着牛羊,回到自家帐里,均惴惴不安。前几年有军兵驻扎的时候,这里还很热闹,一应设施俱全。自从周边几个蕃部叛乱,官兵镇压之后,在这里立不住脚,寨子便就被废弃了。几个叛乱的小蕃部被围剿几次,周边人口稀少,这些人是从别的地方迁来的。

    到了寨子前面,杜中宵骑在马上,隔河看着偏头寨。这处寨子建在河对面的高地上,居高临下,俯瞰关河和寨前道路,易守难攻。寨前的关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呈几字形,恰好包住寨子,成为护城河。

    这种战略要地,选择都非常谨慎,不是随便建在这里的。自五代时建寨,这里便是战略要地,特别是到明朝,主要威胁来自北方草原,这里更是其南下要路之一,直接威胁并州,也就是后来的太原府。

    一处战略要地的形成,当然不是单靠这样一处寨子,而是有周边一系列支撑。偏头寨前几年之所以被废弃,就是因为周围附属的寨堡没了,孤零零一处寨子难守。

    前面探路的斥候过来禀报“禀知军,此时深秋,河水不深,可骑马过河。只是天色已晚,河水太凉,还是等到明日太阳高升,大队过河为是。”

    杜中宵点头“好,今夜在河这一边扎营,明日大队过河。命广锐军邵都头,随我渡河!”

    身边传令亲兵应诺,拨转马头,去传军令。

    太阳落下山去,在天边留下一抹嫣红。山间的寒风起来,突然就凉了。

    邵群穿着铁甲,寒风中不由缩了缩脖子,小声道“这寨子就在对岸,又跑不了,何必非要今天渡河。不行军打仗的人,不知马的金贵。这样冰冷的河水,马生病了该如何是好!”

    虽然心中不满,却不敢违抗军令,指挥着手下,随着杜中宵一行,慢慢渡过河去。

    这一带河水平缓,河底都是泥沙,渡河并无意外。到了对岸,杜中宵暗暗出了一口气,命陶十七带人去把寨门打开,引大军入城。

    不过几年时间,寨子便就显得荒凉无比。前面的校场长满杂草,不少房屋已经倾颓。好在这一带干旱少雨,最大的寨厅依然完好,只是布满蛛网,到处是灰尘。

    十三郎带人进了寨厅,仔细查看一番,出来禀报杜中宵“官人,寨厅尚完好,里面的桌椅等器具都在,并没有朽坏。只是灰尘太多,需打扫一番,才好住人。”

    杜中宵看看天色,摇了摇头“罢了,明日再打扫就是,今夜胡乱睡一夜。”

    进了寨厅,亲兵把案几打扫干净,请杜中宵坐了,就在旁边生起一盆炭火。寨里本来存的有木炭等各种物资,数年时间,早已被附近蕃户搬尽,只能靠此行所带的。

    十三郎和陶十七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对杜中宵道“官人,我们四处看了,除了空房,这里已经没有剩下什么。好在后面一口水井没有倾塌,可以打水,我们烧些水来喝。”

    杜中宵道“数年没用的水井,还是不要喝里面的水。前面就是关河,你们到稍上游去,打些水来喝吧。流水不腐,河里水总是让人放心些。”

    诸般收拾停当,杜中宵在寨厅安顿下来,坐在火堆边。亲随烧了热茶,递了上来。

    杜中宵喝了一口茶,对十三郎道“你去把保节军的史都头唤来,我有话跟他说。”

    不一刻,史开城进来,叉手唱诺,杜中宵吩咐他在对面坐了。

    吩咐随从上了茶来,杜中宵对史开城道“此次来的匆忙,许多事情都没有准备妥当。好在一切顺利,我们平安进城,要为以后打算了。这处寨子重新建起来后,要有人驻守,我欲派你驻在这里,做个权寨主。如果立了功劳,便升你做寨主,也是条出路。”

    史开城颇为意外,叉手道“谢官人抬举!——不过,为何是小的?此次来的还有禁军两都头,依官职他们都高过我,该当让他们来做寨主才是。”

    杜中宵道“禁军都是骑兵,不好分开驻扎。等到这里的寨子修好,到了来年春天,他们便回火山军去。保节指挥本就分驻各地,驻这里也是理所应当。前几个月建营田务,你带本部兵马虽无大功,终归无过,也该提拔你。再者这一带都是蕃部,你在营田务的时候,与各蕃部能说到一起去,是合适人选。”

    史开城急忙谢过。他听出来了,杜中宵说来说去,让自己做寨主最核心的原因,应该是自己在建营田务的时候,跟一众蕃民相处融洽。寨主是要管治下蕃部的,杜中宵用史开城,显然是想安抚。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炒闹声。杜中宵一惊,急忙叫过亲随问是什么事情。

    不大一会,十三郎从外面进来,叉手道“官人,广锐军的人见了蕃民的羊,非要杀几只来吃,蕃民不肯,在那里争吵。邵都头恼怒,拔出刀来,叫着要杀人。”

    听了这话,杜中宵的脸就黑了下来。

    。

第77章 先关起来() 
看着被押进来的邵群,杜中宵沉声道:“都头,我们重建偏头寨,为的就是保这周边蕃户,不受盗贼的侵扰。你强抢他们的牛羊,还要打要杀,与盗贼有何分别?几只羊而已,你非要吃,尽管到我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