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马调动。”

    杜中宵道:“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契丹人为何如此反常。先说入寇的契丹人,他们先攻唐龙镇,再走董家寨,明白无误入寇。我们不管怎么做,他们都是罪有应得。最后破宁边州的是蕃部,他们劫掠之后逃入了党项,并没有来依归本朝。契丹的西南路招讨使司,对的就是党项,现在应该防的是那里。”

    王凯和张岊点了点头,心中有些明白杜中宵的意思。契丹人在宁边州的失败,最后阴差阳错,引到了党项人的身上。前年契丹人刚刚在党项大败,现在恼怒的,只怕是收留了叛军的党项人。宋朝与契丹是盟友关系,虽然这关系不牢靠,总比党项人好得多。

    契丹的西南路招讨使司驻在丰州,是在党项崛起之后而设,防的就是党项入寇。西京大同府原是云州,在契丹败于党项之后,升为京府,山后地区从南京道独立出来为西京道,还是防党项。说到底,契丹在山后地区的布置,是以党项为假想敌,防宋还在其次。如果最后攻破宁边州的蕃部,没有逃入党项也还罢了,逃到那里,现在契丹人的心思只怕全在怎么把那些人要回事。

    杜中宵又道:“这一带,说到底,是类似三国时的局势。党项虽小,却一败本朝,再败契丹,任谁都不敢小看了他。只要党项牵扯进来,契丹人必定会慎重行事。”

    王凯笑道:“如此说,最后那些逃走的蕃部逃入党项,倒是帮了我们。”

    杜中宵点头:“只怕就是如此了。所以最后契丹出面的,是西南路安抚使司。意思很明白,就是把此次事件,当作边境偶发冲突,双方打些嘴皮官司罢了。”

    张岊听了笑道:“这着实有些有趣!我们与契丹人作过一场,最后却引到党项人那里。知军,既如此我们该当如何与契丹交涉?占住的地方,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出去了。”

    杜中宵道:“占地容易,难的是守住。这数百里地,地方广大,但山河破碎,适合人居的地方却不多。依我想来,最关键的几处隘口把守住便就不易。还要境内努力屯田,才能提供粮草。偏头寨以东,从山瘠到雁门西北的陈家谷口,此线易守难攻,历代皆为要地。特别是陈家谷口一带,恢河谷地宽广,十万骑可从容而过,不可许给契丹人。我们占住这些地方,可保朔州、大同一线无虞。”

    张岊对这一带最熟悉,沉思一会道:“我们要这些地方,只怕契丹人不愿。特别是从宁远寨到陈家谷口,最为要害,契丹人不会轻易许给我们。”

    杜中宵叹了口气:“不错,这一线由本朝占住,契丹人就只剩从朔州入雁门关一路。此次哪怕契丹人不许,我们也不能轻易许给契丹人,大不了不明确划界就是,还是看以后由谁占住。”

    这一带是契丹和宋朝没有明确划界的地方,也是契丹人蚕食的重灾区。历史上熙宁年间,宋朝划界失地数百里,便就是在这里。一场胜仗,再利用契丹与党项交恶的机会,是巩固这里的好时机。

    张岊是沿边都巡检,杜中宵说的地方正是他的辖区,在那里沉思不已。那一带山高谷深,道路交通不便,非常难以管理。杜中宵说的不错,难的不是占住,而是守住。

    见两人不说话,杜中宵笑道:“好了,今日便就到这里。等契丹使者到来,我们再从容商议。我欲在偏头寨与契丹谈,不让他们深入境土。”

    王凯点头:“不错。此次契丹人嘴上不说,心里必然恼恨,还是要多加防范。”

    此时吏人来报,酒筵已经准备好。杜中宵吩咐去请程文礼和潘振,一起庆贺。

    西京大同府,耶律马六看着手中公文,面色阴沉。抬头对站在对面的耶律高家奴道:“宁边州近千人没于宋境,城被攻破,就这样算了?若是如此,发后守边诸将该如何自处?”

    高家奴叉手:“大王,此是朝廷的意思。破宁边州的蕃部逃入党项,丰州萧大王索要多次,党项人坚持不还,那里情势紧张。党项人是大敌,我们不可再与南国交恶。”

    耶律高家奴是韩家的人,韩家在契丹地位仅次于皇族耶律和后族萧家,上一代出了一位韩德让,更是权势熏天。到了他这一代,大多用耶律为姓而已。在家世上,高家奴底气十足,并不畏惧耶律马六。

    西南路招讨使萧蒲奴并不是契丹人,而是奚人,是上一任奚六部大王。他那里正对对峙,索要逃跑蕃部不果,正与党项对峙。这个时候,他一心想要稳住跟宋朝的关系,极力主张此次大事化小。

第89章 赚钱第一() 
耶律马六回到后衙,面上犹有怒气。耶律不花看见,上前行礼道“阿翁,因何烦恼?”

    耶律马六一直喜欢这个孙子,随口道“前些日子宁边州的儿郎过河就食,不合宋人先占住了唐龙镇,攻之不克,埋尸异乡。我欲出兵服复,丰州萧大王却坚持不可,争论不下。适才安抚司来人,却说萧大王为是。我折了兵马,再去跟宋人打笔墨官司,这口气如何咽得下!”

    耶律不花笑道“阿翁何必烦!这事我也听说,全怪那个守将没有眼色,宋人占了唐龙镇,他还去打,又打不下来,不是作死么!听说宋人甚有分寸,只是自守而已,那些边兵都是冻饿而死,此事原就怨不了南国。这官司打也不打不赢,安抚司可不就息事宁人。”

    耶律马六奇道“你一向不理政事,怎么对此事如此清楚?”

    耶律不花不好意思地道“我一年一直安心做生意,颇赚了不少钱财。此次出事的火山军,宋人在那里的长官原是并州签判。正是在他的任上,建了毛皮货场,我们家也获利不少。”

    耶律马六沉吟不语,过了一会点了点头道“原来是他。”

    耶律不花学着杜中宵在并州的货场,在大同府也建了一处。不过这里没有鞣皮工人,纯是买卖生皮熟皮。从契丹各地收生皮过来,贩到并州鞣成熟皮,再运回大同府分销契丹各处。靠着这门生意,耶律不花赚进了大笔钱财,这一年春风得意。

    契丹人对钱财比汉人看得重,自己孙子流水一样赚钱回家,耶律马六甚是欣慰,觉得比出去当官强得多了。反正契丹人的官场,对家世看得重,耶律不花不出去实任做官,一样也可以做高官。

    看着孙子,耶律马六道“你问起这事,莫不是打着什么让意?”

    耶律不花笑一笑“南国的这个杜官人,是个会做生意的。我们与其跟他打生打死,哪里比得上一起携手赚钱?唐龙镇那个地方虽然偏僻,却正当本朝与南国和党项三国之间,是个绝佳的好地方。若是能借着这次交涉,与杜官人在那里做起生意来,不定比并州的毛皮还要赚钱。”

    耶律马六大笑“乖孙儿,那里可比不得并州繁华之地,地瘠民贫,荒无人烟,哪里有钱可赚!”

    耶律不花摇了摇头“说起赚钱,阿翁可就不比得孙儿了。赚钱是经商,不是买卖那里的货物,只要别处的货物运到那里就行。依着杜官人的手段,必然会有好路子。”

    耶律马六看着孙子,笑着道“你打的什么主意?直说就是。”

    耶律不花道“阿翁可让我跟韩家郎君一起去跟南人交涉,若是说得好了,有钱可赚,此事便就揭过不提。若是没什么油水,由着韩家郎君跟南人磨牙,阿翁这里只是找由头不允就好。”

    耶律马六笑着点头,拍了拍耶律不花的肩头,一语不花,背着手走了。

    耶律高家奴和耶律不花在荒凉的大地上并辔而行,谈笑风生。两人都是出身大族,早就认识。这次耶律不花帮高家奴说服了祖父,尽量以和缓手段解决此次冲突,更是两相愉悦。

    正在这时,前边探马飞奔回来,对高家奴叉手“大人,前方本有一处水泉可以安营,不想宋军在那里建起堡寨。该如何是好,还请示下!”

    高家奴一怔,急忙催马上前,不多远就看见前边高处一座小城矗立在那里。忙问身边向导“这里离偏头寨还有多远?宋军怎么会在这里建堡寨?”

    向导道“回大人,此地离偏头寨还有三十余里。此地有通北方草原的口子,又有水泉,是方圆几十里内的要地。宋军既然重建了偏头寨,必然会在这些关键地方建堡。”

    寨堡是宋朝在边境地区的一种军事体制,州县辖寨,寨下辖堡,共同组成防御体系。寨不但是规模比堡大,驻的兵马也多,更重要的是有粮草和军事物资的储存,可以进行长时间的坚守。以寨为中心,一般会在周围的要地建堡,互为依托,实现对广大地域的控制。遇到进攻,堡不断可以迟滞敌人,还可以给寨预警,留下战争准备的时间。和平时期,可以控制交通要道,查禁走私之类。

    三十里恰好是一日之程,偏头寨建好之后,在这里建堡是理所应之事。

    高家奴看着前方新建的城堡,脸色阴沉下来。没想到宋军重建了偏头寨不算,还向前伸出,连这里也控制住了。他虽然对这一带的地理不熟,也知道这堡不是随便建的,应该是一道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这处小城堡正当向北方草原大道的路口,位于山梁的口子处。山梁向东南延伸,依着走势,一直到陈家谷口,连接雁门关。陈家谷口一带即是天池,另一处草原进入并州的路口。

    耶律不花催马上前,看高家奴脸色难看,笑着道“六哥面色不快,因何烦恼?”

    高家奴道“这处寨堡建得突兀,正当北去大道,若被宋人占住了,于本朝不利。”

    耶律不花道“六哥,适才向导说得清楚,此地离偏头寨只有三十里路,一日之程,宋军岂会不在这里建堡?不建这些,他们重建偏头寨又有何益?我听说,南北两朝依分水岭划分境土,此地不正是离分水岭不远?你看,那边水流入黄河,另一边水流入桑干河,宋军尚有分寸。”

    高家奴摇了摇头“依分水岭是不错,可要看哪条河,哪座岭。”

    耶律不花道“这里难道还有两条河?自然一是黄河,另一条是桑干河。”

    过了好久,高家奴才点了点头,沉声道“不错,大河委实是这两条。唉,只是这处寨堡,扼住北去大路。宋人占了这里,若有战事,可由此直去丰州,有些烦恼。”

    耶律不花浑不在意地道“南人懦弱,只是防本朝南下而已,难道还敢出兵去攻丰州?后边的大同府和朔州,那是死地而已。偏头寨三十里以内,说起来是宋人境土,我们不必自寻烦恼。”

    澶州之盟后,宋朝和契丹在这一带虽然没有详细划分边境,大的原则是,都同意以分水岭为界。华北平原的水系,大的就是无非是黄河和海河,两者的分水岭恰恰就在这里,历朝的长城也建在这里。

    杜中宵重建偏头寨不久,花费大力气在这里建堡,不是无的放矢。一是占住了北去的路口,以后有了机会,可以从这里北上进入大草原。另一个,也由此废掉了宁边州。

    契丹人的宁边州,便是依靠这里跟朔州联系。被蕃部攻破之后,宁边州已经废弃,杜中宵占了,便可防止契丹人重建,免了以后的麻烦。重建的偏头寨并只是一处寨子,延伸出来的这些小城堡,控制住周边的要地,才是最大的价值。

    高家奴说的不错,以分水岭划分边界,到底是哪条河哪座岭,猫腻就多了去了。不以干流,而以各条小支流蚕食,是契丹人的想法,建起堡寨,就断了他们的念想。

    。

第90章 自去收埋() 
偏头寨里,杜中宵对王凯和张岊道:“契丹人已经到了,我们前去迎接,也是好客之意。”

    王凯道:“来的是契丹安抚使司的官员,还是知军前去迎接的是。我们隶属于军马司,不好参与此事。左右人在这里,有事知军知会一声,我们一起商量就是。”

    “也好。”杜中宵也不勉强,起身出城,去迎接耶律高家奴一行。

    边境冲突,向由两国的安抚使司对等谈判,这也是郑戬表奏杜中宵为经略安抚司判官的用意。衙门的名称为安抚,表示以和平为主,目的是维持现状。而经略司,顾名思义,则以开拓进取为主。虽然到了现在宋朝边境都是两衙门合一,挂两块牌子而已,但面对不同事情,要使用不同的身份。

    边境冲突,一般是安抚使司和地方官联合谈判,现在杜中宵是两个身份合一。杜中宵注意到,契丹来人中,并没有朔州的官员,只有安抚使司和西京道,他们是以和为主。

    出了寨城,杜中宵带着随从一路北行,到了十里之外,接到耶律高家奴和耶律不花。行礼毕,互相查看了公文,一起回到寨城来。

    看看天近傍晚,杜中宵对耶律高家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