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中宵道:“唐龙镇本是藏才等族的地盘,朝廷只是羁縻而已。在他们那里做生意,便如跟境外一般,不受诸般律条约束。本朝如此,只是不知你们了。”

    耶律不花仔细咀嚼杜中宵话中的含义,慢慢明白,点了点头,面上露出笑意。

    杜中宵的意思,其实就是把唐龙镇建成特区,绕开各国的诸多禁令,成为一个自由贸易地方。宋朝和契丹,包括党项,经济的互补性其实很强,有贸易的强烈需求。但是都控制战略物资,让贸易受到诸多限制,发展不起来。以宋和契丹的体量,一年一两百万贯的交易量是远远不够的。

    契丹的核心统治区在东部,与宋的贸易也以河北路四榷场为主,那里也控制最严。大同府以西的广大地区,其实是以党项、鞑靼、突厥、吐谷浑等族为主,契丹和奚人很少。杜中宵就是瞄准这里,用各种办法绕开契丹和党项的禁令,从这些地方换马入境。

    唐龙镇便是一个合适的地方,这里地当要冲,跟其他地方,特别是北方草原有大道相通。又是半独立的藩镇,名义上属于大宋,但也向契丹和党项称臣,与三国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论军事上的重要性,唐龙镇其实比不上偏头寨,但这里商业地位优越,潜力巨大。杜中宵费了这么多力气,最终的目的就是让那里成为一处贸易之城,避开各种禁令的自由之地。哪怕契丹和党项阻挠,也要尽量打通跟北方大草原的贸易通道。

    三国贸易中,宋朝天然具有优越地位,出口货物基本不包括战略物资。自由贸易,对宋朝有百利而无一害。而主要目的地的北方大草原,有宋朝最急缺的马匹。

    阴山南北的大草原上,马匹以百万数,很多都处于放养状态,牧民随便捕捉,根本不值钱。那里的部族被契丹控制,无法跟中原交易,契丹又不缺马,马匹实际是无用之物。说到底,杜中宵的目的根本不是与契丹贸易,目标是北方草原,那些受契丹控制、欺压的部族。

    耶律不花思索片刻,便就明白杜中宵的意思。火山军以北属西京道下的西南面招讨使司管辖,西京道新建,对地方事务插手不多,一切都是招讨使司在管。既然名为招讨使司,对治下部族的管理原则也就可想而知,以武力协迫为主要手段。契丹人在这一带动辄抢掠,其实是一种普遍现象。

    前年伐党项失败,契丹并不甘心,在边境一直保持对党项的压力。今年初,招讨使萧普挞还曾率军进攻党项,大掠而还。现在这一带的矛盾是以契丹和党项为主,宋朝抽身出来,成了围观者。所以宋军占领唐龙镇后,党项只是派人来问了问,并不敢兴兵进攻。

    杜中宵正是把握住了这个局势,才出兵唐龙镇,并在那里建个自由贸易之城。

    连年征战,火山军以北的契丹部族过得辛苦,手中又有从党项抢来的宝货,急需贸易。这些部族的独立性又强,操作得当,他们很可能会不管契丹的禁令,与宋贸易。

    这是挖契丹墙脚的行为,但耶律不花对此并不关心,他只在意自己能不能从中赚到钱。大草原上的马对契丹并无多大用处,价钱便宜,运到河东路沿边就是暴利。如果唐龙镇不算宋境,马匹交易便就不受限制,贸易的枷锁便就打开了。

第96章 免税() 
高家奴看着不远处毁坏的寨子,面色阴沉。那里就是曾经的宁边州,被附近的蕃部抢掠一空,一把火烧了,就此废弃。这一处小小寨子没有什么,若在其他地方,高家奴都懒得多看一眼。但在这里却有不一样的意义,没了这里,契丹也就失去了方圆数百里内的控制。加上宋军重建偏头寨,西南面招讨司和朔州的联系被截断了,契丹境内被宋军打入了一个楔子。

    张岊看着高家奴,微笑不语。唐龙镇和偏头寨一左一右,扼住这一段的黄河,战略形势比以前改观了不少。虽然现在是和平时期,不知道有什么用处,对一个军人来说,总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高家奴带的人不多,对沿路的契丹人尸体只能烧化掩埋,就连石家奴都是如此。如果不是宋军在一边看着,他们连这些事情都不会做。到了废弃的宁边州,终于完成,人人都出了一口气。

    从寨中出来,高家奴对张岊道:“此事已了,还是谈正事要紧。我们由这里南下,径直去偏头寨去见杜判官。都监可派人知会一声,让判官早做准备。”

    杜中宵得了张岊快马报来的消息,与耶律不花一起重回偏头寨。虽然没有明讲,耶律不花大致知道了宋朝的想法,心情格外放松。占了唐龙镇之后,宋军在黄河西岸没有广占地盘,反而提出让那里成为自由贸易之地,大家面上都交待得过去。

    到了偏头寨,杜中宵等了几天,张岊才与高家奴到来,此时已近年关。

    入冬几个月,一些储蓄不丰的游牧蕃部缺衣少食,这个时候周边大小冲突不断,攻伐不已。杜中宵忙于处理周边事务,又过了几天,才正式与高家奴和耶律不花交涉。

    从耶律不花那里得知宋朝有意让唐龙镇成为自由贸易之地,高家奴的心里拿不定主意。这样做对契丹也没有大的害处,这里是边缘地区,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与宋朝的关系,全力对付党项。但这个地方自由贸易,到底是属于宋朝还是契丹,还是跟以前一样半独立,部要有个说法。

    寨厅里,燃了几盆炭火,并不寒冷。杜中宵与王凯和高家奴与耶律不花相对而坐。

    上了茶来,杜中宵道:“使臣入境已经近月,看看年关将近,到现在才谈论正事,着实惶恐。”

    高家奴道:“这一路上收埋将士遗骨,多谢派兵相助。”

    两人寒暄几句,进入正题。

    高家奴道:“唐龙镇的来家,几代都受本朝册封,是本朝臣子。现在南国占住唐龙镇,不知以后要如何?两国交好,不要为这种地境蛮荒之地,伤了和气。”

    杜中宵笑道:“自本朝立国,来家便就是治下臣民,此事人人皆知。来守顺首鼠两端,虽然是本朝治下藩将,又向贵国称臣,他还向党项称臣呢。此等小人,一切都做不得数,揭过不提了。”

    高家奴急道:“岂可不提!来守顺祖上数代,都曾受本朝册封,怎能就不算数了!”

    杜中宵摇头:“现在来守顺在党项,我们莫不是还要拉党项人来谈?使臣,党项是我们两国共同之敌,他们攻破了唐龙镇,人口掳掠一空,是本朝派兵重占那里,事情便就如此。纠结往事种种,我们这里文书清楚,传承有序,多谈无益,还是说一说未来如何吧。”

    高家奴沉默了一会,勉强点了点头。来家确实是受两国册封,几方称臣,但正式文书,查起来还是宋朝更占优势。高家奴对此心知肚明,确实没有纠缠的必要。

    杜中宵道:“唐龙镇夹在三国之间,现在我朝大军进驻,也无意独占。我已禀报朝廷,还是立来家的人为主,我朝派些兵马保其平安。那处地方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最方便贸易。我们的意思,是各方都可以去那里自由贸易,方便三国百姓。”

    高家奴早就等着这句话,急忙问道:“那里自由贸易,税如何收?”

    杜中宵微微一笑,果然高家奴最在意的是收税。各国设置榷场的目的,就是收税,不管是宋朝还是契丹都是如此,这是最重要的利益。杜中宵的目的却不是如此,贸易的目的是为了活跃经济,促进各种产业的发展。一处大的贸易中心,带来的附加收益,可比收税重要多了。

    以前的榷场都是封闭式的,还有一些甚至设置在荒山野岭,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唐龙镇这处地方,杜中宵是要与火山军互为表里,以发展产业为主,收税还在其次。

    见高家奴紧张地看着自己,显然收税权对他至为重要,杜中宵道:“依我之见,唐龙镇里就不对贸易商人收税了,做一个免税的地方,以方便商人。”

    “免税?免税——”高家奴把这两个字重复了几遍,一头雾水。不收税,官方鼓励贸易干什么?又要兵马驻守,又要官员管理,还要建设城池,处处花钱,这钱哪里来?

    杜中宵点头:“不错,那里对行商免税。不拘是从哪里的客商,都可以入唐龙镇贸易,只要遵守规矩,公平买卖,一律免税。当然,行商入境之前,各国怎么收税,就是自己的事务了。”

    高家奴想了一会,才明白杜中宵的意思。即唐龙镇是一处完全中立的地区,各国对自己的商人各自收税,但一旦进入唐龙镇境内,便就不再收税了。契丹离唐龙镇最近的榷场是振武军,并不方便,如此一来需要选一处合适收税的地方。这样做,确实有利于商业繁荣,可宋朝费许多力气为了什么?

    沉吟一会,高家奴问杜中宵:“如此做,对南国有何好处?”

    “好处?”杜中宵一时有些发愣,转念一想明白高家奴的意思。“商人有生意可做,百姓有钱赚就是本朝的好处了。这一带蕃汉百姓生活困苦,他们能凭此过上好日子,不就是天大的好处!”

    高家奴对此一百个不信。爱护百姓的官员并不少见,但闹出如此大的动静,费许多功夫,就为了让百姓过得好一点,不是正常人干的事情。高家奴心中明白,宋人必有所求。这样一处贸易之地能给宋朝带来什么好处?这个地方,只有马匹了。不过这个理由没法直接提出来,卖不卖马匹,是各国自己的事,不让卖自己国内管严些就好了。高家奴也怀疑,只要契丹管得严,宋朝能从哪里买马。

    这个时代,各国其实对领土并不特别重视,最在意地是收多少钱粮。宋朝主动提出对入唐龙镇的商人免税,很多争议便就消失了。

第97章 各取所需() 
站在寨墙上向下看去,关河岸边的平坦地带人山人海,热闹非常。一些小贩挑着担子,挎着篮子叫卖着各种吃食。在空地上燃起了几堆篝火。映红了半边天空。

    今天是除夕,明天就是元旦了,新的一年到来。这一年火山军好事连连,人口增加了,商业更加繁荣,随着宋军前出唐龙镇和偏头寨,蕃部之间的征伐得到控制。随着集市的兴旺,山里的小蕃部可以用手中的牛羊,换来急需的粮食,渡过严寒的冬天。

    战事结束之后,随着一些小堡寨的建立,一些小蕃部开始向偏头寨附近聚集,慢慢形成聚落。偏头寨这里有周围数百里难得一见的宽阔河谷,又有关河流过,本来就该是人口密集的地方。

    随着一声唿哨,一个炮仗打入半空,突然炸了开来,留下一片火光。随后人群中放起几个焰火,窜入空中,五颜六色地点缀着夜空,分外好看。寨外的人群一起欢呼,围着篝火跳起舞来。

    高家奴看着空中的焰火,对身边的杜中宵道:“南国多奇技巧物,诚不欺人。似这种焰火,北朝难得一见,没想到偏头寨这偏僻之地也能放上几个。”

    杜中宵道:“过年吗,当与民同乐。明日元旦,与使臣到董家寨走一遭,看看热闹。”

    这个时代的元旦指的是大年初一,万民同乐的时候。

    与高家奴的谈判已经结束,经略司的公文已经回来,公事已经忙完了。契丹与党项的关系紧张,年前又败得太惨,急于让边境平静下来。特别是契丹已经决定春天黄河冰化后,对党项大举用兵,出于安定后方的考虑,做了一些让步。除了一些细节,基本同意了杜中宵的提议。

    宋朝与党项战事激烈的时候,契丹从中斡旋,得到了很多好处,如增加赠币等。现在契丹与党项打个不休,轮到宋朝占便宜,来谈判的高家奴也无奈。

    城外聚集的是附近的蕃民,宋朝在附近重建势力,意味着以前的动荡结束,彻夜狂欢。

    外面放了几个焰火,便就再没动静,耶律不花有些不过瘾。有心想要买些回去,奈何焰硝是宋朝的禁榷之物,根本不卖。想起几个月后要开放自由贸易的唐龙镇,不由心里火热。他是个商人,对这里面的门道比高家奴清楚。为什么自由贸易?免税是其次,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各国禁榷的货物,都会被走私到唐龙镇去。宋朝急需马匹,一定会想方设法打开走私通道。相应的,走私通道一开,宋朝禁止外卖的一些货物,也会卖到外面去,这是无论如何也拦不住的。

    杜中宵当然知道唐龙镇的自由贸易是双刃剑,宋朝必然有战略物资外流,首当其冲的就是铁器和粮食。这是没办法的事,只能尽力弥补。粮食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周围一带广开营田,能够支撑,最重要的是铁器。契丹并不缺铁,缺的是党项,只能两国配合,防止向党项走私。至于更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