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2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章 自己想办法() 
州城北的洹水岸边,杜中宵与知州杨孜一起看着一片高低起伏的土包,道:“听乡民说,这一带出土的青铜器和甲骨最多,极有可能是殷都所在。知州可分派人手,把这里看守起来,再雇些人力慢慢在这里挖掘。做这种事急不得,当用心慢慢进行。”

    杨孜也想凭着此事挣些功劳,连连点头,吩咐安阳知县,去招来本地大户,一起商量。

    一切安排妥当,杨孜回到州城里去,留下安阳县尉在这里,听候杜中宵吩咐。

    杜中宵坐在一张交椅上,看着县尉带人把守四周,把地方分成几个区块。

    一边的陶十七见杜中宵闲了下来,上前道:“官人,上次收押的那个铸铜器的孙然,因为收了慈源寺的定金,最近与那里的和尚一直撕扯不清。他没有办法,要见官人。”

    杜中宵道:“你带他来见我。”

    孙然就等在一边,不一刻,跟在陶十七身后过来,向杜中宵行礼。

    杜中宵道:“你收了慈源寺的定金,现在钟铸不成了,把定金还给寺里就是,闹些什么!”

    孙然连连叫苦:“官人,不是小的不还,是没钱还啊——”

    杜中宵沉下脸来:“你把定金花了,怨得别人吗?手里没钱,便就去借!”

    孙然道:“官人,不是小的把定金花了,冤枉啊!收的定金,都用来收铜了。不想我收的铜器,上次被官人收入官府,至今没个说法,哪里还有定金还给慈源寺的大师们!”

    杜中宵道:“你收的铜器都是禁物,自然没官,此事有什么好说的!”

    孙然连连拱手:“官人,小的收那些铜器的时候,可不知道是禁物。再者说,其中还有不少是寻常器物,钟鼎之类的礼器极少。”

    上个月从孙然家里起出来的铜器,其实没什么礼器,多是戈矛之类的寻常铜器,甚至还有一些是当代的铜器。不过他既然犯了法,办事的差役吏人哪里会好心跟他仔细分辨,当然全部没收了事。

    杜中宵对此心知肚明,但又有什么办法?官府是绝不可能替孙然还定金的,杜中宵也没有自己掏腰包的道理,此事只好压在孙然的身上。

    见孙然在那里纠缠不休,杜中宵道:“你意欲如何?寺里的定金是赖不掉的。”

    孙然道:“小的知道定金赖不掉,也没想黑大师们的钱。不过,小人不是还有铸铜器的手艺么?烦请官人跟寺里的大师们说一声,定金依前收下,只是要他们再出些钱买铜来铸钟最好。”

    杜中宵听了为话,不由笑起来:“你自己的损失,还是要靠寺里来补。好吧,你去让寺里主管此事的师父过来,我跟他说话。先说在前头,寺里肯与不肯,可与我无关。”

    孙然千恩万谢,与陶十七一起急急去找来讨账的和尚。慈源寺是大寺,香火鼎盛,并不缺钱,而且真心想铸铜钟,杜中宵一说,十之会同意。孙然说不行,是因为他现在是罪犯身份,没了信眷。

    过了一盏茶的时候,陶十七和孙然回来,身后跟着一个胖大和尚,还有一个小沙弥。

    到了杜中宵面前,那和尚上前行礼:“老衲法净,见过学士。”

    杜中宵见这和尚慈眉善目,一副老好人的样子,便就猜到他是寺里的知客之类。到寺院去的人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这算是专门人才。

    回了礼,杜中宵道:“大师,听说你们托旁边那位孙然铸一口铜钟,不知可有此事?”

    法净双手合十:“回学士,确有此事。寺里先前给了他五十贯定钱,原约定好此月交货,不想事情起了变故。孙施主不合干犯律法,被罚在官府作坊做事,铸不了铜钟了。出家人与人为善,本寺不难为孙施主,只要他把五十贯的定钱还回来,此事便就了结。”

    杜中宵道:“适才孙然说,定钱都买了铜器,被没了官,还不了定钱了。”

    法净道:“官人,孙施主要么还我们定钱,要么按时给我们铜钟,是不是这个道理?又不给钱,又不给钟,本寺只能报官了。”

    杜中宵道:“你报官有什么用?他现在已被收押。我看这样吧,你们寺里再出些钱,买足够铸钟的铜来,让孙然依前铸口钟给你们,了结此事如何?我这里做主,允他带着家人做这件事。”

    法净犹豫了一会,道:“若是学士做主,此事倒也可行。只是几百斤铜,只怕一时买不齐。”

    听了这话,杜中宵不由皱起眉头。他只知道孙然给和尚们铸铜钟,却没想到这么大,几百斤重。若是这样,孙然那厮必然说谎,没收的那点铜哪里有几百斤?

    想了一会,杜中宵道:“大师,几百斤重的铜钟,未免太大——”

    法净道:“本寺数百僧众,占地数亩,不是这么大的铜钟,做不到人人听闻。”

    杜中宵转身,问一边站着的孙然:“几百斤的铜钟,你真能铸出来么?不要大师们收了铜来,你却铸不成,我如何跟大师们交待?”

    孙然拱手:“不瞒官人,小的以前铸过大钟。只要有铜,必能铸出来。”

    杜中宵点了点头:“好,那便这么定了。大师,你们寺里出钱,去买铜来,让孙然铸钟。若是相州一时收买不齐,可到旁边的潞州。那里是大州,买起来应该不难。”

    法净面现难色,犹豫了一会才道:“不瞒学士,小寺在相州,得前任知州应允,可以铸铜钟,可以在本州买铜。铜是禁物,若是没有潞州的官员应允,怎么敢去那里收买?”

    市面上有铜器卖,但铜本身是不允许随便买卖的,是禁榷之物。慈源寺是大寺,相州本地对他们有优惠政策,旁边的潞州可未必。而且潞州是转运使司所在地,管得更加严一些。

    杜中宵看着法净,淡淡地道:“此事你们自己去想办法,不必问我。”

    说完,再不理法净,专心看着不远处安阳县尉带人忙碌。

    铜难买到,铜钱却容易。虽然河东路用铁钱,但并不像川峡一样,禁止使用铜钱。一足贯铜钱五六斤,几百斤铜不过是几十贯铜钱而已。此时铜钱的价值不高,经常有人把铜钱化了铸铜器,就不信这些和尚们想不出这个办法。当然这是违法的事,因为现在铁钱工艺上来,杜中宵懒得理而已。

    一是铜禁,再一个市面上的铜钱太多,导致铜钱的购买力太低,本来就是不正常的情况。杜中宵跟其他的官员不一样,如果有机会,他还想改变这种状况呢。

第8章 约期举事() 
看着孙然和法净几人离去,陶十七上前道“多谢官人。这几日,我可被孙老儿烦死了!”

    杜中宵道“这个孙老儿,奸滑得紧,他的话不可尽信。先前抓他的时候,他说收的铜器,都是按重量依铜价算钱。现在才知道,他收了慈源寺五十贯的定钱。十七,你有没有算过,五十贯钱能够买多少铜?就我们从他家里搜出来的那些,哪里值五十贯!”

    陶十七一拍脑袋“官人一说,还真是这样!莫不是这老儿还私自藏了铜器?”

    杜中宵道“不管是他私藏了铜器,还是手里有钱,借着在你那里做事要赖慈源寺的定钱,以后总要搞清楚。先让他给慈源铸铜钟,这钟铸得好则罢了,如果铸不好,哼——”

    陶十七道“就是把慈源寺的钟铸好了,官人一样可以收拾他。这老儿,铸了一辈子铜器铁器,本事是好,就是在我那里不肯好好做。”

    杜中宵猛地抬头“怎么,他平时做事偷奸耍滑?”

    陶十七连连摇头“恰恰相反,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十分卖力。不过,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铸器的时候从来不说话。有的时候铸坏了,他看在眼里,也不开口。”

    听了这话,杜中宵松了口气“原来如此。这老儿的心思,分明是在你那里混日子,故意让人觉得他无用。无非是怕显出自己的本事来,被人看中,时候到了不许他走罢了。小生意人的小心思,这老儿的眼界如此,怪不得只能偷偷躲在乡下赚钱。”

    陶十七点头称是。这种小心思没什么大害处,但让陶十七恨得牙痒痒。明明知道他有本事,就是不帮你。把东西铸坏了,他一脸无辜,把责任全推在别人的身上。

    杜中宵是没必要跟这样一个小生意人计较,不然他有的是办法收拾孙然。两人地位悬殊,孙然的这些小把戏,在杜中宵面前可没有用处。

    让慈源寺收铜,接着铸钟,主动帮助孙然,杜中宵有自己的用意。现在相州铸的铁炮,虽然携带方便,但实在太小了些。用于守城,打攻城的器具足够,但用于攻城,则远远不足。要改变现在三衙禁军抵制火器的局面,需要更大的炮,向他们展示一下威力。

    几百斤甚至几千斤的大炮,用现在的铁,没有一点把握。不经过长时间的试验,杜中宵也不敢轻意动手。初期的大炮,还是用铜铸才好。

    杜中宵现在任的是清要职事,官做得轻松,可手下也没有资源,很多事情不能做了。孙然能铸几百斤的铜钟,就有办法铸出几百斤的铜炮来,这是难得的一个机会。

    如果孙然成功把慈源寺的铜钟铸出来,他以前的事情,杜中宵可以一笔勾销。自己提供原料,让他试着铸铜炮。错过了这个机会,杜中宵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再做一地主官。

    贝州王则住处,王贝坐在正中,党徒张峦、卜吉分列两侧,来自附近州军的弥勒教首领分东西坐在一张长桌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极是热闹。

    酒过三巡,张峦高声道“今日兄弟们齐聚一堂,当共议大事,以迎天兆!”

    卜吉道“前些日子,我等沐浴斋戒,诚心卜筮,得一吉签。明年春天,当弥勒降世,斩尽世间一切妖魔,开太平盛世。我等当上迎天意,下合民心,取了赵家天下!”

    众人一起叫好。

    有人道“这几年朝廷在西北连战连败,官府搜刮民财,百姓不堪,多有起事者。远的不说,这几年便有益州、沂州等军兵起事,可惜旋起旋灭,不能成大事。我们要举事,当吸取他们的教训,详细筹划才好。义旗一举,香众们提着脑袋追随我们,不可大意。”

    张峦道“今日召集诸位,正是要商议此事。”

    下面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有的建议约定日子,数州一起举旗,先夺了本城,再行联络。还有的把力量聚集到一处,重点攻占一州或数州,与朝廷对峙。众说纷纭,没什么靠谱的。

    张峦见没有人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举起酒碗,带着众人饮了一大碗酒,高声道“我们兄弟与香主商议,各州香众,在新年正旦举事。新年之时,官府里的一众官吏,大多都到庙里祈福,城中无人看守,正是最好时机。我们数州一起,先打开甲仗库,取了刀枪,杀了太守,先夺本州城池!”

    众人一起轰然叫好。

    唯有坐在张峦身边的潘方净道“依我之见,此事不能如此鲁莽。我们香众中能人异士众多,但却缺少名高望重,能出谋划策之人。闲时听说三分,后主何等英雄人物?前半生颠沛流离,屡战屡败,未有一城之地。只到有诸葛丞相辅佐,才先得荆州,再取益州,有了基业。我们兄弟,现在就缺一个如诸葛丞相的人。没有这样一个人主持大局,难以开创基业。”

    张峦道“依哥哥看来,谁是现在的诸葛丞相?”

    潘方净道“现在知大名府的贾昌朝相公,饱读诗书,其学问天下谁人不知?他以学问知名,数十年间,都给当今官家讲读经史。若得他相助,可成大事!”

    对面的卜吉笑道“这位贾相公倒是做个宰相,只怕没有卧龙之才。他经史学问好,兵书只怕没读过几本,不会行军打仗,要来何用!”

    潘方净道“话不是如此说。这些读书人,胸中藏有天下事,人家一句话,顶得上我们绞尽脑汁苦思无数时日。不说前朝,就是本朝太祖开国,也是多亏手下有赵普这个掌书记。你不听人说,大宋立国许多年,太后都不喊赵普的名字,称其为书记。一直到太宗皇帝,都说书记要全力辅佐,不要跟自己家的孩子记较。可想而知,要成大事,手下必有这种读书人。”

    高居上座的王则,见潘方净坚持,对他道“兄弟,即使如你说的,又如何招揽贾相公?”

    潘方净道“我等举事,上迎天机,下合民心,大事必成。只要我面见贾相公,向他说破天机,似他这种人物,自然知道该追随真命天子。”

    卜吉嘻笑着问“若是贾相公不晓天机,把兄弟抓了严刑拷打,泄了我们的机密怎么办?”

    潘方净勃然道“我自怀利刃,贾相公若不知天机,可见不是我们找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