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硫磺,又多又便宜。”

    硫磺可是火药的原料,杜中宵听了很感兴趣:“哦,若是贩硫磺回中原,岂不是能赚大笔钱财?”

    齐伯林道:“此物用的不多,虽然利大,奈何量少。”

    杜中宵听了不由微笑:“量怎么会小了?你们若是能贩到这里,有多少我要多少!”

    两兄弟听了,对视一眼道:“官人的话可当真?此物贩来不难,不过除了做药,并无多少用处。我们做海商的,都是大批贩货,最怕卖不出去,耽误数年,压了本钱。”

    杜中宵道:“我是朝廷命官,怎么会诓你们!硫磺此物,用处极多,只要贩来,有多少要多少!”

    兄弟两人大喜,低声商议一会,道:“此事不难!过些日子,信风起了,到日本国去一月间就可来回。到时我们贩些硫磺来,依然来换搪瓷器。这些瓷器我们准备卖到南洋,若是生意好,必然会有更多海商前来采买,对铁监也是如事!”

    说完,弟弟齐仲麻道:“不过此地到南洋,甚是不便。若是沿水路而行,要从汉水到长江,进了长江之后,反要折返,才能进入湘江,才好南下。”

    杜中宵道:“现在铁监修的铁路,你们见了没有?等到路通了,便可乘车,直下长江。”

    齐仲林道:“小的听说了,现在能到方城县。我们本是向东到汴河,沿河而下,再转长江,迂回路远。都说这车更加便捷,此次便就分两路而行。一路依旧走汴河,另一路走汉水,看能不能走通。以后若是这路通了,倒是便捷许多。不过,如果这路真好,能修到江陵府,可以过湖到湘水,就更加好了。” 富品中文

    

第105章 加工难题() 
聂茂出了门,正看见旁边连阿爹的妻子背了个大筐,急匆匆地出来。急忙敛手行礼:“嫂嫂今日好早。行色匆匆,不知要去哪里?”

    连大嫂道:“我到那边去赶车。带了些我们这里产的糕点、糖果和新奇物件,卖到襄城县,好歹赚些钱花。等到夜晚回来,还不耽误晚饭。现在我们这里,好多人到襄城卖货呢。”

    聂茂愣了一会,才道:“原来如此。天时不早,不耽误嫂嫂了。”

    火车开通,从铁监到襄城,早一班晚一班是雷打不动的。最先发展起来的,就是连大嫂这种小商小贩。大商铺不灵敏,虽然火车开通了一些日子,还没有人利用交通便利,在襄城开铺子。倒是铁监的家眷偶尔发现这是一条赚钱路子,一时蔚然成风,不少人跟连大嫂一样,早起带货到襄城,晚上再坐晚班车回来。除了路费,一天还能赚几百文。

    聂茂走在路上,看营房明显比前些日子热闹了许多。有出去走亲访友的,有家里来客人的,再不是前几个月那样的冷清日子。甚至还有人,每到休沐日,沿线坐着火车去逛。不过几十文的票钱,对铁监的工人来说,家庭负担轻一点都不算什么。

    最终在春耕之前,铁路线铺完的是唐州到襄城线,连接泌阳、方城、叶县和襄城四县,南北绵延数百里。现在火车不快,一个时辰一百里,到三百里外的唐州驻地泌阳县,要半天时间。很多喜欢到处闲逛的人都深以为憾,他们休沐一日,没有办法到那里游玩。百里之外的襄城县,一来一回只要两个时辰,是很多人的目的地。那里地处汝河码头,离着许州不远,火车一通,商贸迅速发展起来。

    聂茂对到处游玩没有兴趣,他们这些人,跟普通的工人不一样,工作时间比较灵活。今天虽然是休沐的日子,还是有人在厂里继续做工。到了那里有钱拿,聂茂要趁年轻攒钱,跟平时一样到了厂里。

    随着规模扩大,造机械的厂区已经跟钢铁分开,别成格局。各区之间有轨道连结,不管是矿石还是燃料,以及钢铁之类的原料,都是通过轨道运输。不过厂区内不通行火车,全部是人力推动,路上显得静悄悄的。走不多远,聂茂看见几个工人推着一辆车,上面装满钢锭和棒材,知道是送到自己厂区去的,便打声招呼,跳上小车,扒着车边。

    轨道是铁和铁接触,摩擦阻力小了很多,几个人就可以推运几千斤。而且车一旦动起来,并不太费力。几个推车的人跟聂茂说说笑笑,不多时就到了自己厂区里。

    蒸汽机成熟之后,除了一些手工锻造之类的作坊,制造机器的都换了蒸汽动力。一进场区,轰鸣声传来,格外热闹。聂茂下了车,进了厂房里。

    现在最重要的产品,当然是蒸汽机。这里开足了马力,除非机器检修,几乎昼夜不停。每个工人最少带着两个徒弟,一边生产,一边向徒弟们讲解。

    这些徒弟,有迁到这里的厢军,但多数还是从早到的屯田里厢军招来的。陆续到铁监的厢军有近两万人,几个月的时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如赌钱、不服从管理、据不学习等等理由,已经有十分之一被开革,到地方种田去了。每开革一人,就从地方补充一人。补充来的要求高,年轻伶俐,还要愿意且能学习,大多都到了技术岗位上。

    这种小社会,最怕自我封闭,成死水一潭。铁监有高的待遇,当然有高的要求,制定的规例最重的就是开革。开革出铁监之后,编入其他厢军,到地方营田。

    走过一大片机器,聂茂到了尽头的一间大房子里。

    这房子里只有十几台机器,都非常巨大。一台上面夹着八角形的棒材,正在慢慢切削。另一台上面则装着切成圆形的钢柱,正在缓缓钻孔。

    见到聂茂进来,已经到了的几人纷纷打招呼。

    聂茂看了看机床上正在钻孔的钢棒,对一边站着的年轻人道:“七哥,可还顺利么?”

    尤七郎道:“还好,从昨日到现在,钻着这条钢棒,还没有坏过刀。只是现在钢棒烫手,里面也不好喷水进去,只能够钻钻停停。”

    聂茂点了点头,到自己的柜子那里,换了外衣,又戴了幅手套,开始检查几台机器。

    这样粗的钢棒,聂茂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里面钻孔出来。此事是杜中宵交待下来,铁监特意挑了聂茂来做。这几台机器都是特制的,只为了这一种尺寸的钢棒钻孔,成本不菲。

    炼钢的那里的加工能力限制,只能锻成八角形的钢棒,保证材质均匀。棒材车成外圆不难,几台机器连续作业,一点一点切削即可。里面钻孔可就难了,这钢棒太长,开头一切正常,钻得稍微深一点,里面就发热厉害。用来散热的水管伸不到里面,只能从开口处喷,不起多大作用。

    杜中宵最开始是要求一端钻孔,试了几次,是绝不可能做到的事,只能钻通孔。现在两端作业,相当于减少了一半长度,但依然困难重重。

    聂茂想了无数办法,现在惟一可行的,是把刀杆做成中空,里面通水管,能够时时保持足够的散热水量。但中空的刀管,又是个难题,解决还遥遥无期。

    最理想的办法,还是铸钢的时候,能直接铸出钢管来。里面的孔要求不高,只要能散热就好。但炼钢的那里,试了许多办法,都无法做到铸成钢管之后锻造顺利。

    杜中宵要做的,自然是炮管。铁监有了这样的规模,有了这样的技术实力,再继续用铜来造炮就划不来了。铜实在太贵,而且沉重,远不如钢炮轻便。现在这样,加上加工费用,做出来的钢炮实际会比铜炮贵得多。但胜在钢的强度好,可以大大减轻重量,同样口径,运输方便许多。

    但杜中宵还是小看了钢棒钻孔的难道,做一堆机器,依然不能解决钻深孔的难题。如果直接铸出钢管,由于炼钢技术限制,里面的气孔夹杂过多,看着就不敢使用。只能狠下一条心,堆人力物力,总有解决的办法。铁监最大的长处,就是可以批量生产,一旦解决技术难题,大炮就可以批量生产了。

    至于数量更大的枪管,短期内是不敢想用这种办法了。粗大的炮管都加工不来,枪管又细又长,钻小深孔,更加不可能。枪管制造,只能用铁皮卷制。 富品中文

    

第106章 自来火() 
聂茂出了厂区,看着西天上挂着的那个红彤彤的太阳,出了一口气。他很享受这种生活,一切都井井有条,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按部就班。自己不需要考虑太多,只要安心做好工作就行。

    加工钢管他最终还是想出了办法,不在刀杆里面打孔,而是在外部开几道分布均匀的沟槽,里面装水管,用来给钻头降温。钻孔的钻头非常粗,前面的刃部也很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刀杆的刚度。钻的速度并不快,钻一个孔的时间往往以天计。

    刀杆上开槽并不容易,要保证均匀一致,刀杆平衡,加工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不过到底是在外部加工,用铣的办法即可,没有散热的问题。

    看着西边的太阳,聂茂伸了个懒腰,向厂外走去。将要走到门口的时候,见到伍德在前面,不由呼道:“伍家哥哥,若是得闲,出去饮一杯酒如何?”

    伍德转身看是聂茂,道:“好,好,左右无事,我们便去饮一杯。”

    聂茂听了,快走几步,与伍德并肩出了工厂。

    走在路上,伍德对聂茂道:“哥哥满面春风,不知有什么喜事,要去饮酒?”

    聂茂道:“没有什么。最近上头吩咐做件事情,许多日子都不知道怎么做,今天终于想出办法,不免轻松。我们这些人,日日尽心竭力,一有所得,自然就得意。”

    伍德笑道:“确实如此。今日我也解决了一个难题,正要跟人分享。”

    伍德是另一支厢军,最早分去挖煤,因为学得好,被招到了铁监来炼焦。他们这些技术人员,经常在一起学习,与聂茂结识。两人年纪差不多,又都是孤身一人,在铁监无亲无故,走得近一些。

    走了一会,聂茂忍不住问道:“哥哥不知解决什么难题?你那里炼焦,日日煤火烧灼,着实不易。”

    伍德笑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方方正正东西,献宝一样地给聂茂看了一眼,道:“就是此物。”

    聂茂看这方方正正的东西是用铜打造而成,金光闪闪,自己从未见过,不由问道:“哥哥,这东西做什么用?手掌大一块铜,可是不便宜。”

    伍德微笑,把一个盖子打开,放在聂茂的面前。手指钩住旁边的一个机关,猛地用力,只听一连串脆响,发出一阵火花。那火边如连环闪电一般,把前边的一个灯芯点着,火燃起来。

    聂茂看得目瞪口呆,看着火苗跳跃,问道:“哥哥,这是什么东西?好生神奇!不用火镰火石,竟然就能生起火来!这种东西,岂不是宝物!”

    伍德得意地把上面的盖子啪地一声扣住,火便灭了。重新打开盖子,再一次扣动机关,火星四射之中,又点着了那灯芯。显摆了一会,伍德才道:“这叫做自来火,名字是运判官人起的。看着神奇,其实还是要用火石。这里有一个钢轮,你看见没有?我这里扳动机关,钢轮就打着火石,出来火星。最要紧的是那灯芯,里面连着下面一个棉球,泡了炼出来的火油,才能一下点着。”

    聂茂看着神奇不已,把自来火要过来,不住地打着又灭,灭了又打着。

    这就是打火机。炼焦的时候出来很多副产物,杜中宵安排了人,不断地用各种办法分馏,一步一步越来越精细。从最初利用风道自然降温,到后面利用利用各种熔液控制温度,分成区段。前些日子,除了煤气,已经能够分馏出好多种油来。

    杜中宵并不知道分馏出的各种油中,哪种是汽油,哪种是煤油,甚至说不定还有柴油。反正这个时候没有其他用处,轻一些易燃烧的,就当灯油。最轻的一种,就起了个火油的名字,因为极易燃烧,就想办法让手下的人制打火机出来。

    这个年代的火石是燧石,跟后世的合金火石无法相比,必须大力。直接用手扳动钢轮,不说很容易手指劳累,对于四体不勤的人来说,皮肤娇嫩,也受不了那个罪。手指粗糙的人,用不起这个东西。便就做了个机构,扳动下面的扳机,带动钢轮旋转。折腾了些日子,才被伍德制了出来。

    其实打火机比火柴容易制作,特别是安全火柴,对化学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打火机则简单得多,只是对燃料有要求,只要有易燃烧而不易挥发的液体燃料,就很容易制出来。不过相对来说,打火机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比火柴高得多。

    现在制出来的打火机,是明显的奢侈品,实用价值并不太高。杜中宵只是心血来潮,尽量把焦煤分馏的产物利起来,扩展铁监的产品种类。

    钢铁工业会带动大量下游产业,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杜中宵任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