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2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41章 抑配车票() 
看着众人期待的眼神,杜中宵道:“其实前些日子我就说过,你们这些多田多地的员外,没有了庄客之后,便就无法技撑。那么多地,靠着自己怎么种得过来?朝廷税赋无论如何是要交的,只有一途,便是把手中的地卖掉。现在枣阳县能买这么多地的,只有营田务。说清楚,营田务是不想买这些地的,外面的闲地到处都是,又有人手,开出来多么方便,何必花钱买其他的地?但为你们着想,必须留着这样一条路。你们卖了地之后,可以买房产,做些小生意,赚到的钱强似以前。”

    阮得功高声道:“官人虽然说的在理,但我们这些,几代务农,哪里做得来生意?”

    杜中宵道:“只要手中有钱,生意有什么难做?无非雇几个靠得住的主管,替你们经营就是。营田务所在的这个地方,有数千人户,离襄州区不过六十里。将来必然人口辐凑,繁华异常。你们早早在这里买些田产,或做客栈货场,或贩运枣阳县的土产,都是一条出路。我告诉你们,今年冬天,火车就要通到襄州了。到了那个时候,从襄州到开封府不过一日一夜,随便运什么都能赚钱。”

    听了这话,阮得功和一众员外大笑:“官人说笑,开封府远在千里之外,怎能一日一夜到达?再者说了,那里是京城,天下间第一繁华所在,无所不有,我们这种穷乡僻壤又有什么好物卖到那里?”

    杜中宵道:“能卖到京城的土产实在太多了。柑桔、鲜藕、菱角,诸般水产,都是那里缺的。”

    一众员外连连摇头,根本不信。京城那么繁华的地方,还会缺这些东西?

    杜中宵无奈,对众人道:“路我指给你们了,怎么走自家思量。你们若是有闲的,可以到唐州,去坐火车到叶县铁监,看一看那里。一年多前,那里也是荒无人烟的所在,现在多么繁华!他们做什么生意赚钱,有心的可以学一学。不过,再有人阻拦庄客,惹起事端,县里必要严惩!”

    阮得功与一众员外称诺,小声议论,并不怎么信杜中宵的话。他们今日来的目的,为的就是秋后的稻谷,至于以后,大家还没有想那么远。

    一般的地方,再是发达,纵然地广人稀,也有两三成的客户,并不会全变成自耕农为主的主户。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有人失去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卖劳动力。枣阳这里,大户们一下断了根本,连自己的田地都保不住,是因为营田务掘了他们的根,被降维打击了。

    地广人稀,土地不缺,而且又是产耕牛的地方,农业生产资料主要就是农具。没有农具,土地根本开垦不出来。而且缺乏基础设施,没有道路,没有塘坝堤堰,无法种水稻。营田务有大量铁监提供的优质新式农具,有营田务提供的优良种子,这些全部都不是问题。

    十年二十年后,这里还会出现地主,出现租户雇家。不过那个时候,生产力已经开翻地覆了。

    见一众员外对杜中宵千恩万谢,史员外只觉得怒气又气炸自己胸膛。平日里称兄道弟,大家好得一个人似的,没想到遇到事情,就这么轻轻松松被人卖了。

    阮得功示意几个力气大的人,把史员外拉着,谢了杜中宵,一起离去。

    看着众人离去,娄知县道:“谢运判为下官解了难题。这便就离去,尽快处置史大庆。杖责之后送回家里,史员外再是不愿,也只能接受衙门处置。”

    说完,带着自己随从,跟在大户们的后边,急急回了县衙。

    见一众人不用多少时间,便就走得精光,马遵苦笑道:“还想让这些人买些车票,却没想到,他们连生意都不想做。这些乡下财主员外,目光着实短浅得很。”

    杜中宵道:“这些人数代以来,都是从田里赚钱吃饭,一时适应不来,也是常事。过些日子,他们见识了外面世界,自会是另一种想法。不过,那个时候就没有这样好机会了。发判,我们后面说话。”

    两人到了后衙,杜中宵吩咐在大枇杷树下,放了桌椅,自己与马遵饮茶。

    上了茶来,杜中宵道:“发判,刚才我思量,修铁路的钱,还是要着落在发运司的身上。”

    马遵听了急忙问道:“此话怎讲?发运司手里货物不少,现钱却是不多。”

    杜中宵道:“发判,除了钱粮,发运司掌管的禁榷之物,最多的是什么?茶和盐啊。这一带包括荆湖,都是运茶叶到京城,运解盐回来,是也不是?”

    马遵点了点头:“不错,荆湖路食的都是解盐。一向是由茶商运茶到北地,换盐回来。”

    杜中宵道:“若说有钱,还有什么人比这些茶盐商人有钱?前几年西北战事不断,商人入中,他们乘机虚估,不知道赚了多少钱财。千里贩运,以前朝廷难以管控茶盐人行踪,茶利多有遗漏。虽然朝廷多次变更茶法,然不几年,茶利又尽为商贾所得,朝廷无利。有了铁路,可以让茶盐商人必须从铁路贩茶到北地。茶法大大简化,而朝廷不遗其利。商人省了长途跋涉之苦,节省了路费。这些茶商,都归发运司管着,卖票给他们,难道还会不买?需要多少钱,卖给他们多少年的票的就是。贩盐商人,也可类此。”

    马遵想了想,道:“运判此法倒是可行,不过难逃抑配之嫌。本是一件好事,又办得坏了。”

    杜中宵笑道:“发判切莫这样想。现在铁路未通,百姓多不知其好处,票难卖。等到天下都看到了好处,商贾云集襄州,一票难求的时候,抑配出去的票说不定奇货可居呢。”

    襄州一带属于淮南茶场的范围,离着不远的信阳军是重要产区。除此之外,南边的洞庭湖地区也是重要的茶产地。从这里运茶到北地,运解盐回来,这两样最重要的禁榷物资正好成为南北贸易的大宗。

    茶商、盐商,向来不缺家财万贯的人。不过宋朝官买官卖,不如明清时期那么亮眼。官卖的目的不是为了方便,而是为了朝廷独得茶盐之利,没有藏富于民的说法。茶税盐税少了,是遗利民间,朝廷所不允许的。近几十年来,茶法一变再变,就是因为茶税减少。

    虽然有官引,要求茶商沿固定路线运茶,沿路设了许多巡检,还是难于控制。如果固定由铁路线运输,减少走私无疑方便许多。铁路运输,确实能够大幅降低运费,只要定价合理,商人还是欢迎的。

    向社会散卖车票,终究难做。大多数人还没有看见铁路的好处,让他们自愿购买车票,只怕并不容易。那就用最简单的办法,摊派到茶盐商人的头上去。还可以与茶盐商人的资格绑定,卖上十年八年也不打紧。先把铁路建起来,以后的事情以后慢慢解决。

    这自然有抑配之嫌,不过由发运司抑配给茶盐商人,而不是抑配给百姓,影响太小。被抑配的都是大商人,没有刻剥百姓,朝廷也易于接受。

第142章 旅游团() 
康员外拿着榜文,念了一遍,对另外几人道:“火车是种什么车?跑得那样快,一日夜就可到开封府?朝廷急递,也不过一日夜五百里,沿途要多少马铺!世上真的有这种车?”

    李员外道:“发运司说有,自然是有!朝廷总不会骗人!公文上的东西,怎么会错!”

    蒋员外慢悠悠地道:“你们得闲,也到处走一走,没半点见识。这种车已经开到唐州了,什么日子去看一看,真能一日到开封府。听说烧的是煤,路上冒着烟,铁路上飞一样的走。”

    另一边的程员外道:“不是唐州,现在已经修到新野市了,只是现在不让在那里上车。听说就是因为铁监涨了价钱,转运司买不起铁轨了,才让我们出钱。跟你们说,这车以后必大行于世,通了的地方必然繁华无比。前些日子,我特意到新野市买了铺子,那里以后必然大兴!”

    康员外不信:“新野那个地方,虽然说三分里就有名头,刘皇叔火烧新野。不过,现在可是没几户人家,不过是一个草市而已,还能够大兴?你莫不是说的梦话!”

    程员外道:“康兄这就有所不知了。新野虽小,却是铁路重要的地方。邓州的货物,以后都要运到那里,才能上火车。你想一想,那里以后就是个大码头,便如襄州这里,岂是小事!”

    此时正式的行政建制,是州和县,上面有路一级分别管监察、钱粮、刑狱、军事等,下面则是市镇一级。镇是正式建制,位于县之下,有的设监镇,有的只设税场。市更低一级,由民间形成的集市。既有定时不定时举行的草市,也有常设的集市。新野有常设集市,故以称新野市,并不是后世城市的意思。

    几个贩茶的员外商量着,有的人见过火车,有的听都没有听过,议论纷纷。不过有一点都明白,发运司发了话,钱是一定要交的。至于发的所谓车票,以后能不能真能运货,那还要另说。朝廷做事,大家早已经习惯了这种风格。不能运货也没有什么,别以后变成了固定的税就好。

    康员外道:“我看榜文上说,从襄州运货到开封府,每百斤一贯足。货主自己搬运,若是搬运得不及时,依重量收取费用。若要由车站搬运,另外算钱。襄州到开封府按驿路不足九百里,不过铁路不是按驿路修的,驿路走的是湖阳,铁路却修到了新野。就按一千里,运费百斤百里百文,倒是便宜。”

    李员外道:“当然便宜!这是官府雇人支移的价钱,以百斤计,陆路百里百文,水路顺流十文,溯流三十文。这种价钱,我们生意人,哪里雇人去?每次运茶,百里不给四百文,哪个肯给你运!”

    众人纷纷称是。这还是平原地区,如果走的是山路,路程太远,算下来一百里五六百文也不稀奇。

    官府雇人,带有半强制的性质,怎么能跟民间的价钱比?陆路百里百文,堪堪挣个饭钱回来。

    蒋员外道:“就是这个价钱。唐州通了车,我曾经运茶到襄城,都是按百里百文算的。不过,人要另外买票,跟运货物差不多,是百里五十文。”

    众人听了,一起看着高大肥胖的李员外大笑:“如此,李员外坐车就赚了。你两百余斤,比运货还便宜些。我们这些人,可就赔了。”

    蒋员外道:“赔什么,坐车的人,可以带一二十斤的货物,并不算钱。”

    众人听了都觉得稀奇,让蒋员外说一说火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到底有什么好处。茶商盐商靠着贩运禁榷物资赚钱,命脉在发运司手里攥,让交钱就交钱。不可能拒绝,也不去乱想,徒惹烦恼。反正真赔了钱,从价格上赚回来就是。

    听了蒋员外说的火车种种,李员外道:“左右无事,明日我们到唐州去,一起看看火车如何?既然一日夜就能到开封府,在火车上不用下来,如此方便,带着家人游一游京城又如何!”

    襄州到唐州二百余里,如果走陆路骑马,两三日便到。几天时间就能到京城,特别是在火车上,有车有喝,不用下车,就当是出去游玩一番了。做茶叶生意,京城都是走过几趟的。他们这些人,就是所谓南商,哪个在京城没有熟人?运茶到京城,不给盐而是支现钱的时候,总要贩点别的货物回来。

    众人纷纷叫好。钱已经出了,先去见识见识也好,看看这钱花得值不值。

    蒋员外道:“火车与平常车马不同,每次开车都有时辰,需要提前买票。现在路上车少,票可是不好买。若是要去,我便派个下人,今夜就到唐州买票。到底去多少人,报个数目,先把票买了。”

    康员外道:“一个人左右不过五百文,什么大钱!让他尽量我买些票,空在那里不座又如何!”

    蒋员外听了,道:“若是如此,我们便包一节车厢,少许多烦恼。诸位带上家人,一起去!”

    康员外奇怪地问道:“蒋兄,包一节车厢是什么意思?若是如马车那般,车厢里可坐不了多少人。”

    蒋员外大笑:“火车岂可与马车相比!那一节车厢,有几十个位子呢,尽够坐了。”

    康员外想了想,摇了摇头:“我们这些人,不是小门小户,谁家没有几十口人。一节车厢,只怕不够。既然去了,那就多包几节。一家一节如何?”

    众人一起叫好。一节车厢就按一百个位子算,一人五百文,也不过五十贯。这点小钱,吃喝赌钱一晚上就花掉了。带着全家去京城,多么风光的事情,几十贯钱算什么。

    蒋员外想来想去,道:“诸位,我虽然做过火车,可没做过这种事情。就是有官宦同车,也无非是隔出几个座位,还没见过一家占一节车厢的。能不能如此做,要去问一问。”

    李员外不屑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