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3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啾龋庖淮氖兀缕鹧├锤裢夂洹!

    十三郎道:“这样冷的天气,都不想出门。不如我们去买些熟肉,一起喝酒如何?”

    姚守信道:“可是不巧,我家里没有吃食了。左右要出去买,便去外面喝便了。近来河边开了一家酒铺,卖的酒有力气,人人都说不掺一点水,极是良心。他那里有诸般吃食,我们去吃一遭如何?”

    十三郎本不想出站,听如此说,只好答应。

    两人出了门,一路到了镇上。刚刚进入镇子,就看见一个汉子挑着一担香蕉,沿街叫卖。这是杜中宵在香蕉成熟时专门从荆湖南路买来,存到现在的。通了火车,货物一日就可以到开封府,这个季节开始大量卖到京城。京城里零售据说一斤超过了两贯以上,极是赚钱,营田务批发出去都要几百文一斤。

    为了储存香蕉,杜中宵专门在樊城外挖了巨大的地窖,存了几十万斤。这一个冬天下来,仅仅靠卖香蕉,营田务就可以赚二三十万贯钱。再加上椰子之类其他新鲜水果,营田务下年的钱颇为充裕。

    没有各种化学药剂,长时间储存水果可不容易,特别是南方的水果。杜中宵试了几次,才试出用地窖密封的办法,一部分水果可以储存。这是现在营田务的独门秘技,利润极是丰厚。

    铁路一通,很多物产就可以长途贩运。襄州这里冬天也可以种一些菜,种类虽少,在中原却极是难得,都是现在火车运输的大宗物资。本地产的名贵鱼类,低温容易存活,同样靠铁路运往北方。

    十三郎和姚守信到了河边一个酒铺,一起进去。此时天尚早,没有几个客人,小厮正趴在炭火边上打盹。两人寻了座头坐,十三郎高声道:“主人家,过来招呼客人!”

    小厮一激灵站起来,急忙跑到桌前,道:“客官要些什么?我们这里有好酒,还有熟肉。”

    十三郎道:“热一角酒来,再来一盘肉,其他菜你酌情上来。”

    小厮答应,飞快地跑到后面去了。

    不一会酒肉上来,十三郎和姚守信吃喝一会,说些闲话。

    见姚守信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十三郎道:“哥哥今日寡言少语,莫不是有些心事?”

    姚守信叹口气:“兄弟问起,不好不说,最近家里一桩难事,让我极是烦恼。少年时我在家乡常喝酒使气,常常惹出祸事来。十七岁的时候,不合打伤了人,才走到颖州入军中。得上司赏识,一路做到了指使。到这里营田之后,便就派人去郢州打听家人下落,一直没有消息。直到前些日子,才知道我离家没有多少年,双亲便就故去。两个哥哥,一个到荆门军为人做个小厮,另一个到附近宜城县做些小生意。我接了两个哥哥来,出些本钱,让他们在樊城镇做些生意,倒也还红火,这几个月颇赚了些钱。”

    十三郎喝了一口酒道:“如此不好么?一家团聚了,快快活活。”

    姚守信摇摇头:“等到赚了钱,二哥才告诉我,数年之前他已经成亲了。因做生意亏了本钱,不得不把嫂嫂典卖出去,到宜城一个员外家里做佣,签了五年契约。现在手中有了钱,便想把嫂嫂接回来,一家团聚。不想那个员外只是不肯,必要我嫂嫂在他家做满五年才肯放人。哥哥去了一趟宜城,向衙门递了状子,也全无用处。当时签的实契,除非那员外愿意,不然这五年是必须做完的。”

    十三郎听了之后一拍桌子:“那里的县令好不晓事!你是现在军中炮兵教头,营田务里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样一件小事,那县令也不给面子么?哥哥不必忧心,只要提举一句话,必得嫂嫂回来!”

    姚守信只是摇头:“兄弟,坏就坏在我二哥与人家签了实契,那人不愿意,有什么办法?我正在找人通融,哪怕多赔那一家些钱,能把嫂嫂接回来就好。再者说了,襄州新任的马知州,明习法律,最重律条。我想过了,提举就是愿意出面,此事也办不成。”

    实契一应手续俱全,只要有一方不愿意,就必须执行。签了五年,就是五年,没有办法。别说一个军中教头,还有进士因为家贫其母给人为佣,中了进士之后想赎回,未到期主人就是不许。碰到好说话的官员,杜中宵帮忙说一句话,由官方命令毁契,倒是可以把人赎回来。问题是新任的襄州知州马寻,本是毛诗明经出身,对于案件特别较真,十之**是不成的。以明经做到这个地位,必然小心,如果判了可以未到约就可以赎回,那个员外闹到上司去,对他的前途不利。

    一边喝酒吃肉,一边听姚守信介绍着情况,十三郎好大不耐。喝一口酒道:“一个乡下员外,如此不知好歹,又不是不赔钱给他,何必如此难为人?哥哥,左右宜城县离此不远,我们教的人里,也颇有几个在那里营田的。等到过两日挑个清闲日子,我们带了人,到那个员外家里走上一遭!”

    姚守信道:“兄弟,我曾经去过了。那员外极是难说话,软的不行,硬的也不行,没用的。”

    十三郎想了想,愤然道:“既然他软硬不吃,我们便用些手段好了!”

    姚守信吓了一跳:“兄弟,可使不得!宜城不是枣阳,可不是营田务说了算的地方。那些州县里因为营田务划地自治,与地方的关系可没有那么融洽。被他们抓住把柄,会出事的!”

    十三朗满不在乎地道:“哥哥不必担心!此事便交予我了,过两日走一趟宜城,会一会那什么鸟员外!我们到这里营田,地方得了多少好处,一点小事也不帮,还有什么说的!”

    见劝不住十三郎,姚守信不由担心。虽然有杜中宵在后面撑腰,十三郎不会出什么事,但真要惹出事来,其他人的惩罚可少不了。自己一点私事,连累了众人,就不好了。富品中文

    

第186章 夫妻相见() 
十三郎收拾整齐,别了一把解腕尖刀在腰里,就要出门。一边的陈硕道:“教头,可不敢带刀!我们只是去吓一吓那个员外,最多拿条棍子即可,难道还怕他家里的人把我们打跑么?一带了刀,真起了事端这就是凶器,说不清楚了!”

    十三郎想了想,把尖刀取了出来,道:“你说得对,此次不能带刀。一个乡下员外,我一只手就打倒他们全家,带武器做什么!好,你去招呼其他人,我们这便出门!”

    陈硕道:“要不要知会姚教头?此次终究是为他家办事。”

    十三郎道:“不必了!姚教头做人一向谨慎,怕他又说闲话。我已知会了姚二哥,让他带着我们到宜城去。只要让那员外看看,惹了我们这些做军的,没有好果子吃,就尽够了。”

    陈硕点头称是,出去招集了几个正在这里学习的汉子,到镇上寻了姚二哥,一起出了镇子。众人向西过了鹿门山,一路南下,沿着汉江而行。

    宜城县在襄阳县正南,汉江边,地瘠民贫,物产不丰。因为临汉江水道,县城依码头而建,尚算繁华。县境内有楚王迁郢时的旧址,文物古迹众多,记述着这里在春秋战国时的繁华。

    这几天欲发严寒,地上铺着白霜,杂草变得脆硬,踩在上面吱吱哑哑响。路上没有什么行人,只有汉江上偶尔驶过一两条小船,显得甚是孤寂。冬天枯水季节,这一段漕运的已经停了。

    行了半日,终于到了宜城外。十三郎对姚二哥道:“哥哥,那家员外住在哪里?我们打上门去!”

    姚二哥急忙摇手:“可使不得!打上门去,惊动了衙门,这事就弄不成了。不如找个人,去知会我浑家一声,出来一起商量,想个办法。只要吓一吓就好,教头万莫打坏了人!”

    十三郎道:“我自有数。那我们便入城去,你找个人去知会嫂嫂。”

    姚二郎道:“那员外并不住在城里。他在城南有一处庄子,种着几百亩地,驿路边开了家酒铺,甚是好生意。我们不必入城,绕到城门去好了。”

    宜城正当荆襄驿路,把守着襄阳的南大门,本是交通要道。铁路一通,驿路的重要性迅速衰落,好在宜城设有车站,依然是交通要道。铁路没有进宜城,车站设在城外,离着南城门不远。

    潘员外的庄子离着南城门不远,自从附近设了车站,他家酒铺的生意更加兴旺,每日里赚进大把钱财。因了这间酒铺,潘员外是附近少有能比的富实人家,日子分外红火。

    绕过了县城,姚二哥指着不远驿路上高高挑起的一个酒望子,对十三郎道:“教头,那就是潘员外的酒铺,每日里真是好生意。他赚钱容易,才不愿我提前赎回浑家。”

    十三郎道:“这厮好好说话便就罢了,若是难缠,等过些日子,让提举收了他家铺子,从此不许他家卖酒。到了那个时候,且看他还敢不把钱放在眼里!”

    一边说着,众人到了酒铺不远的地方。停住脚步,姚二哥看不远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正挎了个篮子卖梨,招手让他过来,摸出五个钱道:“你去寻潘员外家的郭姐姐,就说是姚二郎来找。”

    那孩子拿了钱,眨了眨眼睛道:“好巧,今日我正看见郭姐姐到了酒铺里。不知来做什么事,现在还没有出来。——你们几个大汉,寻一个妇人家,只怕不是好路数,五个钱可不好做这事。”

    姚二哥无奈,只好又摸了五个钱递过去,口中道:“天气冷,你去买碗酒喝。”

    那孩子拿了钱,才道:“光天化日之下,你找一个妇道人家,怎么敢让人看见?过了那边树林,小河边有一间废弃的小庙,到那里等着吧。郭姐姐愿见你们,自会到那里相见。”

    姚二哥急忙谢过,看那孩子跑向酒铺,与十三郎等人穿过树林,到了一条小河旁。离河不远有一座小庙,早已废弃,便着甚是破败。不远处曾经做楚国故都,多有楚国的王公大臣葬在这里,后人纪念经常修些小小庙宇,年久日深不知废弃了多少。这座小庙,也不知道是为了祭奠哪位名人。

    众人到了近前,见庙门早已不知去向,里面供着一尊神像,满是灰尘蛛网,早已看不清面目。神像前空荡荡的,没有一点东西,甚是冷清。

    进了庙门,十三郎道:“这天气实在是冷,我们捡些柴来,烤一烤火。”

    众人到了小树林里,不多时捡了一捆干柴,就在神像前面,生起一堆火。

    过不多时,外面传来妇人的声音:“二哥,果然是你来了么?”

    姚二哥听了大喜,从地上一下蹦起来,口中道:“姐姐,正是我来了!想你想得好苦!”

    十三郎跟着出了庙门,只见两个妇人从树后转了出来。年纪大的一个二十多岁,娇滳滴得长得有几分姿色,收拾得整整齐齐。一身青布袄裙,看上去是新做的。身边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甚是瘦削,模样极是清秀,抱着一个小包袱,好奇地看着众人。

    姚二郎快步上前,捏住妇人的手道:“姐姐,我想你想得好苦,日日梦里相见——”

    那妇人看着十三郎等人,有些警惕地道:“二哥,这些是什么人?”

    姚二哥忙道:“不必担心,都是来帮我的人。我兄弟现在营田务做厢军教头,这些都是他的同僚属下。姐姐,我兄弟现在营田务甚得重用,每月钱粮不少,随我回去吧。”

    那妇人道:“我何曾不想?只是你与人立了契,若是随你走了,衙门必派人来捉,如何是好?”

    姚二哥叹了口气,不由一时有些茫然。把妻子卖给别人做佣,在契约时间内,两人就暂时没有夫妻关系。真论起来,主人可以不让两人相见。如若不然,妻子拿了主人家财物周济家里怎么办?

    见两人在那里说个不休,十三郎道:“二哥,你们到房里说话,外面寒风难当。”

    姚二哥一拍额头:“是我的错了!姐姐,我们到里面说话。”

    到了十三郎面前,那妇人盈盈行个礼:“谢过教头。”

    “不当事的!与姚教头份属同僚,他诸般不便,自该我替他出头!”一边说着,十三郎进了庙门。

    见两夫妻偎在一起,众人看着有些尴尬,十三郎道:“旁边的房子我看着也还干净,二哥不如与嫂嫂到那里去,说些体己的话,我们等在外面就是。”

    姚二哥连连道谢,拉着妻子的手,进了旁边偏房,随手关上了房门。

    :。:

第187章 人财两失() 
寒风从破窗吹进来,瑟瑟作响。十三郎百无聊赖,见跟姚二妻子一起的那个小女孩在火边烤手,小脸被火光映得红彤彤的,上前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为何跟姚家嫂嫂一起?”

    小女孩道:“我姓谢,家中行二,人家都称我谢二姐。五年前我爹爹妈妈缺钱用,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