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狗头拉着母亲的手,左右看了看,抬起头道:“阿爹,我听说这里开了一个动物园,里面养着各种飞禽走兽,让人们进去看稀奇。在我们村里抓的大虫和它的孩子,便就养在里面。我们去看看好不好?”

    贺大有些为难:“我们今日来樊城,是置办年货的,哪里有时间到那里面玩耍?”

    狗头道:“我就看看那只小老虎。那一日被抓了走,我还挺想它的。”

    这孩子自小养在别人家里,跟着妻子回来之后,贺大特别宝贝,轻易不会违了他的心思。站在那里想了又想,道:“好,我们便进去看一眼。不过只看那虎,看一眼就走,不然就来不及买东西了。”

    狗头连连点头,开心得很。

    向人问了路,原来新开的动物园就在商场旁边,极是近便。杜中宵建动物园,一是收留一些珍贵的动物,二是向普通人普及动物知识,再一个就是为商场吸引人气,自然不会太远。

    设苑以养珍禽异兽,是中国传承久远的传统,对于帝王来说,既可以游玩设宴,又可以射猎。宋朝定都开封,周围是大片平原,并没有适合划出来做苑囿的地方。特别自真宗起,皇帝很少出宫,更不要说出城射猎,开封周围的小型射猎地都废掉了。樊城开设动物园,是很新奇的事情。

    临近春节,许多人家都带着小孩子出来游玩。动物园里既有各种动物可看,旁边又有勾栏瓦子,对孩子的吸引力特别大。贺大一家到了动物园门口,才发现这里比商场门口更加热闹。

    交过了十文钱的门票钱,贺大夫妻带着狗头进了动物园大门。一进去,就是一个巨大的广场,人流拥挤,中间有不少小摊子卖各种玩具。贺大给儿子买了两个泥孩儿,一个陀螺,又买了一个泥哨,让他放在嘴里吹着,穿过广场,向里面走去。

    广场边上,是种在大花盆里的腊梅,各种颜色,开得正艳。路边水渠里,池水清澈,水下不时有游鱼偶尔动一下,激起一片水花。

    穿过广场,到了一处路口。见旁边立了个牌子,上面有箭头,好似指着道路。贺大对儿子道:“你进学也有些日子了,看看上面写着什么,可是指着向哪边走?”

    狗头看了看牌子,开心地道:“是的啊,这就是指路的路牌。上面写前,我们走左边这条路,尽头就是虎园了。我们就到那里看一看,那小老虎到了这里可好?”

    贺大点点头,拉着儿子的手,与妻子一起,向虎园走去。

    自己夫妻不识字,现如今城里到处都有路牌,成了睁眼的瞎子一般。别看儿子年纪不大,在学校里却学了不少字,能够派上许多用场。

    一路走过去,旁边有许多养动物的苑囿,多是獐鹿鼠兔,都是从附近捉来的,让人观看。这一条路走过来,两边全是走兽,除了呆呆傻傻的獐子饱子,并不能吸引孩子,显得有些冷清。其他路上走还有飞禽爬虫之类,就热闹得多了。

    尽头是猛兽园,这一带的猛兽只有虎、豹、豺、狼、熊几类,再加上野猪,有些单调。这几个园子外面看的人不多,很是清静,偶尔传出一声兽吼,提醒游人这是什么地方。

    狗头拉着父亲的手,径直跑到虎园那里。门口一个大汉拦住,道:“你们乱跑什么?这里面关的是大虫,日日吃活食,最是凶猛,是敢这样乱闯的?”

    狗头停住脚步,问道:“阿伯,那我们要如何看老虎?”

    那汉子看了看贺大一家,指着旁一条小路道:“顺着这里上面,有一个高台,在上面观看。切记不得可离得太近,一个不小心摔下去,可没有人敢进去救。”

    贺大急忙谢过,紧紧拉着儿子的手,顺着小路上去,到了一处高台。靠近兽园的地方,围了一圈拦杆,怕人摔下去,想来就是观看的地方了。

    一家人小心心翼翼的上前,见前面立了一块牌子,写了一些老虎的知识。有多少种名称,分布在哪些地方,有多少种类,成年虎有多重,诸如此类。

    狗头仔细看过了,才小心翼翼拉着父亲的手,到了栏杆前。

    只见里面一排兽舍,前面有假山,有水池,还有几株大树。里面或立或趴着几个老虎,都是从附近抓来,看起来毛皮鲜亮,想来日子过得不错。

    狗头伸着脖子看了看,有两只虎听见动静,立起身子,提扭头向这里看过来。狗头只觉得几道寒光射到身上,不自觉后退一步,口中道:“怎么不见那只小老虎?”

    话一出口,就见假山旁趴着的一只大虎转过头来,漫不经心地看了贺大一家一眼。假山后边突然蹦出一只半大虎来,看着高台上的贺大一家,兴奋地半蹲在地上摇尾巴。

    狗头兴奋地道:“是这一只了!它还认得我们呢!哎呀,才几个月时间,怎么长这么大了?”

    贺大道:“傻孩子,走兽自然长得快,难道跟人一样,要父母养育十几年么?一两年间,它们就要自己去找食吃,长得不快可还行!”

    狗头点了点头,看着那只兴奋地小老虎,觉得有些亲切。拿起刚才买的泥哨放在嘴里面,使劲吹一声。那小老虎听见哨声,愈发兴奋,在地上不住地摇尾巴。

    贺大摸了摸脑袋:“虽然小,这终究是只大虫,一动就要伤人性命。这只是怎么回事?如此喜欢亲近人,倒是跟只家狗似的。”

    狗头道:“这小老虎好通人性,能带回家养着就好了。”

    贺大连连摇头:“再通人必,这终究是只猛兽,一个不好就伤人性命。再者说了,就是能够带回家养,喂得起么?没听下面的汉子讲,它们每日里吃活食的,贫穷人家哪里的畜禽喂它!”

    狗头道:“阿爹,那可是猛虎,怎么会要人喂?随便山里转一转,就吃饱肚子了!”

    正在父子议论的时候,下面的大汉高声道:“你们谁在吹哨子?作死么!这周围关的都是猛兽,若是惊了它们,哪个能够降得住?快快下来,到别的园子看去,不要惊了我这里的大虫!”

    狗头有些依依不舍,被父亲拉着手离开高台。一边走,贺大一边道:“看过就是了,我们快快离开这里,到商场置办年货去。听说这里卖的好棉袄,又轻又暖和,还不太贵,我给你买一件。”

    

第203章 不期而遇() 
进了商场,贺大的妻子道:“此次来樊城,一定要买一个搪瓷的脸盆。架子就不要买了,隔壁村子的林阿爹,做得一手好木架,央他做一个就好。我们周边几个邻居,每家都有个搪瓷盆子,来了客人早上净面,不知道多么体面。”

    贺大连连点头:“好的,买的,买的。别人家有的,我们家也要有。”

    妻子又道:“还有听说樊城这里有卖汝州来的瓷器,虽然是民窖产的,可离着官窖不远。别的倒也罢了,我们要买一套茶具,来了客人,端出来好看。”

    贺大只是点头。信阳军从去年开始大量出产茶叶,通过商场渠道,卖到附近州县。杜中宵终究是摸索出了绿茶工艺,改蒸青为炒青,泡的散茶多了一种特殊的香味,流行开来。此时除了团茶,民间还盛行散茶,与后世的茶叶已经有些相像。不过跟团茶一样,用的是蒸青的办法,少了香味。除了绿茶,杜中宵还组织人用老叶制出了发酵茶,压成大茶砖,专门贩运到北疆,用作茶马贸易。

    炒制的绿茶代替散茶,发酵茶代替团茶,制茶工艺前进了一大步。发酵过的茶,杜中宵也不知道对应后世的哪一种茶,总之压成茶砖后耐储存,方便运输,可以像团茶一样煮来喝,非常方便。

    此时的团茶喝起来极是麻烦,要研成末,加各种调料煮成茶汤,里面许多讲究。贫苦人家哪里有功夫如此精细?民间大量贩卖的还是散茶。散茶改为绿茶后,味道比以前更加浓郁,慢慢开始有富贵人家也喝了。茶叶精致了,民间百姓也追求生活品味,要有好茶具,汝州的瓷器成了京西路的名品。

    走了几步,妻子又道:“除了茶,还要买一些砂糖。最近这几个月,我们那里也流行吃糖了。有些富裕的人家,来了客人上茶水,里面要加砂糖呢。”

    贺大道:“砂糖买是可以买,但在茶里加砂糖,我们可吃不起。”

    妻子道:“总要买些在那里放着,糖又放不坏的。偶尔有贵客来了,可以拿出来。”

    两夫妻一边商量,一人拉了儿子的一只手,随着人流进了商场。一进商场,只见两边全是蔬菜水果的摊子,后面是几家卖粮米油盐的店。这里人群特别拥挤,许多百姓在这里选购水果,准备过年。

    贺大吓了一跳:“现在寒冬腊月的天气,怎么会有这么多水果卖?我活了几十年,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事情。往常年月,冬天也就是有几个梨子卖,哪里有这许多种类!”

    妻子道:“现在有了火车,飞一样的从别的地方运来,自然就有了。我们先去买别的东西,走的时候若还有余钱,来这里买几样便宜的,回去给儿子吃。”

    狗头本来一直盯着旁边的香蕉看,听了母亲的话,知道自家买不起这些,只好扭过头来。不想正好被贺大看见,心中不忍,对妻子道:“那边卖的香蕉,我只听说是产在南边千里之外,却从来没吃过。今日正好遇到了,我们过去买一根两根,给儿子吃。”

    一家三口到了卖水果的摊子前,贺大指着香蕉道:“主人家,这怎么卖?”

    卖水果的指着旁边的称,又指了指前面立的牌,道:“上面写得有价钱,一斤三十文,衙门校过的称,童叟无欺。”

    贺大吓了一跳:“我花三文钱,就能买一个偌大的郑州梨,你这怎么如此贵?哪里吃得起!”

    卖水果的道:“这却没有办法,梨子耐久存,价钱自然便宜。而且现在通了火车,郑州的梨子几千斤运来,卖不上价钱。香蕉不同,此物产在南国,又怕挤压,运来就不易。而且放置几天就坏,只有营田务有秘法,可以放到现在,价钱自然贵了。”

    贺大哪里舍得花几十文钱买几口吃食?心中犹豫。见旁边儿子眼巴巴地看着香蕉,咬牙道:“主人家,我买一两根给孩子吃,不知可否?”

    卖水果的笑道:“左右上称,多少钱你付就是,一两根也卖的。”

    说完,从一大把香蕉上掰了两根下来,放到称上称了,收了贺大五文钱。

    贺大拿了香蕉,放在手里掂了掂道:“乖乖,这东西有什么好吃,就要收这许多钱。”一边说着一边把一根剥了皮,递给一边的儿子。

    正在这时,旁边的人道:“贺大哥,你也来逛商场么?好巧碰到!”

    贺大转身一看,是村里的何三郎几个人。其中一个刘淮几个月前在村里捕虎,伤了两根手指,救了自己性命,是认得的,其余几人都是生面孔。

    上前行个礼,贺大道:“原来是三郎,真是好巧。——刘提辖也在这里,当日多谢!”

    何三郎道:“贺大哥,刘指使已经升官了。现在做了使臣,为马军中的营指挥使,我在那里做计置粮草官。今日我们一起到这里,为营中置办些年货,不想就遇到你一家。”

    贺大急忙询问是怎么一回事,才知道当日捕了虎回去,受伤的刘淮为第一功,就此升了使臣。从学校里学完出来,从不系队的效用改任营指挥使,正式做了统兵官。

    贺大急忙道贺,道:“在这里碰上着实难得,一会买罢东西,我请你们饮酒。我在村里听来过这里的人说,附近的几家饮食店味道大好。饮几杯酒,谢你们上次村中捕虎,救了我们父子之情。”

    刘淮道:“今日不方便。我们买了年货,要急着赶回军里。”

    贺大道:“有什么打紧?我们也要买罢货物回家,都是坐那一班最晚回去的火车。刘提辖当日舍出命去,才救我们父子平安,不谢过我心里难安。”

    见推辞不过,刘淮只好同意,约好了见面的地方和时辰。正要离去,刘淮突然道:“对了,这里卖的香蕉都是从营田务来的,你们不要买。等到回去,我从军中弄几斤来,要不了几个钱,吃个痛快。”

    说完,与何三郎一起,带着手下匆忙离去。今天他们要为军中采购过年的货物,蔬菜肉食,粮米油命什么都要买,时间并不充裕。杜中宵推测南方的侬智高叛乱就在一两年内,对军中训练抓得很紧。过年时士兵有几天假,军官则要一直在军营,完善军中各项制度。

    看着刘淮和何三郎离去,贺大道:“原来当日刘提辖回去之后立功受赏,已经做官了,我的心中好过了许多。当日若不是他拼命扑上前去,那大虫发起狠来,说不定就坏了我的性命。”

第204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