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3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全彬上前踢了一脚,骂道:“你个叛国的贼人,还配朝廷来使!洒家就收拾了你!”

    萧良德和陆孚回去,立即就把俞景阳送了回来。石全彬一刻都不耽搁,动起大刑,要他把所有的同伙,还有帮着他做事的,全部交待清楚。两日之间,一座小城已经抓了两百余人,牵连甚广。

    杜中宵除了吩咐不许祸及家人,其本不闻不问。自己建起了这座繁华小城,几年时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不大清洗怎么可能。自己曾经熟悉的那些正经商人,许多都被俞景阳逼得离开,甚至还有人被他害死,听城里人说起来一副暗无天日的样子。

    因为是各国贸易的边城,杜中宵当时留了不少口子,秩序确实不好。为了保持活力,有时候不得不做一些妥协。不过当时建了军城之后,又在外面单独划出交易区域,就是为了把不好的东西留在外面,就像设一个垃圾堆一样。没想到俞景阳在这里几年,让军城变得比城外更黑。

第267章 敌军再至() 
芍药坐在路边的石头上,苦着脸道“员外,我们走了几日,着实有些走不动了。路上听人说,契丹的耶律重元已经被杜待制打走了,俞都监被办了,我们不如回唐龙镇去。”

    严员外道“我在东胜州自有店铺,为何要回唐龙镇?等到一切平定,做时生意再回。”

    巧巧小声道“员外,那我们姐妹怎么办?”

    严员外道“我偌大宅子,你们去做个使唤丫头,又有什么不好!”

    巧巧看看芍药,再不敢说话。她们这个年纪,被关几年,每日净是些不好的事,想法早已跟普通人不同。若是普通人,不过是出城时吃了一顿饭,换了一身新衣,事态平息下来早就离开严员外了。但这两人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子,糊里糊涂就跟着严员外,说到东胜州,就跟着走。

    正在这时,北边传来隆隆的马蹄声,烟尘里面翻滚着看不清多少契丹骑兵的身影。

    严员外见势不好,急忙拉着巧巧,带着其他人向路边小山上跑去。到了山坡,就看见从北边来了不知多少契丹大军,一眼都看不到头。马蹄隆隆,烟尘翻滚,一路向南边的唐龙镇而去。

    有人躲闪不及,被骑兵卷入了尘土里,千军万马踩作肉泥。

    严员外看得胆战心惊,急忙问北边跑过来的人“哥哥,怎么又有北朝兵马?”

    那人道“北朝官家听说唐龙镇吃了败仗,亲自点起兵马杀来,非要血洗唐龙镇不可!后边北朝军兵漫山遍野,到处抢人,你们还是早早躲进山里去!不然被捉住,男的为奴,女的为妓!”

    严员外听了不由着急,自己虽然在东胜州有房屋店铺,说起来是契丹人,可契丹人打仗的习惯,可不管这些。路上劫掠所得,不管是财物还是人口,都是将领的私产。大军所过之处,除非军纪约束,不然什么都会被抢一空。这里没有出谷,理论上归属唐龙镇,不是契丹土地,碰上军兵必然被抢。

    万般无奈,严员外只好带着两个姑娘,还有其他随从,向山里面躲避。

    一边走,严员外一边训斥芍药和巧巧“看见没有?你们还要回唐龙镇,不是自寻死路!杜待制虽然败了耶律重元,不过是趁北国兵马不备,以多打少而已。现在北朝官家亲自带着大军前来,杜待制再是厉害,手下官兵再是勇猛,又如何抵敌得住?躲过了这一劫,随我回东胜州是正经。”

    唐龙镇里,杜中宵正在处理文牍,游骑急急来报,契丹大军再次从东胜州大举南下。

    放下手中事务,杜中宵急急请了石全彬和几位重要将领到自己帅厅,商量此事。

    已经赶到唐龙镇的刘几听了游骑所报,不由皱眉“按现在得到的消息,契丹国主带了十万重兵南来,要与我们争唐龙镇。虽然刚刚败了耶律重元,但我们终究人数太少。这两天炮兵到了,全军到齐,也不过三万人。以三万对契丹十万虎狼之师,这仗可不容易打。”

    石全彬道“不只十万。现在的消息是十万,东胜州和云内州尚有大军十余万。契丹是以倾国之兵攻党项,数十万大军云集河曲之地。

    刘几摇了摇头“这了一座唐龙镇,契丹真要跟我们大打一仗?此事当立即上奏,我们紧守。”

    杜中宵道“报当然是要上报的,但我们守城,三万对十万,数量不少了。不管怎样,保住唐龙镇不失,朝廷即使不发兵救援,契丹又能待到几时?”

    石全彬小声问道“如果契丹不在唐龙镇这里止住脚步,南下劫掠火山军几州呢?”

    杜中宵道“那有什么办法?敌兵来了,我们打就是了。只要唐龙镇不失,契丹人敢南下,不想回去了吗?这几日多派游骑,每隔两个时辰,报一次军情!”

    耶律重元败走过了黄河,杜中宵没想到耶律宗真会亲自带大军南下,实在过于孟浪。杜中宵这里三万兵马确实不多,但据城而守又要多少人?契丹总不能真纵大军南下几州劫掠,那大战就无法避免。想来想去,只能是契丹刚刚打服了党项,在唐龙镇一败失了面子,不顾一切要找回来。正好收兵,河曲几州聚集了大量兵马,不必征集,顺便南下来打一仗。

    虽然兵力较少,杜中宵现在对营田厢军有了信心,守住唐龙镇还是有把握的。炮兵已经到了,占据周围高地,唐龙镇的通道就被彻底卡死,并不怕契丹大军南下进犯。

    商量了一会军情,杜中宵对刘几和姚守信道“唐龙镇军城不大,城墙上摆不开炮兵。这两日,你们在城外的高地选择阵地,与军城连在一起,以炮为中心布置阵地。战场就选在城下的那片谷地,一部步兵和骑兵守炮兵阵地,另一部机动,随时依军命进攻。”

    刘几和姚守信称诺。

    前几天战耶律重元的时候,刘几和炮兵都没有赶到,虽然也记了军功,总是差得远。炮兵因为一炮未发,只是把军官的假摄两字去了换成实任,没有升迁。这次终于有机会,姚守信极是兴奋。

    前些日子杜中宵的手下已经测过了地形,只是耶律重元败得太快,全军没有展开。此次耶律宗真带军前来,一切就都用上了,可以以军城为中心全军展开。

    姚守信道“以我们重炮的射程,城下的山谷尽皆覆盖。待制,要不要把重炮集中起来,如果契丹国主到了,被我们盯住,一轮重炮要了他的性命!”

    石全彬听了,吓了一跳。想起自己到枣阳观军的时候,一波开花弹覆盖的情景,不由眼皮直跳,问姚守信“炮主,若是真盯住了契丹国主,重炮全用开花弹时,有多大机会,毙——毙其于炮下?”

    姚守信想了想道“七八成的把握总是有的。纵然不死,也是重伤。全军二十八门重炮,千步之外犹有准头。一炮所及方圆一两丈,二十八门,方圆三十丈内难以生还。”

    石全彬听了,呆呆看着姚守信,好一会才道“那岂不是说,契丹国主死定了?”

    杜中宵道“凡临战,为帅者不必亲冒矢石,能够临机处置就好。敌军前来,契丹国主未必上前。”

    刘几点头“不错,营田厢军演练一向如此。临战时,指挥使以上,都不许亲监战阵。不然被敌军盯住,一轮炮火下来,哪里还有生路?”

    石全彬连连摇头“军主,你们是如此,契丹人哪里知道?他们的炮我们缴获了在这里,你们去看了没有?太过笨重,又无准头,又不能及远,哪里知道我们用的炮什么样子?契丹人的习惯,临战时国主也恨不得亲自上阵拼杀,耶律宗真怎么会不上前来?依我看,此次布置大胆一些,就照着契丹国主到阵前的想法,集结重炮。此事真做成了,那可——”

    说到这里,石全彬兴奋得直搓手。打败耶律重元,对宋朝已是了不得的军功,这几日朝廷中已经吵翻了天,很多官员都不相信。前方战报言之凿凿,不少人还是认为胜得不会像前方说的那么轻易。如果真阵前灭了契丹皇帝,那该是怎样的军功?澶州城下射伤萧�凛,就保了四十年和平,那不过是大将而已。

    内侍出来带军,贪生怕死的有,胡作非为的有,但他们对军功的渴望,还有高于其他官员。有一大军功在身,建节不在话下,那向乎是内侍们的终极梦想了。

    按常理来说,两军作战不应该这样布置。作战部署不能基于侥幸心理,这是基本原则,不然一旦落空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不过石全彬说的也有道理,契丹人对这营田厢军并不熟悉,火枪发了一次威,打跑了耶律重元,说不定他们就以为那是这支宋军最强的武器了。

    可实际上,营田厢军的作战,一切都是以炮兵为核心的,上次恰恰炮兵没到。

    与刘几商量许久,杜中宵沉声道“好,石团练说的不错,既然打了,就瞄着契丹国主!二十八门重炮而已,少了也不会影响太多!打不到契丹国主,最少也要他们几个前方的将帅!算起来,这样打法我怎么都不会吃亏!上次放走耶律重元,是本朝没有准备,不想大打。既然契丹大举南下,这样的顾虑就可以去了。拖住契丹十万以上大军,本朝没有准备也有来得及做准备了。若是阵前击毙契丹国主——”

    刘几道“待制的意思——”

    杜中宵一摆手“先不说那些!飞马并州,报韩相公,契丹国主统大军南来,我军应战!”

    杜中宵是河东路经略副使,实际上的一路主帅。整个河东路有好几个军事路,由经略使韩琦统一指挥。这种重大军情,要第一时间报到他那里。

    想了一会,杜中宵觉得石全彬说的有道理。自己数年整训营田厢军,很多时候形成了思维惯性,作战计划过于稳重了。亲临战场数百步外,是契丹皇帝常做的事情,这个年代没有威胁。自己的重炮能够覆盖近千步,契丹人怎么会知道?连宋朝官员大多数也不知道。

    。

    wxi7

第268章 备战() 
唐龙镇位于火山军北上谷地中一处开阔的地方,底部一条小河流过。小河雨季涨水变宽,到了枯水季断断续续。此时河中的水不多,窄而且浅,水几乎全成了冰,不影响军队行动。军城建在东边高处,背靠群山,面对谷地和小河,地势极为有利。攻城只能从谷地仰攻,极为艰难。

    姚守信选择的重炮阵地,在离城不远的一处高地上,可以俯瞰整个谷地。数百匹马,把沉重的炮车拖上高地,各自布置好,选择合适的地方备好开花弹。

    炮兵虽好,花销却如流水一般,小国根本就用不起。这二十八门重炮,相当于几个骑兵营,不管是成本还是战时开销,都跟数千骑兵相差不多。装备是从铁监来,平时演练不觉得,到了战场,一算花的钱让人心惊肉跳。炮弹全部是用铁路运到保德军,再用大车运到这里,数量不多,打一仗还是绰绰有余。

    站在山顶上,姚守信和几个炮兵指挥官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山谷阵地,计算炮位布置。

    铁监制了玻璃出来,制了镜子,最终还制出了望远镜。不过此时望远镜价格昂贵,炮兵较多,骑兵和步兵较少,他们只有到指挥使以上才有。

    杜中宵与刘几站在城头,仔细观察着地形,对照地图,安排其余炮位。以火炮为中心,布置保护的步兵和骑兵。自军城延续下去的谷地南头,则是铁甲骑兵和杨文广与赵滋的步兵。窦舜卿的步兵,布置在军城内外,与周围的六千骑兵一起,作为中军和总预备队。

    布置完毕,让各军官各自到人去观察阵地,杜中宵对刘几道:“我们这么多火炮,对于契丹人来说这处谷地根本不适合作为战场。这里太过开阔,炮兵居高临下,仗根本就没法打。而且地形限制,十万大军根本就施展不开,只能分成几部,轮番来攻城。”

    刘几道:“契丹人哪里知道这些?我预计他们十万人来,最少会分出两三万四处劫掠,周边百里之内无人可以幸免。他们也想得到,唐龙镇小城,我军不可能三万人缩在城内,必然城外作战。”

    杜中宵点了点头:“不错,这是依常理来说。三万大军在这里,按理说该当保卫周边安全,一二十里内选几个要地,分开与契丹人作战。不过我们来得太过匆忙,一切都不来及,只能在这里决一死战。如果契丹人知道我们的主阵地是炮,该当从外边开始,一个炮位一个炮位争夺,最后逼近军城。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打过,契丹人也不可能知道,就看耶律宗真敢不敢以身犯险了。”

    姚守信提起之前,杜中宵没向这个方向想,都是一切以军事常识推论。契丹兵前来,应该在北边十里外扎营,而后与宋军争夺外围阵地,夺取附近高地的炮兵阵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