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了耶律义先的表情,杜中宵猜到他的心思,道:“大王,今日一战,觉得与宋军相比,契丹军队的战力如何?我三万对你十万,必能胜你!”

    耶律义先道:“你有这样的炮,一炮可当数千兵,自然是你强。”

    杜中宵道:“灭了来犯唐龙镇的兵马,我兵将未损,可以直进丰州。到时与令兄对阵,大王觉得令兄有几成胜算?我知道他虽然兵马不少,但多辎重,多内眷,多不持兵的人。”

    耶律义先黯然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这不明摆着,耶律宗真把最精锐的军队带走了,留下的多是后勤,还有随着出征的斡鲁朵的女眷孩子,怎么跟杜中宵作战?

    看耶律义先表情,杜中宵道:“你我皆知,契丹国主一亡,内乱必生。纵然皇太弟重元无心,属下也必然拥他为帝。萧革与你们耶律兄弟不合,此事若成,你们一族危矣。而没了令兄兵马,长子洪基兵马不足,重元有太后为助,其余的就不用我说了吧。大王不如修书一封,让令兄舍丰州,带那几州兵马迅速过阴山,回上京,不致太后得了消息,立即起兵拥立重元。如何?”

第271章 韩琦() 
杜中宵与石全彬、刘几站在城外,身后是军中重要将领,等候以最快速度赶来的韩琦。唐龙镇一战毙耶律宗真,击溃契丹十万精兵,战果实在太大,韩琦必须亲自前来。战后杜中宵一军的动向,对宋朝和契丹两国有重大影响,也不允许放任杜中宵独自行事。

    城外的战场只是粗略打扫,杨文广、赵滋便随在十三郎的骑兵之后,直向东胜州而去。姚守信的炮兵跟在后面,重炮落在了最后。城外到处都是破损的旗帜,折断的刀枪,甚至还有没来得及掩埋的尸首。

    唐龙镇是贸易之地,为了赚钱,契丹学着宋朝,修了通到东胜州的道路。如果没有修路,较大的炮还不易通行。现在北上都是好路,就连重炮后边杜中宵都可以带着去。

    随着路上的烟尘,路上现出数十骑,正是不顾一切紧急赶到的韩琦等人。

    杜中宵急忙带人迎上前,拱手道:“相公要来的消息,下官两个时辰前才知道,未能远迎,勿罪!”

    韩琦下马,扶住杜中宵的肩膀喘着气道:“何罪之有?宗真尸身在哪?带我去看!”

    杜中宵拱手称是,转身先行,带着韩琦等人进了城里。

    衙门正堂旁边的一间偏厅,杜中宵特意收拾出来,放置耶律宗真尸首。阵亡的大将高官,尸身也都收拾了,放置一边。虐待尸身是野蛮人风俗,杜中宵不屑去干。活着的时候拔刀相向,永不退缩,死了当以礼相待,这才是中原民族所习惯的。

    快步上前,韩琦仔细观察了一番耶律宗真遗容,直起身道:“忠州防御史钱晦现知河中府,皇祐二年曾为报聘副使出使契丹,见过契丹国主。我已飞马传书,让他立即来唐龙镇。待他认过真身,再运回京城去。此事事关重大,丝毫马虎不得。”

    杜中宵道:“相公,此次除了击毙契丹国主和一些重臣名将,还俘虏了不少人。已经确认,这就是契丹国主真身,当无哥疑。”

    韩琦苦笑着摇了摇头:“待晓,你还不知道此事有多重大!我在并州接了你的捷报,一刻都不敢耽搁就赶过来了。就怕你一时不慎,做了出格的事情出来。击毙契丹君主,不只对大宋,对于周边所有国家都是了不得的大事。一旦我们送回去,对面传出宗真未死的消息,那就是大乱子。有契丹人确认,再有使契丹的官员认过,我们才能发布消息运回京城。与此相比,你急的军事部署反而可以拖一拖!”

    杜中宵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击毙耶律宗真到底有多大意义,说实话,杜中宵并不真正明白。这一具尸身,比歼灭契丹十万大军的意义大得多了,将直接改变宋朝和契丹的局势,影响周边所有国家。

    到了正厅,各自落座,杜中宵吩咐上了茶来。

    饮了茶,韩琦指着跟自己前来的官员道:“这是并州通判司马光,事情紧急,我临时征辟他为经略判官。火山军出了这么大的事,唐龙镇守将竟敢献城投敌,此事必须严办!你军务缠身,就不要再管此事了,交予司马判官就好。”

    司马光向杜中宵行礼,再次落座。杜中宵才知道,跟着韩琦来的,原来是他。这个名字,上过学的差不多都知道,他跟王安石这一对官场冤家,在后世实在太出名了。

    俞景阳已经斩了,唐龙镇的案子杜中宵没有精力详查,好多人因为犯案被关在牢里,这么久了都没个结果。司马光来办也不错,这一位审案子,说不定比杜中宵还强些。

    问了当日战事,韩琦道:“契丹大军已败,你意欲如何?”

    杜中宵道:“我已命杨文广诸将,统兵北上,尾随契丹之后,寻机歼敌。契丹兵败,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大军北上,有机会夺占东胜、云内、丰等州。占了丰州,天德、河清、金肃等军也在掌中!”

    韩琦沉思一会,道:“你不过三万兵马,如此是不是太冒进了些?契丹兵溃,北边的契丹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尚有十余万兵马,他收拢溃兵,岂是能你抵敌的?”

    杜中宵道:“依下官估计,耶律仁先未必会守丰州。如果一定要守,下官也不介意打一仗。纵不能下丰州,东胜州一定能夺下来。有炮兵为助,契丹人反攻也不怕他!”

    韩琦点了点头,问道:“为何你觉得耶律仁先会放弃丰州?阴山之下,大河之旁,那里可是战略重地!没有丰州,整个河曲之地契丹都守不住,就连北边的鞑靼、党项诸部,只怕也会起异心。”

    杜中宵道:“相公,契丹国主宗真已亡于此地,契丹何人继任君主?”

    韩琦笑了笑:“你是说契丹内乱,耶律仁先要带兵回去,助契丹燕王洪基登基?”

    杜中宵点了点头:“不错,事情明摆着,没有耶律仁先相助,耶律洪基想登基可不容易。而且随着宗真出征的斡鲁朵诸宫妇幼在他那里,要是再败一仗,契丹的根基都没有了。”

    契丹的习惯,君王出征,会带斡鲁朵的几宫。战士作战,属下的平民负责后勤之类,不像宋朝将领作战,家眷不许从军的规矩。这些妇人孩子,包括大量最近支的皇族。如果被杜中宵一窝端了,影响差不多可以赶上击毙耶律宗真了,耶律仁先怎么敢冒这个险。

    韩琦显然想过此事,听了杜中宵的话微笑点头:“看来你深思熟虑,非是一时冲动。不过兵家作战不只是要熟虑,还要看机缘。你命令各军,一定要谨慎,不要冒进。我命麟府路一万、并代路三万,一共四万兵马,到唐龙镇助你。不过,他们比不得你手下,没那么快,到这里只怕要年后的事了。”

    杜中宵拱手:“谢相公!现在铁路方便,为何不从其他地方调兵?并代路那里——”

    韩琦道:“你既知宗真一死,重元必然称帝,并代路怎么会有事呢?”

    国不可一日无君,只要耶律宗真毙命的消息一传出去,耶律重元必然在大同府称帝。哪怕耶律重元没这个想法,萧革也会让他称帝。不这样做,契丹也就不是契丹了。

    这个道理杜中宵明白,韩琦同样明白。立下了击毙耶律宗真的大功,杜中宵不比从前,军事部署除非大错,韩琦不会去强行改变。兵力不足补充兵力就是了,难道还有将领不服杜中宵么?

    几人聊了一会北边的动向,韩琦道:“对了,刚才你说俘获不少契丹将领,有没有什么重要人物?”

    杜中宵道:“当日一轮重炮,宗真和他手下的重要将领,几乎全灭。惟有诸宫都部署耶律义先实在命大,几轮炮下来,受了重伤,断了一臂,留下一条性命。我已托他修书一封,递给耶律仁先,劝耶律仁先放弃丰州,带兵回上京。递出两日,还没有回信。”

    韩琦听了点头:“好,好。活下来的是耶律义先,最好不过。你还可以答应他,只要耶律仁先带兵撤出丰州,可以送他回去,让他们兄弟团聚。”

    杜中宵道:“他的身份不比寻常,我如何敢作主?”

    韩琦道:“有什么不敢?现在你做这种事,朝里哪个官员会说什么?取了丰州,就是大功,一个耶律义先算什么!一个郡王算什么!那里躺着的,一个国主,几个大王!”

    杜中宵想了想,道:“罢了,还是先上奏朝廷,等旨意下来,再跟耶律义先说不迟。”

    从提举常平兼管营田务,到现在的经略副使,杜中宵虽然长时间独当一面,却没有尝过能够临机独断的权力滋味。立了大功,这功劳总要时间,才能真正转化为杜中宵的威望和权力。

    韩琦没有多说,与司马光一起,在城里转了一圈,才安排住处休息。

    现在跟以前不同了,韩琦会留在这里,跟杜中宵一起安排前方的战事。虽然一正一副,实际上两人的身份地位相差太远。很多事情杜中宵不能做决定,会犹豫,韩琦则不会顾忌太多。

    出京时,杜中宵也带便宜行事,只是现在的局面,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便宜行事的范围。接下来不管做什么决定,事后朝中必然有官员说他独断专行。有韩琦在,就没那么多人说这种话了。

    韩琦多年守边,但说到具体军务,军事指挥,并不多么熟悉。特别是杜中宵所部的作战风格,以前根本没接触过,军事上实际上没多少话可说。

    韩琦这个人,有魄力,能决断,还会做官。少年成名,仕途几乎没什么风波,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做到的。他跟杜中宵一起在唐龙镇,哪怕什么事情都不做,任由杜中宵做主,就能挡住无数闲言。这样做既帮了杜中宵,还让自己得到的功劳别人无话可说,就是会做官。

    安顿了韩琦一行,杜中宵让刘几立即北上赶上大军,作为临敌指挥。他是真正的一军之长,也是真正的临敌指挥官。杜中宵则留在唐龙镇,统筹部署。

    wxi7

第272章 诸使庆功() 
杜中宵和韩琦带着钱晦看过耶律宗真尸身,确认过了是真身,一起到衙门用茶。

    钱晦出身闽越钱家,钱惟演次子,娶妻太宗九女。他是世家出身,娶的又是公主,身份尊贵。

    三人正说闲话,士卒来报,新任河东路体量安抚使曾公亮、副使李兑,还有赏功赐御酒王和副手曹,观军使李玮及副使李绶,以及杜中宵也没听清什么名目的来使,已经到了唐龙镇外。

    杜中宵和韩琦对视一眼,心中都已经明白,来这么多人是干什么了。

    这些人不管是以什么名目来的,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上年或前年出使契丹的人。看来耶律宗真之死对朝廷的意义过于重大,见过他且在京城的官员,几乎全部派过来了。现在有火车方便,组团来看。

    杜中宵三人迎出城外,行礼如仪,把各种名目的使节迎入城里。

    尚未入城门,李玮便拉住钱晦的手,小声问道:“如何?”

    钱晦点了点头:“真。我使契丹是几年前,尸身看起来苍老了些。”

    李玮道:“官家也怕认错,特意遣我与几位官员一起来。我使契丹时,曾画宗真容貌。”

    钱晦是太宗附马,李玮是当今皇帝的表弟,平时关系亲近,一路小声议论。李玮擅丹青,当年从契丹回来,便就专门画了耶律宗真的容貌,给皇帝观看。前年刘六符使宋,也想画赵祯容貌,连续两次都觉得过于模糊,提要求不要遮挡,被王挡了回去。

    李兑是杜中宵的同乡,落魄之时,多亏他帮忙,算是杜中宵的长辈。王是杜中宵的同年,当年的榜眼。未进城,两人就到杜中宵身旁,打听当日击毙宗真的情形,极其兴奋。

    到了衙门,不管什么使节,都把自己的职责抛开,涌到了停放耶律宗真尸身的地方,围着一边观看一边议论。由于头部中弹,耶律宗真的遗容不完全,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凑记忆中的特点。

    过了小半个时辰,曾公亮才道:“这么多人都认为,这是耶律宗真无疑,看来契丹国主真被毙于唐龙镇城下了。且回去写封奏章,我们所有人联署,上报朝廷。此事还有无数官司要打,不得确信,朝廷一直没有向外散布此事。得了我们奏章,才可与契丹交涉,他们故犯我国土之事。”

    众人一起应诺,出了偏厅,到了正厅,由曾公亮执笔,写了一封奏章,众人联署。

    吩咐把奏章送走,曾公亮才对杜中宵道:“待制此次出战,一战败耶律重元,再战毙契丹国主,一鸣惊人天下知!实不相瞒,得了你的奏章,圣上和朝臣都不敢相信。直到我们离京的时候,许多官员还认为是误报,连下一步怎么办,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