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几个女人的恩怨,废了最早的外戚、自己最忠实的盟友野利一族,成全了没有名份的外戚没藏一族,从此夏国实权落入外戚手中。一辈子辛辛苦苦,为别人打下江山。

    倒是先嫁太子被其父皇夺了的没移氏,没占到多少好处,天都山本就是她家的地盘。同时并称两后的野利氏和没移氏,元昊死后一无所得,反丢了性命,没有名份的没藏氏收下了元昊的遗产。

第26章 围点打援() 
杜中宵端起递过来的酒一饮而尽,对送行的刘几道:“军主,再过一个月,草就长起来了。”

    刘几拱手:“相公已经安排并代路再调一万骑兵到东胜州,到时,若有空闲,当去一趟地斤泽。”

    韩琦道:“有机会要去。继迁叛乱,就是在地斤泽躲避朝廷,终成大祸。我们的骑兵去了,让党项人知道,以前他们所能倚仗的,以后都不行了。”

    三人相视而笑。没藏讹庞到地斤泽,杜中宵就得到了消息,决定与韩琦出发去天德军。为了东胜州安全,韩琦从并代路调来一万骑兵,命一月内赶到,听从刘几指挥。

    多出一万兵,杜中宵想到的就是在党项围城时,用骑兵突袭地斤泽,彻底切断党项粮道。兴庆府的粮道一断,仅靠横山运粮,且看没藏讹庞能支持到几时。

    此时已是二月下旬,大地微微泛起青色,江河里的冰慢慢开始消融。风从北方来,开始带上了春天的气息,刮在脸上不再像刀割一样。

    杜中宵与韩琦并骑,沿着黄河一路向西,向天德军而去。

    此时黄河出贺兰山后,在顺化渡附近一分为二,为南北两支,牟那山前再合二为一。天德军就在后来合流的地方附近,牟那山口。背靠大山,俯视山前草原。

    这一带是秦汉时屯垦的中心,人口稠密,到处遍布良田。此时早已没有往日景象,大片草原,初春时节草木枯黄,透着荒凉。百里难见人烟,只有偶尔出现的野马和狼群,早已成了一片蛮荒之地。

    到了呼延谷,看看天色不早,杜中宵一行下马歇息。在此过一夜,明日就可到天德军。

    呼延谷是黄河支流,谷口唐时有军寨,此时早已不存。宋军占领天德军后,在此修了一座驿站,供来往官员歇息。呼延谷河道平坦,是穿越阴山的重要通道,向来是战略要地。这个地方在后世因为发现了矿藏,通了铁路,繁荣起来,称作包头。

    洗漱过,杜中宵走出房间,见韩琦站在院里,北望群山。

    两人拱手,韩琦指着山上模糊的影子道:“那里就是赵长城,赵武灵王所修。再向北,山里面的是秦长城。先秦之时,这里俱为汉地,修长城以御胡蛮,不想今日却如此荒凉。”

    杜中宵道:“是啊,我们这些不肖子孙,到了这种地方,总觉得愧对祖先。华夏崛起于中原,如天之有日月,光耀四方。不想一千多年,却越活越回去了。长城以南,千里尽腥膻之地,不闻芝兰之芳,祖宗地下有灵,不知该作何想。这里是汉时九原故地,却不见稼穑,人烟辐辏之处,现在荒无人烟。”

    韩琦点了点头,看着北边群山,一时不语。

    牟山以西的阴山山脉,此时称黑山,党项的黑山监军司因此得名。天德军在黑山南,黑山监军司则位于黑山中的洼地,易守难攻。党项人在山间草地放牧,山前草地只有夏季,才会有牧民到来。

    沉默了好一会,韩琦转过身,对杜中宵道:“经略,看这一带山势险峻,这一仗不容易打啊。”

    杜中宵道:“黑山监军司建于长城之间,北有汉长城,南有秦长城,作为屏障,进攻有些麻烦。好在这里有大道直达,借助火炮,还不太难。真正难的地方,是城中能驻多少兵马?其治下兵马,多分散于各部,并不集中。其城本是扼狼山隘口,据险而守,不需太多兵马。我军多火枪火炮,利于大军决战,黑山兵分散各处,此事最难。”

    韩琦道:“依经略之意,此战该怎么打?”

    杜中宵道:“其实没有太多办法,最可取的就是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经略,此战法可不常用,一个不好,就被敌内外夹击。”

    “是啊,如此打是有些行险,不过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杜中宵叹了口气。“好在我军的火炮足够多,骑兵也大部在这里。有火炮,就可以封死黑山监军司驻地兀刺海城,有骑兵,就可以快速机动,将来援的党项兵马逐次各个击破。要做成,必须三军用命,指挥灵活。”

    韩琦道:“不管是契丹还是党项,都是多用骑兵,忽聚忽散,捉摸不定。我们的时间不多,不能短时间抓住黑山监司主力,这一仗时间久了非常不利。经略仔细,不得有误!”

    杜中宵拱手称是。韩琦作为上司,到这里是来监战的,不是来指挥的。不管有什么困难,都是杜中宵解决,他在一边看着确保无误即可。

    现在这个季节,正是游牧民准备迁往夏季牧场的时候,除了常备军,其余军队不好招集。黑山监军司号称有七万人,实际真打起来,有两三万人就了不起了。其分散驻扎各城的常备兵马,最多只有一万多人,其余都要从部落召集。各部落分散于山间夏季牧场,不知能集结多少人马出来。

    围点打援是最快的办法,围住兀刺海,让各部来支援,宋军各个击破。战术得力,在这一带歼灭了党项军主力,数百里内就再无敌人,可以兵临贺兰山下。

    冷兵器时代围点打援不常见,一个操作不好,就被内外夹击。杜中宵所辖以枪炮为主,最擅长于野战,看能不能打党项人一个措手不及。

    呼延谷歇息一日,杜中宵和韩琦出发,不多远就遇到了前来迎接的十三郎。

    上前叉手,见过了韩琦,十三郎对杜中宵道:“经略才来,我们几人这些日子等得心焦!听南边打得极是顺利,这一带党项人户开始迁移,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杜中宵道:“这有什么可焦虑的,只要盯住了黑山监军司,其他各部任他们去。”

    十三郎道:“话是如此说,可党项比不得我们,他们兵马多是各部点集,现在正是迁徙之时,那里集得起兵马来。只是攻一座城,有多大意思?”

    韩琦笑道:“攻下一座城如何没有意思?此城一破,夏国官吏一扫而空,那些游牧的蕃部,也就群龙无首了,那时还不是任我们处置?此战的目的主要是占地,只要占住地方,就是大胜!”

    杜中宵道:“相公说的有道理。只要此战把党项正兵歼灭,其余不足为虑。党项与本朝不同,正兵都记录在册,点集出兵。一搬民户多为辅兵奴隶,战时随在正兵身边,为其养马搬运粮草。黑山监军司七万兵,以一正兵三辅兵算,其实不过一两万正兵而已。十三郎,我们要对付的就是这一两万党项正兵,其余不需多旨费心力。他们本就是奴户,主人没了,哪个会卖命?”

第27章 知己知彼() 
入了天德军城,到了军衙,杨文广、赵滋和窦舜卿前来拜见。

    杜中宵和韩琦居中而座,道:“你们来了有些日子,周边军情如何?”

    杨文广道:“回经略,周边的地理、军情基本已经摸清,军中所用地图基本绘制完成。黑山监军司兀刺海城扼狼山隘口,位于山中,北边三十里是汉长城,南边二十里是秦长城。长城虽然倾颓,却足可限制大军行动。其中几座大城,被党项占住,重新修茸了城垣。”

    韩琦道:“这一带党项兵马,一共有多少?”

    杨文广叉手:“回相公,依我们探查,正兵八千六百余人,辅兵不详。其中五千在兀刺海城及其附近驻扎,其余分散各城。此地有大道通兀刺海,其余城池多是沿秦汉长城分布。”

    杜中宵和韩琦点头。党项在这一带本是防的契丹,阴山南麓不是主要战场,而是依托长城防阴山之北来敌。契丹如果大军沿黄河攻贺兰山,黑山监军司居高临下,威胁其侧翼,配合贺兰山驻军,与白马监军司一起合击来敌。阴山南麓的守卫主力,是贺兰山驻军和白马监军司。

    韩琦又道:“既已查清党项正兵数量,辅兵因何不详?不是说党项一正兵配三到五个辅兵吗?”

    杨文广道:“那是战时,要兵马点集起来才是。说来也奇怪,我们两万多大军到来,党项那边全无动静。问过周边牧民,没人知道我军在此集结,党项也没点集兵马。党项的辅兵,多是正兵的奴隶,现在初春时节,大多都被派在部族,准备迁移牧场,放牧牛羊,城中数目说不清楚。”

    杜中宵对韩琦道:“相公,各军是陆续开来,没有大事声张,会不会——”

    韩琦摇了摇头:“难道党项就没有向那个方向想,觉得我们不会攻他?”

    杜中宵道:“说不好。甚至屈野河的战事没有传到兀刺海,也不让人觉得奇怪。”

    韩琦想了想,微微摇了摇头,不再说话。党项的局势,国内势力错综复杂,没藏讹庞一家独大,其他势力蛰伏,出现什么怪事也不奇怪。

    杜中宵道:“这些日子正是牧民迁徙的时节,派人出去,摸清各大部的集结之地。如果我们攻兀刺海城,不去救援的部族,可以放任不管,可以认为他们在该地归朝廷之后,也不会起兵作乱。此战,总的原则是围点打援。你们先各自商量,选好路线,选好战场,准备好打法。”

    几人叉手应诺。

    杜中宵道:“今夜设宴,为韩相公接风。痛饮一番,明天起打起精神,全力备战!”

    兀刺海城里,刺史庄浪埋保听着亲随讲族内情况,不时点头。庄浪族在黑山北,是这一带的大族之一,人口众多。他们游牧到平原地区,常与北方契丹境内的白鞑靼发生冲突。上次契丹攻党项,白鞑靼曾出兵相助,获胜后气焰更盛。随着宋军北来,毙耶律宗真,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分别称帝,白鞑靼得不到来自契丹的助力,庄浪部决定予以后击。为了此事,埋保连正兵带辅兵,派了不少人回去助阵。

    正在这时,厅正吴屈粟进来,拱手道:“大人,新近得军情,宋军在天德军集结。前些日子宋军攻屈野河,毁堡寨无数,国相亲带兵前去救援。附近宋军集结,会不会来攻我们?”

    庄浪埋保道:“河曲路宋军才多少兵马?国相数万大军奔袭,加上横山兵,他们哪里还有人来攻我们!莫要听信谣言,徒乱人心!”

    吴屈粟道:“大人说的是。可这一个月,到天德军的宋军着实不少。昨日,又有人看到有宋军到了天德军,看着好似大人物。我们没有点集兵马,没有防备,如果宋军突然来袭——”

    庄浪埋保道:“宋军要打,也是去打贺兰山,攻兴庆府,打我们做什么!黑山里种不得地,宋人得到又有何用?他们汉人,惯常是垦地种庄稼的,又不习惯放牧牛羊!”

    吴屈粟道:“下官以为,为安全计,还是多派游骑,查清宋军虚实的好。”

    庄浪埋保根本没有心思考虑这些,随口道:“那你去安排好了。现在正是搬迁牧场的时候,突然点集兵马,许多人家都受影响。记住,悄悄派人查探即可,不可宣扬出去乱了军心!”

    吴屈粟拱手称是,向庄浪埋保告辞。

    回到官厅,另一位厅正杨巴良见吴屈粟面色不好,道:“刚才禀报,刺史大人说了什么?”

    吴屈粟摇头:“刺史正用心于自己部族事务,恨不得调我们这里兵马,去赶走白鞑靼,哪里会在意天德军的宋人?杨兄,我觉得此事不妙,宋军大批军马聚集,必有所图。”

    杨巴良道:“道理如此,可刺史不在意,我们又能如何?昨日来的宋军队伍,虽然人数不多,可听人说排场不小。牧民远远看着,就觉得气势不一般。而且这些宋人跟前边的大不一样,没有多少大车,轻车简从,极可能是宋军的大将首领。”

    吴屈粟坐下,喝了一口茶,皱眉道:“能是什么大将?听说占河曲后,宋军知云内州的是赵滋,极是勇悍。莫非来的是他?此人统兵不少,若是到天德军,委实是大患!”

    杨巴良道:“可惜,我们不知宋军究意。向牧人探问消息,都说不出个所以然。自宋军到来,把周围垦种田地的都编户齐民,建城建寨,周围不许放牧,我们连个消息也问不来。若是赵滋来了,报与刺史知道,定然不会像现在一样,不闻不问。”

    两人相对而座,喝了一会闷茶,吴屈粟道:“这样不是办法,要么速速查清宋军虚实,要么就点集兵马。什么都不做,宋军若是突然来袭,我们不是束手待毙?”

    杨巴良摇了摇头:“没人刺史军令,别说我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