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佶没有立刻表态,只是淡淡道:“李少君心怀大志,令人敬佩,朕会考虑,先下去吧!”

    这时,旁边的蔡京却眼睛一亮,他知道童贯是想把李延庆安插进朝廷,作为他干涉朝政的一颗棋子,没想到李延庆居然自己想去边疆从军,这简直令蔡京喜出望外。

    他忽然意识到,这个李延庆并不想成为童贯的棋子,这让蔡京心中顿时闪过一个念头,或许这个李延庆能为自己所用。

    这时,李延庆已经跟随宦官下去,面试结束了,赵佶看了一眼众臣,“各位爱卿都说说吧!名次该怎么排?”

    余深作为主考官,起身道:“启禀陛下,嘉王殿下省试名列第一,殿试也发挥出色,他夺状元乃众望所归,微臣以为他可为第一。”

    蔡京也起身道:“自隋唐科举以来,皇子尚未夺取状元的先例,难得嘉王以绝世之才勇夺第一,名至实归,他为状元也算是一段千古佳话。”

    面对众人纷纷要求将嘉王点为第一,赵佶却不为所动,他淡淡道:“嘉王虽然有真才实学,但知道之人不过寥寥数人,一旦他点为状元,恐怕朕的脊梁骨都会被天下民众戳爆,朕再三考虑,他不可为第一,李延庆这首词朕倒很欣赏,朕判他殿试第一。”

    赵佶言外之意,想点李延庆为状元,蔡京怎么能容忍童贯的人为状元,就算李延庆不想当童贯的棋子,他也不能容忍。

    蔡京起身道:“启禀陛下,大宋之初以诗赋论高低,往往导致考生文采虽佳,但政务能力却薄弱,才有王安石的科举变法,李延庆词虽不错,但省试毕竟只是第五,若取他为状元,会给天子士子一个误导,以为陛下将重诗词而轻经义,微臣以为,李延庆可定为前列,但定为状元却万万不可!”

    众臣都起身道:“陛下,蔡相国言之有理,望陛下三思!”

    余深也起身道:“李延庆的试卷微臣曾仔细研读,微臣之所以把他定为省试第五,是因为他在《宋辽金之对策》一文中坚决反对与女真结盟,并提出辽国若灭,大宋会有唇亡齿寒之忧,他的思路是夺回幽云,保留辽国,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缺乏锐意进取的气势,所以微臣没有把他定为前三。”

    其他大臣的反对赵佶可以不放在心上,但主考官余深的一番话却让赵佶有点犹豫了,如果点一个北征保守的士子为状元,确实不符合这次科举的政治气氛,尽管赵佶很喜欢李延庆这首词,但他不得不考虑李延庆的保守态度。

    沉思片刻,赵佶便提笔在第二名王昂名字旁边写了个一,在嘉王赵楷名字旁边写了个二,在李延庆的名字旁边写了个三,将名单交给余深,“发榜吧!”

    。。。。。。。。。

    五百八十余名考生列队站在大庆广场上,耐心着发榜一刻的到来,去掉大家都知道的前十名,其余五百七十余名考生只能期望第十一名到二十名的一线希望。

    这时,一声钟响,主考官余深和两位副主考从大殿内走出来,一直来到大殿台阶前,士子们鸦雀无声,每个人都伸长了脖子,唯恐听漏一个字。

    余深缓缓看了众人一眼,扯去卷轴封套,展开名册高声唱名:“殿试结果已出,现公布如下,一甲取三名,第一名扬州江都县王昂,第二名开封府开封县王楷;第三名相州汤阴县李延庆,以上三人取为进士及第!”

    士子沸腾了,纷纷向三人表示祝贺,李延庆心中也异常激动,自己居然中了第三名探花。

    这时,有官员请三人前去更衣,余深又高声道:“下面是二甲,第四名到第二十名,名单如下:第四名开封府开封县曹逊,第五名。。。。。。。。”

    。。。。。。。。。

    就在主考官余深宣布名单的同时,在皇城外也发了榜,榜文前人山人海,都在争先恐后查看榜单,李大器带着铁柱和李延彪也赶来了,他挤不进去,由识字的李延彪挤进去看榜。

    铁柱笑道:“小员外不是已经是进士吗?庆功酒都喝过了,二叔干嘛还这么关心?”

    “你才不懂,那个只是预进士,官府不会报喜的,这个才是真正的进士榜,关系到进士的名次,要下发到各州县报喜,这才是关键!”

    “二叔要回汤阴吗?”

    “考得好当然要回去,否则谁来接榜?你们两个也要和我一起回去,我们骑马回汤阴,赶在报喜之前回家。”

    这一刻李大器多年,这是他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他怎么能不回去?

    “延彪出来了!”

    铁柱一指,只见李延彪满头大汗地挤了出来,跑到李大器面前道:“二叔,中了!”

    “我知道中了,中了多少名?”李大器急得直跺脚。

    “甲榜第三名!”

    “啊!”

    李大器激动得狂吼一声,“我儿子中了探花!探花郎啊!”

    周围人纷纷向他看来,几乎人都向他投来无比羡慕的目光,此人的儿子居然中了第三名探花,李大器已经顾不上众人的眼光,急对两人道:“我们现在就回汤阴县!”

    “现在就回去吗?不等等小官人。”

    “不等他了,我们走,先回一下店铺!”

    李大器心急如焚,拉了一下两人,三人一前一后离开了皇城,匆匆赶回店铺。

第二百八十二章 金明池畔()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喜迁莺》

    下午时分,随着轰隆隆鼓声大作,皇宫宣德门缓缓开启,数十名禁军骑兵打着大旗飞奔而出,在他们后面跟着五百多名骑马的新科进士。

    其中状元、榜眼和探花穿着红色外袍,其他进士穿着绿色外袍,每个人头戴纱帽,帽上插着簪花,胸前戴着绸带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个个喜气洋洋,正所谓: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

    看榜的民众早已挤在御街两边,争先恐后地目睹新科进士风采,当英俊潇洒的年轻士子们鱼贯而来时,两边民众爆发出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巨大的荣耀让每个士子都心情澎拜,骑马夸街是每个读书郎的梦想,尤其他们骑着高头大马,身穿红袍绿袍,引起成千上万的年轻女子激动万分的尖叫声,她们在幻想着其中一位将成为自己的夫婿,那种感觉每一个新科进士都有点飘飘欲仙了。

    跟随士子互动的,还有一辆辆‘择婿车’,前天晚上的捉婿只是刚刚拉开序幕,大规模的捉婿今天才高潮,这也是宋王朝科举的一个花边,被朝廷所默许,在这种高官权贵围剿金龟婿的氛围之下,宋朝才会出了陈世美,但也绝不是只有一人。

    高官甲和权贵乙在路上相遇,两人心领神会。

    “兄长也是来捉婿乎?”

    “没办法,小女年复一年,芳龄已经二十,今遭再不捉到一个金龟婿,真是要愁死人了!”

    “我也是啊!科举三年一次,两届就六年过去,我那宝贝女儿整整哭哭滴滴,叫着嚷着要嫁进士郎,今天我也豁出去了。”

    “今年进士感觉年龄偏大啊!”

    “新科状元王昂已经二十九岁,儿子都十一岁了,榜眼王楷就是嘉王赵楷,大家心里都明白,他是不能动的,探花李延庆就是那个弓马大赛的头名,文武双全,听说颇得天子器重,今年十六岁还是十七岁,可惜年纪稍小了一点。”

    “可看他年纪似乎不小啊!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我女儿正好大他三岁。。。。。。。”

    高官甲和权贵乙对望一眼,眼睛里同时一亮,高官甲急道:“贤弟别和我争,他今年归我了!”

    “呵呵!想争他的不止你我啊!这个就看缘分了,谁争到归谁。”

    李延庆做梦也想不到,他这个小李探花已经被无数权贵高官看中瞄准,就等着在金明池畔捉婿。

    士子们绕城一周,接受了无数鲜花和夸赞后,出西城抵达了金明池,位于西南方向有两座御苑,一座叫做金明池,一座叫做琼林苑,队伍沿着金明池畔一路南下便抵达琼林苑。

    只见金明池畔停着数百辆马车或者牛车,每辆车旁都是十几名家丁,一个个跃跃欲试,现在他们还不敢动手,等御宴结束,进士们回城时,才是他们动手捉婿的大好时机。

    赵楷用马鞭一指远处的马车对李延庆笑道:“估计贤弟是他们重点争夺对象,回去时可要当心了。”

    “我不信他们能抓住我?”

    “呵呵!这可不是武艺能解决的问题,下有绊马索,上有撒渔网,你躲得过明枪,躲不过暗箭,躲得过东家,躲不过西家。”

    “那可怎么办?”

    赵楷微微一笑,“如果你真不愿被人捉婿,我倒可以教你一个办法。”

    李延庆连忙抱拳,“赵兄请说!”

    “你注意我父皇和蔡相国,只要他们先后离去,尤其是蔡相国离去,那就是一个动手的信,那些高官权贵就会冲进宴席捉婿,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贪图宴席上的珍馐美味,赶紧逃,往水面上逃!”

    “往水上逃?”李延庆着实惊讶,可见赵楷的模样不像说笑。

    赵楷笑了笑,“新科进士可是汴京最抢手的金龟婿,不仅是高官权贵想招之为婿,还有地位稍低的豪门大户,都想借进士来提高自己的家族地位,能进琼林苑抢婿的,至少是四品以上高官,那些低品官或者豪门大户都在外围等着呢!你以为就只有这几百辆牛车马车吗?你逃得过权贵高官,逃不掉外围的豪门大户,所以每次琼林大宴对进士们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要么你已经成婚了,不肯抛弃贫贱之妻,他们没办法,没有成婚的进士们大都在这个时候有了岳父。”

    “朝廷不管吗?”

    “人家只是想把女儿嫁给你,只要双方你情我愿,朝廷怎么管?如果你死活不肯,对方还能强迫你不成?只是到了那个时候,很多士子都顶不住诱惑而答应罢了!”

    说到这,赵楷又压低声音道:“延庆,你并不明白,很多进士其实都在等这一刻,考上进士不仅仅是当官,也是攀一个好丈人,否则这么多年辛苦读书什么?你不愿意,但绝大部分进士都愿意。”

    李延庆想起了周春,周春何尝不是如此,刚开始被捉婿义愤填膺,后来就受不了诱惑答应了,说起来高家运气还不错,周春居然考中殿试第二十名,超过了同乡的武昌邦和杨度。

    李延庆回头看了看其他士子,只见很多人都很期待地望着两边的马车,看来赵楷说得没错,这些人也都是想趁这个机会找个硬一点的后台靠山,无非是看重未来岳丈的名望和家产。

    李延庆不由向远处的湖面望去,心中着实发愁,从湖面上逃,难道是要自己泅水逃走不成?

    这时,李延庆看了一眼赵楷,顿时计上心来。

    。。。。。。。。

    琼林宴安排在金池湖畔,宴会已经准备就绪了,菜是各种珍馐美味,酒就是各种琼浆玉液,玉盏琉璃杯,上等官窑瓷,金勺银匙,象牙镶金箸,一队队宫女如蝴蝶般地在长桌间穿行。

    进士们各自就位了,但天子尚未到来,大家只得忍着腹中饥饿耐心等候,好一会儿,只听一声玉钟敲响,众人纷纷起身,天子赵佶在数十名宫女宦官的簇拥下乘船而来,他下了船,后面还跟着十几名高官重臣。

    在光禄寺卿的引领下,赵佶坐到了主位上,他身后的大臣也纷纷就位,这时,赵佶笑着摆摆手,示意士子们坐下。

    他举杯站起身,声音低缓而清朗,缓缓道:“又是一次琼林宴到来,朕又看到了新的一批国家栋梁,你们十年寒窗苦读,才有今天的成就,从今天开始,你们都是天子门生,是朕的门生,即将奔赴天下各地为朕治理江山,爱护子民,朕对你们只有一个期望,那就是清廉自律,爱民如子,来!今晚的美好之夜,大家一起饮了此杯!”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赵佶只是象征性地用酒杯碰了一下唇,便放下了,钟声敲响,琼林大宴开始。

    进士们开始尽情地吃喝,李延庆一边喝酒一边注视着天子赵佶,只见他只给旁边蔡京说了两句话,便起身上船离去了,蔡京代表天子宴请进士。

    又过了片刻,连蔡京也似乎要起身了,李延庆已看出蔡京有要离去的趋势,便连忙对赵楷低声道:“我去方便一下。”

    赵楷微微一笑,“去吧!去吧!赶紧逃命。”

    李延庆起身向茅厕方向走去,走到边上,他询问一名士兵,士兵便带他去了茅厕。

    过了片刻,李延庆不见了,只有士兵独自回来,他却挎刀在赵楷身后一站,赵楷愣了一下,回头不悦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