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没有什么确凿证据,只是一些口供而已,想必蔡相国和御史台也不会采纳,所以我就没在辞职书上过多提及此事,高太尉若不追究,没人会问此事。”

    高俅脸一阵红一阵白,当着天子和这么多重臣的面,他着实下不来台。

    “你最好把话说清楚!”

    种师道淡淡道:“你我心知肚明!”

    这时,蔡京暗骂高俅愚蠢,对方已经说出有口供了,高俅还要再纠结此事,他连忙干咳两声,“今天只是讨论种都帅辞职一事,我们不必在这种无关紧要的旁枝末节上纠结,其实事情已经很明白了,赵源作为录事参军掌握军情,他竟然是西夏细作,性质非常严重,种都帅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臣建议立刻免去种师道在军中的一切职务,以免事件的恶劣影响扩大,至于他是否负有罪责,应该交由刑部和御史台详细调查后再做决定。”

    赵佶看了一眼童贯,“枢密院有什么意见?”

    童贯起身道:“首先犯罪的是录事参军,并不是种帅本人或者他的家人,其次赵源最初被种帅启用之时,那时他还不是西夏的细作,只是后来在石州为官时才被收买,如果说失察之罪,应该是石州知州承担,而不应该强加给种帅,第三,一支军队中偶然会出现敌军细作,这是常事,不应该过于扩大化,关键是主帅怎么处理,种帅发现赵源有罪后便立刻查处,绝不姑息,我觉得他已经尽到了主帅之责,现在备战只进行到一半,军情还会改变,西夏得到的情报可以说毫无意义,所以损失其实也并不大,陛下,临战换帅是军中大忌,微臣建议让种帅戴罪立功。”

    蔡京怒道:“赵源可是种师道提拔,他明明负有失察之罪,怎么能不追究?”

    童贯冷冷道:“朱也是蔡相国的,他犯下了谋逆之罪,是不是也该追究蔡相国的失察之罪呢?”

    大殿内雅雀无声,半晌,赵佶起身道:“这件事容后再议,散朝!”

    赵佶拂袖而去,大殿上只剩下童贯和蔡京在怒目相视。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锤定音() 
赵佶怒气冲冲回到了自己的御书房,他怎么也想不到,一起的普通的辞职竟然引发出了如此严重的朝廷内斗,高俅显然是涉及此案,蔡京热心过了头,处心积虑扳倒种师道的意图太明显,即将爆发大战关头,这些重臣却不顾及朝廷大局,一个个只想到自己的利益,着实令赵佶心中恼火。

    赵佶也同样对童贯不满,他最后攻击蔡京的话太尖刻,有失体统,同时童贯和蔡京的争执中也有一种暗示,种师道提拔细作幕僚有罪,那他赵佶提拔种师道是不是也要承担责任?

    这时,梁师成无声无息地出现在赵佶身旁,将一叠奏卷放在桌上,“这些都是五品以上大臣任免陛下批阅。”

    第一份就是种师道的辞职书,赵佶叹息一声,问梁师成,“太傅怎么看种师道辞职?”

    “臣自愧不如!”

    赵佶看了他一眼,“太傅这话是什么意思?”

    梁师成微微叹道:“罪己也要有勇气啊!他若不说,谁又知道这件事,他能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愿以辞职谢罪,足见他内心坦荡,但老臣觉得这里面的根本原因是出于他对陛下的忠心,只因为对陛下忠心,他才会愧对陛下对他的信任,陛下,大将易寻,忠臣难觅啊!”

    赵佶轻轻点头,梁师成这几句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今天朝堂中一帮重臣,无论倒种保种,其实都是出于自己的私心,唯独请罪的种师道却对自己忠心耿耿。

    他沉思良久,提笔在种师道的辞职书写了个‘否’字,想了想,又在背后写了八个字,‘吸取教训,积极备战’。

    他放下笔,把辞职书递给梁师成,“把它交给种师道吧!”

    。。。。。。。。

    一场被闹得沸沸扬扬地倒种和保种纷争终于因天子的批示而结束了,种师道痛哭流涕,跪在宣德门前三呼万岁后,便在当天返回了太原府。

    这场倒种和保种的纷争虽然没有扩大化,象个肥皂泡一样,刚刚形成就破灭了,但它却无形中促成了另一个副产品,那就是朝廷两大对立政治势力的初步形成。

    但对天子赵佶而言,他更关心的是对西夏战役,在他的一再督促下,朝廷再次向太原和西京各增兵五万,同时增调的粮草物资,赵佶更是御笔亲批,限三个月内完成对西夏的战争准备。

    七月中旬,太尉童贯作为西北军三线作战主帅离开了汴京,赶赴太原。

    太原军衙,自从李延庆兼任录事参军后,他便暂时离开军营,长驻太原军衙内,这也是稳定局势的需要,赵源被抓捕,手下爪牙杨槐和刘琛也同时被抓,还有之前被抓的马顺其实也是赵源的爪牙,只是他先一步暴露,被赵源灭口。

    而另一个主事参军邵鞠也因为和赵源走得太近而被停职,八司内人心不稳,有人担心自己被赵源牵连,却有人却惦记着空出来的职位,在这种情况下,李延庆坐镇参军部就显得极有必要了。

    虽然升了官,但同时也添了事,种师道进京的这段时间里李延庆格外忙碌,八个司的报告都要汇集到他桌上,他要区分轻重缓急,哪些事情必须立刻做,哪些事情要等主帅审批才行,基本上每天都要忙到天黑。

    这天下午,李延庆将严九龄叫进房内,指着他的一份报告道:“我来问你,上个月库存铁甲是三万九千八百副,去掉这个月领走的三千四百副,那么还应该剩下三万六千四百副,你的报告中却还剩下三万七千二百副,多出来的八百副铁甲是怎么回事?”

    因为司铠参军杨槐被抓,严九龄目前暂任司铠参军一职,这是他写的第一份参军报告,却被李延庆发现了问题,他满脸通红,“属下这就去调查。”

    “不用调查了,应该还有八百副损坏的库存铁甲,没有送还军器监,但你的报告中却没有,你肯定是把它们混在一起了。”

    “啊!属下确实没有注意。”

    李延庆把报告还给他,“重新去写吧!明天中午之前给我,我也要汇总写报告给种帅了。”

    “卑职一定准时送到。”

    “你把报告交给我之前,最好再让从事去仓库核实一下。”

    “卑职明白了。”

    严九龄躬身行一礼走了,李延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虽然他对严九龄的报告不太满意,可事实上,严九龄是他很看重的官员,属于那种他能控制的心腹,他有意将严九龄再一步提升为主事参军。

    这时,院子里传来一个欢快的声音,“亮哥,你回来了?”

    “回来了,一路差点把我累死,给你们几个带了点吃的,回头分给你们。”

    “谢谢亮哥!”

    李延庆听出了声音,起身笑道:“臭小子终于回来了?”

    只见杨亮快步走进房间,躬身行礼道:“参军,小人回来了。”

    杨亮应该十天前就回来,李延庆估计他在京城玩了几天,又顺便回家探了亲,不过这点小事李延庆不想追究。

    “一路上应该很顺利吧!”

    “很顺利,我见到了员外,他让我告诉参军,他完全做到了你交代的事情,还赏了小人五十两银子,小人就买了一大堆东西回来,分给各位兄弟,另外还有一封信。”

    杨亮从怀中取出李大器的亲笔信呈给李延庆,信很厚,足足写了四五页,李延庆打算回头再细看,他把信放在一旁,又问道:“我父亲还有什么口信吗?”

    “还有就是让我告诉参军,杭州那边的亲人一切皆好,那边有一大家子,很热闹你不要牵挂。”

    “我明白了!”

    李延庆笑道:“去吧!放你三天假,好好休息一下。”

    杨亮欢天喜地地走了,李延庆这才打开父亲的信细看,前半部分简直就是一份企业经营汇报,令李延庆哭笑不得,他直接跳过,第三页才开始有实质性的。

    信中提到鹿山学堂已经改名为鹿山书院,父亲先后投资七千余贯,将书院扩大了五倍,学生已超过千人,信中还特地提到,父亲以他的名义出资五百两银子,雕刻了一座师父姚鼎的石像,足有一丈高,矗立在书院大门口。

    李延庆将这段文字看了再看,眼角微微有些润湿,这可是师父给自己的最后托付,没想到这么快就被父亲实现了,只是自己还亲口答应过师父,自己总有一天会让鹿山书院变成天下第一书院,但这可不是靠钱能实现。

    李延庆叹了口气,又看父亲的信,但后面的他就没有兴趣了,后面几乎两页纸都在念念叨叨让他不要去前线,举了无数的例子,无非就是一句话,他是文官,不是上阵杀敌的武将。

    虽然父亲是一片好意,但李延庆着实没有兴趣再看第二遍了,他将信收了起来。

    这时,李延庆又想起一件事,赵源的物品都已收拾完毕,他还没有来得及去察看,现在正好有点空闲,李延庆便起身来到原来赵源的官房。

    赵源的官房很宽大,桌子柜子都已经被搬走,房间地上放满了二十几只大箱子,这里都是从他官房和宿舍里抄出来的各种情报资料,每一口箱子上都写有物品。

    虽然赵源曾想置他李延庆于死地,但李延庆也不得不承认,赵源的情报收集能力很强,他用几年时间收集了二十几箱关于河东郡的各种情报,地形、人口、城池、交通、税赋、农业产量、商业、矿产、冶炼、甚至民风等等,几乎是应有尽有,万幸的是,赵源还没有把它们送出去。

    种师道前几天还想把这些情报资料悉数销毁,但在李延庆的力劝之下,这些资料得以保留下来,刀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责任刀,而在于用刀之人,这些宝贵的情报资料毁掉了实在太可惜。

    这时,李延庆来到最大的一口箱子面前,箱子上用白油漆写着‘地图’两个大字,说明箱子里的物品都是地图。

    李延庆打开一口大箱子,里面装满了近百卷地图,这箱地图是从赵源宿舍的地窖里搜出来,每卷地图都用油纸包裹,贴着标签,保存得非常完好,虽然军衙也有一间地图室,但李延庆可以肯定,赵源的地图更加实用,更有战略意义。

    他取出一幅最长最大的地图,这是绘制在一幅绢布上的河东全路地图,宽五尺,长近两丈,非常详细地标明了河东路各州各县的城池位置,还有山川地形走势和河流流向,还有细细密密的官道和马道,李延庆又拿来一本厚厚的河东州县详解,再对照这幅地图,简直就是一把进攻河东的利器。

    但仅仅是描绘这样一幅地图至少也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李延庆不知赵源从哪里得到原图,至少他可以肯定,军衙里没有这样一幅地图,难道没有原图,本身就是他自己绘制?

    这时,李延庆眼一瞥,发现一幅他很感兴趣的地图,地图上贴有晋宁军的标签,李延庆将地图放在桌上慢慢展开,这幅图上的各种地形他都很熟悉,一个多月前,他便差点被两百多西夏骑兵在这里干掉。

    李延庆很快在地图上找到了乌龙寨、神泉寨以及他们被伏击的那片地域,他细细看了一遍,他似乎看到了什么,再仔细看了看,李延庆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第三百一十七章 地图秘密() 
李延庆拿着地图匆匆向大帅的官房走去,种师道是在十天前返回太原,回来后他便着手重新拟定备战计划,各地军队驻防他也重新进行了修改,一连十天,他废寝忘食地忙碌这件事,包括李延庆在内的几乎官员都在跟着他忙碌。

    李延庆快步走到官房门口,见种师道正负手站在窗前沉思着什么,李延庆小声提醒道:“大帅!”

    种师道惊觉,回头看了一眼李延庆,笑道:“原来是李参军,有什么事吗?”

    “有件之事我要向大帅汇报。”

    “你进来说!”

    李延庆走进房间,在一张小桌上铺开了地图,“请大帅看这幅地图!”

    种师道走上前看了一眼地图,他竟从未见过,便奇怪地问道:“这是哪里搞来的地图?”

    “这是我从收缴的赵源资料中找到的,我怀疑这幅地图的一部分情报是来自西夏。”

    “为什么?”

    “大帅还记得伏击我的两百西夏骑兵吗?”

    种师道眉头一皱,“这和他们有关系?”

    李延庆点点头,“我一直不解两百骑兵是怎么大宋境内,大帅请看这幅地图,上面标注了他们进宋境的路径。”

    种师道连忙凑上前细看,这也是他心中不解之谜,李延庆指着地图上一根细细的红线,“大帅请看这根红线,它实际上是一条秘密小路,骑兵可以通过,正好从葭芦川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