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卑职告退!”

    陶烨退下去了,李延庆拾起三只厚厚的档案袋,他发现其中一只袋子上盖有‘三司会审’的印章,便取过来细看,袋子封面上写有案情,‘林灵素遇刺案’,墨迹有点褪色了,他再看下面的时间,竟然是一年前发生的案子。

    =====

    【求月票!】

第四百五十四章 茶馆消息() 
林灵素可不是一般的道士,他是道教神霄派的重要的宗师,极得天子赵佶宠幸,赐号通真达灵先生,加号元妙先生、金门羽客,不过他去年已经回山归隐了,怎么还会有他的案子,居然还是三司会审。

    一种直觉告诉李延庆,这个案子居然被拖延一年,其中必有棘手之处。

    他打开卷宗,里面基本上都是各种笔录,李延庆找到了案情记录,只有寥寥千余字,再细看一遍,案情却十分简单。

    大概是去年夏天,汴京四周河水大涨,严重影响了郊外居民生活,林灵素便在城头做法退水,却遭到十几名守城士兵的袭击,导致护卫护卫林灵素的三名士兵身亡,林灵素本人也受伤,但侥幸躲过一劫。

    天子震怒,将袭击士兵和当值将领全部入狱,下旨由三司会审此案。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案件居然审一年也没有结果,李延庆想了想便喊道:“陶主事!”

    陶烨快步走进房间,“御史有什么吩咐?”

    “这个案子你应该知道吧!”李延庆指了指桌上的卷宗。

    陶烨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李延庆果然先看这个案子,他点点头,“此案卑职全程参与,很清楚来龙去脉。”

    “那是什么缘故,居然要查一年?”

    “这个案子其实很简单,关键是一开始定性太早,所以导致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意见严重相左,难以形成共识,便拖下来了。”

    “什么定性?”

    “案子到御史台的当天,当时的王中丞,也就是现在的王相国便定性为预谋刺杀案,但刑部和大理寺都反对,认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袭击案,只是士兵的个人行为,和预谋无关,更不是什么刺杀,双方几次协商都不欢而散。”

    “审问一下士兵不就明白了吗?”李延庆还是不解地问道。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案子拖而不决,士兵不会死,如果一旦结案,士兵就要判死罪了,所以几名动手士兵一口咬定是上面的指挥使指使他们所为,把罪责推给指挥使,有了几个士兵的口供,王中丞更加认定自己之前的定性没错,是预谋刺杀,双方僵持住了。”

    “那刘霖的态度呢?”

    沉默片刻,陶烨小声道:“刘御史是王中丞的同乡。”

    李延庆明白了,他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当时的御史中丞王黼将此案定性为蓄谋刺杀案,刘霖怎么敢推翻上司的定性。

    李延庆沉思良久,又问道:“当时负责城墙防御的指挥使是谁?”

    “有两人因此案被抓,一个是指挥使潘岳,一个是虞侯章小汶。”

    “他们二人是什么背景?”

    王黼当上了相国,刑部和大理寺还要硬抗,只是说明这两人的背景也不简单。

    章小汶没什么背景,但潘岳听说是汝南郡公潘旭之侄,他父亲潘景曾任右卫上将军、忠武军节度使。

    原来是潘家子弟,李延庆立刻想起了昨天遇到的潘旭,功勋世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定是功勋世家在后背联手力保,才使刑部和大理寺顶住了王黼的强势。

    李延庆大概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微妙,但他还是有些不解的是,为什么王黼一开始就定性为蓄谋刺杀案,这里面是王黼在讨好林灵素,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

    果然是一个很棘手的案子,李延庆点点头,“我明白了,你先去吧!”

    陶烨行一礼退下了,李延庆又将文书放回档案袋中,又拾起另外两只档案袋,这两桩案子就简单得多,都是刘霖卸任前夕发生,所以他没有处理,留给后任了。

    。。。。。。。。。

    中午时分,李延庆请几名手下来到御史台隔壁的清风茶馆一起喝茶,按理应该是下属凑钱请新任上司,但李延庆知道他们俸禄微薄,便不让他们掏钱,他来请客。

    清风茶楼在汴京各大茶楼中排名第三,在汴京有好几个分店,位于皇城附近的这座清风茶馆生意极为火爆,每天中午都客人爆满,清风酒楼和清风茶馆都是曹家的产业,遍布天下各地。

    他们来得稍晚,雅室已经没有了,只能坐在二楼大堂,好在有屏风相隔,还算是一个单间。

    “你们很少来这里吗?”

    李延庆见他们几个并不熟悉这家就位于御史台隔壁的茶馆,不由有些奇怪。

    王教苦笑一声说:“这座茶馆每个人最少要花一两银子,我们怎么喝得起?”

    “原来如此,没关系,今天我请客,让大家喝一杯三两银子的茶。”

    众人都笑了起来,“我们都要沾御史的光了。”

    京城无论贵贱士庶都酷爱喝茶,这里面有个缘故,那就是京城的水质太差,含盐碱极高,烧成开水也很难喝,所以大家便用茶味来掩盖苦味,这便使茶馆、茶铺遍布全城,有下层人的茶棚、茶铺,里面卖各种吃食,凉茶当然也有,一文钱一大碗。

    但到了高档茶馆,里面的讲究就多了,比如茶馆会雇牛车去外地拉山泉水来煎茶,另外点茶、分茶的流行使茶多了一种文化,再有茶妓盛行,由美人点茶奉茶,重重讲究和文化需要用货币反应出来,高档茶馆就成了有钱人的销金好去处。

    矾楼以它独一无二的品牌高高在上,无论茶酒都排名汴京第一,最低消费十两银子,茶馆排名第二的是朱骷髅茶馆,最低消费五两银子,这两家茶馆都是众望所归,至于排名第三那就有好多个版本了,薛家分茶、清风茶馆、长庆茶楼、潘家茶馆都自称第三,价格也差不多,都是最低消费一两银子。

    所谓最低消费,一般是在大堂里喝茶,没有茶妓表演分茶,但有美妓上茶,如果坐大堂又需要茶妓表演分茶,那就用屏风围起来,光茶妓分茶就要另付五两银子。

    李延庆也不小气,虽然没有了雅座,他还是让伙计在角落用屏风围起,请来一名美艳的茶妓为他们表演分茶。

    茶妓长得十分美貌,未语先笑,白瓷般的面颊上露出一个小小的酒涡,格外动人,“各位官人,清风茶馆的水和矾楼的水一样,来自赤仓山的内山泉水,水质清冽甘甜,煎出的水也是点茶用的极品之水。”

    李延庆却笑而不语,矾楼的水源一直是秘密,但思思告诉过他,矾楼用的泉水是南城外玉律园中梅山的御泉水,那是专供皇宫的泉水,因为它原本是柴家的产业,所以矾楼也能用这种泉水,别的茶馆就不能使用了。

    赤仓山的山泉水虽然也不错,但相距八十里,当天回不来,肯定要隔一夜了,水质就会差一点,比不上矾楼的茶。

    朱骷髅茶馆用的也是赤仓山的泉水,但人家有京城第一茶妓萧京娘,茶艺天下无双,据说还专门进宫教授天子分茶。

    李延庆家有美妾,对茶妓的美貌并不在意,但几个下属却有点迷醉了,完全沉醉在茶妓的一颦一笑中,根本没有在意她在说什么。

    就在这时,一个极为煞风景的声音从隔壁传来,“最新消息,朝廷已决定招安梁山军。”

    大堂内顿时嗡嗡声一片,刚才还是十分安静的气氛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周围太吵,茶妓的分茶无法再继续下去。

    李延庆笑着取出五两银子赏给茶妓,茶妓起身盈盈施一礼,给李延庆送了一个秋波,便细步姗姗走了。

    这时,伙计撤去了屏风,恢复了正常的座位,李延庆对三名手下笑道:“大堂太吵,不适合欣赏分茶,下次我请你们去朱骷髅茶馆享受真正的分茶。”

    虽然和茶妓呆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一刻钟,但三人还是得到了极大的享受,纷纷向李延庆表示感谢。

    李延庆端起茶盏,问隔壁说话的官员道:“请问是谁去梁山招安?”

    这名官员也知道自己刚才失礼了,连忙歉然向李延庆行一礼道:“听说是副相张邦昌。”

第四百五十五章 心生毒计() 
朝廷要招安梁山军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京城,当天下午,位于汴京城外的梁山军情报点便将这个重要情报用鸽信送往梁山泊。

    此时童贯已利用震天雷炸塌了响箭城,占领了梁山,同时一把火将梁山忠义堂以及各军寨烧成白地,但梁山军却并没有受到重创,宋江和卢俊义率领数万大军藏匿进了茫茫的八百里梁山水泊之中。

    梁山水泊中有大大小小岛屿上百座,其中最大的七座岛屿都有驻军,从数百人到上万人不等,梁山军还在湖边芦苇荡中十几座小岛上藏匿了暗哨,监视官兵的一举一动。

    梁山泊最大一座岛叫做石褐岛,方圆十余里,岛上有驻军近一万余人,由宋江控制,第二座大岛叫做长子岛,约有驻军六千人,由卢俊义控制,第三座大岛叫做草鞋岛,有驻军数千人,也是被宋江控制。

    虽然卢俊义的数千部下在防御响箭城时死伤惨重,最后卢俊义的军队只剩下不足千人,但掌管水军的阮氏三雄却因为晁盖之死而对宋江不满,反而率领数千水军加入卢俊义派系,使卢俊义手中有了精锐的水军和最好的战船。

    宋江和卢俊义尽管矛盾很深,但之前因为童贯的步步紧逼,双方同仇敌忾,倒也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抗敌,但随着他们进入梁山泊,外部威胁消失,宋江便开始对卢俊义占据过多水军和战船而深感不满了。

    入夜,石褐岛的帅帐内,宋江正负手来回踱步,显得十分焦躁不安,几天前他接到了京城的鸽信,戴宗在京城给他送来确切消息,天子批准了余深的提议,同意再次招安梁山军,并派副相张邦昌为全权特使,赶来梁山和他们谈判招安。

    宋江的梦想是能割据一方,做一个独立的诸侯王,但他的梦想已经被种师道击得粉碎,不得不撤回梁山继续为匪,这样的山匪生活是宋江绝对不愿接受的,如果不能割据一方,那他宁愿投降朝廷,至少能享受高官厚禄,为一州父母官,这也是他在郓城县当小吏时的梦想。

    现在朝廷愿意招安他了,宋江怎么能不动心,但宋江唯一烦恼的是卢俊义,卢俊义全家被官府所杀,和官府不共戴天,他宁可战死,也绝不投降,这种强硬的态度令宋江十分恼火。

    就在这时,大帐外有士兵禀报:“军师回来了!”

    宋江大喜,连忙迎了出去,吴用去了郓城县,拜见今天刚抵达郓城的张邦昌,商谈招安事宜。

    “怎么样?”宋江迎上去问道:“见到张相国了吗?”

    “当然见到了。”

    “你觉得他这次招安是否有诚意?”

    吴用微微一笑,“卑职能毫发无损地活着回来,就说明对方有足够的诚意。”

    宋江顿时心花怒放,连忙将吴用请入大帐,他将士兵都摒退,这才问道:“张相国怎么说?”

    “卑职还以为张相国要给我一个下马威,不料他比我还急切,亲自跑出大门来迎接,我们详谈甚欢,将军想要的东西他们都肯给。”

    宋江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道:“具体说说!”

    “卑职亲眼看见了圣旨,圣旨上写得明白,封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少保,加封特进,具体官职由张邦昌和我们协商,可以给我们一个选择。”

    “说下去,怎么选择?”

    吴用喝了一口茶又继续道:“如果大哥想为武将,可将梁山军改编为淮南军,大哥任都总管、淮南节度使,参与灭方腊之战,如果大哥想为文官,可封从三品户部侍郎,出任知府,除天下五京外,其它知府可任选其一。”

    宋江略一迟疑,“太原府和成都府都可以吗?”

    “张相国只是说东京、京兆、洛阳、大名和应天这五府不行,其它都可以,自然也包括了太原府和成都府。”

    停一下,吴用又道:“如果不愿为知府,也可以留朝廷为官,不过张相国建议最好去地方为知府,或者为路转运使,毕竟大家面子上过得去。”

    “那军师是什么官职?”

    “我是正五品中散大夫,可为上州知州或者下府知府,卢俊义和我一样,其余忠义将军要么为知县,要么出任指挥使,另外大哥赏黄金三千两,我和卢俊义各一千两,其余大将赏黄金百两,绢五百匹,所有忠义将军各赏庄园一座。”

    “那军队呢?”宋江又问道。

    “士兵要么解散回家务农,可一概不追究,要么转为募兵,参加灭方腊之战,战后一并封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