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4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为条件优惠,京城百姓参加民夫极为踊跃,数天内便招募八万人,他们和三万厢军一起,构成了京城守军强大的后勤支援队伍。

    目前负责守卫京城有十万大军,包括三万京兆军、三万新北军和三万厢军,另外还有一万殿前禁军,但厢军的作战能力较弱,他们负责操纵巨型投石机。

    除了十万正规军外,还有一支特殊的军队,那就是一千女兵,她们负责抢救伤员,女兵的贡献早已在太原之战中被认可,正是因为她们的存在,使伤兵死亡率整整下降了八成,她们用大家看得见的巨大贡献赢得了军队将士的普遍信任。

    京城火药局的特殊工坊位于城池西北,这里原是一片空旷的菜地,还有一座废弃的城隍庙,目前城隍庙已被改建为火器局制造震天雷和铁火雷的特殊火器坊,这里十分空旷,即使震天雷爆炸,也影响不到周围的居民。

    傍晚时分,数千羽林军护卫着天子赵桓来到城隍庙的火器局工坊,目前火器局不属于军器监管辖,而是由军政堂直辖,具体是由后勤总管宗泽负责,李延庆也陪同赵桓访问火器坊。

    由于天子到来,火器坊已暂时停止了工作,数百名工匠纷纷站在一旁,赵桓在数十名大臣簇拥下走进了大堂,原军器监少监何昉连忙上前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宗泽笑着介绍道:“何少监原本就是在军器监内负责火器制造,现在调来全权负责火器局。”

    赵桓点点头问道:“已经制造了多少震天雷?”

    “回禀陛下,在今天中午为止,已经造出了三千四百只震天雷,还有六千只铁火雷。”

    赵桓大喜,“何少监辛苦了,这次若能击败金兵,朕一定会给何少监记大功!”

    “多谢陛下赞誉!”

    赵桓又看了看周围,笑问道:“所有制造火器的工匠都在这里吗?”

    宗泽摇摇头,“这只是一部分,还有制造火药的工匠和打造外壳的铁匠都不在这里,一共有一千二百人负责制造火器。”

    “火器可是我们致胜的法宝,太原守城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很大程度上就是靠震天雷发挥威力,希望这次也不例外。”

    赵桓兴致很高,回头笑问李延庆道:“李都统,朕说得没错吧!”

    李延庆微微一笑,“陛下说得一点没错,如果三军的士气能调动起来,相信这场守城战还会更精彩。”

    赵桓哈哈大笑,“李都统是想让朕去城头走一圈,对吧!”

    “如果陛下肯视察三军,那是兄弟们的荣幸!”

    “好!朕这就上城去慰问三军!”

第七百二十二章 临风一箭() 
    ‘呜——呜——’

    天刚亮,远处金兵大营的号角便接二连三地吹响了,城头上也敲响了警钟,一队队军容整齐地士兵迅速奔上城头,密密麻麻站满了城头,在他们身后是一架架体型庞大雄伟投石机和火砲,防御北城和西城的是京兆军,负责南城和东城防御的是新北军,李延庆为都统制、东京防御使,负责全城防御。

    此时李延庆就站在北城头上,目光专注地望着远方金兵大营,金兵是昨天才到,当然不可能今天就开始攻城,但金营的号角声却是集结的意思,李延庆倒有点好奇,金兵刚刚杀到,他们想做什么?

    “都统,估计是想先示威吧!”刘錡在一旁低声道。

    李延庆点点头,应该是这样,这是辽国的传统,后来传到西夏,没想到金国也学会了,不过他也承认,这确实是一招厉害的手段,对压制敌军的士气有着很好的效果。

    “咚!咚!咚!”沉闷的牛皮大鼓敲响了,震天的鼓声可传出数十里外,缓慢而富有节奏,仿佛在敲打人的内心,很多士兵的心都跟着怦怦跳动起来。

    “来了!”

    探哨兵一指远方,只见一条数里长的黑线出现在十里外,这时大地开始颤抖起来,鼓声被一种从天际传来的闷雷声掩盖了。

    “是骑兵!”有士兵大喊。

    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严峻起来,形成这样的声势,在草原上狂奔或许万名骑兵就能办到,可十里距离金兵不可能狂奔,要想让大地为之颤抖,至少要十万以上铁骑才能办到。

    不多时,金兵主力军队出现了,他们就像一片黑云贴着地面渐渐铺陈开来,旌旗铺天盖地,鼓声隆隆作响,不断传来低沉的号角声,一队队骑兵盔明甲亮,长矛如林,这些异族士兵一个个相貌狰狞,杀气腾腾,不时发出一阵阵如野兽般的吼叫,令人不寒而栗。

    十五万大军铺天盖地,形成十五个大方阵,在北城外耀武扬威,这时,金兵大阵如波浪般劈开,一支五百人骑兵队疾奔而来,为首旗手身材异常雄伟,骑在一匹强健的战马之上,他手执一杆两丈长的金狼头大旗,后面五百人各执一杆大旗,在寒风的吹拂下猎猎飞舞。

    城上士兵默默无语,金兵展示出的强大实力给所有士兵的内心都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震撼。

    李延庆忽然想起了西夏军队的规矩,手执王旗绕城一周,以示震慑,他当即回头令道:“取我的铜弓来!”

    很快有亲兵跑来,将铜弓呈上,李延庆抽出一支铁箭,耐心等待敌军旗手上前,一般而言,旗手绕城张旗示威不能太远,太远没有效果,但也不能太近,一般在两百五十步左右,在敌军神臂弩的杀伤距离之外,只片刻,手擎大旗的旗手渐渐靠近了城墙。

    就在旗手距离城池约两百五十步时,李延庆忽然张弓搭箭,拉弓如满月,弓弦一松,铁箭如一道黑色闪电,射向金狼头大旗,只听‘咔嚓!’一声,金狼头大旗迎风而断,引起城上城下一片惊呼,城头顿时欢声如雷,这一箭将金兵风头尽灭,刚刚展示出来的强大杀机也被冲淡了很多。

    但不等一群旗手转身逃跑,李延庆的第二箭又射到了,一箭射穿了身材魁梧的旗手背心,旗手惨叫一声,翻身落马,其余数百名骑兵吓得狼狈而逃,城头上的士兵再次欢腾起来,远处的完颜斜也看得清楚,居然被宋军射断了金狼头大旗,他脸色铁青,原本想向宋军示威,却被宋军反打脸,完颜斜也心中无奈,只得喝令道:“撤军回营!”

    在撤退的锣鼓声中,十五万大军开始缓缓撤退,尽管十五万金兵展示了强大的战力,但李延庆的一箭射断了金国的王旗,完全抵消了金兵给宋军带来的压力,很快,李延庆这一箭传遍了整个京城,给京城的七十万百姓带来了希望。

    待金兵撤尽,宋军也开始陆续下城返回军营,这时,一队侍卫奔来,对李延庆拱手道:“官家请李都统去知政堂,有要事相商!”

    “我知道了,这就过去!”

    李延庆吩咐刘錡几句,便快步走下城,翻身上马向皇宫奔去。

    目前知政堂六相中,王黼已被革职罢相,高俅和蔡攸离京也被免去了相国之职,蔡相在几天前因年事已高而辞去了相国之位,前朝相国只剩下白时中和李邦彦两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赵桓登基后,又迅速任命吴敏、孙傅、张邦昌、李纲四人为相,组成了新的知政堂。

    由于军议堂的三名骨干李纲、吴敏和孙傅都出任了相国,赵桓为太子监国时,他考虑的是如何与知政堂抗衡,才组建了军议堂,现在他升级为帝王,自然不希望再有军议堂来抗衡知政堂,所以赵桓便渐渐用知政堂代替了太子监国时代的军议堂。

    李延庆匆匆赶到知政堂,有官员替他禀报,“李都统到了!”

    李纲连忙迎了出来,行一礼笑道:“大家就在等李都统了,官家也等候多时,快请进来吧!”

    李延庆一怔,“官家也来了?”

    “今天知政堂议事比较重要,官家也来旁听,我们都是纸上谈兵,还得你来说说实际情况。”

    “今天是议论军事?”

    “也不完全是军事,你进来就知道了。”

    两人走进议事大堂,这里就像一座小殿,上方正中间是天子赵佶的位子,几十年来都空着,赵桓登基后,他基本上都会来旁听,今天也不例外,赵桓高高坐在龙椅上,对走进大堂的李延庆微微点了点头。

    大堂两边共摆放了八套桌椅,在后面又摆放了两排椅子,主要是给重要官员旁听议事时所坐。

    李延庆不是知政堂成员,平时也没有资格和相国们平起平坐,但现在是战争时期,他作为都统防御使,地位就格外突出,没有人敢小视他,赵桓特地下旨,在议事堂内再追加两套桌椅,一套便是给李延庆,而另一套则是给枢密使高深。

    李延庆走进议事堂,向天子赵桓躬身行一礼,“微臣参见陛下!”

    “李都统免礼请坐!”

    李延庆走到自己座位上坐下,这时,右相国白时中问道:“请问李都统,金人大概会几时攻城?”

    知政堂召开紧急议事当然是金兵撤退后才举行,但众人还是心有余悸,眼看一场大战要爆发,每个人心中都沉甸甸的。

    李延庆见所有人都望着自己,估计大家都在担心这件事,他又挑眼向上望去,天子赵桓也同样目光专注地望着自己,看来这是今天议事的重头戏了。

    李延庆便略略欠身,对众人道:“根据我的经验,金兵在正式攻城前还有祭神仪式,明天应该不会进攻,应该是后天第一次进攻,不过第一次进攻应该属于试探性进攻,规模不会很大,战争不可畏,我担心的是城内之乱。”

    李延庆说的是实话,他们准备了近半年,加上京城良好的防御底子,金兵想攻破城池还真不容易,关键是城内不能发生内乱,当初太原城能守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万众一心,他李延庆一言九鼎,谁也不敢违抗。

    但京城却不是这样,比他位高职重的权贵高官多得是,如果人心不齐,恶果很可能就会出现在军队上,某一段城墙防御就会出现缺口。

    当然,李延庆并没有明说,他担心并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城中的高官,如果有人被金国重金重爵收买,那就真是的人心不齐了。

    “不知李都统说的城内之乱是指什么?”吴敏问道。

    李延庆缓缓道:“我担心城内藏有金国的奸细!”

第七百二十三章 各自布兵() 
    “李爱卿认为城中有金国奸细?”赵桓忍不住问道。

    “怎么会没有?金人一向善于使用内应,破辽国东京以及大同府都是里应外合,这是金人的一贯手段,到我们这里怎么会例外。”

    赵桓眉头一皱,问李纲道:“李相公,京城户籍清查过吗?”

    “回禀陛下,京城已经梳理过几遍,到目前为止,暂时没有发现奸细。”

    旁边高深摇摇头道:“如果那么容易查出来,那就不叫奸细了。”

    赵桓的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高深也这样说,那就证明李延庆并不是信口开河,如果城内有配合攻城的金人奸细,那就不是十人二十人的问题了,搞不好是上百人,就算不攻城,留一群敌人在自己眼皮底下,睡觉也不会安稳。

    想到这,赵桓便对李纲道:“李相国,这件事朕就交给你了,需要帮助的话,可以找李都统帮忙,朕可不希望被李都统言中。”

    “微臣遵旨!”李纲起身行一礼。

    李延庆心中苦笑,这件事本来他想主导,却被赵桓交给了李纲,也罢,自己精力有限,就让李纲来承头吧!

    他也起身表态,“微臣一定会全力协助李相公。”

    赵桓点点头,“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面继续商议!”

    白时中道:“今天请大家前来议事,主要是解决军费问题,现在朝廷财力很紧张,恐怕维持不了多久,所以需要大家集思广益,想一想解决目前财政危机之道。”

    ………。。

    李延庆暂时对财政问题不感兴趣,抗金本来就是朝廷上下齐心协力之事,如果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操心,那还要朝廷做什么?

    李延庆惦记着军队,便起身告辞了,他刚走出大门,后面李纲却追了出来,“李都统请留步!”

    “李相公还有事吗?”李延庆停住脚步笑问道。

    李纲有些不好意思笑道:“就是刚才关于金国奸细之事,说实话我没有什么经验,李都统能不能提个的建议,看看从哪里着手?”

    李延庆也笑道:“李相公是在问我要人吧!”

    李纲心思被对方看透,不由打了个哈哈,“都是为了抗金大计嘛!”

    李延庆想了想道:“我手下有个情报司参军,叫做张虎,经验很丰富,我让他协助李相公,再加五百名士兵,不过需要李相公再找十几个太学生协助情报收集分析。”

    李纲大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