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5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延庆依约来到了朱骷髅茶馆,他直接上了二楼,二楼只有最里面的青梅堂有客人,伙计也没有多问,直接将李延庆领到青梅堂门前。

    “里面的贵客姓康,是客官约好的吧!”

    李延庆笑着点点头,“姓康就对了!”

    伙计进去禀报一声,随即出来道:“客官请进!”

    李延庆推门进去,这是里外两间的套房,外面是煮水间,一名茶童坐在小凳上煮水,两名身材魁梧的大汉一左一右站在里间的门口,他们是侍卫穿着便服,两人见李延庆进来,一起躬身施一礼,推开了里间的门。

    里面房间面积很大,至少有三十个平方,布置十分雅致,中间摆放着一座仕女屏风,将房间一隔为二。

    靠窗处是一座两尺高的木榻,木榻上坐着一名年轻男子,穿着青衣小帽,身材高大魁梧,容貌俊美,正是康王赵构,他旁边坐着一名茶妓,正笑语盈盈和他说着什么。

    “很抱歉,我来晚了!”李延庆笑着走了过来。

    赵构连忙起身笑道:“今天打扰李都统了。”

    李延庆有点奇怪地看了一眼旁边茶妓,赵构笑道:“这位绿萝姑娘认识我,不用刻意隐瞒。”

    茶妓抿嘴一笑,也起身给李延庆施个万福礼,李延庆笑着点点头,上前在赵构对面坐下,“好久没有殿下的消息了。”

    “皇兄要求我们禁足两个月,大家都在自己府中,没有开府的皇弟就在宫里,前天皇兄才取消禁足,说是战事激烈,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也真要感谢他的‘好意’了。”

    “那今天殿下出来,他知道吗?”

    赵构点点头,“我们每人身边多了一位观礼内侍,负责记录我们的言行,不过今天算是开恩,没有跟随我出来,但要求我一个时辰内必须返回王府,否则他会向皇兄申请再度禁足。”

    旁边茶妓忍不住道:“这和坐牢有什么区别?”

    赵构苦笑一声,“一个月只准出门一趟,其实是软禁了,和坐牢确实没有什么区别,还不如你们自由。”

    赵构又指着茶妓,笑着问李延庆道:“这位绿萝姑娘想带父母去杭州,但她又害怕路上不安全,你给解疑一下。”

    李延庆微微笑道:“路上没有什么不安全,到目前为止,上百万汴京民众南下,还没有听说过谁遇到盗贼,所谓不安全只是官府的善意谎言,目的是为了劝阻百姓南下,事实上,只要准备五贯钱的沿途食宿盘缠,就能顺利抵达杭州。”

    说着,李延庆随手取过纸笔写了一张纸条,递给绿萝,“你到杭州后,拿这张纸条去朱骷髅茶馆,或者矾楼,都会得到很好的待遇。”

    赵构也不好意思,取出十两黄金递给茶妓,“送给你路上当盘缠,一路保重!”

    茶妓连忙施礼,“绿萝感谢两位相公厚恩,将来有机会,绿萝一定会给两位相公点茶!”

    她再行一礼,便慢慢退下去了,她知道两人有重要事情商谈,自己不宜在场。

    这时外间的两名侍卫也走到门口站岗,赵构压低声音道:“昨天我收到了父皇的密旨!”

    李延庆一怔,急忙问道:“怎么收到的密旨?”

    “是王府的一名侍卫偷偷塞给我,他兄长是父皇身边的心腹侍卫。”

    赵构眉宇间难掩忧虑,他似乎有点难以启口,还是低声道:“父皇密旨中居然承诺立我为新太子,希望我为自己梦想全力以赴!”

    李延庆一点不奇怪,赵佶为了复位可谓不遗余力,他手上有三万精锐的天龙禁军,这是支撑他复位的军事基础,但光有军事基础还是不够,他还需要得到朝廷百官和天下臣民认可。

    照李延庆看来,赵佶复位可以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划江而治,在杭州重建朝廷,一个就是发动政变,重新入主汴京,前一个方案风险最小,但政治代价太大,赵佶将成为分裂大宋的罪人,无论他在皇室还是在天下各地,都得不到民众的支持。

    而后一个方案比较艰难,在政治上的风险却最小,他可以在宗庙以太上皇的名义废除赵桓,自己重新登基,但这样做的前提是赵佶必须返回京城,并获得皇室以及大部分朝臣的支持。

    从目前情况来看,赵佶还是选择了后一个方案,目前他还在南方发力,在京城部署自己的人脉和力量,但赵桓的反击也迫在眉睫。

    李延庆知道赵构是希望自己能给他一个建议,或者说希望自己能帮助他。

    沉思良久,李延庆缓缓道:“所谓鹤蚌相争,渔翁得利,官家和太上皇争权,最终的获利者将是金国,如果殿下不想成为皇权斗争上的祭品,我劝殿下选择离开。”

    “你是说我离开京城?”

    李延庆点点头,“殿下可以离开京城去京兆,毕竟殿下目前还是京兆留守,去京兆名正言顺。”

    “就怕皇兄不让我离开京城。”

    “那就看殿下怎么选择了,如果殿下把太上皇的密旨交给官家,并坦率告诉他,自己不想在父亲和兄长之间选边,想去京兆避一避,我相信官家会考虑殿下的意愿。”

    赵构默默点头,李延庆说得有道理,自己把父皇的密旨交出去,皇兄一定不愿意自己再留在京城。

    “就怕父皇一旦真的复位,会对我非常失望。”

    李延庆笑了起来,“我可以向殿下担保,太上皇的复位一定不会成功,不管斗争怎么激烈,最后的获利者一定会是金国。”

    赵构长长叹了口气,“你说得对,河北和河东还在金人的铁蹄下,这边就在开始争夺皇权,想想都令人不堪啊!”

    ......

    下午时分,一个消息震动朝野,相国孙傅弹劾前太宰王黼私通金国,出卖大宋利益,证据确凿,天子赵桓异常震怒,下旨将王黼打入天牢严审,同时大理寺在王黼书房搜到了完颜斜也写给王黼的亲笔信。

    当天晚上,王黼在天牢畏罪自杀身亡,而卷入王黼一案的前大内总管李彦也被赐死,而前太傅梁师成则被剥夺一切官职爵位,流放岭南。

    房间里,李延庆正在给远在江夏的妻子写信,这时,门外有亲兵禀报:“都统,卑职有事禀报!”

    “进来!”

    一名亲兵快步走进房间,躬身行礼道:“启禀都统,刚才有人送来一张纸条。”

    “是什么人送来纸条?”李延庆停下笔问道。

    亲兵摇摇头,“卑职不知,来人没有留名,给了纸条就走了。”

    亲兵将一张叠好的纸条呈给李延庆,李延庆接过纸条打开,见里面只有两个字‘京兆’,字迹十分熟悉,李延庆不由笑了起来,康王赵构在关键的时候离开了京城,自己的这步棋终于走出去了。

第七百五十八章 封赏不平() 
    两天后,朝廷内下达了第一批封赏旨意,以李延庆、董平和姚平仲三人防御京城居功至伟,加封李延庆为太子少保、同枢密院事,赐爵楚国公;董平封殿前都指挥使、左卫上将军、赐爵凉国公;姚平仲封殿前副都指挥使、金吾卫上将军、赐爵鄜国公。

    消息传出,令满朝文武哗然,一方面固然是封赏力度惊人,三人居然都封了国公,而且都是从二品官阶,居然封王只有一步之遥,不过想到天子刚刚登基,需要封重爵来笼络功臣,确实是有必要。

    而另一方面,不少朝廷中的重臣也发现了封赏中的一丝诡异之处,那就是李延庆虽然名字靠前,但无论官阶还是爵位都和其他两人完全一样,这与其说是在破格提升董平和姚平仲,不如说是在暗中打压李延庆。

    消息传出去,令京兆军上下都气炸了肺,王贵和牛皋带着一群将领赶到军衙,吵吵嚷嚷,李延庆听到外面动静,快步走了出去。

    老远便听见门外王贵在大声怒吼,“我们拼死杀敌,死伤最为惨重,金兵大大小小四十多次的攻城,九成以上都是我们顶住,董平只守了一次,姚平仲甚至连金兵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凭什么凭什么封高官国公?”

    “王贵,你说够了没有!”李延庆一声厉喝,从大门内走了出来。

    众将领见主帅出来,纷纷围上前,七嘴八舌议论,李延庆摆摆手,让众人安静下来,他又怒视王贵,“大家都同殿为臣,有像你这样指名道姓的吗?”

    王贵硬着脖子道:“他们做得,我就说不得?”

    李延庆狠狠瞪了他一眼,又对众将领道:“这次击败金兵,守住京城,不是我李延庆的功劳,而是千千万万将士和诸位的功绩,我自己封什么官职,我不会在意,但我要保证诸位将军的利益不被损害。”

    “就怕都统上不去,我们也上不去!”牛皋话不多,却一针见血。

    李延庆也知道牛皋说得有理,他缓缓道:“利益是争取来的,我会全力为大家争取应得的利益,大家先回去耐心等候,不要再妄议朝廷了。”

    主帅发话,众将也只得各自回营,李延庆又瞪了王贵一眼,“你尤其要管住自己的嘴,再敢乱说话,你就别呆在京城了。”

    王贵脸色铁青,明显心中不服,他转身就走,不多时,将领们都散去了,这时,刘錡低声问道:“都统准备怎么做?”

    李延庆想了想,“先去趟枢密院见见高枢密使,再进宫去谢恩,然后提一提诸将之事。”

    刘錡犹豫一下道:“其实我觉得王贵说得也不错,在这件事上,我们不能表现得太软弱,否则知政堂还会继续捏拿我们,大家固然是为了抗金报国不假,但也希望能升官发财,若朝廷做得太过份,恐怕会寒了将士的心。”

    李延庆点点头,“我知道,我会为弟兄们极力争取。”

    。。。。。。。。。。

    李延庆其实真的并不在意他这次封什么官爵,他知道现在的封赏远远不是最后的结果,只是斗争刚刚拉开序幕。

    李延庆随即来到了枢密院,找到了枢密使高深,枢密院的两大巨头,童贯被处死,高俅被免职,高深便被升为知枢密院事,赵桓的心腹重臣耿南仲出任签枢密院事,而同枢密院事这个职务空缺,李延庆被封为同枢密院事,也算弥补了最后一个空缺。

    “现在枢密院可没有什么实权啊!”

    高深亲自给李延庆倒了一盏热茶,端给他笑道:“难道你真的要把桌案搬到枢密院吗?”

    “如果朝廷把防御使军衙裁撤了,我不来也得来。”

    “你还别说,今天知政堂就为这件事激辩了一个上午,白、吴、李三相都赞成裁撤防御使军衙,但何犟头和孙傅却坚决反对,知政堂没有能达成一致。”

    何犟头便是大学士何栗,他替代李纲出任门下侍郎,进知政堂为相,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抗金派,以脾气倔强而出名。

    按照知政堂议事规则,裁撤东京防御使这种重大军国决定,必须要一致通过才能实施,至少没有反对意见,既然何栗和孙傅反对,裁撤方案就通不过了,除非天子否决知政堂决议,用皇权来强行下旨裁撤,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宋朝的历代皇帝都不敢轻易使用这种激烈的手段,否则会站到文官集团的对立面,政治代价太大,更何况是刚刚登基的新帝。

    所以李延庆并不担心防御使军衙被裁撤,这件事对李延庆极为重要,一旦防御使军衙被被裁撤,按照宋朝的例制,他手下的三万京兆军就要回归禁军,他的军权也就被剥夺了。

    这还真不是何栗、孙傅在帮他,而是金兵在河北虎视眈眈,任何一个稍有头脑的人都不会自断手足,白时中、吴敏和李邦彦是想献媚天子,借这次裁撤机会将李延庆军权剥夺,然后再视形势变化重新任命防御使就是了,影响也并不大。

    李延庆喝了口热茶,沉吟一下道:“张相国那边有消息吗?”

    张相国就是张邦昌,他在三天前已经奉命出使大名府和金国谈判金兵从河北、河东的撤军问题,张邦昌是主使、副使是耿南仲和马政,这也是之前金国答应之事,金国北撤后会尽快启动第二轮谈判。

    高深摇摇头,“暂时没有消息,不过听说完颜斜也不在大名府,而是由完颜宗望主持谈判,我估计不会那么快结束。”

    李延庆暗暗思忖,完颜斜也必然是回燕山府面见金国狼主去了,攻打宋都失利,于公于私完颜斜也都要给金国狼主一个交代,可一旦完颜斜也从燕山府返回,那就是金国第二次宋国攻势的开始,对金国的战略走势,李延庆明若观火。

    李延庆点点头,这些都是他随口问一问,他今天来枢密院是有正事,他双拳紧握,放在桌上,身体略略前倾问道:“黄河南岸的防御方案有结论了吗?”

    这是李延庆目前最关心之事,眼看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