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枭士-第6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西夏则将东线的横山大峡谷让给宋军,双方以大峡谷最北面的青岗峡入口为界,这样一来,宋军最北面的军寨就变成了青岗峡军寨,并在军寨中驻军一千人。

    而西夏军则在数里外的薄乐城驻军三千人,和宋军对峙。

    这支进入横山大峡谷的宋军便是赶去增援青岗峡军寨,一旦西夏发现宋军战争动员令的目标是指向西夏,他们必然会先下手为强,抢夺青岗峡军寨和横山大峡谷,宋军必须要抢先支援青岗峡军寨。

    率领这支三千人队伍的大将是统制吴璘,吴璘是副都统吴阶的兄弟,也是一员文武双全的勇将,深得李延庆器重,任命他为豹韬卫副将。

    在清冷的月光中,队伍没有休息,而是在月色中疾速行军,他们还带来了数十辆大车,里面满载着震天雷,这将是他们守住青岗峡军寨的倚凭。

    “青岗峡军寨还有多远?”吴璘问道。

    “启禀将军,还有三十里!”

    “传我的命令,让弟兄们加把劲,争取天亮前抵达军寨,那时大家再好好休息。”

    军队加快了速度,向三十里外的军寨疾速行军而去。

    。。。。。。。。。。。

    二月二十七日,李延庆下达的战争动员令已进行了十天。

    兴庆府,一支数百人的骑兵正从远处风驰电掣般奔驰而来,在官道上激起滚滚黄尘。

    为首大将头戴金盔,正是西夏都元帅李察哥,李察哥此时正率领两万军队在西凉府镇压羌人造反,他接到了天子李乾顺的紧急鹰信,从西凉府疾速赶回来。

    战马在官道上疾速奔驰,吓得路上的行人纷纷向两边躲闪,守西城门的士兵认出了李察哥,他们不敢阻拦,连忙催促城内的行人让道。

    数百骑兵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城内,马蹄声如雷,向皇宫疾奔而去,只片刻便抵达了皇宫前。

    李察哥翻身下马,一名侍卫快步从宫内奔出来,“皇帝刚才还在问王爷到了没有?”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李察哥一边走,一边问道。

    “陕西路那边情况不多,数十万宋军在延安府集结了,熙河路那边也有集结。”

    李察哥一惊,停住脚步问道:“怎么在延安府集结才发现不对,之前没有任何消息吗?”

    “之前也有消息,但大家都以为宋军要攻打中原,直到前几天他们在延安府集结,我们才发现不对。”

    李察哥的心中紧张起来,现在是西夏内忧外患之时,有吐蕃、回鹘以及羌人的造反,又有党项其他七部联合起来要求降税,双方至今僵持不下,去年的税羊还没有上缴,西夏财力困窘之极,偏偏这个时候宋军北侵,他们显然很了解西夏的内部情况。

    “在延安府集结究竟有几天了?”

    “大概五天!”

    李察哥心中迅速盘算,一般先是军队集结,然后是后勤物资运送集结,从京兆府和延安府的距离来看,大概需要十天左右。那么五天后宋军很可能就要大举北上了。

    李察哥心急如焚,就不知他的皇兄有没有采取什么紧急应对措施?

    片刻,他走进御书房,只见皇兄坐在桌案后,旁边还有七八名大臣,尚书令曹价、副相国王连凤、濮王李仁忠、卫王李至忠、梁王梁安仁以及兵部尚书英贵和户部尚书焦彦坚,他们似乎正在商议重要事情。

    “微臣参见陛下!”李察哥上前行一礼。

    “元帅来得正好,我们也正在紧急商议对策,你坐下吧!”

    “陛下,情况微臣已知道一点,但微臣想知道,有没有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元帅的紧急应对措施是指什么?”

    “微臣是指青岗峡和横山大峡谷,尤其是青岗峡军寨,战略意义极为重要。”

    旁边英贵道:“我们已经令夏州都督撒金率五千军队前去攻打青岗峡,但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

    李乾顺摆了摆手道:“现在不是考虑一城一寨得失的时候,而是西夏的危亡,李延庆出兵二十万北上,显然是为了灭国而来,尤其现在我们内忧外患,正是国力最羸弱之时,我们该怎么应对这个灭国的危局?”

    户部尚书焦彦坚出列道:“陛下还记得辽宋燕山府之战吗?辽国已近灭国之际,却仍以数万哀兵一举击溃了数十万宋朝禁军,我们还有七万军队,还有最精锐的三万铁鹞子军,我们还可以和各部妥协,答应他们的条件,让他们出兵,在短时间内我们也能凑足二十万大军,陛下,我们形势虽然不利,但还远不到灭国之时。”

    焦彦坚的意见得到了众臣的纷纷响应,李察哥道:“微臣也支持焦尚书的观点,我们只是面临前所未有的不利局面,但还远不到灭国之时,微臣提出四个紧急应对方案,可以立刻实施。”

    “元帅请说!”

    “第一,立刻和各部达成和解,同意他们的减税要求,并让他们明白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必须让他们出兵;第二,立刻派大军赶赴边疆,阻击宋军北上,目前我们还有七万常备军,微臣建议留一万守京城,其余六万全部赶赴边疆,其中西凉府的两万军队,令副将英挺率领赶往会州,阻击熙河路的宋军,微臣率领其余四万军南下,分别驻守韦州和夏州;第三,立刻向金国求援,恳求金国出兵支援我们;第四,全面搜查兴庆府,严厉打击宋朝的斥候探子,不能让我们的情报再流失出去,以上四点,请陛下立刻批准!”

    李乾顺看了看其他大臣,众人都缓缓点头,同意李察哥的四个紧急应对方案,李乾顺便毅然道:“就这么决定,立刻实施四个方案。”

    。。。。。。。。。

    众人散去,李察哥刻意留下,他低声对李乾顺道:“臣弟怀疑梁王可能私通宋军。”

    “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李乾顺不解问道。

    “臣弟去年调查过几年来大量牛羊脂流失事件,后来我发现,这些牛羊脂全部被梁王低价买下,然后又高价卖到宋朝。”

    李乾顺道:“这件事其实朕也知道,只能说他在利用职权谋私利,应该谈不上和宋军私通。”

    “问题不在这里,和他做生意的商家是宝妍斋,他的牛羊脂全部卖给了宝妍斋,而宝妍斋的大东主正是李延庆的父亲。”

    这个消息让李乾顺极为震惊,“这是真的吗?宝妍斋是李延庆父亲开的?”

    李察哥点点头,“这在宋朝京城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秘密,只是我们情报极为落后,才一直不知道李延庆和宝妍斋的关系,梁王从宝妍斋得了大量利益,他怎会不私通李延庆?”

    李乾顺负手走了几步,忽然回头道:“你应该是看中了梁安仁的财富吧!”

    “这也是一方面,我们急需军费。”

    李乾顺沉思良久,国库空虚的危机终于战胜了感情,他点了点头,“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只梁安仁肯交出全部钱财,就可以饶他一命,把他流放去北方戈壁。”

第九百四十八章 灭国之战(一)() 
    兴庆府城内的形势顿时变得紧张起来,,一队队士兵在街头奔跑,魏英开门向外探头看了片刻,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这些士兵竟然是奔向梁王府方向,他忽然感到一丝不妙。

    连忙跑回来对老仆和几个伙计道:“你们快走,可能军队要来查封我们店铺了。”

    众人顿时慌了手脚,“那那掌柜怎么办?”

    “我也要走!”

    魏英跑回房取了几封银子,给每人塞了一封,“从后门离去!”

    伙计和老仆都是兴庆府的汉人,有家在这里,倒也问题不大,他们收拾了自己的东西,便匆匆忙忙从后门离去了。

    魏英却在房间内烧掉了几封信,将柜子里的百余两碎银揣进怀中,拿了把刀也从后门离去了,但他却并没有走远,而是坐在斜对面的一家餐饮铺内喝**,远远看着齐氏商行的动静。

    齐氏商行内只有一些样品,钱货交割都在别的地方,魏英坐镇商行主要是负责谈生意、接订单,他之所以担心,是因为商行已被查抄几次,都是梁王将他们保下,梁王在商行内有三成份子,又通过齐氏商行和大宋有很深的利益往来,他当然不希望商行出事。

    但反过来说,如果梁王出事,那齐氏商行一定逃不过这一劫。

    魏英正想着,只见远处忽然奔来大群士兵,直奔齐氏商行,他心中一惊,连忙低下头,用装**的大碗遮住脸庞,目光却盯着那群士兵。

    只见士兵们撞开了齐氏商行的大门,冲了进去,魏英低低叹息一声,梁王肯定出事了,他将一把钱放着桌上,转身便快步离去。

    其实魏英有点担心过多,李察哥并没有掌握梁王是宋军探子的证据,他只是因西夏财政拮据,军费困难,便开始打大户的主意,梁王是西夏肥得流油的第一富豪,又是过气的外戚,这个时候不宰他宰谁,齐氏商行被查只是因为梁王在其中投了份子,被波及的也不止齐氏商行一家,所有和梁王有关的店铺商行都要被查抄。

    在兴庆府乱成一团的同时,李察哥率领四万大军火速南下,支援韦州和夏州。

    目前镇守韦州和夏州的军队是西夏的奴隶兵,所谓奴隶兵,顾名思义就是由奴隶组成的军队,西夏有大量的奴户,包括盐奴、矿奴和贱役奴,大部分都是汉人,也有羌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这些汉人第是父祖辈被掳掠到西夏成为奴隶,奴隶的子女同样也是奴隶,只是他们出身在西夏,生长在西夏,对西夏有了国家认同感,对故国大宋反而异常陌生,西夏便给了他们户籍,编为奴户,主要从事脏累的苦役,虽然不会被随意杀害,但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只允许穿黑衣,不准做官、不准经商、不准和其他平民通婚,各种社会权利一概没有。

    不过这些奴户也有机会转为正常的民户,那就是从军,只要他们能立下军功,或者为国捐躯,那他们家人就能转为西夏平民。

    所以在西夏军中就存在着这么一支隐身的奴军,人数大约有一万两千人,说他们隐身,是因为他们不在西夏军的编制内,没有姓名,每个人只有一个军号,用最差的装备,吃最劣质的军粮,戍卫最艰苦的地方。

    虽然他们地位卑贱,但这支军队对西夏却十分忠心,而且渴望立功,甚至渴望为国捐躯,士气高昂,李察哥便将他们部署在宋夏边境的崇山峻岭之中。

    目前这一万两千人主要分布在韦州和夏州一线,韦州便是横山西部通道,赏移口、踏割寨一线,部署了六千军队,另一支则部署在夏州一线,包括夏州城和薄乐城两个重要的军事据点。

    原来在虎啸峡最北面还有一座银州城,但这座城池在战争中被摧毁,已经被废弃,西夏军加固并扩大薄乐城,使薄乐城成为横山东部想西夏军的第一座坚城。

    此时,西夏军正发动对青岗峡军寨的进攻,这就是西夏军的紧急应对措施,夺取青岗峡,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宋军北上,给西夏兵力部署争取时间。

    青岗峡是横山大峡谷的一部分,也是最北面的一段,长约十余里,谷内一半是河水,河岸比较狭窄,但地势很平坦,有利于骑兵迅速通过,当年西夏截断河水,青岗峡被河水淹没,宋军便从另一条虎啸峡出来,不过虎啸峡在三年前的一场地震中被乱石阻塞,无法再通过,现在只有青岗峡一条通道。

    青岗峡军寨是扼守青岗峡的一处重要据点,它原本是山腰处的一座平台,占地数十亩,被改建成了一座军事山寨,从数十丈高的山上居高临下,对青岗峡的通行造成极大的威胁,无论南北都一样。

    上午时分,在青岗峡军寨后方喊杀声震天,一支约五千人的西夏军正在攻打青岗寨,青岗军寨正面是悬崖峭壁,后面却有条山道通往山脚,虽然宋军在山道上修了不少防御工事,但还是挡不住西夏军疯狂的进攻。

    数百名西夏士兵高举盾牌沿着山道匍匐前进,在他们上方数十步外,宋军用沙袋修建了一堵防御墙,只是山道狭窄,容不下太多人,只有三十几名宋军在防御墙背后举弩射击,这是最后一道防御墙,夺下它,进入军寨的入口就在眼前了。

    宋军士兵举起神臂弩,向山坡上的西夏士兵射去,箭矢十分强劲,每一箭射穿了盾牌,盾牌后面的士兵惨叫一声,当即被射杀。

    但西夏士兵人数太多,杀不胜杀,很快距离防御墙不足三十步,后面督战的夏州都督撒金大吼道:“给我杀上去!”

    ‘呜’冲锋的号角声吹响。

    数百士兵爬起身,呐喊着向沙袋墙冲去。

    这时,吴璘喝道:“全部撤回来!”

    钟声敲响,宋军士兵纷纷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