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门阀-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一时间很多人,特别是那些古文学派影响比较大的士子,都开始犹豫起来。

    开始在心里面去想张越的话和逻辑对不对?

    仔细想想,似乎说得通啊。

    匈奴人欺压西域列国,鱼肉和奴役西域诸国人民。

    匈奴人还不用诗书礼乐之教,以夷狄之俗,父子同庐而住,甚至还实行着臭名昭著的继婚制和人殉。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这都是标准的反派。

    是文明之敌,是大道之敌。

    若确定这个概念,那么王师打匈奴,那就是王者之师,吊民伐罪。

    更何况,西域列国,恐怕也是苦不堪言,被匈奴人奴役、剥削和镇压。

    他们甚至接触不到诗书礼乐之教。

    想想也是可怜啊!

    这怜悯之心一起,自然想法就不一样了。

    这就和后世的西方人一般。

    打叙利亚,当然是一片反对之声。

    但若是打着‘为了叙利亚人民’的旗号,为了爱与正义,与民猪与石油,那很多人就会从反对转为支持。

    其实儒生们也是一样。

    只需要将对西域的经营,从单纯的为了与匈奴人争夺这块战略要地,披上一层‘吊民伐罪,拯救西域于匈奴奴役之中’的旗号。

    自然,民众和舆论的看法,就陡然一变。

    至于汉军在西域到底是解放还是单纯的只是为了击败匈奴而进行的军事行动?

    反正长安的儒生,又没有几个会上前线。

    隔着一万多里,谁知道汉军在前线到底在做什么?

    这个时代又没有报纸网络和记者,将那些血淋淋的图片发回后方。

    于是,很多曾经深受古文学派影响的年轻人,陷入了沉思和纠结之中。

    本来,他们都觉得,这长城之外的不毛之地,本来就不是诸夏的,而那些夷狄之间,打的你死我活,就算打到地球毁灭也与自己无关。

    但,现在,他们却又觉得,似乎好像大概,诸夏有义务也有责任,驱逐匈奴,拯救那些被匈奴人奴役和剥削、压迫甚至凌辱的西域人民啊。

    书上不是说了吗?王者无敌!

    故而,王者兴义军,所向无敌!

    王师不管打到那里,人民都会箪食浆壶,夹道欢迎。

    由是很多人都感觉,自己好像脑子要炸掉了。

    仿佛随时可能精神分裂。

    而今文学派的人,特别是深受公羊思想的那些年轻士子,此刻,都感觉头皮炸裂,有种想要仰天长啸的冲动!

    本来,这些人就是满怀理想和信念的年轻人。

    其中大多数人,都参与过几个月前的‘废奴运动’和其后为民做主的请愿。

    那几个被周氏派人刺杀的同袍的鲜血,更令他们群情激愤,无可抑制的团结起来。

    更重要的是,这两个事情最终都让他们看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世界的可能性!

    废奴运动,让很多公卿贵族,在压力下做出了释放奴婢的行动。

    不管他们是做样子还是真的释放奴婢,至少,这是他们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使得世界变革。

    而其后关中旱灾,他们再一次团结起来,呼吁国家正视百姓的疾苦。

    虽然付出了牺牲,但结果,却让他们无比满意。

    那些残害人民的贪官污吏与奸商,得到了应有的惩戒。

    而人民也得到了国家的救助。

    以配给制和限购制组成的赈灾手段,令人民哪怕遭遇了严重灾害后,也依然不受饥寒之迫。

    这两个刺激,让他们生出了‘天下大事,尽在吾辈之手’的感觉。

    也让他们充分的享受了一番所谓的‘主人公’意识。

    所以,在现在,今文学派的很多人,都已经觉得,自己是身负使命和任务的特殊一员。

    而公羊学派的大儒们,一直以来宣扬的春秋之诛,又让他们感觉头顶上始终悬着一把利剑。

    而现在……

    他们发现,自己似乎找到一直要追寻的道路。

    那西域百姓,陷于匈奴的残酷镇压和压迫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年了。

    一个个王国,数十数百数千数万的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若能救其水火之中,岂非功德无量?

    小资产阶级,泛滥的同情心,让他们无不感觉热血沸腾。

    匈奴稽粥氏率兽食人,王师消灭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复仇,更是为了仁义,为了天下,为了苍生!

    是吊民伐罪,是解民倒悬之中,更是维护世界公理与正义!

    当下,很多人的脑子里,热血沸腾,只觉得文思泉涌,一定要写点什么才能纾解自己内心的情绪!

    于是,有人忽然丢下自己手里的策文,道:“吾今日方知,何为义利,旧日之文,如今想来,粗鄙不堪,吾要回去重写!”

    而更多的人,已经悄悄的捧起了策文,溜出了人群。

    这些人自然是投机者。

    既然张越已经明确他的态度,那么,投其所好,写一篇符合其心意的文章,岂不是事倍功半?

    于是,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张越门前原本聚集的人群,忽然变得稀稀拉拉了起来。

    而即使是剩下的这些人,也大都无心投递策文,都在纠结和沉思之中。

    …………………………

    自然发生在张越门前的这个事情,很快就随着这些士子,而传到了很多人耳中。

    尤其是张越在木板上写的那两段话,几乎立刻就摆到了在京的鸿儒的案几上。

    “鲁以楚师伐齐,春秋恶之……”董越玩味着这一段话,笑了起来:“张子重这个小滑头,不就是拐着弯告诉世人,以刑止刑,以暴止暴,春秋之道吗?”

    不过,这确实有些意思!

    在过去,以刑止刑,以暴止暴,公羊学派一般只将其用于个人或者小团体上,还没有来得及将其发散到国家层面。

    这让董越,感觉又一扇窗户被人推开了,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出现在自己眼前。

    那可是一个漂亮的世界!

    和董越一样,江升与他的得意弟子韦贤,也发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新世界。

    “宋襄公倍楚而不备……”玩味着这一段话,江升的眼睛,陡然发出无穷色彩。

    因为,江升发现,这一段文字,几乎完美的将谷梁学派与公羊学派的理论主张黏合在了一起,让两个原本南辕北辙的矛盾体,成为一体。

    这给他和他的弟子门徒们,打开了一扇全新世界的大门。

    一个救亡图存的机会!

    很显然,现在谷梁学派必须变革,也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但怎么变,江升和韦贤,一直不得其解。

    而这一段文字,让他们如梦初醒!

    假如某人太厉害,打不过他怎么办?

    学啊!

    抄啊!

第五百六十三节 吉祥物() 
    当天,快到晚上的时候,张越的家宅,再一次热闹了起来。

    十余位列侯贵戚,带着大量礼物,几乎不约而同的来到张府。

    礼品中什么黄金珠玉,都只是寻常之物。

    贵重品如火浣布、珊瑚、龙涎香乃至于西域特产罽布。

    种种珍宝,汇聚一堂。

    几乎将张府大厅,变成了一个争奇斗艳的炫富大会。

    没办法,自大宛战争后,丝绸之路彻底打通。

    无数汉室商人,出玉门关,从楼兰王国,走向西域。

    而无数的远方异域商人,也都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样,不辞万里,不避艰险,带着各种各样的异域宝物,翻越葱岭,来到西域甚至进入汉室领土。

    这让汉室和整个诸夏民族都受益匪浅。

    旁的不说,后世的许多蔬菜瓜果,甚至经济作物,都是在这一时期流入中国的。

    当然,来自远方异域的珍宝和艺术品,也由之而来。

    在后世,甚至从汉代墓葬之中,出土过波斯、罗马的金币、艺术品。

    有好几件甚至堪称国宝,就连其原产地也已经寥寥无几。

    而在所有的宝物之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随桃候赵昌乐拿出来的一块壁琉璃了。

    浑身晶莹剔透,浅黄色的光晕之中混杂着些翠绿的流光,整块宝石近乎完全透明。

    一拿出来,立刻就亮瞎了无数人的狗眼。

    就连张越,也有些动容。

    因为,他认出了这块宝石它应该是一块猫眼石!

    在如今的世界,只有一个地区有产出印度次大陆,准确的说是克什米尔地区。

    而在如今,这个后世的热点地区,是一个独立王国,名曰罽宾。

    当初张骞凿开西域,就曾派人前往罽宾,与之交通联系。

    这个数万里之外的印度王国,由之进入汉室视线。

    不过,除了艳羡当地的种种宝物和特产外,汉室对这个王国没有其他想法。

    但汉与罽宾的贸易量,却大的惊人!

    以张越所知,现在汉室出口的丝绸和茶叶,有三成是罽宾人买走的。

    但问题是,罽宾人对汉室的出口,也很强势啊!

    像在汉室,价比千金的火浣布,壁琉璃以及罽布,都让其赚的盘满钵满。

    在现在,汉室对所有的贸易伙伴,都是顺差。

    唯独对罽宾是逆差!

    作为穿越者,张越知道,这种情况不能一直下去!

    于是张越笑着对赵昌乐问道:“君候,此物恐怕价值不菲吧?”

    赵昌乐笑着道:“侍中喜欢就好,喜欢就好……”

    他当然是下了血本的!

    当年,为了买到此物,他可是足足花了三百万钱外加五百金。

    几乎掏空了家里的大半家底。

    如今,将之送出去,虽然心疼万分,但也是没办法啊。

    要拍马屁,抱大腿,舍不得孩子怎么行?

    张越听着,笑了,问道:“君候仔细说说看,此物究竟价值几何?可有一千金?”

    “差不多吧……”赵昌乐略有矜持的道:“不过,宝物者有德者居之,下官德薄,深感惭愧,以为独侍中方能有之!”

    “呵呵……”张越接过这块宝石,对赵昌乐道:“那在下就却之不恭了!”

    他转头对身边的田禾吩咐道:“将诸位来宾的礼物都登记一下,记录好!”

    “诺!”田禾赶忙领命。

    众人则都是如释重负的笑了起来。

    他们最怕的就是张越不要他们的礼物。

    因为,这意味着,对方向他们释放一个信号这个侍中官依然没有原谅他们。

    那可就太糟糕了!

    而接下这礼物,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汉家政坛潜规则之一就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就连宫廷宦官和妃嫔,也都遵守这一潜规则,百年来违约的事情,几乎是零,算是汉室最被人信誉的规则。

    赵昌乐更是笑着拜道:“前闻侍中之义,下官惭愧不已,犬子更是深受感激,愿奉侍中左右帷幄,以为牛马走,近贤近能……”

    说着,赵昌乐身后,一个年轻的贵族男子,扭扭捏捏的走到张越面前,颇有些不是很情愿的拜道:“晚辈末学后进赵玄拜见侍中公!”

    这也是赵昌乐肯下这么大的血本的缘故。

    他在家想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赌一把。

    若能让这个纨绔子,成为这位侍中官身边的人,甚至是弟子门生,那自己就赚大了。

    张越却是看了一眼那个年轻人。

    可能对方比自己还要大上一两岁,看上去,他也长的还算俊俏。

    身材与体型,也还算合格。

    至少不是那种弱不禁风,被风一吹就可能倒地的弱渣。

    只是,看他的神色,似乎好像有些不是很服气的样子。

    讲道理,这种纨绔子,张越才懒得搭理呢!

    但,看在乃祖的面子上,张越露出一副灿烂的笑容,上前扶起他,柔声道:“汝既有此志,正好本官打算在新丰编组一支郡兵,汝便在我身边学几天,然后去郡兵营报道吧……”

    然后,张越扭头,对赵昌乐咧嘴一笑:“君候将来可不能责怪,本官苛责贵公子……”

    对付这种纨绔子或者中二少年,张越有的是办法。

    只是,他的时间宝贵,讲道理,要不是这货的出身和背景,张越才懒得搭理他呢!

    随桃候家族在番禹、交趾等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这个家族还有着旧雒越王的血统!

    当初,赵佗在秦始皇驾崩后自立,率军向南扩张,打进交趾,与彼时在交趾立国的百越王国雒越发生战争。

    最初战争陷入僵局,于是赵佗与雒越人握手言和,划平江而治,江北归赵佗,江南归雒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