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门阀-第4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民的怨恨和不满,也只会集中在丞相身上!

    一如当年,公孙弘活着的时候。

    天下人只会说‘丞相怎么搞的?为什么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好?’,没有人会来埋怨他这个君王。

    而不是像现在,所有的过错和责任,都被归咎到了君王身上!

    所以,张越也早有耳闻,刘屈氂的这个丞相,不会是像石庆、公孙贺那样的傀儡丞相。

    而是实权丞相!

    其所拥有的权力,虽然可能还比不上公孙弘。

    但,最起码,可以与李蔡、庄青翟比划比划。

    这也是为何选刘屈氂的缘故。

    他是刘氏宗室,是先帝的子孙,与当今天子有血缘关系。

    而且,在地方上任职太守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

    除了人事任命外,大朝议上最重磅的事情,莫过于,当今天子正式宣布接纳西南夷之中的夜郎王国和滇国为汉王国,赐给夜郎王和滇王印绶,将派遣王太傅、王相、王内史和王都尉,前往这两个王国,指导和教导夜郎国和滇国的内政外交。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型!

    在今天以前,汉室朝野,一直弥漫着浓厚的保守孤立主义思潮。

    无论是今文学派,还是古文学派,都有着大批大批的以为四夷都是不毛之地,诸夏不用理会,大家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

    夷狄禽兽,自生自灭最好不过了。

    所以,连带着国家政策也受到了影响。

    西域和幕北方向,由于军方和边塞军功贵族的强势引导,所以可以免受波及。

    但西南、南方和东方,帝国的扩张,都被人为的压制了起来。

    在朝鲜,自王师平定后,建立乐浪、玄菟等四郡,就再也没有了动静。

    甚至,在征服朝鲜的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央对朝鲜四郡的拨款,加起来没有超过一千万!

    以至于,从辽东郡通向朝鲜四郡的道路,还是两百年前,燕国军队修筑的旧道。

    一年四季,有起码三百天,这些道路是处于瘫痪状态的。

    因为,冬天大雪封路,春天冰雪消融,道路泥泞,至于夏季?大雨倾盆,河水泛滥……唯一可以正常通行的时间,不过秋天的两个月多一点。

    至于南方,日南郡和交趾郡,朝堂虽然派了官员过去。

    但,出了城市就是百越生番的活动范围。

    而且,数十年来,这两郡的汉化进度,近乎是原地踏步。

    甚至还不如南越王国时代,赵家推动的越人诸夏化的速度!

    证据就是,交趾郡和日南郡治下的百越部族,在现在绝大部分依然听不懂,也不会讲中国雅语。

    连语言都不通,就不要指望,当地的人民会觉得自己是诸夏的一员了。

    至于西南地区?

    已经被士大夫们给安上了‘不毛之地’‘贫瘠之所’‘化外蛮夷’等无数顶帽子。

    在正常的历史中,此地很快就被士大夫们放弃了。

    终西汉一朝,长安高贵的士大夫们,甚至连看都懒得再看西南地区。

    所以,到了三国时期,竟需要诸葛亮七擒七获,才能安定西南之心,让各部顺服。

    但在现在,一切都变了。

    因为夏季旱灾,长安忽然发现,西南地区居然存在大量的可食用的粮食!

    由是,对西南的重视,终于攀升了起来。

    虽然,还没有达到当初,以为可以从西南地区,前往身毒时的狂热程度。

    但,长安的朝臣和决策者,终于愿意正视此地,并打算张开怀抱,接纳西南诸国,愿意承认他们也是诸夏一员了。

    当然了,还是有些嘴硬的士大夫,固执的认为,西南诸国,不在禹贡之图,也没有周天子的册封,算不得诸夏。

    不过,他们已经无法再形成强大的舆论,并建立联盟,从而影响国家的政策了。

    面对西南地区每年可以提供百万石级别的粮食,以供应关中食用的未来。

    汉室的统治阶级内部已经达成了一致!

    而这些嘴硬的家伙,顶多也就只能胍噪几声。

    于是,册封夜郎王和滇王,为汉藩王,并向两国派遣大批官吏的议题,在大朝议上,被以压倒性的优势通过!

    时隔二十年,在司马相如死后二十一年,汉室重新经营西南!

    为此,天子决定遣使,去临邛,诏司马相如之子入京,打算拜为郎官,派去滇国,担任滇王的侍从官。

    希望借助乃父的威名,帮助汉室,得已顺利消化滇国。

    除此之外,天子还正式颁布诏书,命令广陵王刘胥移封朝鲜,王乐浪、玄菟两郡,以旧朝鲜王都王险城为都城,改王险城为‘恭城’。

    同时,除广陵国为广陵郡,拜会稽太守冯克为广陵太守。

    此事掀起的波澜,甚至比青徐扬的那些超级工程还要大!

    多少年了!

    自平王东迁后差不多五百年,诸夏王朝再次出现了,天子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封到新疆土上的例子。

    这对于朝臣,特别是士大夫们的影响,尤为重大!

    对公羊、谷梁这样主张复古的学派来说,这个诏命简直就是天生正确。

    哪怕到了朝会结束之时,张越都能看到,博士们满脸亢奋,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不已,连走路都有些飘飘然。

第六百七十三节 恐怖的汉朝(1)() 
    太原城,车水马龙,繁花似锦。

    南来北往的商人,络绎不绝的通过这座古城,带着数不清的商品,前往他们想要抵达的财富之地。

    偶尔,会有金发碧眼的异域商人,随着人流抵达这里。

    甚至有些时候,在太原的市面上,还能出现来自遥远未知异域国度的钱币一些以黄金或者白银铸造的货币,正面和背面,都雕刻着人像。

    虽然,汉人大都不太清楚,这些蛮子搞这种花样有什么意义?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接受这些金币。

    反正,都是黄金,对吧?

    但在今天,太原城来了一支陌生的使团。

    这些人,生着与中国完全迥异的容貌。

    大多数,都是黑发褐目高鼻梁,穿着狼裘皮衣,戴着一顶尖毡帽,这种毡帽很大,呈三角形,几乎能完全覆盖佩戴者的头部,并延伸到两侧,将耳朵完全盖住。

    他们腰间一般系着一把近战用的青铜小刀。

    准确的说,应该是一柄青铜短矛。

    在西域和匈奴,这种武器被称为‘铤’,主要用途就和字面意思理解的那样,遇敌之时,将它拔出来,然后用力投掷出去,使用的好的话,常常能产生奇效。

    毕竟,当代骑兵,主要的作战方式,无非是马上白刃对冲,或者下马步射。

    在白刃对冲时,这种短距离的远程投掷武器,确实可以帮助骑兵获得一定的优势。

    不过,现在的匈奴骑兵,已经普遍不再携带这种兵器了。

    他们转而使用一种更小的尖刀。

    这是因为,在于汉军的交战中,匈奴人的青铜铤从来没有发挥过作用!

    大量装备于汉军精锐的脚踏弩,分分钟就打消了匈奴人临敌掷矛的想法与其那样,还不如硬着头皮冲呢!

    “这就是太原了……”

    “汉朝在北方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使团的中心,一辆标准的官车之内,一个穿着狐裘的贵族男子,对着端坐在马车正中的年轻贵族轻声说道:“如您所见,这座城市,据说有十万常住人口,周围的数百里内,还有数十万的人民为汉朝耕作……”

    “十万?”年轻人闻言,略微惊讶:“赤谷城加上奴隶,也才十万人啊!”

    “您说得对!”狐裘贵族感慨道:“但这还只是汉朝的一个郡城!”

    “据说,汉朝有一百多个郡……”

    “真是大啊!”年轻人叹道:“难怪汉朝能够击败匈奴!”

    狐裘贵族听着,微微恭身,但没有接话。

    但他蓝色的眼眸里,却闪过一丝笑容。

    “昆莫让我来汉朝,只是想告诉我汉朝很强大吗?”年轻人却是端起一杯酒,然后看着酒杯里黄色的酒液,笑着道:“我现在已经知道汉朝很强大了……”

    “不用来汉朝,我也知道这一点!”

    汉的强大,不是用语言或者文字描述的。

    而是累累尸骨铸就的赫赫威名!

    从二十余年前,西域诸国,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强大的从东方冒出来的帝国时,他们便已经尝过了汉朝骑兵的味道。

    赵破奴八百骑灭亡楼兰,直接姑师。

    震撼了整个世界,无数人从那一刻起就知道,世界迎来了一个新主人。

    而大宛战争,更是告诉了所有人只要汉朝愿意,他们的马蹄,可以无视物理距离的限制。

    而且,汉朝人的决心,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大!

    以至于,尽管大宛战争已经结束十余年,但大宛王国依然臣服汉朝,并且按时派出使团,将朝贡的贡品,送到长城之内。

    哪怕匈奴阻隔了道路,他们也会将贡品送到乌孙,并将一封措辞谦卑,近乎奴颜婢膝的国书,交给在乌孙的汉公主。

    五年前,大宛国王延留病逝,宛人就不敢私自立新王,马上派人从汉长安迎回了延留的侄子禅封,然后又将禅封的一个弟弟,送到长安。

    故而,对西域列国来说,汉朝就是一个虽然远在天边,但随时都可能从天而降,带着雷霆和怒火的巨人。

    所有人都清楚,贸然得罪汉朝,等于找死!

    可是……

    “正是因为这样,乌孙才应该亲匈奴,难道不是吗?”年轻人低声呢喃着:“先昆莫猎骄靡曾经说过:离太阳太近,会被烧死的!”

    “所以,先昆莫决定脱离与匈奴的盟约,转而与汉交好,就是要保持乌孙的独立性!”

    “现在,亦然如此!”

    “汉是太阳,而且比匈奴大多了!”

    “比匈奴人强多了!”

    “和这样的太阳太过接近,乌孙还能独立吗?”

    说道这里的时候,年轻人的眼眸里闪过一丝厉色。

    对于乌孙来说,其实自身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别看乌孙,现在是汉匈两国都争相交好的大国,更是控弦八九万,独立于西域,控制着广袤的草场,在整个地区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但是……

    乌孙的根基太浅薄了!

    甚至,连乌孙部的这个概念,都是建立在浮萍之上,就像戈壁里的杨柳,随时都可能被沙漠掩埋!

    毕竟,说到底,乌孙王国只是一个被强权虚构出来的王国。

    真正的乌孙,在一百余年就已经彻底湮灭了。

    现在的乌孙,不过是一个乌孙部族的遗民,在强权支持下,将来自各方的人民,拼凑到一起的臃肿巨人!

    这从乌孙的人口结构上就能看出来。

    在乌孙王国的三十万男丁之中,有月氏血统的占了四分之一,有塞人血统的占了四份之一,剩下的一半人口,则为匈奴、东胡、月氏、塞人的混血。

    就连他这个继承人,也流着一半的匈奴血统!

    故而,在乌孙国内,认同感这个东西,真的是很稀薄!

    月氏翕候和塞人翕候,常常不鸟赤谷城是常态。

    各部之间,彼此龌龊,打出狗脑子来,更是日常!

    哪怕当初,开国君王,被乌孙各部共同拥戴的先昆莫,也都没能拥有绝对的权力。

    而对于这样的一个王国来说,要想生存下去,首要的目标,其实就是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不能被外来的强权,干涉过深。

    就像当初,乌孙就被匈奴压迫的,近乎窒息!

    错非汉朝的出现,现在乌孙恐怕已经被匈奴人吞并了!

    只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

    与匈奴相比,汉朝人在这个年轻人眼里更可怕!

    也更恐怖!

    匈奴人,最多只能用武力来胁迫乌孙。

    只要各部保持团结,匈奴人就没有机会!

    但汉朝不一样,非常不一样!

    这个国家的马蹄凶猛,但文化更凶猛!

    他的叔叔翁归靡,是乌孙有名的勇士和智者,自幼就非常聪明、勇敢,连匈奴人也畏惧不已。

    但,就是这样一个勇士,却已经被汉朝的女人和文化,迷得神魂颠倒。

    整天张口就是子曰,闭口就是孟子……

    更抛弃了乌孙人的传统,改而命人建造了汉朝的宫室,住到了舒服的石屋之内。

    短短十年的时间,这个当初的勇士,体重就暴增了两倍,胖到都有些走不动路了。

    国内贵族,称其为‘肥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