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门阀-第5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刘进正色答道:“此孤之志也,九死不悔!”

    没办法,现在,全天下人都以为,那‘为天地立心、生民立命,往圣继绝学,万世开太平’乃是他的宏愿。

    由之,聚拢无数人心。

    无论今文还是古文,春秋、诗经、易经、书、礼,各个学派,都将他视为希望,抱以无上期望。

    很多人都期待,未来能在这位‘贤太孙’的领导下,汉室成为三代之后的第四代的理想国。

    所以,刘进的压力非常大。

    毕竟,天下之望,加于一身,这种滋味,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承担得起的!

第八百三十一节 选才(1)() 
“臣闻荀子曰: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张越恭身拜道:“今殿下既然欲兴小康之道,以开太平之世,则必罢不能助殿下兴小康,开太平之世!”

    “无论其是否贤与不肖,贵与贱,当皆罢之!”

    刘进听着,却是有些犹豫。

    作为汉家,甚至是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太孙,刘进自然有极大野望。

    做梦都想要,与其曾祖父汉太宗孝文皇帝比肩。

    成为天下所有人的王。

    无论是今文,还是古文,不论是军人还是士大夫。

    不管是官,还是民,他都想要征服。

    让他们团结和膜拜在他脚下,朝着他剑指的方向前进。

    当然他也知道,这似乎是不太可能。

    不过他还是想要尝试一下。

    毕竟,太常、宗正和少府举荐来的人里,人才济济,很多人的履历都漂亮的不像话。

    若只是因为政见不同就不用……

    那岂非太浪费了?

    张越看着刘进的模样,以他对这位太孙的了解,当然知道他的顾虑。

    于是,张越道:“臣给殿下讲一个故事吧……”

    “臣小时候,曾听亡兄说过,在东海之远,数万里外,有扶桑大陆,其地广大,不知几万里,山川平原、大河大泽,其肥沃不下中国,殷商遗民居之……”

    刘进听着,立刻来了精神。

    扶桑!

    此时,著名的《山海经》已经开始流传。

    其中种种荒诞神奇的海外描述,在士大夫之中引发了轰动。

    刘进也看过,对其中描述的扶桑,非常好奇。

    毕竟,那可是太阳所居的汤谷之所。

    就听着张越说道:“自殷商遗民渡海而至扶桑后数百年,有唐虞之后,建国曰唐,历数王后,遭其国中大将叛乱……”

    张越将后世李唐王朝的事情,简单的裁剪到扶桑大陆上的殷商遗民所建的国家上,从安史之乱开始,讲到甘露之变,最后讲到牛李党争,两方互不相让,内耗严重,终于导致国家灭亡。

    但刘进听着,却毫无违和感。

    甚至听得津津有味,还很有代入感。

    听张越讲完,刘进叹道:“那唐国的李德裕、牛增孺,若能如蔺相如、廉颇一般,携手为国,唐国国祚,恐怕不会如此轻易断绝吧!”

    “可惜了!”

    然后,刘进就对张越问道:“卿觉得,是否真有扶桑大陆?”

    “臣哪里知道?”张越笑道:“不过,臣记得,亡兄曾言,这个故事乃是其友人所述,据说是从一个泛舟从东海而来的老者处听闻……”

    刘进闻言,暗自沉思。

    扶桑大陆?殷商遗民之居?!

    还有唐虞之后,曾建国于彼,国祚数百年,一度兴盛?

    真想去看一看啊……

    没办法,实在是唐虞之后这个词组,太有吸引力了!

    当初张骞从西域归,报告天子说:有大夏国,在月氏之后。

    然后,天子就惦记上,而且一直惦记到今天。

    张越见着,心安理得的露出一个微笑。

    其实,从白纸开始出现,雕版印刷也走上正轨后,他一直很想动笔写一本游记故事。

    连主人公和故事大纲都已经列好了。

    就以当年凿空西域的博望侯张骞的一个随从为主角。

    写他与张骞失散后,在未知的异域世界的见闻。

    讲他在身毒、安息、大秦的见闻。

    故事核心,当然是标准的网文模式,诸夏君子折服夷狄域外,变为万人迷,成为人形自走炮的传说。

    这种故事,不需要什么金手指,只需要设定——所有夷狄国王和君主以及其国中淑女都仰慕诸夏君子。

    主角靠着在中国所学的儒学皮毛,随便拽几句孔子语录,孟子名言,就能让夷狄君臣,虎躯一震,令其国中贵妇、淑女心如鹿撞,纷纷投怀送抱。

    很显然,这种模式的故事,只要写出来,立刻就能哄传天下,影响世界。

    而张越所用的那个马甲笔名,也将成为与南陵笑笑声一般伟大的人物。

    可惜,一直没有时间和空闲来做这个事情。

    或许,出使乌恒和远征西羌时,可以在路上抽出时间,来完成这部伟大著作。

    心里想着这个事情,张越就对刘进道:“殿下,那牛增孺与李德裕,岂能不知于此?”

    “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志向不同,理念不合,即使他们愿意携手,其部下的官员与门徒也不愿意……”

    刘进叹息几声,终于放弃了自己内心的狂想,道:“卿言之有理,是孤多欲……自古多欲则事不成……”

    于是,便对张越道:“还请卿为孤参谋,选出能与孤同志之士,共建小康,兴太平!”

    “臣谨受命!”张越长身而拜。

    于是,君臣二人,重新审议所有档案。

    太常卿举荐了十八人,宗正卿举荐了三十人,最多的是少府,有差不多五十人。

    上百分档案,看起来确实很累。

    特别是少府举荐的,皆是舍人。

    舍人,都是基层官员,一般是县令、县尉,因为政绩斐然,为少府所选,录为舍人候选,在长安有司轮值、培训和学习。

    一般轮值期为三年,三年后若未被选入储君莫府,则回到地方,升迁一级为郡太守、郡尉和郡丞佐官。

    故而,少府举荐的都是最近三年,奉命入长安的舍人备选,年纪一般都在三十岁以下,地方履历扎实,每一个人看着都像是未来的能臣干吏。

    此时,张越才明白,东方朔当年喝醉里,说的那些话真的不是疯话。

    这世道,真的是用之则为龙,不用则为虫。

    他是运气好,一般的人即使有才华,有能力,若没人看重和提拔、培养,将近乎永无出头之日!

    当然,西汉还算好了。

    起码,还有从军立功这条对所有人开放,只要有能力,能杀敌,肯吃苦,就一定能爬出来的道路。

    若是东汉,连当兵立功,出人头地的路都被人堵死了。

    整个底层,都被桎梏,几乎没有出头喘息的机会。

    那才真正叫人绝望!

    想到这里,张越就认真起来,将每一个舍人备选的档案,都反复察看,确认,审视。

    都是布衣寒门,若是可以,能拉一把是一把!

    还别说,张越一认真,就真的从中发现了一些不错的人才。

    甚至还有青史留名的干吏!

    当然更多的是,蹉跎于世,却被埋没的人。

第八百三十二节 选才(2)() 
差不多一百份档案,张越花了足足一个时辰,才全部看完。

    闭目沉思片刻后,张越对刘进道“臣闻耳闻不如见面,见面不如谈心……臣请见诸君,以观其志!”

    刘进闻言,自然不无不可,点头道“孤正欲如此!”

    于是,便吩咐左右“请太常、宗正及少府所举诸君入殿,孤将亲视之!”

    “诺!”便有宦官,领命而去。

    片刻后,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卫兵的监视下,从殿门鱼贯而入。

    张越抬起头,审视着这些人,观察着他们的神色和身材,最终满意的点点头。

    大部分人的身体素质,都很好。

    皆是七尺以上的昂藏丈夫,仪表堂堂,看上去都很精神,阳刚之气十足。

    不久,殿中就站满了人,一眼望去,博带羽冠之士大夫。

    “臣等拜见太孙殿下!”众人齐身行礼,恭拜“殿下千秋!”

    又对张越拜道“拜见侍中公,愿明公长乐未央!”

    刘进与张越,微微起身,还礼一拜。

    “诸君请安座!”刘进重新坐下来,对左右吩咐“为诸君上酒……”

    “诺!”

    不多时,便有着上百宫女,端着一壶壶美酒,从殿中两侧走廊走来,为众人奉上酒水、茶点。

    待这些宫女屈身退下,刘进就对张越道“卿可以开始了!”

    张越连忙起身,拱手长拜“臣谨奉命!”

    于是,转身面向众人,从这些人的身上扫过,问道“敢问,太常所举庶子备选诸公何在?”

    一个太常官员闻言起身,对张越拜道“侍中公,下官奉命,引太常所举诸庶子备选,十有二人,在此恭问君安……”

    他身后,十二名衣着锦绣的贵戚子弟,纷纷战战兢兢的起身,低头向张越问好。

    汉家储君的所谓庶子,其全称是中庶子,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官职,乃是从宗周的宫伯发展而来。

    依制度,不仅仅国家储君有中庶子之设,诸侯、列侯的世子,也都曾有过中庶子官。

    只不过,吴楚七国之乱后,为了集权,汉家天子罢去了诸侯王、列侯世子的中庶子官,以削其权。

    由此可见,中庶子官的重要象征性!

    概因,中庶子又号副卒、国子,自古以来,都是选国家、势力内部的元老勋贵、世卿大夫之子充任。

    而且,有年龄限制。

    中庶子与储君之间的年龄上下浮动不能超过三岁。

    所以,出现在张越眼前的这些贵戚子弟,都是些很年轻的人。

    张越只是看了他们一会,就让他们冷汗直冒,感觉心里发毛。

    “请坐……”张越收回视线,低下头来,在心中暗自计较一番,就问道“未知姬氏安子何在?”

    “姬安拜见侍中!”一个年轻的贵族缓缓起身,出列拜道“恭问太孙殿下安!”

    张越抬头,很好奇的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位宗周王室之后。

    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看上去比张越还要小一些,显得非常稚嫩、拘谨。

    “果真是一表人才!”张越笑着回过头来,对刘进拜道“臣以为,殿下当拔为中庶子,以安其材,以显殿下之志!”

    刘进虽然有些疑虑,但还是顺水推舟的道“可!”

    这让姬安真的是惊喜莫名,惊惧丛生。

    惊喜的是,自己成为了太孙中庶子,惊惧的也是这个。

    正想要婉拒,却听到了太孙的‘可’字传来,没有办法,只好低头恭拜“臣蒙殿下厚爱,感激涕零,即便贱躯先填沟壑,怕也难报殿下拔擢之恩于万一!”

    而其他人,则都是面面相觑,怎么也想不到是这么个开端。

    周子南君,可不是一般的贵族!

    更非寻常意义上的吉祥物。

    在如今,周子南君的地位在儒家内部,甚至高于孔子家族。

    没办法,孔子一生都在推崇周礼周制,以周公为偶像,正牌的宗周后代在一日,曲阜孔氏就永远矮一头。

    太孙现在居然以周子南君的子弟为臣?!

    这可真的是……

    有魄力啊!

    很多人都在心中感慨着,大家都知道,今日之后,长安城里怕是少不得有人要议论了。

    但,大家现在没空关心这个,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的等候着。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和姬安一般幸运。

    特别是剩余的那十一位太常举荐的贵戚子弟,尤其如此!

    没办法,中庶子的名额有限,历代以来最多五人,少则两三人。

    如今,被姬安占了一个名额,剩余的不多了!

    可惜……

    张越却并没有继续关注太常举荐的人。

    张越很有逼数,他清楚,中庶子清贵,轮不到他来选拔。

    史家、王家,还有卫氏说不定都想塞人过来。

    他犯不着因此得罪人。

    当然,主要也是那十一人里没有什么值得他冒险的人才。

    微微侧身,张越问道“宗正所举洗马诸君何在?”

    便有一个宗正官员起身拜道“下官奉宗正之命,引洗马备选三十五人在此!”

    他身后三十多名年轻贵族、士大夫纷纷稽首行礼,对张越拜道“末学后进,见过侍中公!”

    又对刘进拜道“臣等恭问太孙殿下安!”

    张越,看着这些人,心中浮现起他们的档案和自己在兰台、石渠阁里看过的一些档案,在别人口里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