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门阀-第5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央妹自幼孤苦,望大人怜之……”

    韩说闻言,猛然转身,道:“不知所谓!”便扬长而去,留下韩兴兄弟莫名其妙。

    “父亲吃错药了?”韩兴非常不解。

    “大概是吧……”韩文点头道:“且不管父亲了,吾等入宫,去见大兄,请大兄拿主意!”

    韩兴闻言,点头道:“长兄如父,大兄自也做得主!”

    只要生米煮成熟饭,老父亲不同意也得同意!

    再说,如今胞妹除了偶像,谁还敢娶?

    兄弟俩于是兴冲冲的出门,准备驱车去往建章宫。

    结果,却被负责管理马车的家臣告知:“主公方才已经吩咐,令吾等备车,准备往建章宫去……”

    “二位少主也要去建章宫?”

    “到底发生了何事?”

    两兄弟听着,满脸不可思议。

    根本不知道,老父亲这是要闹哪样?

    ………………………………

    而此时,建章宫里,已经比朝会时还要热闹了。

    无数贵戚与勋臣,纷纷聚集于此,连丞相刘屈氂也亲自来了。

    太学发生的事情,已经让他们无法安坐了。

    “这张子重,是该得到些教训了!”很多人都说:“真叫如此嚣张下去,将来,安有吾等之地?”

    在他们看来,太学发生的事情,就是一个警讯:真叫其得逞了,以后大家就都别混了。

    一个掌握了学术,还拥有兵权的权贵。

    比卫霍还要恐怖!

    刘屈氂更是不愿见到这个情况出现。

    因为,那意味着他的姻亲李广利,将很难压制那个侍中官的崛起!

    然而……

    “诸位都回去吧……”天子的近臣,大宦官郭穰走到台阶上,朗声道:“陛下已知诸位来意,然则陛下不愿与诸位相见……”

    “这…………”刘屈氂迟疑片刻,上前问道:“陛下难道不知太学之事?”

    “陛下自然知道……”郭穰瞥着眼睛,对刘屈氂道:“丞相难道以为,陛下会是那种能被人蒙蔽的人?”

    “天子圣明,明见万里!”郭穰语带三关的提醒起刘屈氂来:“且夫,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丞相莫要自误!”

    “不敢!”刘屈氂连忙低头:“陛下圣明,吾岂敢非议?”

    “只是……”刘屈氂上前,将一块宝玉塞到郭穰手里,压低声音,恳求道:“吾素来愚钝,难明圣意,还请郭公指点一二……”

    “嘿嘿……”郭穰摸了摸手心的那块美玉,想了想,对刘屈氂耳畔道:“在陛下眼中,张子重譬如霍去病……”

    “丞相以为,陛下会觉得大司马骠骑将军才华太多而有忌惮?”

    刘屈氂听着,满脸的不可思议。

    天子居然将张子重与霍去病对等?

    这……怎么可能?!

    霍去病,可是天子亲手抚养和教育长大的,彼此感情,如父如师。

    所以视为子侄。

    那张子重何德何能?

    但……

    刘屈氂猛然想了起来,似乎,好像那张子重与霍去病,还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都是天子发现的,都是天子培养的,都是天子一步步的扶持起来。

    而且,两者都从未让这位陛下失望过……

    “多谢郭公……”刘屈氂浑身一战,立刻低头:“今日指教,来日必有厚报!”

第八百四十三节 茂陵() 
延和二年,春正月二十五(庚申)。

    茂陵东北园区。

    一早,此地道路就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甚至还有太常官员,派人在路面上洒了水。

    茂陵令与茂陵尉,更是带着上下官吏,早早的等候在了园区门口。

    而整个茂陵的百姓,也都闻风而动,将园区外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

    不过,到底是茂陵,民众与别处不一般。

    基本上,人人都是新衣高冠,就连锦绣绸缎,也不罕见。

    道路两侧,更是停满了马车。

    甚至还有着两辆新丰制造的价值千金的宝车,停在路边。

    其装饰着的黄金珠玉,尽显华贵、富态。

    让其他所有马车,立刻相形见绌,黯淡无光。

    袁广国坐在车内舒适、宽敞的床榻上,手里捧着一卷书简,静静的阅读着。

    “主公,张侍中与诸生,已出长安,正向茂陵而来……”一个家臣策马而至,到袁广国车前拜道。

    “知道了……”袁广国点点头,道:“吩咐下去,做好恭迎张子的准备,务必不可有半分纰漏!”

    “遵诺!”家臣恭身退下。

    袁广国则放下书简,看向站在自己身侧的爱子,脸上浮出笑容道:“吾儿,此番张侍中来茂陵,务必要请侍中来我袁林做客啊……”

    袁常闻言,却是摇头,道:“儿子不敢保证……”

    袁广国听着,脸色一变,但又不好发作。

    若是旁人,拿了他袁广国那么多好处,是不敢不听取和接受他的一些‘意见’的。

    即使三公九卿,也要讲基本法的,对吧?

    但是,那个人却不一样。

    袁家是为他的事情,出了很多很多钱。

    还为他捧场了无数投资。

    然而……

    没有一样是没有回报的!

    当初,承揽下的债券,现在已经成为了关中无数富豪与权贵争相抢购的硬通货。

    愿意溢价接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因为,人们发现,新丰的财政,完全偿还得起这些借款。

    而出借的资金,又给他本人和家族,带来了无数正面名声。

    现在,已经没有人再说他袁广国为富不仁了。

    恰恰相反,他袁广国在舆论的眼里,形象非常光明。

    甚至有人以‘儒商’称之。

    这带来的好处,无穷无尽。

    首先,第一点就是,现在袁家的生意与商铺,再没有什么不开眼的人敢上门打秋风了。

    甚至还有地方官府,请袁家去当地做生意。

    然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今岁新年,天子例行遣使慰问关中三老、元老和名流时,破天荒的派了使者顺路到了他家进行了慰问,还赐给了礼物。

    虽然很少,只是一石酒、半石肉和布帛各三匹而已。

    但这显露出来的政治意味,却是让袁广国做梦都想笑出来。

    当初,他前后花费了价值数万万的黄金、绢布,将武功爵买到了第九级的执戎,天子也没派人来慰问。

    现在,只是随便拿了几千万出来,天子就派人来慰问了。

    这其中的落差,让袁广国感叹万千!

    更不提,当年买武功爵,那是将钱向外泼。

    如今的债券,却还在升值……

    而当初投资新丰的工坊,如今更是袁氏最重要的现金奶牛。

    所以,当新丰推出价值千金的马车时,袁广国想都不想,马上让人去订购——没办法,他心里面也慌啊。

    就怕这条金大腿不带他玩了。

    想到这里,袁广国就忍不住露出笑容,对袁常道:“我儿,坐下……”

    袁常看了看自己老爹,试探着坐了下来。

    看着这个儿子,袁广国也是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道:“吾儿啊,你可知晓,我袁家是如何富贵的?”

    “儿子隐约听说过……”袁常答道:“仿佛是当年大宛战争,父亲承揽了贰师将军的战利品销售……”

    “确实如此!”袁广国道:“当初,贰师将军初伐大宛失利,大军退回敦煌,随军商贾纷纷借故四散……”

    袁广国回忆起当初的情况,不由得就带上了几分自得与骄傲:“而独为父知,贰师将军必定再征宛,且必定得胜!”

    “故而不仅未离大军,反而加大投入!”

    “果不其然,贰师将军终破大宛,获其宝马、财宝而归!”

    “为父靠为大军将士,出售缴获所得,一夕赚得数万万!”

    “只是,之后贰师将军功成名就,自用其宗族为贾,贩其缴获,为父才退回茂陵,以经商为业!”

    袁常听着,有些明白,自己老爹要说什么了?

    只是……

    他看着老父亲,忍不住问道:“大人,吾家如今,早已不靠那军售为业了,吾家财富,也不靠那军售了啊!”

    “糊涂!”袁广国怒道:“钱多有什么用?”

    “那槐市周氏,自先帝迄今,富贵数代,家訾十万万,富比诸侯王,然而一朝惹怒天子,立时灰灰!”

    “这世间,有钱,一无是处!”

    “且不闻,关中有谚语曰:以末致富,用本守之,以武一切?”

    “有钱算什么?!”

    “能赚钱又有什么用?”

    袁广国语重心长的道:“若不能接近权力,靠拢权力,不过水中花而已……”

    “而天下最长久,最可靠的权力,便是军功!”

    “因大政有变更,朝臣有升贬,而军功永存!”

    汉家开国迄今,百五十年,加上前朝秦国两百余年。

    军功始终是最坚挺、最可靠与最强大的权力。

    祂是财富中的黄金,布帛里的锦缎,香料中的胡椒。

    只要不蠢,人人都会想靠近、接近,并为祂付出一切!

    “我儿……”袁广国看着自己的独子,低沉着道:“汝师将使乌恒,为父希望,汝能跟随左右,侍奉在前,奔走在后……”

    袁常目光怔怔,终于还是拗不过父亲,点头道:“小子愿意尝试,只是不敢言成功……”

    ……………………………………

    “茂陵将至!”张越掀开车帘,极目远眺。

    远方,浩瀚而庄严的茂陵景象,就已经映入眼帘。

    茂陵是汉家在关中的第二大城市与第一大人口聚集区。

    茂陵人口,甚至高于长安——仅仅是其常居人口,就多达三十万之众,这还未计算茂陵的少府工匠、刑徒与军人、官吏。

    故而,茂陵邑的规模,不下长安城。

    拥有两百三十一闾,几近八万户!

    其中,一半以上的户口,都是中产以上的家庭。

    百万、千万、万万家訾之户,数不胜数。

    故而,茂陵也因此成为了天下最富裕的城市。

    但,与其西部的茂陵园一比,茂陵邑就渺小的如蝼蚁。

    自建元二年,选址茂陵开始,这个伟大的工程就已经持续了四十五年,并还将继续修建下去。

    以至于,张越抬眼,就能看到,那矗立在远方的茂陵。

    汉家自高帝以来,历代天子陵,都是高十二丈,但独有当今天子茂陵的主陵,高十四丈。

    远远的看去,就像一座真正的山陵一样。

    张越缓缓的呼出一口气,在心中摇了摇头。

    老刘家从高帝开始,就大力投资帝陵,以达到‘强本弱末’的政策目的。

    同时,因为汉家盛行的‘侍死如奉生’思想,故而帝陵通常不惜血本。

    自建元以来,汉家岁入,有三分之一是投资在茂陵之中!

    四十余年来,累计投资在茂陵的资金,甚至超过了汉匈战争的总支出。

    所以,难怪元帝玩不起祖宗的陵邑制度,只能废弃了。

    未来,若刘进即位,以其性格,大约也不会玩这种劳民伤财还得罪人的陵邑制度了。

    “我得想个办法,在未来保留下迁陵之制……”张越心里暗想着。。。

    陵邑制度,耗费巨大,一般人真的玩不起,也不要玩。

    但迁陵制度,却是福泽百代,造福天下的良政!

    可以这么说,西汉王朝前中期,社会矛盾能够缓解,人民还能忍耐的根本原因,就是这迁陵制度。

    刘家皇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将天下豪强、富商、贵族强制迁徙到帝陵。

    使得地方根本不可能形成足以与官府抗衡的乡贤势力。

    地方官遇到搞不定的人,塞进迁陵名单就可以了。

    今天茂陵的三十万人口,九成以上,都是从天下州郡迁陵而来的富商豪强贵族家庭。

    “若帝陵工程缩水,迁陵制度肯定会废弃……”张越在心里盘算着:“我必须想个办法,给迁陵制度换个名称……”

    可一时之间,还真没有什么好主意。

    毕竟,迁陵制度,乃是绝妙的创造。

    打着的是为天子守陵的大旗,谁不愿意,谁就是不忠!

    可换一个名头,就没有这么给力了。

    更将失去强制性的法理来源。

    心中想着这个事情,马车就已经驶到了茂陵园的大门前。

    早已经等候在此迎接的茂陵邑官员们,一拥而上,纷纷拜道:“下官等恭迎侍中公,恭迎诸位先生!”

    左近,无数围观群众,则都纷纷伸长了脖子,将视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