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门阀-第5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车队后面,是跟随张越一起入塞的上百名塞下氏族首领、代表。

    不过,这些人只是酱油党而已。

    甚至说不定,其中还有些插刀教的教徒,就等着关键时刻在张越背后插一刀呢。

    毕竟,张越此来,伤害最大的,除了雁门的那些渣滓。

    就数这些旧日在塞下作威作福的氏族首领了。

    一道编户齐民之策,就要夺走他们的大部分既得利益。

    不满是肯定有的。

    怨怼与不服甚至仇恨,也是肯定存在的。

    但……

    他们不服、不满,与张越何干呢?

    若有人想要趁机作乱,张越并不介意,捏死他们。

    “侍中公,参合废墟快到了……”车外,独孤当屠的声音传来。

    张越闻言,掀开车帘,向前望去,却见在河湾的尽头,一座已经连城墙都已经崩塌了的废墟,出现在了视线中。

    残垣断埂,散落在方圆数里的地区。

    许多地方甚至长出了杂草与树木,曾经的塞下名城,如今已是无人之地。

    就在此时,忽然,隆隆马蹄,从废墟北侧响起。

    瞬间,尘土飞扬,足足有上百名骑兵,从中冲出。

    他们绕着河湾,迅速直插到了道路的北端,控制住了北向的桥梁。

    几乎是在同时,从东、南两侧,各自冲出一支骑兵。

    他们环绕着张越一行,从东、南两个方向,包抄过来。

    “敌袭!”独孤当屠立刻大喊。

    随行的数十名乌恒骑兵,马上抽出了长剑,顶到了车队前方,形成一堵骑兵墙。

    与此同时,郭戎带着剩下的人,立刻指挥所有马车,在骑兵身后构筑了一道半弧形的防御。

    然后,骑兵后撤,进入车阵之内。

    数十名弓手迅速上前,半蹲下来,取下了背上的长弓。

    这一切,几乎只在半分钟内就完成了。

    整个车队,马上就变成了一个简易的防御阵地。

    外层是马车、牛车构成的障碍,第二层则是数十名弓手,弓手背后是数十名列队的骑兵。

    而随行的其他氏族首领与代表们,则被安排到了第三层,背靠着长陵川河。

    来袭者面对这个情况,却是没有丝毫意外。

    显然,他们曾无数次面对过类似的防御。

    所以,他们的应对,也是很合理。

    包抄到桥梁的骑兵,在留下二十人把守桥梁后,余者都策马从北紧逼过来,在距离车队百步之外,他们停下来,远远的观望着。

    显然,他们是打算作为关键时刻的冲击力量。

    而从东方和南方冲过来的骑兵们,则在距离车队越两百步外,停止前进。

    张越看到,有许多人开始下马,然后,他们从马背上取下一块块木盾,接着,就从左右两翼缓缓靠近。

    张越走下马车,远远的看着那些人。

    “呵呵……”

    “居然是下马步射!”

    “有意思啊!”

    对于当代骑兵而言,在马上开弓,属于高难度动作。

    只有极少数人掌握了这一技巧。

    所以,骑兵下马步射,也是一种战术。

    只是,看着那些人业务的动作和他们拙劣的木盾,张越就摇了摇头。

    若是句注军的话,举着的盾牌起码也该是青铜盾。

    在数年前的余吾水会战中,汉军就表演过教科书般的骑兵步射。

    在匈奴骑兵,冲锋而来时,李广利麾下的三个校尉部,瞬间完成了下马重组,然后,上千名士兵,举起巨盾,两面盾牌叠加,瞬间就在战场上构筑了一道盾墙。

    紧接着,盾墙后,超过一千名的汉军骑兵,弯弓搭箭,对匈奴人进行了火力覆盖。

    那场面,真的是无与伦比。

    结果是,来袭的骑兵,在短短的两刻钟内,在战场上遗尸数百!

    待匈奴骑兵,冲锋势头减弱,马力消耗的差不多。

    两翼汉骑,立刻冲杀而出。

    此役,汉军阵斩匈奴骨都侯、大当户各一。

    斩首两千余,俘虏数百,堪称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大捷。

    而如今,这些的表现与汉军精锐相比,无疑就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学着大人模样说话。

    这时,远方的骑兵中,有一骑策马而出,越过了那些举着木盾,小心翼翼从两翼靠拢的人。

    他进入到弧形阵前,大约五十步左右的距离,然后高声喊道:“前面的人听着,我等只为求财,不在害命,若是识趣,便交出尔等携带的马匹、黄金与货物!”

    “我家首领保证,绝不加害尔等!”

    “是鸱骨的人!”张越身后,忽然有人惊呼:“塞下双凶之一的鸱骨!”

    此话一出,其他氏族首领,立刻慌张了起来。

    鸱骨的凶名,谁不知道?

    而其残暴,更是闻名遐迩。

    毕竟,生吃别人器官这种事情,只是听说都很恐怖。

    一时间,很多人都感觉胯下凉飕飕的。

    “天使,不如就答应了他们吧……”有人弱弱的说道。

    “贼寇势大,天使不如暂且忍辱负重……”人群中,郝连破奴也趁机说道。

    “嗯?”张越瞪了他们一眼:“尔等的意思,是叫大汉钦使向贼寇屈膝?”

    这种事情,休说张越不会做。

    就是会做,也是不敢的!

    持节使者,代表着的是天子和国家的颜面。

    代表的是诸夏民族的风骨!

    苏子卿在北海牧羊,任由风吹雨打,无论风暴多么猛烈。

    手中的汉节,始终不变。

    而‘失节’两字,在字典中意味着什么?

    就连小孩子都清楚。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张越回过头去,对田水吩咐道:“告诉他们,是谁在此!让他们立刻弃械跪地投降,不然,予有大罚齑之!”

    “诺!”田水立刻领命,然后骄傲无比的走出阵列,对着那个骑兵高声道:“瞎了尔等贼寇的狗眼,居然胆敢冒犯大汉钦使虎驾,都想死吗?”

    “我家主公,汉侍中、建文君、持节全权乌恒使者张公讳毅有命:尔等凶顽,跪地弃械投降,可免一死,如若不然,尽为齑粉!”

    可能是害怕那些人听不懂,独孤当屠又上前,用乌恒话、匈奴话喊了一遍。

    同时,在阵列中,张越高举起手中节旄。

    如火焰般炽烈的节旄,随风而动,充满了威严、神圣与肃穆。

    于是瞬间,整个长陵川河河畔,安静的没有任何声音。

    许多马匪,甚至被那节旄吓得都有些腿软了。

    鸱骨更是脸色剧变,整个人都有些颤栗了。

    持节汉使!

    居然是持节汉使?!

    难怪……

    难怪……

    他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内心之中,恨不得马上调转马头,去宰了马原和韦延年。

    今年正月,一位持节汉使在幕南草原遇刺。

    结果,到现在整个草原上都是风声鹤唳,乌恒骑兵和汉军骑兵,发了疯一样的满草原的追逐一切可疑之人。

    很多马匪就是这样,莫名其妙的被人杀了,脑袋被挂到了南池的辕门上。

    现在,若又有一位持节使者遇刺,而且是在塞下遇刺。

    鸱骨用屁股都能猜到,汉朝人会疯癫到什么程度了?

    说不定,连居延的百战精锐,都可能被吸引过来,然后对整个草原进行扫荡。

    到那个时候,他就算是背生双翅,也逃不过汉军的天罗地网!

    然而……

    鸱骨更明白……

    若是自己不动手,马原就会动手了。

    恐怕此刻,马原的军队,就在不远之处待命。

    “难怪信使来的这么快……条件给的这么优厚!”鸱骨恶狠狠的骂道:“马原和韦延年,根本就没有想让我们活下来!”

    但,他更明白,现在不是愤恨和后悔的时候。

    他必须,也只有杀了那个持节使者,才能有一线生机。

    所以,想通了这一点后,鸱骨立刻就吼起来:“杀了他,不然我们全都要死!”

    “大家想想,历来,冒犯汉使的人,有谁能活?”

    被他这一吼,原本退缩和畏惧的马匪们,才终于提起了勇气,恢复了士气。

    因为,过去的例子,已经证明无论是谁,冒犯汉使,必死无疑!

    大宛人、扶乐人、轮台人、楼兰人、车师人以及匈奴、乌恒、羌人。

    所有人都亲眼见证和目睹了,汉朝为了维护使者威严和国家威权,而所做的一切和付出的代价!

    而他们,现在居然兵围一位持节使者。

    仅仅是这个,就已经是滔天大罪。

    足够他们死上一百次了!

    故而,投降是没有出路的。

    投降必死无疑!

    只有向前,杀了他们,然后马上逃出塞外,才有可能捡回性命。

    至于赏金什么的,已经没有人敢奢望了。

    屠各当即就是跳下战马,将头发散开,吼道:“拿我的兵器来!”

    左右立刻就将一对用青铜铸成的流星锤,交到他手上。

    这种流星锤,是一种外形有角,中间空心,以青铜链条串联在一起的兵器。

    本是匈奴重骑兵的标配,也是匈奴人少数可以与汉军近战而不吃亏的兵器。

    屠各,曾用这流星锤,击杀过一位穿着鱼鳞甲的对手,将他的脑袋砸成了碎片。

    拿着这一对流星锤,屠各大步上前,喊道:“儿郎们,随我冲!”

    便翻身上马,带着部下,重新整队。

    同时,那些举着木盾的马匪,在此时,都已经丢掉了手里的木盾。

    每一个人都清楚,现在,已经到了拼命的时候了。

    若不能迅速解决对手,马上遁出塞外。

    所有人都要死!

    现在,时间比生命还宝贵!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阅读网址:

第八百七十三节 横扫(1)() 
被激怒的马匪,立刻便投入了进攻。

    首先,就是那些下马步射的马匪。

    他们迅速靠近到,距离车阵约五十步左右的地方,然后就集结起来。

    很显然,他们都受过训练,彼此配合也还算默契。

    在集结之后,这些马匪立刻就弯弓搭箭,一下瞬,密集的箭雨飞向了车阵。

    “抛射!”郭戎在看到敌人弯弓的行为后,立刻预警:“举盾!”

    十几个持盾的随从,立刻举起自己手里的甲盾,斜举向上,为己方部队提供一层前置的防护。

    嗖嗖嗖!

    箭雨几乎是在下一秒,就随风而来。

    马匪们用的是幕南草原上很常见的狩猎用弓。

    这种弓是用牛角、木材与马胶黏合在一起,用各种动物筋为弦。

    虽然比不上汉军的军用硬弓,但在五十步的距离上,抛射而来的箭矢,依然有着相当可观的杀伤力。

    虽然有着盾牌掩护,遮挡掉了大部分的来袭箭矢。

    但依然有十余箭,穿透了盾墙的防护,笔直的从天而降。

    “啊”两个不幸中箭的随从,立刻倒地,惨嚎起来。

    不过,幸运的是,箭矢并没有命中要害,只是射中了他们的躯体,穿透了第一层的轻甲,并射进肉中。

    马上就有人上前,将他们拖到阵列之后,进行紧急救治和包扎。

    而其他人,则依旧坚守着阵列。

    不过,没有人开弓。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将注意力,放在已经正从多个方向,向着阵列奔袭而来的骑兵身上。

    这也是弓弩手的尴尬之所。

    临敌不过三发,在电光火石的骑兵遭遇战中,轻易的将手中的弓箭射出去的人,都死了。

    所以,每一个汉家弓手,在他接受训练的第一天,教官就会告诉他们:“不要轻易将你手中的箭射出去!”

    而在接下来的无数次实际训练与实践中,他们也会明白,这句话究竟是何等的正确?

    因为,骑兵的速度,在短距离内是相当迅速的。

    一旦第一弓射出,没有起到作用。

    那么,敌骑就会趁着这个机会,迅速拉近距离,不会再给你第二次拉弓的机会的。

    骑兵一旦突脸,弓手就只能拿起长剑短刀,上前肉搏。

    但,那样做的结果,通常都是被骑兵一刀枭首!

    尤其是现在,敌众我寡。

    与敌人弓手对射,那是慢性死亡。

    只会给随后来的敌骑,一个良好的突进的环境。

    不过

    弓手们沉寂,不代表张越愿意接受这种被人射脸而己方只能被动挨打的窝囊局面。

    “借你的戟一用!”张越伸手,从独孤当屠手里,抢过他的长戟。

    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