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大华夏-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陈子超应了一声,立即出去安排布置去了。

    梁坤日几个干将凑上来对胡震说:“先生,我们几个刚才在总参谋部经过运算,已经计算出来,我华夏军的一次火力投射能力,等于十三万荷属殖民地军队投射的火力,我们完全有把握将敌人打败!”

    旁边的苏文质却冷冷地说:“荷兰人除了十一万大军之外,而且还可以在苏门达腊、爪哇等各处征集兵员,再增加三五万人马不是什么难事!肯定还会要求婆罗洲的各部落武装一起围攻我们,我们要考虑的不能只是这十一万人马,至少要考虑对付二十万甚至三十万荷军才是正确的。”

    面对困难,梁坤日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三十万就三十万,那算个屁?只要我们运筹得当,一样可以将其击败!”

    胡震对梁坤日只是哼了一声:“这样将荷军打败有什么意思?我要的是攻下巴达维亚,再胁迫荷兰王国将婆罗洲乖乖地送上来给我们,让他们签署协议承认婆罗洲从法律上永远属于我们!”

    众将早就听胡震隐约提了好几次要攻下巴达维亚,但还没看到具体的计划,当下都等着胡震的下一步安排。

    梁坤日嬉皮笑脸地奉承了一句。“是,先生看战略问题总是比我们高出一头!”

    “马屁精!”胡震白了梁坤日一眼,问苏文质:“张国炳率领的六支队围攻坤甸、东万律情况怎么样了?”

    华夏军原来只有五个支队,在歼灭了怀特金的八千荷军之后,华夏军又接纳了婆罗洲来投奔的更多华夏年轻人,全军都得到了扩编,胡震命令五个支队各抽出一个营和拉格镇的守备部队合编成第六支队,至此,华夏军有了六个支队四万七千余人,全部采用核潜艇和拉格镇兵工厂生产的振华步枪及轻重机枪、火炮等装备起来。

    按照胡震以战带练的思想,为了迅速提升六支队的战斗力,六支队在张国炳的指挥下,首先被用来佯攻坤甸、东万律等地十几个城镇。

    “佯攻还在继续!但只是佯攻,却不是真打,新成立的六支队上下都觉得很痛苦,张国炳说再这样下去,他很难压住这种情绪!”

第102章 坦克问世() 
“兔崽子们的,不打一点胜仗就活不下去了吗?”胡震轻轻地笑起来,他当然知道,军队是一个需要不停用胜利来喂养起来的庞大怪物。于是,他指着地图上一个点说道:“那就给我将这个点拔掉,将这个障碍清除掉,等荷军的十一万大军到来时,好方便我们调动大军运动!”

    “是,我立即去安排!”苏文质立即出去安排拍发电报给张国炳去了。

    “好啊,好啊!老张这家伙算是捞到一票过瘾的了!”梁坤日看到这种情况,顿时羡慕起来了。

    胡震扫了一眼梁坤日、江云峰、陈其山、崔劲风几个眼巴巴的家伙,眼中满是玩味地说道:“荷兰人调动十几万大军,大军出动,粮草后勤、运输辎重千头万绪的,没有十天八天是动不了身的,我们还有一点时间,来,来,你们都别愣在这里了,跟我出去走走,去见识一个你们从来都没见过的好东西!”

    “好东西?什么好东西!”梁坤日似乎为了战争而生的,除了对打仗和武器之外,没什么其他的爱好和兴趣。

    “梁坤日你放心,这绝不会浪费你时间的,这是一件未来决定战争胜负的战略性武器!”

    梁坤日这两天来为胡震说的新武器名词折磨得神魂颠倒的,一张口就问:“武器?是不是那个叫什么坦克的武器?我肯定要去,肯定要去的!”

    胡震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道:“好吧,算是给你猜中了,你们都一起去看看,也好思考一下将来的战法和战略问题,等苏文质安排发电报给张国炳的事情后,也叫他跟上来看看!”

    在郊外一处隐蔽的地方,四周哨兵林立,一派戒备森严的气氛。

    胡震领着几个干将走到一处大房子里,只见六个体形怪异的长条物体被布帘盖住。胡震命令工人掀开布帘,露出六个黑黝黝的钢铁物体来,只见其身上通体钢铁,脚下两边是几个钢铁轮子支撑起的两条履带。

    呼啦一声,胡震身后几个干将一拥而上,仔细地抚摸着坦克的每个部位细节。

    “这就是我们的坦克战车?”梁坤日走上前抚摸着这冰凉凉的钢铁怪物,疑惑地向胡震询问。

    胡震点头道:“不错,这就是坦克战车,但现在上面装只有重机枪,因为拉格镇工厂制造出来的材料达不到标准要求,还没有办法将火炮装上去使用!”

    “重机枪能快速机动也不错,冲上敌阵中间也是能打仗的!”梁坤日先是竖起大拇指赞了一下,但末了略带一点遗憾地问:“什么时候可以装上火炮啊!”

    大家都是对最发达的欧洲强国工业能力是略有了解的,没十年八年的功夫根本做不出这坦克车辆来,更别说这婆罗洲蛮荒之地了,这大炮要装上坦克在短期内是没指望的。

    谁知,胡震却回答道:“再过几天时间吧!等我们在欧洲订制的材料一到,便可以将37毫米口径火炮装上去了!”

    这拉格镇的钢铁厂和兵工厂的技术基础极其薄弱,虽然胡震给出了技术图纸和工艺要领,但制造出来的材料却总是达不到质量要求,胡震只好要核潜艇3D打印系统制造出一批关键材料来,赶在与荷兰人的决战前给这第一批坦克装上火炮试用。其实,核潜艇已经将材料做好,只是胡震还没有时间去取回来罢了。

    梁坤日听了,顿时小孩似的跳跃起来:“那实在太好了!坦克,坦克,我们在陆地上有了这装甲家伙还怕谁?”

    几个人一起向胡震问道:“能不能现在试试这坦克的威力?”

    “没有火炮也要试吗?“

    “我们都等不及了,现在就试用吧!”看着面前的庞然大物,几个深谙战阵的人几乎是哀求的口气。

    “好,你们都上来,我来开车!”

    发动坦克后,发动机发出沉闷的隆隆声音,排气管排出浓浓的黑烟,全车都颤颤发抖,胡震心中暗暗骂了一句:“初级产品,太原始了,吵死了!”

    华夏军的几个干将此时恰好站在坦克的后部,被黑色的烟火喷得一身灰头土脸的,但没有一个人以为意,他们是第一次感受到坦克发动机轰鸣的强大机械力量,此刻都沉浸在震撼之中,张大嘴巴瞪大眼看着工业的强悍杰作。

    在震耳欲聋的发动机声中,胡震大声喊道:“大家都上来,我开出去遛一遛!”

    于是,几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跳上坦克来,按胡震的指示找个位置或坐或站。

    胡震一上档位杆,轻轻一踩油门,坦克车身猛地一震,履带突突地转动起来,朝门外面冲了出去。

    坦克启动的时候,众人很不习惯坐这种机械车辆,身体猛地朝后一倒,几乎仰面而倒,但幸好按要求坐好了位置,靠椅挡住了他们,才没摔倒。

    坦克开出到演练场上,已经从刚才的小心翼翼中习惯过来的梁坤日,向操纵着坦克的胡震大叫请示道:“我要试射重机枪!”

    胡震点点头,梁坤日操起坦克上的重机枪,熟练地打开枪机保险,突突地打了一长串点射,将坦克面前的树林扫倒了一大片。

    “我也要试试手啊!”崔劲风也忍不住手痒,一把推开梁坤日,抢过重机枪狠狠地打了一把。

    坦克上的其他几个人涌上来,又推开崔劲风都过了一把手瘾。

    在猛烈的重机枪扫射中,胡震猛地一推变速杆,坦克隆隆地冲上一个坡度超过四十度的山坡,越过一条深沟,撞散几堆石头,压碎了几十根大木头。

    被推离了重机枪射击位置的梁坤日,看到这种情形,哈哈大笑起来,崔劲风也哈哈哈大笑起来,这感染到了坦克上的其他人,大家也跟着哈哈哈傻笑起来,弄得胡震也跟着干笑了几声。

    试车后,离开了坦克,大家的耳朵还嗡嗡作响,但却还沉浸在刚才的坦克震撼之中。

    梁坤日心急火燎地问胡震:“先生,我们的坦克部队什么时候成军啊?”

    “你着什么急!只要我们的坦克制造成功,训练出足够的坦克驾驶人员,便可以投入小范围使用了。”

    梁坤日狠狠地挥着拳头说:“好啊,我建议,这坦克不要分散分配进各部队,而是要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拳头来使用,作为快速突击力量,大迂回大纵深地猛击敌人的阵地……”

    胡震一听,眼中一亮:尼玛的,这梁坤日说的不正是后世的坦克装甲部队集中使用的突击理论吗?看来这梁坤日指挥装甲部队很有天分啊!

    梁坤日郑重地对胡震说:“……先生,我不要做这支队指挥了,申请做这坦克突击部队的指挥官,坦克部队编成一个营就做营长,如果编成一个连,就做连长,如果是一个排,我就做排长,只有这六辆坦克,我就指挥这六辆坦克!”

    崔劲风在旁边听了就不高兴了:“老梁,你这就不对了,你不能这样就独霸了好东西了啊!”

    就连平时不怎么说话的陈其山也上来说:“这事情还得由总司令决定吧!”

    眼看着众人争这坦克指挥官得位置明显是狼多肉少的事情,又将是一场没有结果的争执。胡震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这坦克装甲部队的指挥官的事情现在谈论还早着呢,日后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再慢慢商量,我们现在还是回去考虑怎么对付荷兰人的大军来攻的决战大事吧!”

第103章 买人头() 
任何时代,要调动大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先别说要大军从各自的驻地开到一个地方集中起来,单单是大军各自在开进途中的吃喝撒拉就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而大军集结之后的后勤弹药粮食补给,每一天都是个天文数字一般的需求。

    荷兰东印度殖民地的十一万大军,虽然都是以来自荷兰的白人军官统辖,但其基层人员组成庞杂,既有东印度殖民地的土著,也有来自非洲的黑人,还有来自欧洲的雇佣军,连传个队列口令的语言都复杂众多,集结起来之后,根本就是一个世界民族语言博览会,这一点就让负责指挥的荷兰将军们觉得头痛不已。

    从迪波尔总督下令到十一万大军在巴达维亚完成集结,整整花了一周的时间,然后又花了三天时间完成各系统部队的调配整合。

    而后为了等待征集足够的运送船只,又花了五天时间。

    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才完成出发的准备,但因大风海浪等原因,又白白等了一天时间,到了第十七天时间,荷兰东印度殖民地的十一万大军才启程出发前往婆罗洲。

    最后十一万大军全部登陆婆罗洲坤甸港口,已经是第二十天之后了。

    此时,华夏军等到黄花菜都凉了。

    当荷军先头部队出现在坤甸港口外的时候,华夏军第六支队的部队已经全部撤退,消失得无踪无影,在撤退之前,接连攻陷了七座城镇,并接应了坤甸、东万律等地的近十万华夏人撤走。

    听说是华夏人的所作所为,一些白人军官群情激奋地跑来向亲自率军出征的迪波尔请示:“总督大人,下令对这些该死的华夏人动手吧!”

    “华夏人?”迪波尔亲自指挥大军前来,听说这些华夏人的行动,原来打算要大开杀戒的,但此刻反而犹豫起来了。荷兰人统治南洋的几百年来,带着当地的土著对华夏人不知屠杀了多少次,但维安中校和怀特金少将的神秘失踪,让总督大人非常顾虑,他想到如果下令对华夏人大开杀戒,那华夏人也一样可以对那些被俘虏的荷兰人大开杀戒的。

    犹豫了一阵,迪波尔最后还是没有下令对坤甸、东万律没有撤走的华夏人下达大屠杀的命令,只是命令派出兵力严密监视其动向,严防其向华夏军通风报信。

    对于消失的华夏军,荷军凭着人多势众派出搜索队四出搜索,但结果连一个华夏军的影子都找不到。

    迪波尔只好命令向婆罗洲中心腹地派出多支搜索队,寻找华夏军的踪迹。

    当荷军搜索队向婆罗洲中部大举出动的时候,在巴达维亚传来的信息,说婆罗洲南部发现有华夏军活动的踪迹。

    这个消息是驻守婆罗洲南部马辰向巴达维亚报告,而巴达维亚的留守人员再将这信息通过快船报来给总督迪波尔的,这只是一个无头无脑的消息,对于婆罗洲南部出现的华夏军人数是多少、武器有什么却是一无所知。

    “阿克松将军,你怎么看这事?”迪波尔问东印度殖民地荷军最高军事长官阿克松中将。

    阿克松中将是个六十岁的老将,他戴上老花镜还要拿起放大镜凑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