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在帝国当王爷-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能够指挥的了元和,道理很简单,黄詬被传唤回京之后,赵智担心军中有人闹事,于是下旨,给了吴恒一个监军使的名衔,制衡监督黄詬手下的那些将领。

    “如此残忍手段,只会让民众对我等更加仇恨,岂会真心臣服?”

    李勋拿着马鞭指了指那些人头,下令道:“把人头都给我拿走,归于本身,让他们得以全尸安葬。”

    不待元和说话,一名将领出言说道:“都督大人,吴恒乃是监军使,与他的命令背道而驰,恐怕。。。。”

    “恐怕个屁。”

    李勋冷声说道:“我乃武州都督,军事方面由我一人说了算,他吴恒虽为监军使,也管不到本都督的头上来。”

    “都督大人说的是,末将妄言了。”

    这名出言劝说的将领,顿时面红耳赤,低头拱手应道。

    众人进城。

    李勋凑着头,对着范中允低声说道:“吴恒此人,看来很狂啊!”

    范中允笑了笑,说道:“他如今就在武安城,你即将到来的消息,元和也是派人前去通知了,只是不知道吴恒为何没来。”

    武州是大州,也是战略重地,所以刺史是正四品,与李勋是平级,两个人,一个管民,一个管军,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两人都要同地为官,不管是出于客气还是礼节,于情于理,吴恒都是应该出来迎一迎李勋,但是一直到现在,也是没有见到吴恒的影子,武州地方政府的官员,也是一个都没有来迎接。

    吴恒的刺史衙门在神池县,但他本人现在却是在武安城办事,李勋到来,他又刚好在这里,没理由不来见上一面。

    范中允对着李勋低声说道:“吴恒此人确实很狂,你给我的节杖与任命文书,如今可是还在他的手中。”

    李勋皱眉道:“怎么回事?”

    范中允把事情说了说。

    假持节一般是临时赐予,过不了多久便会被收回,但陇右之战结束后,赵智却并没有收回李勋手中的节杖,赵智不做声,李勋自是不会主动交出来,此次前往武州任职,这么重要的东西,李勋当然要带在身边。

    范中允先行一步赶至武州,李勋便把节杖与自己的都督任命文书给了他,让范中允带在身边,以作凭证。

    武州下辖五县,治所并不是武安,而是神池县,范中允进入武州后,并没有立即赶往武安,而是先去了神池,拜见刺史吴恒,这是一种礼貌,但吴恒表现的却是非常蛮横,以看待犯人的手段审讯范中允,虽然最后得以证明范中允的清白,但他手中的节杖与李勋的任命文书,却也是被吴恒扣了下来,还好跟着范中允一同来的郑春,与元和相识,不然范中允恐怕要白忙活一场了。

    听了范中允的讲述,李勋脸上有了冷笑之色:“吴恒?有机会我定要会会此人。”

    两人说着话,来到都督府大门前。

    李勋下了马,元和上前说道:“都督大人,末将与诸位同僚,在城北望月楼准备了一桌接风酒席,还请都督大人赏脸。”

    李勋笑道:“元大哥与诸位兄弟的盛情,我李勋岂敢罔顾,只是我既然已经到了武安,不去大营见见兄弟们,终归是有些说不过去,这样吧,你把酒席安排在大营之中,我安排一些事情,马上就去,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与兄弟们混个脸熟。”

    元和点了点头,这样也不错,于是拱手说道:“那末将就在大营恭候都督大人到来。”

    李勋笑着点了点头。

    “走,老范,刚刚人多,也不好说话,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聊聊。”

    把元和等人送走,李勋拉着范中允走进都督府。

    都督府里倒是有十几名下人,到了一处安静的房间,下人送来热茶与炭火,李勋挥了挥手,让他下去。

    “这边的天气,可是比丰京要冷了许多。”

    李勋搓了搓手,拿起一根小铁棍,摆弄着火盆中的木炭,让热火更盛。

    范中允看了李勋一眼,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热茶。

    李勋放下铁棍,拍了拍手,坐了下来,看向范中允,说道:“老范,你比我们先来四五天,可有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说吧。”

    “确实看到也听到一些事与物。”

    范中允点了点头,轻声说道:“武州的情况,比我想象中要复杂的多。”

    李勋说道:“你说的这个复杂,指的是吴恒?”

    范中允摇了摇头:“吴恒算不上什么,他若合作也就罢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他若非要争个高低,以你的能力与实力,把他弄下去,并不是一件难事,我说的复杂,是指武州的民事。”

    李勋看着范中允,并没有插嘴多话,静听其言。

    范中允说道:“从僖宗朝到如今,陇右西部七州之地,与大晋分割开来,已经六十余年,经过这么多年的变迁,这些地方的民生风俗与文化政治,有了极大的改变,与我中原文化,可谓是有些格格不入,各方面的共同性很少。”

    wxi7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天兰教() 
“武州人口近五十万,汉人十余万,只是占少数,剩余的西域诸国与大石各占一半,就汉人来说,他们与大晋的分离超过六十年,这是几代人的分离啊!绝大多数人连汉语汉字都是不会,除了长了一副汉人面孔之外,其余的跟我们已经没有任何相同之处。”

    范中允喝了口茶,继续说道:“说说政治方面,我们大晋是皇权至上,大石则是有所不同,它是一个****的帝国,九成以上的百姓都是信奉天兰教,其天兰教教宗,在国内的地位,比帝国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大石帝国近几十年来,始终动荡不安,便是因为帝国第十三任皇帝死后,其合法继承人没有能够顺利继位,而是被老皇帝的私生子以兵变的方式,强行取得政权,此举引起天兰教许多教会领袖的强烈不满,加上许多大贵族的极力反弹,双方最终兵戎相见,这一打就是二十多年,不过如今,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五年前,天兰教教宗病逝,新任教宗与帝国皇帝的私交甚好,国内教众的反叛力量已经归于平和,剩余的那些大贵族所组成的反叛势力,与帝国中央的较量,已经开始处于劣势。”

    李勋惊讶道:“你才来几天而已,就知道的如此详细?”

    范中允笑了笑:“这些事情在大石帝国国内并不是什么秘密,众人皆知的事情,我随便拉几个大石人询问一番,便能知道一清二楚,不足为怪。”

    “一个极为普遍与成型日久的教会,对百姓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其教众对教会的崇拜与迷恋也是非常狂热,教会的领袖,一般来说,在教众当中有着非常巨大的威望与影响力,前段时间,武州爆发的民乱,恐怕与天兰教有很大的关系。”

    李勋点了点头,说起这个世界的天兰教,不由让李勋想到了曾经那个世界的***教,双方在某些方面,却是有些相同之处。

    范中允颇为惊讶的看了李勋一眼,他先来武州几天,请教询问了许多人,这才清楚了一些信息,而李勋以前应该没有接触过天兰教,对此却是甚为了解,一语便是说出了其中的重点,不得不让范中允感到惊讶。

    范中允没有多问:“我前面说了那么多,就是要告诉你,武州的情况很特别,治理方法,应该移风易俗,以实际情况等同为之。”

    “这场民乱,跟武州刺史吴恒有没有关系?”

    李勋从范中允的话中,听出了一些言外之意。

    “你小子越来越聪明了。”

    范中允赞赏的看了李勋一眼,随即语气颇重的说道:“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原因很简单,武州刺史吴恒,在处理诉讼案件上面,明显偏袒汉人,且大肆搜刮大石与西域诸国百姓的财务,我已经跟元和打听过,武州之所以爆发民乱,便是因为吴恒上任之后,强行招募上万百姓修缮城墙,日夜不休,三餐不准,许多百姓因此丧命,随后,吴恒更是命人强拆天兰寺,引起天兰教众的怒火,最终爆发民乱。”

    听了范中允的话之后,李勋一时无语,身子后仰,靠在椅背上,眉头微微皱起。

    若真像范中允所说,那武州的局面确实很负责,在李勋等人看来,不管是大石人还是西域人,都是外族,但是换一个角度,在他们眼中,大晋又何尝不是如此?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纠纷,很难靠外力甚至是武力去解决,武州有数十万外族人,你不可能把他们全部都给杀了吧?

    李勋揉了揉眉头,说道:“我有些搞不明白,陇右被我大晋重新占领,他们为何不回返自己的国家?”

    “回去,比在这里更难生活。”

    李勋愣了愣,坐直了身子,不解道:“此话何意?”

    范中允淡声道:“天兰教也有派系之分,一共三个,地普、归一、象兰,当代天兰教教宗是地普派,这个派系,在天兰教之中,属于少数派,如今掌权,自然要大肆排除异己,减弱另外两派的力量,在大石帝国本土以外统治区域,其余两派的教众,其身份,比之奴隶也是高不到哪里去,五年前,武州的人口还不到二十万。”

    李勋说道:“你的意思是说,短短的五年时间,从西域诸国逃亡到武州,受到迫害的百姓与教宗,多达几十万之众?”

    范中允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李勋不解道:“武州有什么特别之处?”

    范中允说道:“大石帝国在地方上的最高长官,叫做总督,跟我大晋的节度使一职差不多,武州在没有收复之前,其总督是象兰派,手中握有军权,地普派以外的教众逃到他的地盘,可以受到庇护。”

    原来如此。

    李勋看了范中允一眼,不无奇怪的说道:“老范,你知道的可还真是不少,你随便找几个人询问,就能打听到这么多信息,这不可能吧?”

    范中允笑了笑:“我虽然来这里没几天,却也是意外的认识了一个朋友,许多事情,都是他告诉我的,有时间,我带你去见上一面,这个人的学问很大。”

    李勋点了点头:“能让你说学问很大的人,看来是有真学问。”

    两人说话议事之间,不知不觉,两个时辰很快过去。

    “老大,已到黄昏,元和派人过来询问,你今晚还去大营赴宴?”

    敲门声响起,江大熊在门外说道。

    李勋站起身来,轻笑道:“时间过的可是真快。”

    范中允笑了笑:“等你回来我们再聊。”

    李勋奇怪道:“你不跟我一起去?”

    范中允淡声道:“去了也是无趣,有些情况,等你去了大营,自会明白。”

    李勋点了点头,没有多问,转身离开。

    到了大营之后,李勋终于是明白了范中允最后那句话的意思。

    武州最开始有近四万士兵,被赵智抽调了一万五千余人去了河东,如今还剩下二万三千余人,分别由四位将军统领,元和手中有五千人,是黄詬的老部队,从泾平关带出来,历经江南之战,陇右之战,可谓是身经百战,乃是精锐之军。

    除了元和之外,另外的三名将军,分别叫做王呈息、尤冲、甘图远,其中王呈息手中的军队最多,有一万人,尤冲与甘图远,则是各有四千人。

    wxi7

第二百一十八章 静观其变() 
晚上十余名将领作陪,李勋显得很开心,与众人谈笑风生。

    酒席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这才结束。

    “都督大人,王呈息与甘图远两位将军。。。。”

    尤冲提到这两人,但话还未说完,李勋摆了摆手,脸色通红,有些微醉的说道:“有事忙事,以后有的是时间再聚,尤大哥,你人真好,以后你我可要多多亲近才是。”

    尤冲笑道:“都督大人客气了。”

    元和看了李勋一眼,默默说道:“李都督,你醉意颇重,还是早些回去休息吧。”

    “呵呵,晚上高兴,多喝了几倍,这脑袋老是自己在那里转悠”

    李勋身子摇晃,江大熊连忙上前扶住,跟元和与尤冲告了一声辞,随后与李勋共骑一马,离开大营。

    看着李勋远去的身影,尤冲对着元和问道:“元将军,听说你与这位新来的李都督,有些交情?”

    “只是有过数面之缘,谈不上什么交情。”

    元和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转身离开。

    坐在马上,原本歪斜着身子的李勋,此刻坐直了身子,脸上依旧通红,但神色之中哪里有半点醉意?

    “老大,你还好吧?”

    “两三斤酒,能有什么事,停马,我们步行回家。”

    江大熊停下马,李勋翻身下来。

    武安城并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