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世沧桑-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天,高长福来到宗家东屋跟李长荣唠嗑,看见李长荣小屋里的被褥没有了,心里好生奇怪,于是问道:“我说三弟啊,你这里的铺盖卷儿哪去了,这大冷的天,晚上怎么睡觉啊!”

    李长荣一听这话笑了起来,说:“晚上我不搁这儿睡,我找到好地方了,比在这里睡觉暖和多了。”

    高长福不相信地说:“扯蛋,净跟我开玩笑,还有哪个地方比炕上还暖和的,我不信。”

    “不信不要紧,走,你跟我去看看就知道了。”李长荣领着高长福来到了耳房,打开官材盖说:“这就是我晚上睡觉的地方,晚上睡在里边,把上边的盖一盖,盖子边儿留一道缝隙,既透气又不觉得冷,比在炕上睡暖和多啦。”

    高长福走到近前往棺材里一看,里面铺着一屋厚厚的稻草,稻草上边是李长荣的全部铺盖,装了多半个棺材,于是微笑着说:“我说三弟呀,就是你呀,换个人真想不出来这样的办法。看来我回去也得跟你学啦。”

    李长荣说:“老哥,你可不能跟我学,我没有老伴,你要是跟我学,你晚上到管材里住,那你家嫂子在家里不就晾干了吗?”

    “你这话说的对,我不能把老伴撂在炕上,自个儿到那里享福去呀!”高长福笑着说。

    “你家就是屋里再冷的话,晚上你跟嫂子在一个被窝里,相互搂抱在一起还能取暖热乎热乎,可是我这个人这么些年来就孤人一身,没办法啊,只好想出这么个出人意料的办法取暖,不然自个儿就得多挨一些冻啦。”李长荣说。

    “三弟呀,你天天去大食堂吃饭吗。”高长福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了这件事。

    “我一次也没去过,这么远的路,孩子们也不让我这样来回跑腿。我们家都是迎春跟两个儿子去按照人头打饭拿回来吃。我们家的情况跟别人家的情况不一样,我岁数大了,福田有病,要是走那么远的路还不给福田累犯病啦。再说,春刚的媳妇怀了孕,谁能让她挺个大肚子去大食堂吃饭呢,就是她自个儿想去,家里谁能让她去呀。要是去了,万一在道上摔倒出了事,那可就是人命大关天的大事啦!”李长荣看了高长福一眼接着说:“老哥呀,你说这样去大食堂吃饭有多不方便呢,这个馊主意也不知道是谁出的,简直损到家了,生个孩子肯定没个屁眼。”

    “我也一次没去过,都是孩子们打回来我们老两口吃。”高长福问道:“三弟啊,打回来那些饭你们能吃饱吗?”

    “这里没有外人,就那清汤寡水的饭,别说吃饱,就是吃上半饱也就不错了。”李长荣向四周看看没人,接着说:“我说老哥呀,就我们家的情况不瞒你说,没有丁小峰和金荣他们隔三差五从城里跑下来给我们家送些鸡蛋什么的,我现在的身子骨也不会这么好啊,福田恐怕早就犯病了,春刚媳妇那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怀孕的女人,要是天天吃大食堂里的饭,那大人孩子不早就完蛋了,幸亏吃些鸡蛋什么补养补养才没出现什么问题。”

    “你没听说当年被木头砸伤瘫痪在炕上的那个于兆洋吗,连饿带病没钱治,听说死在家里了。咳,多点个小岁数,太可惜啦!”高长福愁眉不展地说:“这年头,吃这口大锅饭,老弱病残和怀孕的女人们都够呛。我跟你嫂子如果没有士礼和荣丽从城里拿些东西回来,给我们老两口补养的话,说不定也活不到现在呢。”

    由于从合作化一步走上了人民公社,吃上了大锅饭,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农意识在头脑里作怪,觉得一切东西都不是给自己家干的,于是干什么都产生一咱消极怠工的情绪,再加上大炼钢铁,大田里基本上荒芜了,因此连年减产,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人们过上了“吃低标准”的生活,苦不堪言呐!没经过这段历史的人,无论如何想像不出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现状是个什么样子。

    就在一九五九年的一个三伏天里,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宗春刚去食堂打饭很长时间还没回来,张春梅饿得实在扛不住了,便挺着大肚子到外边的路上迎接丈夫,结果不小心滑倒了,身下见红了。不久宗春刚赶到了近前,看到这种情况,不知如何是好,赶紧给妻子弄回家里,用语言安慰一下张春梅,便赶快去找母亲张迎春。

    张迎春一听到这个消息也慌了手脚,赶忙说:“到了这个时候,现在咱们往医院送也来不及了。春刚,你赶紧去找个接生婆,我去你家做准备。”

    ——人不该死有救星啊!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丁小峰的吉普车开进了院子里,张迎春欣喜若狂,赶忙跑上前去,急三火四地说:“小峰,你来的真是时候,快,赶快把车开到我们家老房子去,春刚的媳妇在路上跐溜倒卡了一跤,现在都见红了,快生了,得赶紧送县医院去,不然,恐怕大人孩子都不保啊!”

    一听到这儿,丁小峰心里一惊。说时迟,那时快,丁小峰没说二话,赶紧让司机把车开到张家老房子那里,然后给张春梅弄上车,朝着县医院的方向疾驰而去。幸亏送的及时,再加上是丁书记送来的人,医院格外重视,连霍院长都亲自到了现场,其他大夫和护士岂敢怠慢,所以大人跟孩子都保住了。

    等妇产科护士给孩子抱出来给家人看时,张迎春用手扒开小被一看这孩子是带把的,心情格外高兴,情不自禁地对丁小峰说:“是个男孩子,我有孙子了,我有孙子啦……”

第223章 带着遗憾离人间() 
自从在宗春刚的婚礼上,高荣丽当着老父亲高长福的面给侄子高连锁介绍对象的事,回到城里之后却没有动静了,高长福心里特别不高兴,时常在老伴面前唠叨这件事。老伴不愿意听高长福在她面前磨叽,于是不高兴地说:“你着急,我心里比你还着急,谁不想早点抱上重孙子呢,可是,这找对象的事得看两个人前世有没有那个缘分,如果没有那个缘分的话,就是有人给连锁介绍一火车的对象也白搭,也进不了咱们高家的门槛啊!”

    “老婆子,我这不是心里着急嘛,有心里话不跟你说跟谁说呢!”高长福唉声叹气道:“看看人家李长荣的外孙都快满月了,咱家连锁的对象八撇还没有一瞥呢,我能不犯愁吗?”“愁愁愁,你整天就知道愁,光愁有个屁用,连锁不动婚那有什么辙?”老伴没有好脸子地说。

    “要不今年过年的三十晚上,你让连锁抱一抱荤油坛子动动荤(婚),兴许好使呢。”高长福无奈地说。

    “好不好使咱也说不清楚,反正以前老人都这么说。”老伴突然想起老头子那次参加宗春刚婚礼回来时跟她说过的话,于是问道:“你不是说过,连锁的对象咱们家二闺女在你面前打过保票嘛,怎么到现在没动静了呢?这回老宗家给孙子办满月客她肯定下来,到时候你好好问问她不就结了吗,省得成天在家里磨叽人,真烦死人啦!”

    宗家给孙子办满月客这天很快到了,丁小峰两口子带着孩子丁玉娟、张士礼两子、刘长春、葛文亮、李春荣、李士芳、潘宝泰和邢加礼都赶到了,这次由李春荣亲自上灶。起初,张迎春没有办满月客这个打算,大家都在忙各自的工作,怕在“三面红旗”这个时代里,给大家添上不必要的麻烦,可是拗不过丈夫宗福田天天在她面前磨叽,不办怕丈夫上火犯病,到时候全家人跟着遭罪,就这样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按照丈夫的要求去办了。

    宗福田为什么执意要给孙子办满月客呢?他有自己的想法。他心里明镜似的,自己的身子骨自己清楚,自己活到现在能见到大孙子,这是以前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实现了,要是不给大孙子办满月客的话,到时候自己离开这个世界那天肯定不能瞑目,为此,张迎春还能说什么呢?

    高长福赶来了,一进屋当着众人就直截了当地问二姑娘,说:“荣丽,春刚结婚时你就答应给连锁介绍对象,现在都一年多了,人家春刚的儿子今儿个都满月了,你说的事怎么到现在还没有信呢?”

    丁小峰逗笑似地问道:“看见李叔叔抱上重孙了,高大爷你老人家着急了是不?”

    “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能活几年,你说能不着急吗?”高长福用反问的口吻回答道。

    金荣还是用逗笑的口吻说:“高大爷,这事你不用着急,不就是想早点抱上重孙子吗,我们大家来想办法,人多力量大嘛。”

    这时高荣丽解释道:“我答应的事我肯定去办……那次我回去到白仙女的家去找她,结果她搬家了,问搬进去那家人,那家人说不知道,所以就耽误了这么长时间。不过,在我来这里之前,恰巧在市场上碰见了白仙女,我把情况跟她说了,她没意见,看样子心里还挺乐意的。褚小琳就听******,我想到时候让连锁好生打扮打扮,在人家姑娘面前好好表现表现,我觉得这事没有太大的问题。”

    “要听你这么一说,我的心里倒是有底了。”高长福会心地笑了。

    这时柏文龙和姚淑梅抱着孙子走过来,目的是让丁小峰和张士礼给孙子起个好名字。

    金荣看着孩子夸了几句之后问道:“这孩子满月了吗?”

    姚淑梅高兴地回答道:“还差两天就满月了。”

    高荣丽笑着插话道:“要这么说,这孩子比春刚的孩子小两天,将来这两个孩子肯定能成为一对好朋友。”

    柏文龙不好意思地说:“真不好意思,过来打搅你们了,今儿个丁书记、张县长、你们都在这儿,我想麻烦你们一下,给我孙子起个名字。”

    宗福田一听自己的大孙子还没起名字呢,也是等这一天让大家给起个有意义的名字,于是说:“我的大孙子一直没起名字,就等着你们大家来给我大孙子起个名字啦。”

    丁小峰笑了笑说:“起名字的事得交给张县长,这满屋子里的人就数张县长有学问,如果他不给起名字的话,那么别人恐怕谁也起不出一个有意义的好名字来,张县长你说是不?”

    张士礼陪着笑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老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事还得大家动脑筋,我自个儿肯家起不好。”

    在给这两个孩子起名字时,大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各抒己见,结果没有达成共识。

    高长福看大家给孩子起个名字这么费劲,便说:“现在再过两个多月,咱们中华人发共和国都成立十周年了,谁不盼望咱们中国强大起来呢。只有咱们中国强大起来,我们这样的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生活,不然,上头号召咱们大炼钢铁有什么,不就是想让咱们中国早日强大起来,再不受小鼻子欺负吗。以我看给这两个小嘎子起个钢啊铁的名字就不错,既好听又响亮,同时还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多好啊。看你们为这事还费劲巴拉的,这样多难受啊!”

    张士礼喃喃自语道:“宗钢、柏铁,宗铁,柏钢,这名字太俗气了,不好听……不行不行,不能起这样的名字。”

    丁小峰在脑海里回味着高长福刚才说的话,心想:“对呀,中国强大了,百姓才能过上幸福生活啊。”于是来了灵感,高兴地说:“刚才高大爷的话启发了我,中国强,百姓福……以我看这两个孩子就叫宗(中)国强和柏(百)兴(姓)福吧,大家看这两名字怎么样?”

    大家纷纷表示,这两个名字好,既好听又有喻意,最后就这么定下来了。

    宗国强是一九五九年七有二十日出生,农历是六月十五,按照当年算命先生的话说,他长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一个有福气的孩子,然而,命运的安排适得其反。到他刚会下地走路、咿呀学语的时候,正赶上低标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大食堂,每天只供应几两粮,根本填不饱肚子,人们回到家里只能用苞米骨、橡子骨和榆树皮之类这些能食用的东西磨成淀粉,有条件的跟苞米面一起煮成粥吃。

    那时张春梅饿得下不来奶,宗国强饿得实在受不了时,只好喂那些混合面粥,这已经是不错的条件了。当时,宗国强毕竟是个吃奶的孩子,吃那玩意确实费劲儿。张春梅看着儿子几顿不吃,便心疼地哄着儿子说:“孩子,这玩意可好吃了,你看妈妈吃,可香了,不信你多吃些就知道了……”

    宗国强吃了一口吐出来了,说:“妈妈,这玩意不好吃,我要黄面饽饽……”

    听到这话,张春梅的眼泪“刷”一下流了下来,并对儿子说:“孩子,咱们家没有黄面饽饽,这就是咱们家最好吃的啦!”

    在宗国强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也只好双眉颦蹙,硬着头皮吃一点罢了。由于淀粉粗糙干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