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天子-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孟建对长安的繁荣和昌盛感到新奇,也颇为看好,但却也未曾想过就出仕朝廷,毕竟这乱世,谁能笑到最后,真不好说,毕竟天子此番作为,气魄虽大,而且功在千秋,但眼下而言,却是在与整个士人阶层为敌。

    孟建如今算是没落世家,昔日辉煌不再,但却很清楚整个世家阶层的能力,对于刘协此举,他不看好。

    徐庶看了孟建一眼,淡然道:“身为汉民,自当报效国家,况且当今天子圣明,非是庸主,投效朝廷,又有何错?”

    孟建没有回答,他不想在这个话题上争论,事实上,包括徐庶、他还有另外几位好友在内,虽然感情不错,但各自都有各自的理念,他虽然也认同天子圣明的话,但天子此番作为,太过凶险,他不想冒险,不过这话却也不能说出来。

    当即转移话题道:“元直刚才说,这是陛下第一步,却不知道元直是否知道陛下之后会有何等举动?”

    徐庶摇了摇头:“陛下的心思我哪里能猜透,不过第一步陛下既然已经建学,乡学应该只是起点,若陛下能够坚持一两年,而后应该还有更高的学府,或是太学,亦或是讲武堂,又或者是其他,不过这些都非关键。”

    孟建闻言,皱眉看向徐庶:“那元直以为,何为关键?”

    “举才!”徐庶断然道:“如今陛下兴学,为国家培育人才,然举才之权,却仍旧在世家手中,陛下如今所做一切,若想话化为实力,彻底瓦解世家根基,便要抓住一条令这些学有所成的学子晋升仕途之路。”

    孟建闻言,惊道:“若真能做成此事,那这天恐怕便要变了。”

    改天换地,孟建虽然对于刘协此番做法也很看好,但其中世家所带来的反噬之力才是让孟建心中对朝廷敬而远之的主要原因,但经徐庶这么一分析,若刘协真能做到这一步,那就真不啻于改天换地了。

    天并非指天子,而是旧的规则将被彻底打破,世家自然不可能完全消除,但若想让世家再如如今这般兴盛,甚至可以聚众围拢皇宫的情况却是不可能再发生了。

    直到此刻,孟建才明白这长安世家为何会反应如此激烈,显然徐庶能够看到这一点,朝中那些老成谋国之人同样看得到这一点,虽然他们同样未必明白刘协会如何做,但却不代表他们没有危机意识。

    “是啊,天……早该变了!”徐庶看了看天空,冷笑道:“此乃釜底抽薪之计,若世家只是以如今这点手段来逼迫,那陛下便赢定了!”

    孟建闻言默然不语,他有些明白几位好友为何在徐庶提议前往长安一行之后,都纷纷离去,除去他二人之外,其他几人,或多或少,都是跟士人阶层挂边的,甚至包括孟建在内,他也是没落世家,严格来说,还是跟士人挂点边的。

    当下苦笑着看向徐庶:“元直莫非早知这点?”

    徐庶没有说话,却也没有否认,在孟建看来,自然也就是默认了,当即苦笑一声,指着徐庶道:“元直误我!”

    徐庶只是笑笑,没有说话,早年刘表曾登门拜访,希望鹿门书院能够为朝廷举才,却被司马徽以众学子学业未成的理由婉拒,当时,他便察觉到一些东西,老师虽也认为汉室正统,但对于天子掌权后的许多作为并不满意,或许在当时,老师已经察觉到一些东西。

    徐庶虽然敬重司马徽,但并不代表他愿意受司马徽摆布,尽孝的方式有很多,但要因此,便将自己的理念也抛之不顾,徐庶做不到。

    此番拉孟建过来,也未尝没有找队友的心思,鹿门虽然人丁不多,但每一个放诸四海,都是难得的人才,至少也是一郡太守之才,其中要说理念与自己最相近者,孟公威算一个,原本其他人也是相近的,但自天子推出雕版印刷术,开创书局,皇家商行开始在各地建立乡学之后,这份原本相近的理念,在不知不觉间出现了分歧。

    徐庶有种预感,自己这次回去之后,恐怕这份分歧会越来越严重。

    “公威难道不想借此拼搏一把?”徐庶最终笑问道,他了解孟建,就如同孟建同样了解他一般。

    “非我不愿,实在前途渺茫!”孟建叹了口气,如今只是关中世家为主,刘协掌权之后,关中世家的影响力在逐年下跌,作为旁观者,孟建看的很清楚,如今在关中,世家也只能以这种方式闹一闹了,一没兵权,财力上也掣肘不住刘协,这都是刘协之前几年的布局,但天下呢?

    不错,如今的刘协占据两州一部,甚至河套、草原、西域都被刘协掌控,但大汉可是有十三州,别的不说,光是如今已经占据了三州之地,声势滔天的袁绍,刘协都未必应付得来。

    若是董卓乱朝前的关中,刘协或许还有一拼之力,但如今,哪怕经过这几年的修养,关中渐渐恢复了元气,也比不得当初关中鼎盛之时,再加上天下世家共同反对乃至抵制,注定刘协未来的路,将步步艰辛,至少在十年之内是如此,十年之后,若刘协没有因此而衰弱,反而更强的话,倒是可以从外部将以力破巧,加上十年积累的底蕴,将世家的如今形成的圈子逐步打破,但如果刘协撑不住这十年呢?

    “前途未必渺茫!”徐庶看着天空,双手一张,然后狠狠握拳道:“陛下又非无人可用,你我生在世间,若不拼搏一把,如何说得这前途二字?”

    “说不过你。”孟建翻了翻白眼,随即认真道:“便如元直所言,如今陛下计划刚刚开始,未来如何,说不准,若到时真如元直所言,陛下能从世家手中夺回这举士之权,我便陪你疯一回,但若不能……”

    “便老死山中。”徐庶摇头叹道:“那时,这世间有无你我,已经不再重要。”

    孟建闻言,怔怔的看着徐庶,皱眉道:“元直何以如此悲观?”

    “这等改天换地之事不能参与,反倒要将历史车轮向回推,便是他日能名留青史,又与那沽名钓誉之徒何异,这等名声,不要也罢。”徐庶淡然一笑,径直向前走去,刘协孟建一人,呆呆的看着徐庶离开的方向,久久不语。

第一百五十一章 周瑜论势() 
江东,相比于中原几大诸侯所受到的重视来说,孙策、王朗、严白虎、刘繇这些最多不过占据一郡之地的诸侯所受到的关注就少了很多。

    刘协的榜文自然没有拉下江东这块地方,虽然袁术直接驱逐了朝廷使者,也传令治下各地,朝廷的榜文要立刻撕掉,不得让朝廷使者入境。

    但实际上,自从去年在刘协手中吃了大亏,损兵折将,丢城失地之后,袁术对江东的掌控力度就在不断削弱,尤其是在孙策打了几场胜仗,击败刘繇,彻底占据了曲阿,声威日盛之后,如今已有横扫江东之势,麾下兵马数万,已经隐隐不再受袁术控制。

    当初孙策献上传国玉玺,虽然的确是山穷水尽,希望能够获得袁术的资助之外,也未尝没有坑袁术一把的心思。

    以孙策对袁术的了解,得了传国玉玺之后的袁术,还是否能够安心做他的天下第一诸侯可就不一定了,以袁术的性子,得了传国玉玺,想要称帝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而事实也如同孙策所预料的那样,但真正出乎孙策预料的,还是袁术的疯狂程度,竟然胆大包天的辱杀三公,彻底激怒了朝廷。

    而随后袁术跟朝廷之间的战争,更让孙策对袁术的不屑,虽然朝廷近年来日渐兴盛,但毕竟关中刚刚经历过大乱,而且兵马据后来详细情报来看,也不过三万,而作为袁术的部下(到现在,孙策名义上还受袁术节制),孙策可是很清楚袁术的底细的,多的不说,二十万兵马绝对拿得出来,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被朝廷三万兵马打的丢盔弃甲,损兵折将不说,连南阳如此大郡都给丢了。

    这让想着让袁术称帝,趁机脱离袁术的孙策有些措手不及,这队友的坑爹程度真的让人始料不及,就算是周瑜,虽然想过朝廷会胜,但也应该是惨胜,谁能想到袁术不但没能给朝廷带来打击,甚至连南阳这大郡都给丢了。

    这样一来,借袁术称帝而跟袁术划清界限的计划就泡汤了,不过孙策并不着急,以他对袁术的了解,就算没有了这事,以袁术的性格,早晚也会出乱子,这不,机会又来了。

    “公瑾,你怎么看?”小小的庭院里,刚刚舞完一套枪法的孙策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坐在庭院里的石桌前,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他跟周瑜虽非兄弟,但却胜似兄弟,在周瑜面前,不必在意所谓的君主威严。

    “天子所为,利在千秋,只是……”周瑜看了看榜文,笑着摇了摇头道:“走的太急了一些,若是能够再缓两年,此番大败袁术的成果彻底吸收,诸侯虽然必定不会同意,但天子治下,要推行却是不难,如今南阳新定,各大世家正在彷徨之间,此时天子大举推行此事,别处不说,南阳怕是会乱。”

    孙策闻言,摇头叹道:“可惜了,我等与南阳相隔荆州,想要攻打却是不可能。”

    周瑜诧异的看了孙策一眼,随即失笑道:“不过一女子尔,伯符何必放在心上,何况家中已有娇妻,怎可因一妾氏而置大事于不顾?此非英雄所为。”

    桥蕤悔婚,将桥氏姐妹送入宫中,令孙策始终耿耿于怀,他是真心喜欢那姑娘,至于周瑜,虽然对小桥也有些惋惜,但他胸怀大志,而且双方说起来,也不过数面之缘,虽然脸上不太好看,但也不至于因此就将个人私怨放进这国家大事之中。

    自己这位兄弟,什么都好,有气魄,有胆气,为人豪迈,善结交豪杰,唯有一点,就是太过在意私情了,放在普通人身上,这是好事,但放在一方君主身上,却绝非什么好事,不过人的性格却是很难改变的,周瑜也只能提点一二,倒是没指望孙策改。

    说实话,若是孙策真变成那冷血无情,只知权衡利弊的君王的话,周瑜就不得不收敛些锋芒了,正是因为孙策这些品质,才能让周瑜这些名臣猛将甘心效死,毫无顾忌的施展自己的才华。

    孙策将双手一摊:“如今朝廷将这道榜文发下来,江东世家肯定不答应,我等该如何选择?袁术已经下令,让各郡县驱逐朝廷使者,我等是尊朝廷还是尊袁术?”

    “尊朝廷,也尊袁术。”周瑜微笑道。

    “呃……”孙策挑了挑剑眉,没好气的瞪了周瑜一眼:“说人话。”

    周瑜被孙策一堵,也没好气的瞪了孙策一眼:“朝廷毕竟代表正统,公然违背朝廷政令,袁术做的,我等却做不得,莫忘了,你如今这官位,非是袁术所赐,而是朝廷册封;而尊袁术,便是莫要跟袁术起冲突,不作为便是,但暗地里,却要召集工匠,将这雕版印刷术做出来。”

    周瑜从怀中逃出一本线装纸质书籍,微笑道:“抛开个人恩怨不论,这雕版印刷术却是打破这大汉四百年来世家天下格局之利器,便是朝廷最终败了,这东西,我等也要继续做,不过书局不能建,那样会引火烧身,乡学却要建起来。”

    “乡学?”孙策皱了皱眉,这东西,他真心不懂。

    “那书局虽能吸引天下寒士,但朝廷既然已经在长安、洛阳、宛城相继开了书局,我等此时便是做,论对寒门的吸引力,也绝不如朝廷,倒不如卖世家一个面子,直接拒绝建立书局,也可令江东士族不至于排斥我等,而乡学,以我观之,才是天子这番动作中最关键的一环,旨在培养大批人才,为朝廷所用,此乃固本之策,更重要的是,因为有了书局的吸引,如今真正重视乡学之人却是不多,正好也可卖朝廷一个面子,但乡学却不能如榜文中所言一般,让朝廷创立,那是在为朝廷做嫁衣,智者所不取,这乡学必须由我等来建。”周瑜笑道。

    “一本论语,能教出什么人才?”孙策闻言,不屑的撇了撇嘴道,并不是识字了就算人才,否则那街边店面的招牌,有几个人不认识。

    “这才是天子的高明之处。”周瑜笑道:“伯符如此想,大多数世家估计也是如此想的,但有了乡学,为何不能有县学,郡学,乃至州学?”

    “你是说……”孙策闻言,目光一凝,惊讶的看向周瑜。

    “乡学不会引起太多人重视,天子可在乡学中暗中考察,选择有天赋的学子,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建立更高一级的学府,这便等于给了那些底层百姓一个晋升通道,而后在这其中,教授更高深的学问,然后从这更高一级的学府之中,挑选合适人才入仕为官,具体如何做,瑜不清楚,但天子日后,定会在这一点上面做文章,到时候,才是真正撼动士人根基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