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在赵信的一阵阵的要求和讨论之下,程前步步后退,本身说的是30万灾民的事情,最终增加到了60万,甚至还包括了5000名船工,1。5万名船员在内的庞大的工匠队伍,还有近百艘,各种类型的船。

    当然了,这不是淮南东路直接给,涉及到数千贯一艘,甚至上万贯一艘的船,程前也没有那么的大方,这些钱都是要给的,只不过要分期。

    分期给,这是一个新鲜的名词,程前还有些不太了解,赵信解释了一下,程前明白了,就是先拿走用的,然后在给钱。

    这一点,对于一般的作坊来说,是灭顶之灾,本身,就存在着一个收支,存在这一个账务,你再托几年,那怎么行,可是对于程前来说,这些本就是淮南东路富裕的力量,大部分还需要进行保养和维护,还要养着一堆的水手,白给赵信用都没问题,更别说还给钱。

    不管如何,只要钱给了,财务就平衡,对他来说,只是举手之劳,甚至是连工匠和船夫,也大方的给了,这等于节约他的成本。

    就这样,双方认知的不一样,让这么一个看起来有些略微不合理的生意,顺利的解决了,皆大欢喜。

    船的事情,赵信早就在考虑了,在岛上的时候,也曾经在想,要不要去一趟江南,杭州那边的造船业非常发达,可以去买一些船,这是必须品。

    云台山岛,孤悬海外,这是好处,也是弱点,一个城市,不可能不跟外界交流,原材料要进来,成品要产出,这是一个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没有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制约的。

    现在,船的问题解决了,人员也解决了,唯一的限制就是钱,虽然程前大度的可以分期付款,可是第一笔资金,还有雇佣船夫工匠的费用,还是要出的,这一笔,为数不少。

    从海州府走出来,赵信的表情是复杂的,高兴是非常高兴,一下子获得了这么多的劳动力,达到了满意的程度,说不高兴是假的,有了这些人力的支持,定海军的发展,一定是之前的数倍以上。

    可是压力徒然而生,钱啊,发展速度快了几倍,可是初期的投入,还有维持成本,甚至是投入到工商业改造上面的成本,也会快速的增加。

    连一个淮南东路的转运使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不是30万贯的事,如果没有苗家庄产业作为后盾的话,赵信根本张不开这个口,因为单纯这个灾民,就把他压死了。

    几十万的灾民,单单一天吃掉的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每天最少在万石以上,更别说其他的花费,在一个的一穷二白的,甚至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的岛上,要想容纳下来,这很难。

    程前来的目的,并不是想彻底的解决,他更多的是在叶清臣的提点下,过来化缘,你怕化到一小部分,给灾民们一条活路,这就是最好了,谁曾想到,赵信会这么的大包大揽的全部揽下来。

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包大揽和没钱() 
程前是来解决问题的,他并不是要把灾民都推给赵信,那不亚于坑他,连淮南东路的转运使都有些头疼的灾民,都压在赵信一个人身上,压在刚刚成立的定海军,那真的是坑了,还是大坑。

    赵信的身份,已经让坑他变得非常可怕,见过仁宗对汝南郡王,甚至是王德用的态度,谁也不敢冒险,或许仁宗没办法无事生非的拿下一个路的转运使,可是拼命折腾还是可以。

    王德用行伍出身,虽然岁数在这里,却身体硬朗,这么折腾下来,都有些受不了,他都63岁了,还想在淮南东路再待几年,到了干不动了,就告老还乡。

    宋朝虽然没有直接对士大夫的用刑,更没有因说为名就残害,可是并不代表不折腾。

    一些受不得风寒的大臣,弄到北方苦寒之地,一些体弱多病,腿脚不好的给弄到南方潮湿之地,虽然水土杀不了人,却可以让人少活几年,更别说,南方鸟不拉屎的地方,瘴气深重,那玩意简直是借刀杀人的典范。

    程前的目的只是减缓,为了让灾民有口饭吃,他这才不惜降低身份求到了赵信的面前,程前也知道,如果全部买粮来赈济这些灾民的话,别说是30万贯,就算再多,也承受不了,这是一个无底洞。

    赈灾在北宋年间,从来都不是一个肥差,抛开徽钦二宗的时代不算,整个北宋前期,还是相当清明的,贪腐是有,但是很少。

    可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特别是陷入困苦之中的灾民,并不会因为你赈济,而感谢你,说不定一个不患贫不患富患不均,就引发事端,到时候,就是吃不了兜着走了。

    江南米价便宜,可是也需要500文一石,1万石就是5000贯,这才是一天,哪怕是30万贯全部到账,也只能够支撑60天,到时候,人还是灾民,钱却没有了,赵信愿意答应,程前也不敢应下来,这是坑了赵信了。

    对于普通灾民来说,赈济不是这么一个赈济的,都这么赈济,淮南东路早就撑不下去了,灾民不可能跟劳动力一样,吃的那么多,要是保证基本的消耗。

    施粥就是比较正常的方式,当然了,不是如同影视作品之中的大白米,没有任何一个朝代,会拿出白米来赈济灾民,多是一些杂粮,混杂一些可以吃,却吃不死东西。

    比如说,用其他的替代品,野菜,杂粮之类,面粉比大米便宜,杂粮又比面粉便宜,麦糠谷皮,甚至是一些其他的东西,只要能吃,都可以放入其中。

    以程前之前经验,淮南东路这边,每人每天的花销,可以降低到3文左右,可是30万人,依然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每天也是千贯的支出。

    赵信并没有反驳他,只是稍稍的犹豫一下,就跟程前商议好的,赵信一次性拿出了2万贯,用于在一个月之内,支撑灾民的生活,以后,每个月都是这个数字。

    这一点是出乎程前预料的,他来的时候,只是想要化缘个1万,谁知道翻了一倍,还是每个月都有,这可解决了大麻烦了。

    淮南东路的灾民,在没有交到赵信手上之前,依然是,他之前也是借助着扬州的富户,加上一些善人的帮助,勉强支应,条件不好,却不会饿死,有了这笔钱之后,就更加如此,甚至因为赵信的关系,他要把他的承诺都给做到。

    这个人口转交,需要分步,未来三五个月之间,在慢慢到位的,赵信还提出了人力的要求。

    在海州附近的这些受灾灾民,挑选5000精壮,前来定海军,这些人,赵信不是按照灾民的标准来的,给全工钱的,跟苗家庄一样,一天100文,管吃住,可以折算成钱和粮食。

    接下来的3个月时间之中,伴随着定海军开发的继续的,定海军会一直都会以每个月2万代价,赈济灾民,并且逐步的接收,一直到灾民和工匠都到位了为止,只要能够到达定海军,起码都是每天50文以上的工钱。

    这可比之前程前想的条件,不知道提高了多少,程前想过最好的,就是给定海军提供一批人力,管吃住,随便给点就可以了,没想到赵信这么的大度。

    可是程前还是不得不说,因为这会带来庞大的压力,每天100文,一个月就是3贯,不说吃,单纯5000人一个月的工钱就是1。5万贯,这笔钱太多了,如果将来接收的人员增多了,这个数字还会激增,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为什么赵信能够给这么多,以中枢提供的30万贯来说,根本不够用。

    程前的善意提醒,赵信感谢了之后,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了,作为穿越者,赵信很清楚,人的重要性的,如果没有苗家庄,没有苗家庄的2800人,把赵信放在皇宫之中,或许不会有危险,或许会顺利的成为太子,最终继承王位。

    在单独出去开府之前,他不会有自由,别说是水泥,玻璃,肥皂这样的,就算连一些简单的发明创造都很难,就算开府了,也不敢弄这些太过的发明创造。

    哪怕他成为了太子,开府建制,可是盯着他的人还很多,哪怕他成年了,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作为竞争对手,对于那些年轻的御史,脑子里面,无时无刻不再想着出名的,在某些时候,连皇帝都敢怼,更别说一个小小的太子了。

    定海军,作为赵信未来一个巨大的根基,一个未来帮助他重新登上高位存在,从一开始,赵信就没有想过要慢慢发展,这也是的他第一时间要求工匠和厢军的根本原因,他需要用绝对的人力,开启工业时代,用庞大的产品积攒财富。

    仁宗按照历史上,最少还有接近20年的时间在位,按理说,赵信的时间,是绝对够用的,可是他不敢赌。

    北宋在仁宗期间,相当的重要,战乱不休,可是却相对比较平稳,除了对西夏的初期,后面的几场战役都是胜利了,这种情况下,每多争夺一年的机会,对于赵信来说,都很关键的。

    赵信不顾一切的扩充定海军,从厢军,从工匠,现在程前又送上来枕头,他怎么可能不接下来。

    北宋的财政收入,不过是整个北宋富庶的非常微小的一部分,按照灾民的标准,大宋1亿人口,每天消耗就是3亿文,差不多30万贯,一年下来,就是上亿贯。

    实际上,不是每一个人都过着灾民的生活,平均花销,最少在每天15…20文以上,也就是2…3斤米左右,这已经把衣食住行都给算上,这样的话,每年单纯吃饭,北宋的花费就高达5亿贯。

    吃饭,永远不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全部,最起码也要三五倍吧,百年北宋,积累了多少财富,无论是西夏,辽国,还是金国,在成立之初,在他们没有办法做到财务自主之前,他们没钱的唯一选择,就是到北宋去抢。

    而北宋之所以不想打仗,跟辽国也好,跟西夏也好,有一个名义就给岁币,原因也非常简单,或许对于西夏,辽国,甚至后来的金国来说,一年20万银,20万娟,总共四五十万贯,很多了,他们可以买很多东西,做奢侈的消费,可是对于北宋而言,只是国库收入的九牛一毛而已。

    赵信的目的就是这些钱,富裕的国家藏富于民,北宋家财亿万的,不知道凡几,赵信进入的,不是已有的领域,或者是原有领域推陈出新,或者是开辟新的领域,这些都会创造很大的价值,而当这些资金回流到他的手中的时候,会是一笔庞大的财富。

    至于给工人们更高的待遇,这也是同样的,这是他的麾下,特别是定海军这样的地方,民众们的衣食住行都在这里,给钱多了不好么,或许会有少数人,会把钱寄给老家,可是更多的,要在这个城市之中生活,单纯城市本身的商业圈,就可以把这笔财富给留下来,税收,杠杆,甚至是一些新产品,不但增加了本土市场,而且还培养的消费,何乐而不为呢?

    千恩万谢的程前,亲自到海州府衙门口,送走了赵信,他已经达成了最佳的,一个月2万贯,怎么也可以保证灾民们的生活了,如果挑选出来的5000精壮,真的能够保证一天100文的话,这代表着5000个家庭彻底的脱离了灾害的影响。

    一个禁军就可以养活一家十几口人,没理由灾民不行啊,这就又节约了一大笔。

    可是离开了府衙,赵信的脸就胯下了,没错,这么多的人口,可以帮助定海军快速的发展,有一个问题就出现了,他没钱了。

    在府衙之中,赵信也考虑过,降低标准,灾民的标准,一天10文,最多20文,就可以雇佣更多的灾民,可是最终,他还是决定按照苗家庄的来。

    开发定海军是一个既定方针,苗家庄的人,只要愿意来,是肯定要来的,与其到时候因为收入水平的不均,造成某些矛盾,还不如在最开始,就把一切都规定好,不就是钱么,一个拥有者卡牌系统的穿越者,还会为了钱而发愁么?

第二百二十六章 经济和挣钱() 
相对于这个时代,绝大部分人来说,赵信很有钱,虽然保州兵变消耗了一部分,可是之前雄厚的根基之下,从保州离开,赵信是带了几万贯的。

    在大名府待了10天,不但捋顺了大名府的商业环境,并且拍卖了4把神兵利器,加上馒头包子肥皂等的刚刚铺开,最终走的时候,又带走了2万贯。

    两者相加,差不多8万贯的资金,甚至比起中枢给定海军建立提供的5万贯还要多。

    要知道,中枢给的,是一半铜钱,一半交子,他手中有的,是实实在在的铜钱。

    表面上,交子是跟铜钱一样,可是实际上的购买力上面,铜钱更大,一些的地方,甚至把七八百文当做一贯,而交子,不但当不了一贯,还打了折扣,几乎1000文铜钱,差不多就等于2贯交子了。

    或许未来,在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