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兵,在加上西夏的控制,就算是坚壁清野,也不可能的做到完全的状态,一些不太遵守西夏规则的部族,或者是偏远的部落,他们根本就没有走。

    萧惠并没有去很远的地方,只是派遣了骑兵,搜索了周围几百里,获得的东西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东西,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萧惠把一部分的粮草,送给了辽兴宗,并且接了辽兴宗出来之后,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损失。

    在战场上面,一点点的改变,就足以影响巨大,更别说,北宋这样,恰到好处的帮忙,用一部分的物资和路线,改变了固有的命运,让本来大规模损失的辽国,损失不大。

    最终,辽兴宗的部队,损失也在接受的范围之内,死了1万匹左右的马。

    这对于北宋来说,是不可能承受的巨大损失,1万匹马啊,哪怕是最简单的那种马,也是100万贯,钱多钱少还算是其次,关键是买不到,这比损失几万的部队,还要大,而且大的多。

    可是对于辽国来说,地大物博,极限最少可以动用200万匹马的,一匹普通的马,在辽国的价格,可能连一贯都不到,如果换成北宋的特有产品,甚至连几百文都不到,这样的损失,只能够称之为毛毛雨。

    这就是差别,经济,政治,物产上面的差别,这个足以让总管一级大臣下台的的死伤,在辽国看来,根本无所谓,先不说,萧惠还俘虏了差不多000匹马,在辽兴宗的队伍之中,马死了,都是非常普通的马,战马当然会有限照顾,而且1万匹马,也没有浪费,吃了马肉,也让辽国的主力,没有更多的损失,

    马,除了可以加快移动的效率,大范围的穿插攻击之外,最大的效果,实际上,就是作为粮食。

    蒙古崛起之后,派遣了两个万人队,不远万里,打下了整个欧洲,看起来那么匪夷所思的,对于农耕文明来说,别说是一万公里,就算是一两千公里,都可以称之为远征了,从汴梁到陇西,最多不过是2000里左右,军费和后勤会是噩梦,1万公里,这是这个的十倍,到底如何解决后勤问题。

    蒙古之所以做到这一切,一方面,是因为就食于敌,在敌战区搜索,获得物资,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马。

    蒙古的远征军,所携带的马匹,都是蒙古马,个头不高,却耐力很好,最关键的是,他们选择的大部分都是母马,这样会减少一些特性,却带来了更加出色的效果。

    在某些,没办法找到足够食物的地方,只要有草,他们就能够生存下去,因为母马可以产马奶,在没有食物和水源的前提下,马奶成为了天然的食物,可以供给他们,越过的无数艰难险阻。

    这也是辽兴宗稳定的根源,看起来,他们没有携带任何的补给,看起来,可能坚壁清野,可是只要有大量马存在,就不成问题。

    辽兴宗没有想过,没有周文秀的帮助,没有那个特别的路线,10万军队,20万匹马,他们的消耗是多大,最少会损失掉一半以上的马,甚至更多。

    有惊无险度过了沙漠地带,1万匹马的损失,对辽国而言,也不是很大的损失,甚至还减少了一下后勤的消耗,萧惠在辽国主力已经度过了沙漠天险之后,开始快速的行军,这里距离兴庆府,距离不远了。

    越过500里沙漠,逼近贺兰山,这个元昊早就准备好战阵这里,这也是预设的战场。

    元昊很是失望,因为他之前的预计的,最少会让辽国损失10万,甚至是12万匹马,这个连一点零头都不够,说实在的,在辽国大军云集的关口,他不敢大量的派遣探马,到沙漠之中,但是当辽国越过了沙漠之后,他就开始行动了。

    大量的侦骑出动,把辽国的情况给纳入其中,结果让他郁闷,不过,元昊当然不会只订立一步,坚壁清野只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世人都会想到,可是断粮道和后勤,就是第二步了。

    辽国主动的进攻西夏,他们的后勤补给线非常的漫长,在这个时间之中,在沙漠之中,根本没有安全的所在,只要一批精锐,就可以不断的行动。

    本土作战,相当的熟悉,所有的骑兵,都是非常熟悉沙漠里面的独特环境的,他们哪怕是一小队一小队的行动,也不会出现,问题,更不会迷失。

    元昊最少派遣了40只队伍,最少是5000多精锐骑兵,他们散步在沙漠的任何地方,在这些地方不停的出动。

    后勤问题,从来都不是辽国最关注,不但后勤补给较少,甚至连后勤的护卫人员也少,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之中,最少有20只后勤队伍,遭到了西夏的攻击。

    之前,或许因为固执的关系,他并不赞同萧惠的做法,可是有了沙漠之中的亲身经历,特别是可能造成的后果,他也知道后勤的重要性。

    在度过沙漠之后,他派遣了不少的后勤队伍,从辽国境内,大量的调动物资,可是这些物资,只有很少一部分,越过沙漠,进入到营地,其他的都被劫走。

    这下子,连辽兴宗也坐不住了的,哪怕是他不怎么懂得军事,也很清楚,一旦没有了后勤,没有了粮食,他们面对的,将会是一场灾难,一场的如同灭顶之灾一样的灾难。

    派人多,就影响到了面前的一战,派人少,那就是送菜,特别是沙漠之中,复杂多变的气候,从某种意义上面,一个灾变性的天气,就足以让一只部队全军覆没。

    这就是一个两难的局面了,固执的人,在某些事情上面固执,听不进去任何人的说法,可是一旦遭遇了挫折,很容易就想到之前犯的错误,就会改变这个错误。

    辽兴宗没有在正面,回应这些,可是心态上面,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内心深处,甚至想要的撤军。

    同样的心态,在众多的大臣的心中,也是出现,特别是一些善于揣摩圣意的,虽然辽兴宗从来都没有说要退兵,可是在一定的程度之下,已经表现出来了这个心态,这些大臣们开始造势和上书。

    辽兴宗虽然把这些压下去了,可是辽军的士气,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已经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进程了。

    元昊不知道在辽国发生了什么,可是他深深知道得人心和一些战场局势的把握,他在第一个坚壁清野,第二个断绝粮道,当这些都已经做到之后,他开始了第三个计划,wěi zhuāng请降。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的,元昊的布置,一环套这一环,不但把握了战场的局势,也把握到了人心和政局。

    在截断粮道之后,为了蒙蔽辽国,元昊主动的求和,并且许下了非常诱人的条件,把姿态放在非常低的位置。

    不但元昊本身,会亲自到辽兴宗的面前,赔礼称臣,同时,会拿出来一大部分的领土和资金,用于赔偿,这个数量不算很多,可相对于西夏的财富而言,已经很多了。

    辽兴宗讨伐西夏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的灭亡西夏,只是为了教训西夏,在河北的方面,没办法对北宋进行攻击的前提下,一个听话的西夏小弟,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元昊要低头。

    现在,在战场上面,暂时只是焦灼状态的时候,却达到了最终的目的,毕竟接下来,就算是战胜了,也未必能够达到这样的结果。

    顿时整个辽国朝廷,都开始讨论,并且同意了这一个建议,当最终汇总的结果,汇报到了辽兴宗这里,辽兴宗虽然借口的考虑一下,却没有驳回这个,而是收下了,谁都知道,同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三百一十六章 一语道破() 
在朝中重臣之中,萧惠是少数看到问题的人,可惜,他也说不出阻拦的方法,总不能够说,他觉得元昊还没有到油灯枯竭的状态,不会这么轻易的投降么?

    作为萧惠的核心,周文秀虽然没有能力参加到辽兴宗的会议,却可以通过萧惠,知道目前朝堂上面,发生的一切。

    在听到了不少人,倾向于的跟元昊和谈,有代价的获得一些赔偿的时候,他就知道,元昊的阴谋又达成了。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元昊真的是一个天赋异禀,从某种程度上面,甚至可以用天选之人来形容,他不但精通作战,也在运气到来的时候,在正确的时候,往往做到了最正确的事情,这一次也同样,在深刻的把握到了辽国心理状态,把诈降这一点应用的神出鬼没。

    在初期去的优势之后,甚至深入到西夏的境内,可是人困马乏,在西夏的骚扰之下,有些应对不下的前提下的,不少人已经心生退役,这个时候,只要西夏表现出强大的攻击力,兵败如山倒,也不是不可能出现的。

    实际上,能够看出来这一点的,极少极少,就算是萧惠,也只是隐隐感觉到不对,怎么说,辽国已经深入到了西夏的内部,打通了一条条的屏障,最终有可能攻击到西夏的核心,这种情况下,主动的请降,也是在情理之中。

    赵信能够看出来,是因为他熟知历史,知道这一战,辽国就是这么上当。

    不能说,辽国都是笨蛋,辽兴宗也算是辽国一个有为的君王,无论是北院枢密使萧惠,还是皇太弟耶律重元,都是一方之选,跟别说还有文武大臣。

    他们都没有看出来,甚至提出来,就是因为,元昊装的太像了,当时的辽兴宗的讨伐,有些像是大哥给小弟一点的教训,为的并不是灭亡西夏,西夏的存在,对于辽国来说,还是有好处的,最少可以从西北牵制北宋。

    哪怕是在给西夏的最后通牒上面,也只是让元昊屈服,退出已经侵占的党项部族,并且交出杀死辽国招讨使的凶手,甚至连公主的死,都没有多说什么。

    可是在元昊看来,这就是敌人,他处心积虑的想到任何的方法,把所有能够利用上的条件,都给借用上了,把诈降计弄的是神乎其神。

    赵信从结果推算出起因,并且把元昊的一些性格算上,虽然元昊是一个军事天才,可是这个军事天才,更像是机缘巧合。

    元昊的出身,注定了他,不可能得到太深奥的兵书,他更像是天赋,在脑子里面灵光一闪,就抓住了的关键的步骤,更多,却是暴躁和不肯妥协。

    这些都是北宋所无法看到的,通过蛛丝马迹,推算出来,还真的是如此,再在通篇一看,诈降的可能性就极大。

    现在,一切都按照枢密院给出来的剧本来走到时候,最终的结果不言而论,如果元昊的损失,再高一些,比如说,铁鹞子损失个大半,或许元昊会真的选择投降,可是现在,才不过2万多的损失,其中主力的骑兵只有5000人左右,元昊怎么可能投降呢?

    之前,一切的布置,枢密院的所有提醒,都告知了周文秀,枢密院推算的可怕,现在一切验证了,元昊也上了降表,准备投降,周文秀知道,最关键的战斗,可能就要出现了。

    毫不客气的说的,元昊的天赋,真的是猛的一塌糊涂,毫不客气的说,没有元昊这个人,西夏早就被北宋或者辽国灭掉多少次了,这一次,在辽兴宗过来的时候,他们在危机之中,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此时的周文秀,不同于刚刚归附萧惠的时候,经过了一系列的战斗,特别是第一战,击溃几乎万人的功绩,甚至让他入了辽兴宗的眼。

    按照萧惠的建议,他的所有封赏,不但不大折扣的布置下来,甚至还获得了更高一级,辽兴宗不知道是什么心态,没有升级他的职务,反而升级他的爵位,甚至比周家曾经做到的最高爵位,还要高的程度。

    这反倒让周文秀受到了很多嫉妒的目光,一些正号将军,甚至是上将军,都没有获得的爵位,一个汉人就获得了。

    好在,这样的人偏少,任何一个在军队之中有所作为掌权者,都知道,军权才是重要的,那些贵族们,哪一个不是进入军营之前,就拥有了很高的爵位,可是真正进入军队呢?

    这些没卵用,无论是升级,还是不升级,这都上不了最高的会议。

    就算是上了,又有什么用,连重臣萧惠的建议,辽兴宗都是想听了就听听,不想听,就不听,这种情况下,周文秀,就算是入了其中,又能够如何,还不如在萧惠麾下老老实实的。

    他一个年轻的朝臣,没有任何一个拿得出手的东西,甚至在朝中的根基也非常的差,这种前提下,又能够怎么影响到辽兴宗,

    还是好好的影响一下萧惠好了,在周文秀看来,与其影响喜怒无常的辽兴宗,倒不如影响一下萧惠,他是一个出色和成熟的统帅,很多的出发点,是放在真正对战争有利,对辽国有利的方面,这样是枢密院给他的最大的提醒。

    周文秀虽然是一个死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