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3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琦当然准备的妥妥当当的,可是大量集中起来,任务也相当的集中,有些昏天雾地的感觉。

    不过,这都是底下人忙乎,韩琦只要知道结果就可以了,就在他等待结果的时候,却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

    辽兴宗还专门给韩琦来了一封信,对于这个绫罗绸缎,相当的满意,甚至还询问,可不可以多一点。

    这么莫名其妙的要求,让韩琦有些不知所措,为什么会这样呢?

    哪怕这样的要求,正应了韩琦的下怀,可是事出无因,还这么的古怪的,到底是因为什么,不搞清楚,他会睡不着觉的!

第三百六十一章 辽人短视() 
莫名其妙的同意他决定的比例,其中还有大量丝绸这样的奢侈品,这个可以用不知道,或者没想到来解释,主动提出来的,要追加这些绫罗绸缎的比例,这不寻常,难不成其中有什么阴谋。

    辽国的事情,韩琦可以从密谍司之中获得的,甚至一些最基本的市井的数据,赵信提出的这些基础的东西,代表这一般规律的,只要准备打仗,或者说,准备要进行某种战斗,必然,马,粮食,牲口,还有铁这样的东西,会涨价。

    这是一般规律,都是战争所必须物资,在有预谋的战争的时候,都会收集,大规模的收集之下,就必然会引发价格波动,哪怕这个波动很小,在长期纪录这些基础的价格指标的时候,就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判定。

    这也是后世判断一个方法,辽宋之间,现在还是名义上面的友好国家,就算是使节还有一些民间的组织,还是存在的,通过这些,可以名正言顺的来收集资料。

    这些情报的收集,辽国方面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就算是北宋,也是在赵信的提点之下知道的,这远比这个时代,高出1000年的分析解析的方法,是最无法遁形的。

    因为防不胜防,秘密收集,甚至是更广阔的收集,这可以掩饰目的,更别说其中一些假情报和信息,但是这些最根本的数据的对比,特别是长期的趋势,根本就瞒不住人。

    就算是到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期间,都无法瞒过去,更别说1000年前辽国。

    这个如同千里眼一样的侦察方法,可以帮助北宋,获得辽国的情报,可是这些数据,需要时间弄过来,可是那需要时间。

    就算是把这些情报弄过来,也无法的知道,辽兴宗到底要干什么。

    这才多久事情,甚至是关乎辽国君臣的一些情况,这个如果韩琦都能够知道,北宋就不用打仗了,连对方这么隐秘的东西都知道,辽国还打什么的打。

    他专门的寻找,负责拿着样品,去跟辽国交易的使者,简单的询问了一下,主要是的当时辽国君臣的反应。

    这一点,只是在交易的时候,笼统的问了一下,没有深入,可是在询问,使者也都回答上来。

    哪怕过去了好几天,可是辽国君臣的那些反应,还是意义有心的,那种眼前一亮,甚至是抽搐的表情,说起来,还有些好笑的。

    之前,韩琦主要询问的是去到辽营的事情,主要还是立足于地方有没有反对,是不是能够进行,这一点,是当然的,所以这些东西,都作为一个笑料,被他给压下来,当做八卦资料的,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在,连韩琦都问起来了,当然是一五一十的给说出来,说真的,这些,还真的是好笑的要命。

    在询问弄完了使者之后,韩琦心中有底了,显然,这些绫罗绸缎,在辽国君臣的心中,有了巨大的影响,或许,这就是辽兴宗主动提出的根本。

    在询问完了自己人之后,却发现,负责传递的信使,还没有走,明明已经收到了回信了,韩琦已经答应要考虑,在接下来给予倾斜了,为什么不走呢?

    既然不走,那就询问一二,他没想到的是,负责传递信件的使者,根本就没有保密,或者他也是得到了辽主的授意,让他尽可能的促成这件事情,在韩琦询问之下,一五一十的把所有的东西都和盘托出。

    事情的起因,跟之前北宋的使者所说的一样,还是来源于丝绸,特别是韩琦送来的最顶级的丝绸。

    这样最顶级的绫罗绸缎,韩琦记得相当的清楚,当时在是否把它列入到交易名录之中,还引发了争吵。

    这一个最顶级的丝绸,就算是在西安,也是最为精巧的一种,一共只有12匹,这么精美的东西,放在交易之中,是否合适,最关键的是,韩琦丧心病狂的标价。

    这么的一个丝绸,每一匹的价格都是在000贯左右,12匹就是接近4万。

    虽然丝绸的价格也很高,可是高到000贯这样离谱的价格,还是让人目瞪口呆。

    这不是韩琦单独针对这一个,而是韩琦对所有的奢侈品,都是如此。

    简单的丝绸,也是占据了庞大的数量,那些丝绸比不上最顶级的那么的贵重,却也比曾经的绢之类的,不知道强大了多少,一匹在北宋,可能只有一两贯的丝绸,在韩琦这里,就堂而皇之的标价为的20贯,0贯,甚至是50贯。

    这些价格,比不上最顶级,可是成千上万匹之下,也价格相当的不菲,就占据了相当的份额,成为了这一批权重最高的部分。

    引发事端的,恰恰是这些最顶级的丝绸,这个丝绸亮瞎了群臣的眼睛,就连辽兴宗也深深的迷醉于其中,在辽国,可没有所有的好东西,都归属于皇帝这么一说,作为交易的目标,已经商议好了分配的方案,不但包括了朝臣和贵族,还有一些大规模的部落。

    可是这些丝绸,是辽兴宗最喜欢的,甚至在争夺之中,还让君臣之间,有了一些龌龊,甚至还引发了一系列的争夺。

    这个争夺是摆在明面的,甚至差点就大打出手。

    这一款丝绸的精彩,在于,它的图案,几乎每一个图案都经过了专门的配比,在每一个角度,看过去的时候,都是不同的图案,甚至在阳光下,烛光下,月光下,也同样是不同的图案。

    别说是的辽兴宗看着热闹,就算是普通没点见识的小财主,小官僚,看到这个,依然会惊叹不已。

    辽兴宗一眼就看重这个了了,辽兴宗的后宫众多,12匹连后宫都不够分的,但是这些大臣们不得不兼顾,特别是明码的针对。

    最终,辽兴宗获得了8匹,占据了三分之二,剩下的4匹,分别是耶律重元两匹,实际上,辽兴宗,是想要给耶律重元一匹的,可是耶律重元以太后的名义,让辽兴宗也很无奈,总不能不孝吧。

    还剩下的2匹,就没办法了,萧惠一匹,他是韩王,同时也在这一战之中,立下大功,还有的一匹,则是分成了不同的部分,分给了朝臣。

    这样情况,怎么能够让辽人满意,他们自问已经是贵族了,以前是没有见识,不知道北宋还有这样的精品,现在知道了,怎么可能的的放过,纷纷提出了要求。

    大部分人都是提议,让辽兴宗跟北宋商量一下,增加那些丝绸的配额,特别是那些最好的丝绸,一定要来个百十匹,不然不够分。

    当然了,也有人提出,要不把岁币之中20万匹,都换成这个。

    说出来这个的,是一个无脑的武将,这句话一出,就被别人鄙视的不得了,20万匹绢是什么概念,他们都知道,以前还当做宝贝,现在看到了这个,很清楚其中的差别,想想都是不可能的,如果这些是北宋量产的东西,怎么可能,用脚趾头都能够想到,这样的工艺品,肯定是不多见的,否则,怎么会那么的贵。

    辽兴宗和辽国的贵族不知道,未来,当赵信把目光投向这里的时候,这些,还真的有可能,丝绸的美丽,是不同的图案,类似于蜀锦的精品那样,一批蜀锦就是一个美轮美奂的图案。

    这些就算是在21世纪,都是不可能量产的东西,都是纯粹的人工,少量使用机器,进行调整生产的。

    可是有一些,比较规则的,比较重复的蜀锦,还是可以用机器制造的,到时候,手工的费用降低到了几乎没有,印染和其他的费用,也不会增加多少,那时候,这玩意才有可能普及。

    普及之后,丝绸的价格,一定会以后较大规模的降低,到时候,丝绸才算是普及到了千家万户。

    这对于定海军来说,是未来,丝绸业的发展,要从源头开始,用更加出色,质量更好的蚕种,替代原有的,这其中,有对蚕丝等质量上面的要求,也有对机制处理的要求。

    机器缫丝和织锦,需要蚕丝的硬度稍稍强一点,否则的话,就很容易断,而对于一个绫罗绸缎,最大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断丝,一旦有了一个断丝,可能整张丝绸,就无法再用了。

    韩琦没有想到,居然最终是这个原因,原来是他想差了,还以为辽兴宗会不会弄来什么阴谋,却没有想到是这个,知道了辽兴宗的意图,那就好办了,不就是些丝绸么,还可以用代替铁料和武器,为什么不呢?

    或许,这样做,也比较困难,西安这边绝大部分丝绸,都给调集一空了,特别是最顶级的丝绸,正是在韩琦的力排众议之下,这才促成了这么多的丝绸成行。

    现在,这个目的达成了,反倒是考虑丝绸来源的问题的,这个也必须安排下去。

    当然了,困难虽然困难,去而是一件大好事,有什么比目的达成更好的,之前的灵州合议,已经是占便宜了,现在用丝绸替代各种的军事资源,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无论如何,他都会促成这件事情,这对于北宋来说,是巨大的好事。

第三百六十二章 800里加急() 
独自坐在房中,韩琦一阵阵的感慨,他不是感慨,自己的小动作成功,而是感慨,辽国真的衰落了。

    整个朝堂之中,就没有一个的明白的人,谁都知道,兵器比绸缎重要,可是为了绸缎居然放弃兵器,辽国真的是腐朽了。

    难怪澶渊之盟之后,几乎没有攻击过北宋,韩琦还以为,这是北宋的外交胜利,或许,这个存在,但是辽国失去了进取心,高层逐步腐朽,这也是原因。

    难怪如果没有北宋的介入,这一战,将会彻底拉下辽国的遮羞布,面对着疯狂的,举国全动西夏,自大自傲的辽国几乎九成九会败给西夏。

    在赵信提出来,让北宋干预到辽夏之争的时候,韩琦还不以为然,这两个同样身为北宋的敌国,拼成两败俱伤,那不是更好,无论是谁胜谁负,对于北宋而言,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可是简单的推演结果,让所有人都哗然,胜利者居然不是强大的辽国,而是弱一点的西夏的,甚至是大胜。

    西夏大胜,或许不会给辽国巨大的伤害,但是大量的兵器的获取,会让西夏的战斗力,在现有的基础上面,更上一层楼,这种情况之下的,西夏强大了之后,在受到了辽国攻击的伤害,势必会转嫁到北宋身上的。

    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有的时候,不能够以两败俱伤,或者是其他的而来考虑,那是最佳的结果,却对于第三国而言,是噩梦,坐收愚公之力的,反而遭遇磨难,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说说。

    现在辽国是胜利者,他们在吞下了西夏之后,几乎必然的,就会吃饱了,吃饱了之后,就不会来攻击北宋,特别是北宋表现出了强大的能力的前提下,既然不能占到便宜,三国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两国,改变就在所南边。

    可惜对于辽国来说,这个改变,不是向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变化,而是转向了享受。

    没错,这就是盛世的后遗症了,在强盛到了极点之后,那么享受,就是唯一的选择。

    中原王朝尚且如此,更别说游牧部落,不同的是,辽国还没有到天下无敌的时候,衰败就可以开始了。

    这一次,提高蜀锦,盐,还有其他奢饰品的价格,是一个试探,提升的比例也不多,原来,应该在总量之中,占据2成,这一次,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而且是阶梯的交易,如果辽国真的要有什么异议的话,可以在后面减少,保持总量不变。

    可惜这样准备没有实现,辽国不但没有拒绝,反而有些官员提出,适当加大比例。

    有了赵信的保证,这一次交易结束之后,整个北宋就有钱,给整个禁军进行换装,

    这种情况之下,兵甲的强大程度一定会比以前更上一层楼的,可是,能够少给辽国供给一点,就少供给一点,怎么说,这也是增加辽国的实力。

    一场简单的交易,300万贯交易,差不多,也就是300万头牲口,其中牛马本来应该是较低的水准,可是辽国因为蜀锦的出现,增加了这个数量,这倒是意外的惊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