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3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在极限的状态之下的,保证的足够安全性,按照50公里为一个节点,也就是的不足一个时辰的时间的,然后会休息3…4个时辰,最多一匹马,一天,不奔跑2个时辰以上的,也可以保证足够多的速度。

    轮换了之后,保证的足够的速度,一般的马,可以进行一两个时辰的长时间的奔跑。

    当然了,马种的不同,也会产生巨大的差别,赵信当时是随便弄到的马种,或许是北宋最顶尖的,可是在天下之间,那就不一定了。

    蒙古马甚至可一天5个时辰,甚至是6个时辰的快速的奔跑,横扫天下的蒙古骑兵,他们下身的马,居然是母马,这恐怕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可是它却天然存在,蒙古骑兵之所以会骑乘母马,不是应为某些恶趣味,而是真正的战斗需要。

    在蒙古横扫天下的时代,那是技术最不发达的时代,甚至蒙古人的愚昧,也没有什么科技成果,长途奔袭,这对于后勤要求很高的一个的战斗,可是蒙古,只是派出了2个万人队,就开始西征,最远打到了多瑙河。

    这可不是所谓的千里之遥,那是真正的上万公里的跋涉,这中间,大本营,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物资。

    可是蒙古恰恰在这样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横扫整个草原和欧亚大陆,被称为可怕的黄祸,原因就在这个母马身上。

    母马性格坚韧,特别是有了马驹之后,可以忍耐极为恶劣的环境,这是一个基础,可是最大的好处却在于,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在没有足够的补给的前提下,马奶可以替代水和食物。

    也就是说,在有草的地方,有马的食物的时候,就会有人的食物,这是天才的创举,也是蒙古骑兵能够横扫天下的秘诀。

    类似蒙古马的神奇,西夏马和辽国马也各有千秋,甚至中国还有云贵马这样,比较耐用的马,可是这一切,都不能够适合于现在的情况。

    无论是轻骑还是重骑,对于马而言,是负重很轻的情况之下。

    相对于马拉火车来说,这些负重真的很轻,15吨左右的车厢的,不等于前部压在马身上,那会把马压塌,这是一个平滑表面上面的水平作用力。

    决定力量大小的,那不仅仅是重量,而是重量跟摩擦力之间的比较。

    两轮马车,他的极限,大概是600公斤左右,这不是马车所拉动的极限,却已经是两轮马车的极限,在欧洲所发展起来的四轮马车,他的极限可以达到2吨,甚至更多。

    不同种类的路面,普通的,完全没有处理的泥土路,砂石路,青砖路,甚至是后面的水泥路,路面的不同,带来的摩擦力的不同,也会让马车的极限,逐步的降低。

    可是在铁路上面,那就不一样了的,他的摩擦力,已经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

    虽然是同种金属,可是硬度和标准的不同,赵信在设计铁轨的时候,就注意到了这一点,特别做了一些摩擦力的实验,简单的,有些像是中学生的实验的测试,让相对两种钢铁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到了所能够降低的最低程度。

    这就极大的降低了马的负担,同种情况之下,马可以坚持的更远。

    类似的实验,还放在设计上面,铁轨和轮子,都是专门的挑选下来,经过了独特的设计,不但卡盒的很好,不容易,经过某些原因,倾覆,或者是造成其他方面的问题。

    这些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最终测试出来的数据,直接决定了以后的布局。

    这些数据最终汇总到了一起,赵信通过归纳,并且尽可能留下余量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铁路的一个基本的数据。

    100里一个车站,这个车站,会分成两个方向,火车会相隔百里进行简单的停留,进行换马作业,也就是说,马最多也就是跑1个时辰左右。

    对马的挑选,也有相当的规定,必须要是原来北宋标准以上良马,或者是西夏,辽国的普通马。

    这样才能够拉动火车以较快的速度前进,同时,也对速度进行了监控,这个时代,还没有测距仪这样精确的测试工具,却可以用别的来代替。

    火车毕竟是轮式的工具,在连成一体的前提下,每向前滚动一轮,所有的轮子都是同样的,这样做一个简单的拨丝摆动,把轮子的转的圈数给记录下来,这个不难解决,一个卡簧和拨丝就能够解决,然后按照固定的轮子的长度,就可以得到一个大略的距离,在加上计时工具的,就可简单的判断出的速度。

    这个速度,比起后世的精准测距来说,有较大的误差,可是能够保证误差在2米每小时之内,这已经是一个可怕的精度了。

    列车运行图,在没有电话,电脑和络的时代,只能够通过固定的速度,以时钟确定区间,然后保证在安全距离之下的行进。

    类似的测试,已经开始在环岛铁路上面进行,积累的也是最初步的经验,可是这些,已经可以推断出整个北宋的铁路了。

    暂时,马拉火车,无法进行多车厢的测试,把马分散起来,也不行,太过浪费,容易出现危险,所以只能够单独的进行。

    按照一个车厢8匹马的标准,5里一个安全距离,这样下来,一个100里的区间车站,哪怕是一天12个时辰不间断的更换,最多也需要480次更换,也就是说,需要准备,接近两千匹马。

    极限操作是不行的,甚至在夜间,也会减少,或者是停止列车的运行,这样减少之下,暂时,赵信给这些车站定下的标准,大概是一天200次的更换。

    一个车站200列火车的换马需要,一匹马经过休息之后,一天可以进行2个时辰左右的连续工作,那么需要800匹马,一个2000里长铁路,需要遍布20个车站,那么最少就需要几1。6万匹马。

    北宋需要多少铁路,保守估计,10万公里是必须吧,那就是20万里,需要160万匹马。

    这甚至是一个基础的数字,未来,当列车运行的平稳了,总结出了更多的经验,列车的密度,也会大大的增加,甚至达到并且超过极限的程度,一个车站需要更换400,甚至是800次,那需要马就更多了。

    听起来,居然投入最大的,居然是马的身上,一条2000里长的单线,可能总投入就在200万贯左右,复线大概是在400万,可是1。6万匹马,稍稍普通一点,就是160万贯,甚至更多。

    可是带来的好处是巨大的,钱对于定海军而言,根本就是数字,甚至如果这些马全部到位的话,可以赚到更多。

    铁路可是比马车有效率的多,一些损伤,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中,更加出色铁路和轮胎,摩擦力更小,马所用的力量也就更少,在平稳的前提下,保证马的使用效率的,用160万匹马,完成10万公里的铁路线,这已经是非常宽裕了,但是他们的运货量,可能就是普通的马车的数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的。

    就按照现在所谓的密度,5里一个安全区间,一条单线2000里,可以容纳400列火车,复线就是800列,一辆火车15吨,一天基本上就是1。2万吨的运量,一年可能就超过400万吨。

    比起21世纪,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可是在这个时代,这几乎代表着800万批次的马车,同时,远隔2000里进行贩运。

    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并不能够代表一切,可是只要铁路完成,用1。6万匹马,完成了800万,甚至是1600万马车的运输量,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会开拓一个可怕的,属于火车的时代。

第三百七十八章 马加力是马力() 
赵信得到西北战局的消息,开始启程的时候,并不知道,事情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的,当时,还没有顶级丝绸,跟辽国的交换,几千匹的丝绸,居然换到了大量的牲口,让灵州合约的交易数量,从原来1300万头的牲口,变成了两三倍的样子,同时马的数量也大大的增加了。

    可是哪怕不知道这些增加的,之前灵州协定,也有差不多200万匹马,他的目的,就是为了那几百万头马。

    把马用在军方,或者是用在商会的长途贩运上面,是最不可取,不但不可以促进商业的发展,反倒会延缓。

    有人说了,商会就是因为缺乏马,这才会大量的购买,着看这一次的渭州交易,就可以看出来。

    可是,这个利润,只是对于商会的利润,商人是为了追求利益的,他会主动的降低价格么。商会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放在马上,势必要收回成本,那么运费依然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准上面。

    大名铁匠作坊的改革,如果出现在普通的商人的手中,最终的结果会如何,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绝对不回如同赵信这样,主动的把价格降低到30文左右的价格,甚至在接连的技术提升之后,大幅度的降价。

    商人永远都是追求利润的,当70文能够卖掉的时候,谁会想到60文能够卖的更多,甚至是50文?

    这跟古代商人的创新能力不强有关系,很多时候,古代商人,都会拿着一件东西,然后卖一辈子,这是通病,在一生的事业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会主动的降低价格,那不是把手中的钱向外送么?

    赵信有足够的产品,可以赚到钱,同时,也希望定海军的产品,都是最广泛的,面向整个大众的,如果刚开始的产品,就搜刮一批,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市场,给搜刮干净了,后续的产品还怎么推出。

    可持续发展,用高工资和待遇,培养出来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这才是应该做到,这也是赵信花费巨大的力气建设铁路的根本原因。

    按照2000里的铁路,总投入在700…800万贯来计算,20万公里,差不多就是7到8亿,这在北宋,是一个庞大到可怕的天文数字,却不是不可以接受的数字。

    运费是制约着商业化的最大的问题之一,有些时候,比起厘金和关卡更可怕的。

    厘金会增加成本,但是总体不多,涸泽而渔的毕竟是少数,运费却是海量的增加,甚至无限量的。

    拿着汴梁到西北,2000里的运费,一石达到5贯的可怕成本,让任何一个销售价格在一石20贯的产品,都没有长途贩运的价值。

    商业化,不是要制造高价值的产品的,虽然定海军也占据了一些高价值的产品,可是这些不是主流,看赵信介入的这些领域,馒头,钢铁,肥皂,这些无不是人民接触的,每天都会用到的东西。

    赵信用工业化带来的效率和成本控制,成功的让他的产品,开始在五大水系销售,可是一旦超过了200里,所有的优势,将会荡然无存。

    水运低廉的成本,让定海军的商品,可以快速的占据市场,五大水系附近,可以说是北宋最为富庶的地方,也集中了三分之二的人口。

    可是市场,谁会觉得不够大,已经开发出来的成熟的市场,他们能够赚取的资金不少,可是未开发的地方,就真的不行么。

    从某种程度上面,这些地方,更加适合工业化的环境。

    运输,讲究的有来有往,后世的一些大货车,除非是真的赶时间,否则的话,谁会放空的回来。

    一次运费几千上万,如果真的放空回来,油费和过路费要自己承担,跟这个相比,等几天,在货运部配货,这也没什么,有时候,倒霉的情况下,会在异地登上十几二十天的时间。

    北宋这种情况有相对比较明显,那些已经开发的市场,那些发达的,靠近水系上面的市场,更多的是买方市场,他们或许有一定的资源,却已经被开发的差不多了,他们更多的是购买定海军的产品。

    因为航运来说,有严格要求,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效率,才能够产生集群的效用,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多定海军的船队,回来就是打空的。

    这在短期,在定海军的产品,利润率较高的情况下,是可以接受的,这样增加了效率,可是一旦利润率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线上之后,就不行了,着代表着巨大的浪费。

    那些未开发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资源丰富,发展比较慢的区域,他们因为交通,或者其他的原因,守着宝山没有办法应用。

    拿着交通不便的大山来说,无论是山林之中的珍贵数目,山珍,各种的水果和动物,这些在汴梁,或者是一些大的城市之中,都是非常畅销的,只不过高昂的运费,还有繁杂人工,让他们没办法送出去的。

    在运费降低到足够低的程度,按照现在马的利用率来说,最少可以降低马车的运费的500倍,至于降低人力运输的,就更多了,可能会超过1000倍,也就是说,原来一石五贯的运费,可能就降低到十几文,甚至是更少的程度,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