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价之内,进行自由购买。

    从第一天,牛马的交易,就开始创造新高,本身,韩琦等人估计的,马的价格大概是100贯,在第一天,已经突破了115贯,这个价格,实际上,也是这些商会默认的最高限价。

    一般的骏马,要比普通的良马高一点点,西夏马等,他们的大体价格在80…120贯之间的,最好的千里马,可能高达四五百贯,甚至上千贯,可是这些,就算是在整个交易之中都是少数。

    辽国把所有有可能调动的牛马都给拿来,也不可能把那些千里马拿出来的,就算是在马群数量庞大的辽国来说,千里马,也是其中非常少的哪一个部分,这对于军队的将军来说都是难得的,哪怕对于丝绸更加的渴望,也很少送到北宋来,除非是漏下了。

    几百万匹马之中,千里马可能只有十来匹,就算是在军队之中,都不够分,更别说放在交易会。

    所以,这些马只是北宋意义上面的骏马,在辽国和西夏,最多算是良马。

    那么他的价格极限也只是150贯左右,在掺杂了良马和普通马的大群来说,平均115贯的价格,已经算是不低了。

    在这些商会看来,这多余钱,只是给韩琦一个礼物,看起来,只是从100贯到115贯的提升,总数上面,提升了15%,可是这可是20万匹马的庞大交易的,哪怕一贯的提升,也代表着总的成交量海量的增加,更别说15贯。

    当第一天交易落下帷幕,全部牛马都已经成交完毕,8000匹马,全部成交了,按照一批提升15贯,仅仅是马的价格上面的提升,就让这一天的成交额上升了12万贯,推而算之,如果全部成交的,都是按照这个价格的话,整个马的交易,就会提升百万贯。

    哪怕是灵州合议制定下来的今天,哪怕已经获得了2000多万的牲口,可是百万贯依然是一个非常高的数量,多了百万贯,可能未来西北掌握的资金和力量,也会更多起来。

    第一天,一共有1000个商会出手,不过,最终获得马的,只有300多个,其中最大的一个商会,获得了400匹的,他几乎完成了20个组的竞拍,平均价格高达125贯一匹,可以说,正是这个商会的动作,拉大了整体的价格。

    第一天之后,当所有的商品尘埃落定,当马落到了各个商会的手中,关于这一批马质量好的消息,开始传开了,有些时候,听过大师的勘验,看到的,只是一个部分的东西,可是真正买到手中的时候,才是全方位的观看,这些更能够看到最细微一点的质量。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在这些商会之中,最不缺的,实际上,还是这些马车,货物什么的,不用选择,直接装土,当天第一天牛马大会结束的第一天,就最少有200辆以上的马车,套上了来自拍卖会的马。

    西夏马名气很大,可是更多的名声,实际上是军方传出来的,这些马,偶然间,流入了中原之中,也落不到他们这些商会的手中,这不存在有钱没钱的问题。

    跟商会比谁有钱,那是不可能的,商人们如果想的话,可以调动成百上千贯的资金,可是无论是背景,权势,还有一些潜规则之类的东西的,这些马都没有一个成为商队的运输工具。

    现在,他们可以亲自的尝试这些西夏马,亲自尝试西夏马的强大。

    虽然说,整个拍卖会,进行的节奏很快,只用了4个时辰左右,就完成了全部马的拍卖工作,也就是牛稍稍耽误了一点时间,在交易完成的时候,距离天黑,还有一个时辰。

    这200个马车,有的,就是围着渭州城,不停的转圈子,也有直接跑到旁边的县,或者镇的。

    他们没有一个精确工具,却可以通过经验,通过一些固定路程,来测试这个马的各种数据。

    当然了,时间不够,不可能做长时间测试,可是短距离的测试,还有一两个时辰的长时间的赶路,也可以测试出部分的东西。

    很快的,当夜幕降临下来的时候,200辆马车,回来了100辆,剩下的,可能会长期测试。

    短短的2个时辰,还无法测试出全面的数据,在有经验车夫的手中,已经可以测试出部分的东西了。

    或许这些车夫,对于马的一些潜在的东西上面,不如这些大师,可是20年,甚至是30年经验的车夫,他们只要驾驶着马,不用很长的时间,就已经可以判断出这个马,在马车之中的作用。

    很好,没错,就是很好,西夏的马,处于高纬度的地方,再加上有过一部分西域马和蒙古马的一些的血统,在苦寒之地的长期生活,他们的爆发力,耐力,甚至是负重能力,相当的出色,不能说,就是天然,最的适合的马车的马,却是水准之上,再加上本身天然的优势,这些,是很适合的一种马。

    当这个消息在渭州不胫而走之后,真正的变动开始了,就在当天晚上,这些商会除了自身之间的一些串联之外,大规模的约见了钱庄。

    这个消息,传到了韩琦这里之后,韩琦对于接下来的变化,已经胸有成竹了,这是一个好事情,不过还没有最终确定,他还没有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渭州牛马大会还没有开启的时候,关于晚上的消息终于传来,在参与到这一次渭州大会之中,最大的超过50个商会之中,有47个,跟钱庄进行了联系,不约而同追加了资金,而且幅度非常的大。

第三百八十九章 时间等于金钱() 
当天晚上的测试,因为时间短的关系,完整的信息,还没有出来,对于长期性,还有稳定来说,还没有判定出来,对于这些商人而言,之前获得的这些已经够了,这些数据已经可以判断,这些马在商业上面的用途了。

    这一次的渭州牛马大会,只是一个突然出现,甚至大部分的商人而言,如果不是西北的商会大肆的推荐,他们不会参加。在他们或者主动,或者被动的过来,原因就是为了获得马。

    马在封建社会拥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无论是速度,还是力量,都是长途和短途运输的首要选择,哪怕力量上不如牛,速度这一方面,就完爆牛了。

    拍卖会最少还有30天,甚至保持着现在的销量,20万匹马,也需要20天以上,才能够完全成交,可是这些商会都有些紧迫了。

    哪怕是抛售商品,哪怕是调动资金,绝大部分的商会都不会调动全部资金过来,跟这些优质的马比起来,他们手上掌握的资金,还是稍稍差了一点。

    在也是昨天晚上,在消息传播开来之后,大部分的商会,都约谈了钱庄的根本原因,他们需要把自己调动过来。

    到现在,参加渭州牛马大会的商会之中,西北的十大商会,已经不是最大的商会了,却是最热切的力量之一,可哪怕是他们,也不是把全部的资金都给带过来的。

    西北的十大商会,他们年成交额都超过了100万贯,能够极限调动的资金,也在30万贯左右,更别说更大规模的商会,西北的十大商会,他们平均只是调动了10万贯左右的资金,更大的商会,也没有调动全部的资金,绝对数量很多,可是比例不多。

    所有参与到这一次交易之中的商会实际上,没有拿出自己的全部力量。谁会把全部的资金,都压在一个交易上面,哪怕是马这样稀缺的物资。

    可是来到了渭州之后,特别是亲自的见到了这些马之后,他们改变了,这些马,都是北宋意义上面的骏马,力量大,能够长期的工作,可以更快的拉动东西,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没错,就是速度,这个对于普通的升斗小民,或者是农民来说,只有在农忙和抢收的时候有用的字眼,却是商人们追求的关键。

    封建社会,是以农耕为基础,整个节奏都比较慢,多年来形成的农村的环境,一直都是低节奏的,缓慢的种地,缓慢的生活,缓慢的一年又一年。

    一个人只有那么多的土地,植物的生长,也是有季节性的,种植的时候,稍稍累一点,收割的时候累一点,其他的时候,勤劳一点的,可以在中间的时间,浇水,除草,一些懒一点的,甚至这些都不用做,坐等收割就可以了。

    这中间会产生差别,差别却不会太大,无外乎是勤劳一点的,一亩地多打个三五十斗,连一石都很少上去,这种情况下,勤劳一点的出去打零工,没有那个追求的,就是在家热炕头生小孩。

    平静而和平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就是人口的迅猛增加,百年时间,就增长了两三倍的样子,这样的平均到每年增长的数字,都接近百分之一左右。

    这可不是几十万,几百万之间的百分之一,而是数千万的百分之一,一年增长的静数字,几十万以上,这成为了北宋力量增长的根本。

    传统的封建农业,跟现代化的工业,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工业,特别是现代化的工业,只要上了生产线,上了工厂,就是一个高潮,工业会稳定的以固定的速度,向前发展,这些,在短时间看不出来什么,时间长了,积累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作用了。

    不过在所有的人员之中,有一类人是例外的,那就是商人,或许是北宋所有职业之中,跟现代最为接近的一个职业,只有商人才会追求效率,才会追求速度。

    有一个很明显的差别,同样的两个商人,拿到了同样的货物,一个走的快一点,一个走的慢一点,当快一点的,提前个三五天的时间抵达,把这些急需的产品送到了地方的时候,可以创造出高额的利润,后来的,说不定,东西就卖不出去,甚至是亏本。

    商品具有时效性和独占性,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创造利润的产品,因为大量的供给,产生了拥有和解决了之后,变的不那么的稀缺,需求的人也不是那么的多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就自然调整,或者表现为价格下降,或者表现为商品滞销。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在别人眼里,只是累积金钱的一个的过程,可是对于商人而言,那是生与死的考验,有时候,一天的差别,一方赚大钱,另外一方,却是卖不出去,或者干脆出现大规模的亏损。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经过了现实证明的,甚至是鲜明的例子,一方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剩下跟风者,只是慢了一小步,却损失惨重。

    说的,在10多年前,汴梁大水,黄河决口,突发的大水淹没了汴梁,长达数天的洪水,让的汴梁损失惨重,也让粮食成为了最可怕的问题,当时短短10天之中,粮价高达10贯每石,足足比平时增加了十几倍。

    因为水灾的关系,无论是黄河,还是京杭大运河,都无法完成运输的,整个城内,除了抗洪,就是严格限制粮食,再加上一些投机者,粮价立刻飞上了天。

    城内的粮食,除了少部分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其他,都已经背洪水泡坏了,这种情况下的,粮食价格飞涨,甚至连政局都有些不稳。

    粮食关系到稳定的政局,任何时候无粮都不稳,这种情况下,只要运送粮食进入到汴梁,多少都能够卖出去。

    百万人口的汴梁,每天的消耗能力,达到了可怕的程度,所有的商会都在想办法,获得粮食,这几乎是摆在面前的钱。

    可是他们传统的道路上面,很难,单纯的向外传递消息就不容易。

    当洪水还没有彻底的褪去,在汴梁城内还是在危机的时候,信义号就提前的做出了行动。

    信义号用了手段,在背后人物的帮助下,调动了200匹骏马,用了的4个昼夜,从汴梁到蔡州,在从蔡州获得了最少200大车的粮食。

    当这一批粮食,运到汴梁的时候,获得了暴利,一共1500石的粮食,几乎都以12贯以上的价格销售了,而成本不会超过2贯,获利超过万五贯。

    这样短平快的交易,前前后后才四五天,动用资本也少,可是利润巨大,让无数人跟风,成为了一时热潮。

    之后,又有人陆续运来,甚至因此引发了汴梁周边的个州郡,粮食价格大规模的上涨,跟风者没有意识到,前面的几天至关重要。

    洪水总会褪去,特别是这样淹没汴梁的超级洪水,也只有峰值的那一小段时间,当降雨不再继续,最少说河道和运河的水会恢复。

    北宋的水发达,恢复力度远比后世快的多,河水下降,水运通畅,各种物资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汴梁之后,一些耗费巨大代价,从周边弄来的粮食,面对着京杭大运河疯狂的粮食,没有砸在手中就是好的。

    可是亏损还是产生了,运费,获得好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再加上粮食上涨的因素,运到了汴梁的平均成本超过了3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