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5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有多重要,一条铁路对于军事上面的作用,叶清臣非常了解,如果全部的军队,都能够以八百里,甚至六百里加急的方法前进,节约的钱粮不知道多少,而援军将会源源不断,就算是派遣数十万大军,也不在话下。

    西夏已经灭亡了,有必要这么做么,虽然辽国也应该防备,可是辽国不从河北出兵,转而从西北,那就正中了北宋的下怀,这也是西夏一直都袭扰,却一直都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

    西夏就算胜利了,也不过是袭扰一下西北,连京兆,他都不可能达到,可是辽国却是威胁,一旦突破了三关,将会直面河北,一旦突破河北,那就是澶渊之盟的旧事了。

    军事上面的用途,哪怕是写的花团锦绣,也不会让叶清臣多重视,他更关注着后面,果然,在之后发现了经济上面的作用。

    这中间,主要分成了三个部分,西北水利工程,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个年头,在原有的基础上面,继续的扩张。

    之前是干线的流域的建设,主要是用黄河水,还有其他的水,来浇灌土地。

    这一点,已经展现了作用,西北开辟了无数土地,并且收获了海量的粮食,这成为了西北的立身之本的。

    继续深化,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面,继续的做细微的工作,让水充足,并且让田地更多。

    预计到今年年底,耕地面积,在现有的基础上面,增加3倍。

    3倍!这个数字吓住叶清臣了,叶清臣知道目前西北的土地的总量,单独西北,或者是某一个地方而言,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可是衡量到整个西北,甚至北宋的程度,这已经非常大了。

    西北的耕地,甚至可以达到河南的程度,可是现在,3倍的结果是什么概念,河南和关中,再加上北方河北的一部分,也才这么多。

    西北才多少人口,哪怕是韩琦用了种种手段,为西北增加的人口,他们的人口也只有河南的五分之一,这么多的粮食,足以支撑西北的军队,同时向外辐射。

    3倍之后,就更多了,计算下来,3倍的话,会开发出2000万亩的土地,按照2石来算,可以出产4000万石的粮食。

    这个粮食非常的可怕,按照一人一年4石粮食来计算的话,单纯这些粮食,就足以养活1000万人了。

    也就是说,这里变成了一个粮仓,这一点,就算是叶清臣也没有想到,他以为,西北能够支撑几十万大军的花费,再支援整个边区就可以了,没想到,他甚至可以辐射整个关中和河北,甚至一部分汴梁的消耗,也可以兼顾。

    东京有百万人口,也因此,粮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每年,从江南运送的粮食,高达数百万石,如果这笔粮食,从西北运输,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之后的一个数据,再一次的让叶清臣双眼一抽,在预计的产量之中,并不是4000万石,而是9000万石。也就是说,这些土地的产量高达4。5石。

    叶清臣虽然是读书人出身,可是多年涉足实物,也让他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

    三司说白了,掌管着整个北宋的财务,有些像是财政部,粮食局,税务局的,还有计划委员会的结合体。

    每年北宋的赋税有多少的,而4石的产量是什么样的土地拥有的,就算是江南,也只有很少数的土地拥有这么的产量。

    叶清臣向赵信提出了疑问,赵信也简单的进行了解答。

    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产量,丁海军农业技术的支持,是不可或缺。

    跟整个北宋的农田土地状况相比,河套盆地的那些土地,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土地的面积够大,同样的,拥有大量的畜力。

    赵信知道,在古代,曾经有一种八牛犁,可以集中八头牛来犁地,只不过那种犁,限制性很强,不是一般人能够用的起的。

    在后世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参考了牲口的使用,赵信做出了16牛犁,这种犁可以16头牛并排的使用,一次性可以耕种相当庞大的面积,效率极高。

    这个研究,正好在西北用上了,西北别的不多,就是土地多,曾经是西夏的土地,不存在小部分的使用,在村庄的基础上,假设了大规模的建设农场,一个农场拥有万亩,甚至更多的土地。

    地多人少的前提下,这些大型的牛犁正好可以在这里派上用场,这也是韩琦使用了五分之一的人口,却耕种了比中原更多的土地的根本所在的。

    八牛犁适合提高效率,却不足以提升亩产,真正提升亩产的,是丁海军的农业技术,无论是种子,还有耕种的栽培技术,这些得到了的丁海军的帮助之后,韩琦就照搬的使用了,效果不错。

    这些技术,提升的幅度并不高,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可是真正有效,并且显示威力的,是肥料。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勤劳的中国人,早就知道粪便的作用,甚至唐朝还有一个人,因此而发家的。

    可是这种东西,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因为臭的关系,没有人愿意去研究。

    这一点,跟后世截然不同,赵信清楚农家肥的作用,也知道一些发酵和混合的技巧,在农业之中早早的就使用了的,特别是西北,因为没有基础,一张白纸,容易书画,同时,人虽然不多,可是牲口数量庞大,把牲口的粪便集中的处理,既能够减少病虫害,也可以增加产量。

    这些作用结合到一起,就是目前西北的高产量,最高产量的那些农田,冬小麦加上夏粮,收获在9石以上,就算是最差的,两季下来,也超过3石,远超过中原的薄田。

    叶清臣彻底的明白了之后,也向赵信询问了肥料的关系,知道是牲口的粪便微微有些失望,可是接下来,赵信的话,又让他兴奋了起来。

    赵信接下来,会跟三司合作,在中原绝大多数人口超过2万的城市,建设堆粪场,这玩意虽然恶臭,可是却是宝物,城市之中的粪便横流,也不适合城市,适当的堆粪,然后进行销售,可以大规模的提升粮食的产量。

    只不过,在西北,牲口数量众多,产量也较大,足以保证绝大部分的土地都得到施肥,可是在中原,虽然人口众多,可是乡村收集不起来,单纯城市,也供给不了那么多。

    有的提升就可以,按照赵信给的数据,可能建设这个之后,可以让整个北方,增产差不多的3000万石,平均每亩地能够增产4斤左右,这个数量非常不起眼,却对王朝的稳定非常关键。

    一个粮食总量,就足以让叶清臣倾斜,北方贫瘠是惯例,在汴梁,还有一条京杭大运河,过了洛阳之后,运费就显著增加,曾经的天府之国的关中,已经变得人口稀少了。

    如果有足够的粮食,让关中回复,对于整个北宋的支持,还有西北的支持是非常大的,单纯这样,就足以兴建的铁路了。

    更别说还有畜牧和矿藏,西北本身的优势畜牧业,在西北边患解决了之后,就凸显出来,再加上赵信的技术,半圈养,青储饲料,这些可以让同样的草场,养活更多的牛羊,西北的牛羊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暴涨,可以给中原更多的肉食。

    更别说北方各种矿藏,煤炭,铁矿石,还有其他听过的没听过的矿产,只要持续的开发出来,获得的收益,甚至比其他的几条路更大。

    三点要点,非常清晰直观,叶清臣也顾不上之前的几条铁路线,背后到底有多少的权贵了,直接拍板,定下了这么一条东平铁路的修建,东京到西平府,全长2200里左右的铁路,就这么定下来了。

    

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热潮() 
丁海军在修建汴梁到应天府的铁路的同时,实际上,已经开始探测汴梁以西了。

    没办法,丁海军本身所处的位置,靠近海边,交通是方便了,可是各种资源不足的。

    工业化的根本在于,用庞大的生产力,吞吐着物资,无论是原料,还是产出,都非常的庞大,这样才能够支撑整个丁海军的发展。

    现在,丁海军还没有完成蒸汽机的制造,还没有找到橡胶,可是现在没有找到,就代表着将来没有找到么?

    自然界之中,蕴含橡胶的生物,可不是橡胶树一种,不过是橡胶树,属于是蕴含的总量比较的多,同时,提取的方法比较容易的那种。

    实际上,赵信所知道的,很多植物就蕴含有橡胶,其中最多的就是杜仲,只不过,提取的方法没办法知道,只能能慢慢的来准备。

    按照实验的进度,或许,用上几年的时间,都未必能够制作出,可以量产的橡胶,可是实验室完成最终的提炼,制作出橡胶的几率很大。

    目前,关于蒸汽机的研究,实际上,就卡在了橡胶之上,其他的替代的材料,无法达到橡胶的程度,让最大的蒸汽机不过是0。5马力左右,这样的动力,根本就无法满足丁海军的需要。

    可是,只要实验室生产出来橡胶,并且被卡牌系统记录,作为一种常备的物资储存起来的话的,哪怕动用四分之一,甚至是一半的卡牌系统的产能,都是可以接受的。

    学历史的,哪怕不是学的世界历史,可是作为一个常识,蒸汽机的作用,赵信非常之清楚,一旦蒸汽机完成,铁路就不会是现在这么的复杂的铁路,而整个丁海军的生产力也将会得到巨大的攀升。

    英国,依靠着蒸汽革命,短短的几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岛国,成为了世界制造的第一大国,而丁海军已经普及了工业化,还有流水线的方法,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蒸汽机的研究完成,哪怕是最初级的,最简单的那种蒸汽机,只要密封性和动力性达到,整个丁海军的生产力,就会得到井喷。

    蒸汽革命的基础是什么,是煤炭,没有任何的一种矿产,有煤炭的作用大,他是整个工业的血液和脊梁,没有了煤炭,蒸汽机就无法顺利的进行。

    只要丁海军把本身,还有琉球都给开发出来,对于蒸汽机的需求是非常可怕的,或许,琉球还有些煤炭,但是煤炭的储量并不足,而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煤炭储量最多的地方是哪里,是山西。

    这里储备了整个世界都非常侧目的煤炭,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山西的山水的下方,几乎蕴藏的都是煤炭的。

    蒸汽革命的普及,几乎必然,会让煤炭的需求大大的增加,现在,铁路只是贯通了应天府到汴梁,再修建应天府到江宁,应天府到的大名府的铁路,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修建前往西北的,才是最重要的选择。

    当然了,其他的地方,赵信也没有欺骗叶清臣,西北的一些基本的数据,是经过了韩琦,还有丁海军在西北的一些商会确认过的。

    不是说,赵信简单的提点,就出现了这么神奇的效果,赵信对于北宋的提点,从来都没有停下来,甚至连肥料,也曾经做过努力。

    只不过,北宋没有多少人相信而已的,毕竟,只是弄点粪便,再对粪便进行简单的处理,就能够让粮食的产量增加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这种情况有些匪夷所思。

    可实际上,就是如此,直接向农田之中释放粪便,容易烧掉庄稼,反而有害,放置的时间足够长,大部分的营养成分,会被挥发掉。

    农家肥的方法,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在农民之中总结出来的,又经过了20世纪后半段的科学研究,是最佳的配比,跟寻常的施肥相比,效果最少提升三倍到五倍。

    肥料的作用,已经是证明的了,添加肥料,可以让粮食生长的更好,在后世,已经成为了一个人所共知的事情。

    可是在北宋,习惯的力量巨大,绝大部分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和贵族的手中,他们不认可,或者是看不到成果,也就不可能推广。

    反倒是西北,那是一张白纸,韩琦当时也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法,赵信和定海军,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可以让西北当时拥有的人口,土地,开垦出更多的土地。

    只要有足够的土地,耕种方法,就没有必要了,就按照赵信的来就好了。

    恐怕是韩琦都没有想到,最终会有现在的结果,当时他的想法,一亩地平均一石,算下来,3000多亩,差不多有3000多万石,就可以基本的解决西北的问题,并且让九边的粮食得到解决。

    谁也没有想到,最终会有1。2亿石的粮食,单纯这些粮食,如果全部应用起来的话,足以养活3000万人。

    这可是大半个北方的人口,在本身有产出的前提下,这个粮食非常的关键,更别说,还有大量的牲口,有铁路的话,这些也可以快速的运出来,更好的服务于北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