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5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脑海之中的三视图之中,把函谷关去掉,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函谷关这里,作为千载雄关,是曾经的秦朝,唐朝的立国之本的,一旦函谷关被攻破,整个国朝都会动荡。

    现在,一下子把他拆掉之后,一切都明晰了,函谷关这里是非常险峻,可是并不是无法通行,他的险峻在于15里比较狭长的山谷,因为蜿蜒曲折,根本没办法修建铁路,这是一个巨大的限制。

    同样的函谷关的存在,就如同一个堵塞一样,堵在了这个关键点位上面,这个关卡,可以说是整个秦岭的核心,能够在庞大的秦岭之中,找到这么一个位置,并且修建城市,这是古人的智慧所在的。

    可是现在,一旦拆掉,那么一切都没有问题,或许,铁路依然无法修建,可是公路却可以。

    在北宋,还是以官道为主,可是在定海军,水泥路和高等级的公路,已经普及了,马车和其他的车辆,甚至是行人,可以轻松的在这些道路上面前进,拥有较高的速度和效率,这也是定海军的出色之处。

    只要拿掉了函谷关,就可以在函谷关修建一条比较宽敞的道路,这是一个关键所在,通过简单的计算,这样或许比起直接通行铁路效率要低,却比之前强大的多,这就是一个解决的方案。

    既然铁路修不了,那就不修了,在这里放一个终点站,形成一个节点,函谷关的险峻,也就是15里左右,用一些火药,加上水泥等方法,还是能够贯通一条不错的水泥路,专门负责链接和转运,这就可以避开这个问题,到时候,只是分成两段的铁路而已。

    这是没办法的选择,却是唯一可以在现在时间点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是通过直接挪除决定的,跟之前,赵信在网上看到的一个笑话有关,都是看起来愚笨的方法,却实际解决了问题。

    一个全自动的工厂,有一个环节,要解决下来,最少需要投入1000万美元,在资金缺乏的前提下,厂长用了一个本办法来解决,这不过是一个通过和不通过的两种判断,让人来判断,多开一个人的工资而已。

    这个笑话的本源,是这个厂长笨蛋,全自动,用人的话,不就变成半自动了,这何尝不是一个解决的方法,一个人的工资,哪怕发的100年,能够有多少,可是要获得这样的自动化程度,在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花费巨资引进,那也是亏的。

    对于发达的外国来说,这确实是一个笑话,可是从另外的意义上面来说,这何尝不是,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下,最终想到的办法。

    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外国人的技术来呢?外国人的这种全自动化,真的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么,就算是能够解决,真的花费有这么多么?

    在没有办法实现的前提下,保证效率的同时,增加了一点点的耗费,这是可以接受的。

    现在就是如此,在直接相连的铁路,没有办法实现,又必须要修建这么一条铁路的时候,分成两段,然后中间相连,这是唯一的方法。

    连续的思考,让赵信略微的有些疲惫,在脑海之中,完善了最终的方案之后,15里的秦岭,中间通过炸药,最少可以开发出,最窄的地方有12米,最宽的地方高达180米的道路,只要使用了定海军高标准的水泥,这个效率并不会比铁路差多少,唯一没办法的,就是卸货和装货,这个也可以用集装箱,或者别的方法来解决。

    太累了,赵信不是不想,找出别的解决方法,而是在他的认知之中,其他的方法,很难解决这些问题,这已经是他能够想到最好的方法了。

    在解决了函谷关的这个问题之后,整个东平铁路,就没有别的困扰了,实际上,除了函谷关之外,其他的铁路施工,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整个关中,包括了之后的河套平原,或许会有山地和关卡限制,但是随便都可以解决,比起函谷关,这些太容易了。

    很快的,整个东平铁路的建设方法,在赵信这里汇总了之后,交给了三司审阅,最初审阅的官员,看着整个报告,这种丁海军式的报告,在最近开始多了起来,他们也从最开始的不习惯,变得习惯了起来,相对于以前的北宋的那种,云山雾罩的看不清楚,这些非常的明确,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所有的一切,都有各种的证据支撑,这就是定海式的报告。

    最开始还不经意,铁路修建,是丁海军的强项,这一点,只要能够说的通就可以了,可是在中间的地方,他们发现了问题了,其中有一项,霍然是拆掉函谷关。

    函谷关,从战国时期,开始闻名于世,是秦国的关键关口,据守在函谷关,哪怕千军万马都无法通过,一旦突破函谷关,基本上,秦国的国都,就要直面的兵峰的威胁了。

    之后汉,唐,千年的时间,函谷关已经不复当年的强大了,可是他的名声,却书写在了汉人的骨子里面,关于函谷关的描写和诗篇,一直都不少,这么一个千年雄关,在这个时候,要拆掉了,这已经不是他们这些小官吏能够处理的事情了。

    在封存了这个报告之后,开始上报,恐怕连赵信都没有想到,这么一个解决东平铁路的举措,在仁宗的朝堂之上,再一次的起了纷争,并且引发了一系列的后果。

    。

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么证明() 
函谷关,在中国历史上面,最早的雄关之一,在战国中后期,非常的知名的,秦国跟六国之间的争斗,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函谷关,要么是秦国兵出函谷关,要么是六国合纵,攻破函谷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哪怕是秦国的强大,没有了函谷关,他也别想挡住六国的兵峰。

    楚汉之争,隋末争雄,函谷关都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只不过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本身作为王霸之姿存在的关中,因为历史的变迁还有过度的开发,变得贫瘠了,函谷关也失去了应有的风采。

    从唐朝之后,关中几乎再也没有成为都城的记载,取而代之的,则是河南。

    这么一个雄关,出现在了朝堂,而且是在这么的一个结果之下出现,拆掉函谷关。

    哪怕,这么一个雄关,已经很久都没有用途,可是雄关还是雄关。

    在几年之前,还有提议,修一修函谷关,原因无他,西夏越来越猖獗,影响了整个西北,当时几次败仗,不但让西夏立下了根基,还让关中动摇。

    只不过,后来,看西夏的动作,或许影响边关还可以,但是长驱直入,如同辽国一样,威胁到北宋复地,那是不可能,当时正好没钱,也就搁置下来了。

    现在,居然提议拆掉函谷关,想什么呢,哪怕这个关卡再怎么的破烂,只要不拆掉,随便就可以修建起来,现在西夏灭亡了,天知道会有什么别的事情,一个函谷关,说不定在将来能够救命。

    在朝堂上争论开来的时候,没有人支持拆掉,就算是对东平铁路一直都很支持的叶清臣,也非常犹豫。

    作为朝堂之上,最了解东平铁路,也是对东平铁路的一切最为知晓的他,也难以决断,没错,函谷关现在,确实是没有什么作用了,可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万一有用了呢?

    难道东平铁路,就这么的搁置么?

    正在这个时候,一直都没有说话的韩琦,突然的说道“一个破旧的关卡,又有什么好珍惜的?”

    韩琦的话直接而刺耳,其他人顿时有些听不下去了,纷纷提到,或许可能呢?

    “没有什么可能!”韩琦平静的说道“只要铁路可以修建下去,就没有这种可能!”

    如果说,除了叶清臣之外,什么人对于铁路更加了解,那就是韩琦无疑,曾经跟赵信在铁路工地呆了好几天,接下来,还多方的了解铁路的一切,虽然那一次实验,他没有去,可是之前和之后的一系列的布局,他都了解。

    对于铁路,韩琦也非常的清楚,之前只是纸面上的,后来修成之后,他才发现,铁路的可怕的。

    一个可以日行千里,在紧急的状态下,甚至可以超过1000里的东西,可以在一两天的时间,把军队布局到千里之外,同样的,也可以运送足够的物资前往,这对于军队来说,是何等的可怕。

    好水川一战,他为什么会败北,是一些阴差阳错和指挥错误,可是如果,他手头上,有10万,甚至20万禁军,结果一样么?

    西夏当时的实力,10万大军围剿一万禁军,最终的损伤,西夏是高于北宋,北宋之所以会败,是战略上面的,而不是战术上面的,几乎每一场战斗,北宋都可以以弱胜强,损失也比西夏低得多。

    铁路,是一个让军队加速行军的可怕助推器,如果当年,西夏立国的时候,北宋有铁路这样东西,西夏还能够立国,短时间调动十万大军,就平了西夏。

    边患之所以会难以处理,会越闹越大,就是因为耗费太大了。

    当大军行进300里,那很容易,一个突击,可能几天的时间,500里,就困难一点,需要多方准备,千里,那就是噩梦,2000里,那就要动摇国力了。

    西夏逐步的做大,可是到最终,调动过去的禁军,不会超过10万,还是陆陆续续的,真的有了火车,可以一次性调动10万以上的精锐禁军,早就平息了。

    目前在朝堂上面,就在军事上面的了解,其他人都不如韩琦,韩琦侃侃而谈,深入浅出,一下子把之前边患的危机,还有现在有了铁路之后的解决方法,一下子说的七七八八了。

    这下子,连仁宗都有些明白了,铁路是一个好事情,别的不说,单纯在军事上面,一旦有了铁路,各地的边患将会不复存在,在萌芽状态,都会被扑灭了。

    固执的人还是有,而且还不少,函谷关只是一个小事情,关键在于这个头不能开,文武之争,一直以来,都是北宋的重头话题,到了北宋中期之后,文臣占据上风,武人被贬谪,可不能在这里掉了链子。

    确切的说,枢密院的枢密使,也都是文官,武官不可能做到这个程度的,可是韩琦此时,却没有一丝文官的体味,铁路工程只是一个方面,拆掉函谷关,也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他是为了引出另外一件事情。

    连一个小小的团体之中,就有各种各样的争斗,更别说朝堂之上,一下子,函谷关的事情,已经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文武之争。

    韩琦用一系列证据证明了,在核心区域不可能出现问题,函谷关可有可无。

    可是其他的文臣,纷纷让韩琦来证明,这怎么证明的,铁路还没有修建完成,就算是有一条汴梁到应天府的,也不能说明问题,文臣们很快就可以否决掉。

    看着气势汹汹的文臣,枢密使贾超昌本身,应该是站在韩琦这一边的,可是面临着韩琦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他更多的是站在旁边看笑话。

    不过,今天韩琦的表现有些奇怪,为什么要支持这个问题呢?拆掉函谷关,这个是一个大事,连叶清臣都没有力挺,他一个枢密副使这个时候力挺,没有一点点的意义啊。

    如果韩琦真的是这么一个冲动的人,他也不会在枢密院这么的痛苦了。

    同样的,贾超昌也看到了韩琦的影响力,本身,韩琦能够在西北脱颖而出,就已经维系了不少人,前段时间,西北的潜力和发展,让众多人看中,无数的家族子弟前往的西北,他们或许不会铁杆的支持韩琦,却也会站在韩琦背后,这股力量不小,这也是他痛苦的根源。

    想不明白的贾超昌,顾不得朝堂之上争论的结果,更多的把心思放在韩琦的身上,他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对,韩琦似乎太冷静了,目前整个朝堂上面的局势,是绝对的一边倒,可是韩琦丝毫都没有一边倒的感觉,反倒是给贾超昌一种,稳操胜券的感觉,难道这种情况之下,韩琦都有翻盘的办法么?

    韩琦的脸上露出了笑脸,他一直都在努力的创造这个机会,隐藏的一些盟友也在帮忙,最终挑起了朝堂的文武之争。

    这是他刻意造成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朝堂上面的绝大多数,都绑起来,那么才能够推动接下来的下一步方法,这个机会他不会放过。

    韩琦微微一笑,面向章德象平静的说道“章相,如果我拿出方法证明,大宋目前全无敌手了呢?”

    章德象作为首辅,在朝堂之上,在韩琦这么的问出这么一句话的时候,他也不好拒绝,稍稍一转,平静的说道“如果枢密使能够证明,那当然是拆掉函谷关了!”

    章德象很老成的没有在韩琦的话语之中,向外发挥,就事论事,如果韩琦真的能够证明,拆掉就拆掉了,拆掉一个函谷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