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6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芯┖投┚驮诒澈蟆

    辽国的中京和东京,距离南京的距离并不远,差不多也就是骑兵几天路程,一旦有报告,可能不足10天的时间,就可以赶到。

    可是现在,这个时间,无限的拉长了,从辽兴宗的御驾亲征开始,护卫在辽兴宗周边的,差不多25万大军,除了不足5万守卫在东京之外,剩下的,都追随种谔进入到了东北,最远的已经深入到东北1500里。

    哪怕对于骑兵来说,一天300里,已经是极限了,大军进发跟单骑前往,这有很大的区别,。 涔﹀�鍚Ю锛蛹闭飧鏊俣龋�鞘窃诓煌;宦碇�械玫剑�退闶橇晒��瘢�蝗怂�硪彩羌�蓿�娴拿刻?00里以上,马都会被跑废了。

    战马,特别是重骑兵的战马,哪怕到了辽国,也不是说随处可见,再加上重骑兵全部披挂之下,他们最适合的是短距离的冲刺和战斗,而不是长距离的行军,对于重骑兵来说的,千里奔袭,包抄侧翼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是绝缘的。

    也就是说,就算是得到消息,从得到消息那一刻开始,从辽军所在的位置,到目前的幽州,也需要5天以上的时间,综合来算,最起码有15天以上的日子,更别说,宋军在山海关这样的关卡,设立棱堡的。

    按照北宋最不乐观的估算,在北宋出兵的时候,第一时间,被辽军发现的,并且,辽军也是在第一时间,向着辽国的主力请求援助,之后,主力并不停留,直接支援的前提下,会花费20天的时间。

    这个20天,也就是北宋能够用于攻击幽州的时间。

    换做辽国巅峰时间,在幽云十六州,有接近30万的额军队,几乎整个辽国的精锐,都会云集到边境和南京。

    现在,只剩下的5万,一些比较弱小一点的城市,被直接的放弃,军队大部分都集中到了幽州和边境。

    对于北宋而言,目前考虑的关键,就是在三关附近,接近3万的军队,而这些军队,一共分成了4个营地,跟三关隔着差不多50里相望。

    负责主攻的,是中央禁军,这一部分,虽然是后续换装的部队,可是曾经也有优良的传统,最远的时候,可以追溯到一甲子之前太宗时代。

    在所有军队之中,责任最轻的,则是狄青率领一步,25万对3万,这是搏兔之力,所有云集在三关的军队,包括曾经三关的军队,都会一起出马,狄青率领10万大军,从西方出兵,原来三关的接近7万大军从东方,他们会从两个方面,迅速的包抄,切断辽军的后路的,争取不放过任何一个辽军,到全面包围之后,8万原来京城禁军,会作为主力,正面的包抄辽军大营。

    这个计划,是韩琦亲自的定下的,为的就是减少狄青的消耗,对于边境的辽军,韩琦只是准备用3天的时间,3天之后,无论这些辽军最终的结果如何,狄青都会率领大军对幽州进行攻击。

    三关是北宋防御的重点,因为过了三关之后,就是河北之地,再前进千里,就是北宋的京畿腹地。

    可是对于辽国来说,同样重要,以雄州为例,兵出雄州之后,只有250里左右的地方,就可以抵达折津府,也就是的目前辽国五京之一的南京。

    整个幽云十六州6万多驻军之中,其中3万驻扎在辽宋边境,折津府的驻军,不超过2万,这就是机会。

    南京也是曾经涿郡,历史上,都是著名的军队重镇,是唐朝安禄山的起家之所,虽然,还没有到元朝时候,成为大都发展,可是一直以来,都是北方军事重镇。

    幽云十六州,从接近百年之前,并入到辽国,可是涿郡还是一个重点,哪怕没有经过系统的修缮,也是一个不下于兴庆府的庞大的城市的,这个城市,是近乎不可能被攻破的,可是现在,有了长弓和炸药的组合,让攻占他,成为了可能。

    此时此刻,对狄青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包抄到位,这一点,对于目前狄青率领的军队而言,是非常容易的。

    狄青本身的属下,是河北禁军,这一点,早在贾朝昌主导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加强了,全新的长弓,新式的训练方法,包括了大量的装甲的。

    整个北宋禁军,没有那个时候,有现在这么的加强的,长弓从本质上,改变了北宋的攻击力。

    从春秋时代到战果,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改制,到了战国时代发展到了巅峰,四大强军分别是齐击士,赵骑士、魏武卒和秦锐士。

    齐击士和魏武卒他们的侧重点不同,却基本上都是步兵,前者是熟悉各种手段的轻步兵,后者则是重步兵,赵骑士是骑兵,至于秦锐士,则是从商鞅变法开始出现,是为了军功,奋勇向前的秦国兵卒的代表。可是真正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则是以秦弩为主的秦锐士。

    远程兵种,天然具备着比近战兵种有着优势,秦锐士统一六国,这个不用说了,这是远程的胜利。

    三国时期,大量的斗将,这或许是三国演的夸张,可是远程兵种不足是关键,到了唐朝,再到宋朝,个人的武力的作用,已经逐步的减少,类似的以一敌十的猛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智将,原因无他,远程兵种越来越多,就算是有项羽之勇,面对着神臂弩的大量集中,也必然饮恨当场。

    可是从唐宋开始,没有任何一个的军种,是以远程为主体的,各种各样的弱点,特别是面对重骑兵的时候,远程兵种的弱势尽显无疑。

    长弓或许未必是一个全能的兵种,可是强大的远程攻击,特别是破甲箭的出现,可以在数十步之外的,破除重骑兵的马甲,再加上超过普通的远程四五倍的速度,带来的可怕的杀伤力,虽然说,持续作战能力,没有较大的增强,可是强悍的攻击力,让没有任何兵种,可以抵挡长弓的爆发,也让长弓,成为了北宋新的主力兵种。

    现在,长弓兵除了在西北进行了短暂的野战之外,还没有多少的亮相,这一次北伐,长弓绝对是主力兵种,注定要震惊天下。

    10万大军,有7万匹马,其中最精锐的是5万,他们可以保证人均一马,无论是重骑兵,还是长弓兵,都是可以骑马机动的,可以快速的包抄到位的。

    5万大军,从西部离开了三关的,侧翼包抄百里,会运作到了辽军大营的后侧部位,其他的7万多三关的军队也会同时包抄。

    17万的大军,或许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给挡住,可是阻拦大军是没有问题。

    辽军丝毫都没有意识到,就这么一天的时间,北宋就动手了,甚至这一天,出了少许出来侦查的骑兵,大军都没有出营。

    对于这些出来侦查的骑兵,北宋的做法非常的简单,直接干掉,不给他们逃脱的机会,望远镜加上偷袭,再加上长弓超远的射程,有心算无心的前提下,几乎一个都没有跑。

    北宋是不宣而战,辽国也根本没有意识到北宋会发起攻击,就算是十几个侦查部队的损失,也不算很大,加起来也就是几百人而已,在辽国3万多大军面前,根本不算什么,更别说,这些侦察兵,他们的纪律并不好,有很多次,深入到北宋境内打草谷的记录,三四天不回来正常。

    有心算无心,加上北宋的实力更高,在短短的一天时间之中,完成了合围,在第二天,负责主攻的队伍,抵达到了辽军的营垒之前的时候,辽军都没有意识到战争到来。

    原来,在韩琦的计划之中,3天的时间,主攻只是最后一天,第二天的时候,主要是清扫周围的兵力,并且集中到辽军大营的面前。

    现在提前一天达到了,24万大军,开始逐步的向前,到辽军面前15里位置,结合成了一个整体,然后开始逐步的压上,这中间,原来三关的兵力成为主导,因为更小的包围圈,兵力用的就少,到围困到了辽营的近处,比如说一两里的地方,狄青的军队就会抽出来。

    这可是3万大军,还是辽军之中,比较精锐的那种,就算是韩琦再怎么的自大,也不可能自大到3天时间,就可以解决问题的,3天的时间,是为了包围。

    15万大军,包围三万多,还是在狭小的营垒,就算是短时间无法解决问题,也可以围困住,而腾出手来的狄青的,则可以长驱直入。

    3天的工作,用了2天不到,就解决了,当包围圈缩小到了10里的时候,5万主力就空出来了,狄青稍事休整,停留在原地埋锅做饭,然后等了一两个时辰之后,在得到了确切的军令之后,立刻向北出发了。

第六百六十三章 全歼辽军() 
辽军哪怕再怎么的迟钝,当大军围困上来的时候,也该惊醒了,他们慌乱的做出准备,开营出战。

    这出乎了北宋将军的意外,这个边境的辽军,到底是多长时间,没有上过战场了,他们又是多么的自大,面对着数倍的军队,居然敢出战。

    难不成,真的以为,北宋的军队都是软脚虾,这不可能的,就算是没有进行长弓改进,以前北宋的常规兵种,3倍左右的兵力,也足以战胜辽军,更别说是5倍以上。

    这一战,跟狄青已经没有关系了,他需要迅速的向北,打通前往折津府的道路,用最短的时间兵临折津府。

    其他的地盘,再多,没有折津府的,整个战略的任务就是的失败的,而一旦拿下折津府,折津府南方的这些州,几乎就是囊中之物了。

    5万骑为先导后续的5万,慢慢的跟随,按照两个州,最多就是250里,现在更少一点,因为他们已经深入到辽境,大概就是210里左右,以目前骑马的速度,也就是2天,或者3天的路程。

    接下来的路,狄青要单独的完成,唯一的支持,就是在山海关的棱堡,还有一些情报上面,可是10万对幽州还剩下的一两万军队的,根本不成问题,他的任务就是速度。

    回到边境这边,辽军大营,15万大军把四个营地都给团团围住的,他们虽然没有进入到辽国境内的作战任务,可是这四个大营必须要拿下,最少说,要把他们打残了,围困起来,不能够让他们逃了。

    因为炸药的存在,就算辽军选择最为稳妥,选择龟缩到营地之中,都没办法守住,现在出营野战,就更加是如此了。

    宋军稍稍整顿,以重甲步兵作为前方守卫的,以大型的长枪组成防御阵地,然后后续布满了长弓,而数量并不多的重骑兵则放在侧翼,等到辽军的阵营破碎之后,追击使用。

    辽军没有估算占据,在三关边境的这些辽军,除了打草谷,几乎就没有什么战斗经验,他们以为,这些精锐的禁军,还是以前他们碰到的那些平民,最终的结果当然是惨不忍睹。

    集团冲锋的辽军,最终停留在了150步左右,看似近在咫尺的距离,却成为来的天谴,无数飞翔的长箭,特别是那些破甲箭,轻松的撕裂了他们引以为荣的重甲,无论是人,还是马,都损失惨重。

    面临着无法承受的攻击,他们甚至无法跑,长弓最远超过300步的射程,让150 步到300步之间,成为了一片修罗场,半数辽军,被直接的干掉在这里,还没有接战,一下子,辽军损失了一半以上。

    在惶惶不可终日的逃走过程之中,接近7000重骑,分成了十几个小队,对于辽军进行追击。

    一方失去了士气,仓皇逃窜,一方士气高涨,装备什么的都要超出许多,一番掩杀之下,能够逃回去的辽军,不超过1万人。

    一下子损失了三分之二,这对于任何一个队伍的打击,都是巨大的,这些辽军还被分成了四个部分,最少的一个营垒,只剩下2000人,最多的那个也不过是4000人左右。

    虽然说,这些营垒,处于辽宋边境,属于是辽国比较强悍的营垒,是半永固的,可是他们还没有等喘息一下,宋军的攻击再一次的开始了。

    同样是长弓,之前对于辽军的攻击,参战的长弓手,不过是整个宋军的三分之一,他们也没有全力以赴,依然有余力,而后续调动上来的,则对营垒进行压制。

    箭雨,这个在战场上面的称呼,可是几乎密密麻麻,把整个战场都给弥漫在内的箭雨,谁也没有见过,密密麻麻的,如同雨一样的下来,根本就没办法躲闪,而剩余的辽军,则是躲到固定防御,或者是石头的后面,有些颤抖。

    辽国也算是强大了,可是他们何曾看到如此可怕的箭雨,最关键的是,那些石头的防御,面对着破甲箭,几乎被穿透了,密密麻麻的箭雨,把所有的地方都给犁了一遍,到处都是箭。

    早知道北宋富庶,却不知道北宋富庶到了这个程度,这样的精铁的箭矢,不要钱的放出来,难不成对方都不知道疲倦么。

    本身,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