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6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通的辽军,除了最开始的时候,出其不意的拔掉了大量的女真部落,其他的辽军,很难威胁到大一点的部落,早有人探查,或者迁移,或者跑掉。

    可是对于种谔就不一样了,望远镜,更高的素养,还有各种的装备,让他们在这里几乎是无敌的。

    干掉了10多个部落,全部清理干净,烧光之后,不但让女真的血流的更多,也给自己打开了一条道路,等于是在女真的腹地杀出了一条路从另外一段跳出来,而此时,距离种谔最近的辽军,还在200里开外,正在跟女真的骑士绞杀。

    入夜,种谔带着部队进行休整,在这样千里奔袭,连续的行进之中,种谔也不是没有损失,累计损失700多人,其中在攻击女真部落的时候,最少损失了400左右,其他的,或者是跟辽军战斗,或者是因病因伤而退出的,剩下了不到3300人,可是此时的精气神完全不一样了。

    跟西北,甚至是北宋的战斗完全不同,这才是适合骑兵奔袭的地方,种谔甚至有些舍不得走了。

    想法是不错,如果在辽军同女真争斗的时候,他们能够有更多浑水摸鱼的机会,如果留下来,肯定会立下不少的战功的,换做一般的将军,或许真的留下来,最起码留下来半个月时间,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并且危险性不大。

    种谔是年轻一辈之中,少数一些有远见的将军,在此时此刻,最大的目标已经达成,就算是在杀伤几千上万的辽军,对于整体战略也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反而会把所有人陷入到危险之中的。

    或许,在东北的奔袭之中,他没有搜集到更多的情报,却对辽军的情况更加了解,并且得到了女真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北宋是有帮助的,与其冒险去做危险的事情,倒不如及时的离开,保全自身。

    种谔悄无声息的离开,不带走一片云,留下的,却是一片的混乱,在经过了短暂的接触,辽军和女真的损失都非常大,辽兴宗愤怒异常,开始采用灭绝的做法,而女真也反以颜色,在强悍的外部压力之下,女真各部族居然有逐步融合的迹象。

    遥远的东北发生的一切,谁也不知道,皇城司的触角,开始深入到辽国的每一个角落,可是那是集中在幽云,还有辽国的重点城市,越是往北方,实际上,触角就越是薄弱的,只能够通过一些间接的信息知道。

    关于种谔的部队,暂时没有办法直接传递消息,信鸽也不太保险,只能够通过辽东半岛回去再说。

    种谔在离开女真控制区域之后,一路相当的小心,在不是确定安全的前提下,不敢轻易的前进,4000多人七扭八绕之下,用了比直线距离多了2倍的路程,好在,离开了女真控制区域600里之后,逐步加大了速度。

    辽国的控制区域,大片大片的无人区和牧场很多,只要小心,避开一些人口稠密的城镇,野外几乎是骑兵纵横的舞台,再加上一定的换装,外表套上辽军的服饰,也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整个队伍行进越来越快,预计一周的时间,就可以抵达辽东半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最多十天,就可以上船离开。

    在北方,种谔借助着骑兵和缜密的计划,把整个辽国境内,掀了个天翻地覆的时候,在折津府,狄青也做好了最后的准备,8个营垒的修建完毕,也预示着折津府在没有外援的前提下,无法冲出城防。

    在确定用炸药的方式攻击之后,狄青也没有耗费多余的力气,甚至连佯攻都没有几次,最少4条地道在修建,同样的,还有2条备用,是挖掘了一半停下来的,这些地道,只要有一个炸响,炸塌哪怕一小段的城墙,也就意味着,折津府的没顶之灾到了。

    。

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 
狄青在折津府的城下,在8座营垒完成了之后,几乎每一个营垒,放上一万多的军队,这些营垒,或许比不上棱堡那么的无懈可击,可也是在钢筋巨木等的帮助之下,非常的牢固,毫不客气的说,守卫了一万大军,就算是有3万来攻击,也不在话下。

    折津府有三万大军么,没有,短时间有援军们,也没有,这就是无可攻破的堡垒,他只用等待,地道挖掘成功就好了。

    挖地道,这在攻城的时候,算是一个比较取巧的方式,一般守城方都会防守,一般大一点的城市之中,都会有专门听音的井,这个井的作用,就是为了防止地道攻城。

    历史上的折津府,是有的,曾经作为不少北方重镇,甚至在窦建德的时期,还作为国都的存在,这么一个城市当然会有这些东西。

    只不过,折津府落入到辽国手中,已经超过了百年,在百年的时间之中,岁月流转,不知道有多少东西,都渐渐的消失殆尽了,更别说这些听音井,就算是有,辽国也要会用才成。

    实际上,炸药攻城的方法,听音井实际上是没有作用的,因为整个地道只是挖掘到的城墙附近,没有向内。

    过去的地道攻城,那是挖通一条进入到城内的道路,把城墙这么一个防御性的工事给隔开,这种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上面减少伤亡,并且取得攻城的成功的。

    有经验的守城者,首先通过地道听音,听到那个方向有地道挖过来,然后在那个方向,挖掘一个深壕,派人防守,或者是用水火之类的倒灌,就可以避免这个情况的发生。

    可是这个地道,最多就到城墙的底下,也就是说,地上的部分,是在外面,除非辽军跳出来,在外面攻击,否则就算是听到了,也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他挖。

    这也是太平天国时期,这样的攻城方法,屡屡奏效的根本原因,除非是能够在外面瓦解,或者是在地道挖掘到之前,就等来援军,在兵力和援军都不足的前提下,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地道挖掘到位,然后把城墙给炸塌。

    这是一个无解方法,除非,城墙的地基,如同后世那样,打的很深,深入到地下十来米,并且是底下大,上面小的结构,足够的坚固,超过了黑火药的爆炸极限,这样才能够抵御这样的方法,不然的话,根本无法防御。

    狄青不知道,这是无解的,他还担心,对方对着他的方向挖掘,甚至挖通了之后倒灌,这些都是麻烦,甚至是毁掉地道的,所以一直都在小心的戒备。

    好在,一切都非常的顺利,有了先进的工具的帮助,挖掘的速度更快,左右也就是一两里长的地道,又是黄土的结构,派遣了几十个人,并且昼夜不停息的挖掘的,速度进展的很快。

    终于,到4个地道,都挖掘到了城墙下方,对方丝毫都没有反制和相对的挖掘的时候,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狄青把这一次,来到幽云之后,携带的所有炸药,一共是160石,全部都用上,开始准备分成4个,后来,考虑了一下,分成了两个。

    对于攻城而言,两个无法抵挡的缺口,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了,没有必要弄成四个,他已经占据绝对的优势了,四个缺口反而会分散兵力。

    同时,折津府的城墙,比起之前的几个,要高大的多的多,这种情况之下,更多的炸药也保险一点。

    现在当然不是棺材了,而是赵信给做出的一种容器,不但有更多的引火点,可以在一瞬间,把绝大部分的炸药,都比较均匀的点燃,以保证同样时刻之中,爆炸更多的能量,另外一方面,也足够安全。

    160石,也就是8吨左右,分成了两个部分,就是一个4吨,这样的完美黑火药,足以炸掉很长一段的城墙。

    狄青做好了全部的准备,当所有的炸药都放进去,并且铺设好了导火索之后,最终的战争,就此到来了。

    10万大军,一起出营,人上一万浩浩荡荡,更别说是十万。

    其他的6个方向,并没有出营,只不过是在营垒之中戒备,一旦辽军出城,借助着长弓和营垒也足以抵挡住,真正的精锐,抽调了1。5万,这些全部是重步兵,或者说,一部分重步兵,另外一部分,是从重骑兵转化的重步兵。

    在八个营垒,把折津府包围的水泄不通的前提下,骑兵能够起到的作用,已经相当的微弱了,毫不客气的说,只要留下个两三骑,用于追击,其他的可以投入到攻城之中。

    跟之前涿州之战,不太一样,那个时候,单纯长弓就已经解决了一切的问题,然后炸开城门冲进去,就可以了。

    这是折津府,不但比涿州大的多的多,驻守的也是最精锐的辽军,就算是能够通过炸药,炸开城墙,给与他们巨大的打击,不依靠这些重步兵的拼杀,也几乎不太可能取得胜利。

    1。5万,已经是目前能够抽调出来的全部了,几乎跟辽军一比一,再加上战损和士气,狄青有足够的把握的拿下,只是不知道,要损失多少。

    时间已经到了,狄青听着营垒的号角,然后穿着着铠甲,走出了营垒。

    护卫和中军列队,等待着他,狄青翻身上马,然后跟随着一众亲卫,开始离开了营垒。

    而此时此刻,外面,一对对的步兵还有弓兵开始离开,已经休整了十多天的时间,谁都知道,胜败在此一举。

    对于狄青来说,这个时候是他最高光的时刻,折津府,辽国南京,这一个庞大的城市,将会成为他囊中之物,不管未来如何,这一个城市,将会永远铭刻他的名字,他来了,他征服。

    城墙之上,上万的辽军,也在严阵以待,从高处容易看到下面,在对方兵临城下的时候,根本不会疏忽,宋军的任何动静,都会惊动他们。

    实际上,对于守将而言,非常看不懂,为什么宋军来了这么久都不进攻,甚至连佯攻都没有一个的,难道他们就这么相信,辽国没有支援么?

    当然了,支援也不是十来天的时间能够到的,有20天就算快的了,可是宋军就这么以为,十来天就能够攻下折津府,虽然宋军数量庞大,可是折津府的城墙也不是吃素的,到时候,就看谁的手段强了。

    摆成了攻击的阵营,然后长弓列队而出,在攻击涿州的时候,动用了3万长弓手,可是面对着折津府的时候,翻了一番还要多,而且最关键的是,还有5000最精锐神雕手。

    如果放在别的弓箭手部队,神雕手,绝对是射箭最为精准,百步穿杨那是基础,可是放在长弓手部队,射的准只是其次,关键是能够使用更加强大的长弓,并且使用的是穿甲这样的重箭。

    他们的任务,就是集体攻击一些有掩体,或者是遮挡的部分,以破甲弓的强悍,摧毁对方的士气。

    双方都在等待,辽军似乎更加平静一点,因为十几天的时间,已经让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但增加了大量的守城设备,比如说,油锅,金水,滚木等等,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以增强守城的强度,任何人想要攻城,都必须要越过这些东西去。

    站在高台之上,几乎跟对方的城墙平齐,狄青所处的地方,距离城墙,差不多500步以上,这个距离,别说是弓箭,就算是的八牛弩,也很难达到。

    或许,军中有神箭手,可以划过这个区域,可是身边的护卫,加上狄青对于自己身手的相信,也足以你让他站在这里的。

    别说是500步,就算是1000步,3000步,望远镜也可以把城墙上面的一切看的清清楚楚,现在是500步,拿的优势高倍度的望远镜,更加的而清晰了。

    对方的准备,不可谓不完善,可惜,他们想错了,在历史上,战争的发展非常缓慢,如果换成任何的时候,这样的布置都可以称之为完善,可是在目前,使用了新的战法,这些落伍了。

    “开始吧!”狄青轻轻的下达了命令,身后的旗手,迅速的挥舞着手中的旗帜,军乐奏响,攻击的指令,瞬间的发布下去。

    训练有素的北宋禁军,在听到了命令的指令的第一时刻,就从静态突然的转化为了动态,一个个的长弓搭起,一个个的命令下达,重步兵开始向前逼近,而长弓做好准备。

    快步前进的重步兵,迅速的逼近100步左右,这个距离,是弓箭的射程,重步兵的目的,就是为了骗辽军弓箭出手。

    这个是不能忍,辽军立刻还击,差不多有3000多弓箭手,开始对准重步兵进行攻击。

    辽国的骑兵出色,可是射术并不是很强,只不过在军中,还是有专门的射手队伍,他们的实力很强的,3000多的射手,射出了不少的箭矢。

    可惜,他们遇到的,是身披着全身重甲,而且还是用精钢制作出来的重甲,这样的重甲,别说是弓箭了,就算是神臂弩,都有很强的抵挡作用。

    叮叮当当的声音作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