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不下辽国,就没办法获得庞大的土地,定海军还是在海岛上面,肯定会出现问题。

    岛国容易崩溃,这也是后来历史上,被证明的得。

    不过,提前的进行,算是一种冒险,也不算是一种冒险,因为北方的发展,相当的顺利,就算是现在动手,有些问题,可是整个问题也不大。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当时估摸的时间,是考虑到定海军本身一些问题,留有余量,整个余量,是防止遇到什么问题。

    比如说,在清缴游牧部落的时候,发生点意外,再比如说,早遇到了辽国的干涉的。

    可是现在,事情的发展非常的顺利,在无数军民的共同努力之下,现在北方以绥化为中心,已经初步完善了,绥化和海参崴之间,建立了最少4条公路路线,还有逐步向南蔓延的公路,核心城市之间,交通非常方便。

    就算是这个时候出征,最多会对边角产生一定的影响,可是只要周围没有敌人出现,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两者叠加到一起,最终催动了这一个庞大无比的军事行动,之前的海参崴登陆,算的上是比较庞大的攻击,动用了50万大军,还是100万民夫,这一次,动员民夫的数量少一些,毕竟,不需要建设,只需要战争而已,可是动用的军队的数量却是超过了曾经的数量,创造了定海军的记录。

    对于辽国的攻击,同样是分成三个部分,以蒙古作为西方,以绥化作为北方,在辽东半岛登陆,从南方,三个方向,分别动用了30万大军,也就是说为了这一次灭国之战,一共动用了90万大军。

    这个动员规模,在整个辽宋历史上的上百年的时间,也是一个巅峰的数字。

    在北宋几万大军就收回了幽云,跟辽国对持凭借着棱堡的强大防御,才做到了这一切的。

    可是北宋再怎么说,也就是几万人而已,跟定海军这样一下子动用了9 0万人,就算是在辽国全胜的时候,整个军力也只是比丁海军强大一点点,百万左右,其中四五十万还是凑数的,精锐的部队,也就是在六七十万之内。

    热武器时代跟冷兵器时代的代差,让辽国跟定海军之间的距离巨大,60万人,也基本上断绝了辽国的生还的可能,甚至连逃走都是不可能的。

    超过90万人的调动,其中分别处于3个方面,最容易的是在定海军,通过大量的船只运送过去的30万,只要从定海军运送到辽东半岛,然后登陆就可以了,这部分是最简单的。

    相对于曾经登陆的海参崴,这里最少近了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海域也相对比较平静,进入到了渤海,几乎是进入到内海,比较的安全。

    北方的两路大军,不但需要占据庞大的城市,还需要堵住辽国主力的位置,分成了记录大军,彻底的包抄过来。

    现在辽国失去了大量的土地,还是有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要彻底的包抄过来,不但需要足够的军队,也需要一个良好计划。

    从广南亮相开始,定海军就开始做准备,攻击的路线,使用的兵力,还有作战的方法,这些在参谋部不知道做了多少的推演,现在,终于到了最后的状态了,所有的统兵将领都胸有成竹,他们整装待发,准备出动。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准备之后,在庆历九年的四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一个庞大的,装满了30万大军,还有各种的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物资在内的庞大船队,从定海军悄悄的扬帆出海,他们的目标,是一千多里之外的辽东半岛和渤海湾,一共会在12个地方登陆,到时候,每一只队伍,都会针对一个目标,他们将掀起灭辽之战的序幕。

第七百二十七章 火炮平推() 
辽东半岛,这个辽国并不怎么看重的地方,只不过因为北宋偷袭的关系,在这里驻扎了一些军队,大概也就是2万人左右,用于拱卫整个东京,防止遭受到北宋的再一次的进攻。

    之前,这里是安定的后方,可是现在,伴随着北宋的占据幽云,距离这里更加的近了,大海挡不住,只能够在陆地上抵挡。

    在辽国看来,就跟北宋之前那样,也就是几千的人马上来,2万人,守卫住战略要地,足以抵挡。

    没错,如果真的按照辽国所想象的,用4000人左右,跟2万人打,这很难,可是定海军不一样,他不但装备更好,一个全副武装,拥有火炮2000人陆军,足以干掉2万人以上的辽国正规军,更别说,这一次,是倾巢出动

    30万大军,在上千艘大大小小的船只的运送之下,一次性的投入到了整个渤海湾,会分成18个部分,分别进攻辽国的主要的城市,其中,在辽东半岛,只有一只队伍,总数只有2万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点,一直都是兵法之中所推崇的,现在,在定海军投入实战之后,哪怕是战斗力和武器装备,远超过对手,也做好了系统的调查。

    位于辽东半岛的辽军的主力,分别在5个城市,而北宋也分兵了的,差不多用了4000人左右,放在辽东半岛跟东北的连接处,用于阻挡溃兵的逃离,剩下的,基本上三四千人,分别攻击5个城市,拿下五个城市,就代表着整个辽东半岛被占据。

    听起来很复杂,可是实际上,做起来根本不复杂,在最少4艘战舰的护航之下,装载了四五千人的船只,直接在距离城市最近的地方登陆,这些地方都是经过了调查,适合船只登陆。

    然后,经过了严格训练,装备什么方面,都异常的出色的定海军主力,立刻给了辽军一个下马威,本身,定海军的战斗力,构成了战略集群的前提下,可以一个打十个,现在,不但数量差不多,辽军还一点都没有想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是当敌人打到面前了,还不知道,甚至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这个仗还能打么?

    辽东半岛之战,在整个灭辽之战的前面,它的占据,将会成为整个灭辽之战的根基,因为距离济州岛较近,同样的,还有来自定海军的船只支持,大量物资卸下,然后直接支持未来的东京和中京之战。

    整个战局,只是经过了一天的时间,就落下帷幕了,火炮和火枪的配合,有两个城市的军队,直接连军营都没有出,在睡梦中,就遭受到了优势火炮的覆盖攻击,加上后续火枪的包围,几乎只是支撑了一刻钟,就了账了。

    最晚结束的,是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攻击,不是因为他的战斗力更强,是因为,他们缺少粮食的关系,选择了派人去附近的山里打猎。

    最少有1000多人散出去了,哪怕端了老巢,要想把这些人从山里弄出来,清理掉,也需要时间。

    不过,在开战之后的第二天,整个战局就结束了,整个辽东半岛2万多辽军,最终直接被干掉了12万,剩下的,或者伤,或者投降。

    辽东半岛的战争,注定,只是一个开胃菜,然后28万的军队,次第的在渤海湾登陆,他们在不同的地方,方向也不一样,但是在登陆之后的一两天时间,都会进入到城市或者军队的范围之中,开战。

    南方开打了,北方也不例外,在差不多同样的日子天才刚刚的暖和,北方的冰雪还没有彻底的花去,从绥化出兵的30万大军,兵锋直指沈阳。

    而从蒙古出兵的20万大军,则威胁中京,一东一西,两个现存京城,被定海军直接威胁。

    南北双方,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战略方法,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为了封锁消息。

    定海军只要攻击辽国,灭亡辽国,那么这个消息就不可能瞒得住,一个跟北宋密切相关,并且投入了大量的密探,进行调查的国度,说灭了就灭了,还不知道是什么人灭掉的,这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除非赵信会跟蒙古那样,一战而下,然后屠城,杀掉所有的人,剩下的奴役。

    先不说,从后世走来的赵信,这么做之后,所存在的心理上面的压力,就说价值方面,赵信都不会这么做。

    连之前,从幽云俘虏的人员,都已经在这几年的时间之中,逐步的创造了价值,他们的民族不一样,历史背景也不一样,可都需要向前看的。

    更好的生活,更加平等的,更舒适的日子,不管什么人都愿意干,赵信建立的工业社会,是需要一大批的劳动力,同时还需要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而不是最简单的努力,这就更加促进了这一切。

    哪怕是北地汉民,融入到丁海军世界的,已经超过了70,就算是契丹族,还有蒙古族,他们融入的速度都不慢,越是底层越是如此,反倒是在高层,贵族之中,有些顽固派。

    这些既得利益,曾经过了更好的日子的一批人,他们不愿意就这么的臣服,对于他们,做法很简单,继续压迫,用的折磨,让他们逐步的想明白,或者,把辽国灭掉,让辽国皇帝和高官贵族,亲自给他们讲述前途。

    连这些人都可以放过,其他的人,就更加是如此了,在这次,除了必须作战之中杀掉的,剩下的,能够俘虏的,尽可能的俘虏,争取不伤害,这就必然,无法清理声音。

    为了避免麻烦,在赵信看来,这一次的灭辽之战,不存在意外的可能性,只不过,如果被北宋知道了,过来干涉,或者是通过某种情况干涉,会让他非常难做,只有拿下了辽国,趁北宋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之前拿下,剩下的,就好办很多。

    既成事实之后,又展现了自己的力量,会让北宋的这些人,重新的做出选择的。

    彻底的保密,当然是不可能完成的,可是一定时间之中,选择保密,却是可以做到的。

    相对于南方,要阻截所有的区域,不给任何人通过,向南方通报任何的情报,北方就简单了很多。

    如果情报人员向北,绕道几百公里,在定海军的控制区域之中,绕路逃出去,到了更北方,在没有足够的快捷的方法的前提下,可能会浪费十几二十天的时间。

    定海军从来就没有想过,彻底的封锁消息,他要做的,就是十几二十天的时间。

    如果换成之前,在没有火炮的前提下,哪怕辽国弱成渣,也别想用十几二十天的时间,拿下辽国,可是在拥有了火炮之后,特别是重型的攻城炮之后,一切就简单了,没有任何的城市,能够阻挡定海军的脚步。

    按照约定,南方先行登陆,而在登陆之后2天,控制到南方的诸多交通要道,在这些全部都做好了之后,北方菜开始攻击。

    定海军通过相互的联络,几乎动手的时间相差无几,在这样的高强度的攻击之下,辽国措不及防,一下子,在短时间之中,就失去了大部分城市,一个个的战略要点被拿下。

    这些战略要点,都是经过了认真的考虑,最终拿出来的,南方是齐齐的平推,如果不确定能够阻截,或者全部拿下,可以暂缓攻击,甚至等到中京和动静相继攻破了之后再说,可是北方,无论是蒙古方向攻击中京,还是绥化方面攻击东京,都是尽可能的快。

    绥化到东京,1300多公里,可是实际上,定海军控制的范围,差不多是绥化周围600里左右,这已经足够的克制了,这也就意味着,大军只要行进700里,就可以抵达是沈阳的城下。

    在冷兵器时代,甚至是相对于之前的炸药攻城的时代,行军700里,不算什么,在拥有足够的马匹的前提下,一天可以保证200里以上,3天就可以攻击到沈阳城下。

    可是这中间辽国拥有最少4个重要的城市,换做炸药炸墙,每个城市会耽误15天的时间,这已经是尽可能节约的最快的时间了,可是在定海军拥有火炮的前提下,每一个城市,就浪费了半天的时间。

    10天的时间,这是计划之中底线,可是实际上,速度更快。

    炸药要挖掘地道,整个地道挖掘的时间,最少也是15天,不是不能加快,在加快的话,容易产生坍塌,并且被敌人发现。

    可是有些东西,做的多了,自然而然就保不住了,就如同第一个大规模用炸药来攻城的太平天国,在初期,面对任何的城市,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是后期,为什么攻城的步伐就慢了很多。

    或许有太平天国占据了南京之后,攻击力保守的关系,可是另外一点,太平天国的攻击势力在大规模的下降,伴随着清军对太平天国的套路的熟悉,有了防备之下,攻城的速度立刻就会大规模的降低了的。

    对于辽国,不是赵信小看他,辽国能不能明白,炸药是什么回事,都有问题,可是有了火炮这样的武器,要什么炸药,火炮才是攻城最佳的选择。相对于埋设到下面的火药,火炮,特别是重型火炮,对于城墙的破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