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7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浓硫酸,一般情况下,是不跟铁产生反应的,除非是温度的升高,在保证一定温度的前提下,这个反应过程,需要在铅室之中进行,只有铅才能够抵御住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能

    这里,没有采用这一步,节约了很多,不用制造铅室,更不用考虑浓硫酸在大规模生产之中的腐蚀作用,只是一个高温煅烧的过程,注意一下温度和一氧化碳就够了。

    孙吉他们也来观看了,因为之前长弓的事情,让孙吉不敢小看赵信弄出来的任何意见东西,在孙吉看来的,赵信真的是神仙手段,一张简单的,在任何人看来,都非常简陋的弓,却拥有着庞大的威力,这样花费了几天的时间,这才做出来的东西,应该很不简单吧。

    他们看不懂这个到底是怎么用,七嘴八舌的在那里讨论,更多的是在讨论这会不会是一个武器的,因为铁箱子和众多的木炭,似乎是要冶炼,难不成,要做出来绝世的武器,类似落月弓那样。

    特别是薛玉,孙吉手中已经有了一把落月弓了,他的力量差一点,无法拿起落月弓,可是赵信答应给他弄一个减力弓,一脸期待的看着铁箱子,心中充满了期待。

第一百二十七章 炼器还是炼丹() 
听到了孙吉等人的讨论,甚至神兵利器的想法,赵信忍不住苦笑了,孙吉他们肯定是想错了,看起来像是炼器的铁箱,锻造的根本就不是武器,

    他是答应过薛玉,给薛玉弄省力弓,省力弓,说白了,就是把后世的一些的偏心轮和滑轮组应用到这个弓上面。

    因为是使用了更长的弓弦,省力不省弓,拉开弓的力量的减少了不少,可是弓弦月更长了。

    对于后世,材料学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整体的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的,多长的弓弦都可以制作的出来,可是对于这个时代,大部分的弓弦都是用各种动物的筋来构筑的,这也是长弓没有普及的重要原因,人们又一个朴素的认知,弓弦的弹性越好,弓的威力越大,一些强大的筋,用来做短弓,还可以,长弓就不行了。

    省力弓的弓弦,三四倍于普通的短弓,比起长弓都不遑多让,甚至更强,因为薛玉的力量,到时候,肯定是5石以上的,这样的弓,做出来,弓臂也要得到一定的长度。

    赵信答应过薛玉,给他准备省力弓,可是这个省力弓要到钢铁的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以,现在绝对不行。

    钢铁,从工业化诞生开始,就不再是个体的生产了的,钢铁更是工业化之中的核心,几百年后的清皇朝,耗费巨资,都没有建立起一个真正的钢铁联合体,汉阳铁厂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却长期生产不合格的钢铁。

    钢铁是一个国家的脊梁,脊梁都不稳定了,这个国家的立场肯定偏软,这一个弊端,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一直到新中国建立,钢铁才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指标,一直延续到赵信穿越前。

    从铁到钢,甚至是从粗钢到各种特定的钢铁,变化巨大,钢材的硬度,韧性,等众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信不是钢铁专家,甚至只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下钢铁,连成分和制造方法都不行。

    赵信如果改造钢铁,最多是在容器上,冶炼方法上,还有炼钢的一些方法上,这些在后世都是常识一样的东西,却经过了千年,甚至是两三次工业革命的积淀,肯定会有巨大的作用的,可是现在的环境不合适,保州这边,也算是有煤矿,铁矿也不远,可是苗家庄是一个硬伤。

    赵信上的高炉,哪怕只是小高炉,一年的产量,也在万吨以上,这几乎占据了整个大宋,泱泱大国的几分之一,哪怕现代化的生产,再怎么的代替了人力之后,也不是几千人能够推动起来的。

    少则万人,多则数万人,在苗家庄,根本无法应用,必须要等到以后,有了一个稳定的基地,对钢铁进行一系列的改造,推动了炼钢炉制造了之后,才可以

    这么小的一个铁的容器,怎么可能炼制钢铁,温度都打不到,真的达到了,也不可能用钢铁,必须要用一些耐火的材料。

    解释是没办法解释了,就只能够继续,当这个小型的钢铁容器炼制完成,整个反应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了,其他的材料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了。

    反应炉不大,1料,也就是大概10立方尺左右,也就是十分之一立方米,换算出来,也就是四五十公分的铁箱子,只不过上面有一个高高的烟囱,显得非常怪异,下面的炉子,也做了简单的处理,没有省柴灶,做了一些密封,以保证温度不随随便便的泄露出去,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燃料。

    赵信现在只是简陋的反应,不必那么大张旗鼓,可是天然的认知,还是让他不会特别的浪费,只不过这些,在孙吉等人看来有些怪异。

    当一筐筐的木炭拿来的时候,孙吉眼睛一挑,没多说什么,薛玉也是充满了期待,铁箱,木炭,炉子,这不是炼器是什么,难道赵信要给他一个惊喜?

    如果时间足够,赵信会采用焦炭,相对于木炭,焦炭更便宜,燃烧的笑过也稍稍好了一些,不过无所谓,木炭也不是很贵,在北方多山,多森林的地方,木炭只是费点个功夫而已。

    芒硝是早就具现出来,石灰石也是现成的,赵信吩咐他们,来时加入材料,10斤的芒硝,十斤的生石灰的,还有3。3斤的碳粉,这是木炭被碾磨成的粉末,石灰石和芒硝也是一样,被用石磙子碾磨碎了,利用工具混合在一起。

    这些混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古怪的粉末,放入到铁箱进行煅烧,没有选择专业的炼铁炉,温度已经不低了的。

    中国大规模的使用铁之后,到了北宋达到了一个高峰,北宋是可以融化铁的,铁的熔点在1500度左右,哪怕只是烧红,大概在700度会被烧红,伴随着温度的加大,这种红色会越发的强烈,一直到白炽的状态之后,就会溶解,这是一般规律。

    在没有高温温度计的前提下,很多的火候,都需要人为来控制,赵信设定了一个区域,他不是为了融化铁的,这没有意义,可是煅烧这个混合物,需要950度到1000度的温度。

    这一点,没办法,只能够估计,他不但自己亲自看着,还请来了一个对于火候认识比较深入的铁匠,他可以通过铁箱的色泽,判断出大致的温度。

    这不是精确的工业化大生产,只是一个偏大一点的实验,赵信要求,只是炼制出较高浓度的纯碱,至于这个纯碱的总量是多少,20多斤的东西产生1斤,还是一两,这没有区别了,都是在卡牌系统之中点亮。

    路布兰法,相对于其他制碱法,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一个比较鲜明的优点,却让它很好的跟目前的环境切合,在省去了使用浓硫酸的过程之后,有了纯净的硫酸钠,之后反应的煅烧生成物,比较的稳定,只要控制别把反应炉给烧化了就可以,多烧和少烧一点,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看到混合的粉末,孙吉他们已经开始疑惑了,薛玉也有些失落,当火焰燃烧起来,没有所谓的打铁和炼铁的过程,他们就明白,这不是炼器,可是脑洞打开的他们,却歪到了另外的方面,怎么感觉,赵信是在炼丹,可是这不是炼丹炉啊。

    这是新式的炼丹炉,赵信的遇仙,遇到的是陈传老祖,陈传老祖以睡出名,可是另外一个方面上,陈传老祖也精通于炼丹,中国古代道家祖师,基本上都是丹道大师,不过外人分不清道门的内丹外丹的区别,陈传老祖精通的是内丹,这跟外丹的炼制有巨大的不同。

    可孙吉他们不知道啊,仙人不就是神通广大,精通炼丹,一枚丹药下来,百病不生,无病无灾的,赵信之前的表现,之前无论是长弓,还是各种类型的弓箭,都展现出了一个工匠的才能,长弓很出色,却很难让他们相信,这是一个遇仙的高人应该做的。

    可是现在,赵信终于要回归到炼丹上面了,不知道这个炼丹,连出来的是什么,是仙丹么?

    赵信不知道孙吉等人的想法,知道的,肯定会哑然失笑的。说句实在话,古代的很多的发明,都跟炼丹有关,不但是硫酸,火药,甚至连火碱之类的,都曾经经过古代的炼丹生产出来过。

    只不过,古人没有那么清晰的化学知识,只是发现一两个的用途,比如说,借助这草木灰,制作的火碱和碳酸氢钾,这玩意都是有剧烈的腐蚀性的强碱,还不容易分离,古人只是觉得它有毒就不在研究下去了,失去了化学的根基。

    赵信对于古代丹道,甚至古代化学没有多少的认识,凭借着扎实的高中化学,还是开启了化学品的制造,纯碱只是第一步,当纯碱和硫酸同时完成,三酸二碱彻底奠基的时候,才是化学之花开的更加艳丽的时候,他坚信。

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长烧结() 
炭火集中到炉子旁边被点燃,炙热的温度让周围的气温明显的升高,整个反应炉是密闭的,没有内部传感器和内部监控,赵信不能,也不可能知道里面到底是怎么的一个情况的的。

    说是反应炉,实际上就是一个大铁箱子,说白了,这是一个很仓促,完全没有质量和品质监管的尝试,如果没有卡牌系统和穿越者的身份,这样的试验根本上就是开玩笑,不可能得到任何一个结果。

    卡牌系统给了赵信机会,在复杂的混合物之中,可以确定是否完成,而整个路布兰法的原料,也被赵信找齐了,步骤也正确,一切都做到了最好,原材料都封闭到了这个铁箱子之中,火焰燃烧之后,是漫长的等待。

    工业化的化学反应,很少有一瞬间的,一瞬间的快速反应,往往是实验室,比如,镁的燃烧,这些都是瞬间被氧化的过程。

    可是能够被工业化的认可的,大部分的化学反应都是比较慢,原因很简单,爆燃和瞬间反应,他的结果不是爆炸就是火焰,可控性太差,危险性也较高,真的要生成氧化镁,绝对不可能直接把镁条燃烧来制作,那不是制作,那是在放火。

    一根镁条燃烧起来,最多是一道明亮的光芒,微微提升周围的温度,可是成千上万,甚至是数吨的镁条,被火焰的推动下点燃,那就不是反应了,那是放火。

    氧化反应,大部分都是剧烈的反映之后,放出光和热,镁条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样的反映很简单,却不可控的,很容易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一般的化工生产,时间是最大的成本,任何对于时间的节约,都是工艺上很大的一个进步,后世的炼铁,最开始的提升是从普通的几吨的炼钢炉,提升到300吨,500吨,甚至1000吨。

    可是这样单纯的体积的增大,对于整体效率的提升相当的有限,甚至有天花板,当1000吨的炼钢炉出现之后,已经是极限了,在提升会耗费巨大,同时效果并不好。也因为如此,炼钢开始向其他的方面,从3小时一炉,到40分钟一炉,走过了几十年的时间,技术的改进,让效率大大的提升,时间依然比实验室长的多。

    最开始火焰还不稳定,大量木炭和炉子,让温度急剧的提升,很快就超过了700度,铁器在700度之后,就会发红,发热,普通的铁匠,往往利用这个,在温度没有达到的前提下,对于铁进行煅烧,冶炼,一些高品质的百炼钢,就是这么一次次的锤炼之后,最终的成型。

    铁匠对于火焰较为熟悉,赵信要求的是更高的温度,差不多跟烧陶器的差不多,他没有烧过陶器,却也知道,比烧红更高一个层次的是什么,继续加强火焰。

    千度左右的温度,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危险的,孙吉很厉害,却依然是肉身凡胎,他不可能免疫火焰,其他人也都一样,大家都散开,只有赵信跟铁匠站的最近。

    “差不多了!”铁匠有些不太确定的说道。

    “你觉得差不多,那就开始稳定吧!”赵信肯定的说道。

    保持温度,是一个技术活,赵信没有插手,看着铁匠控制温度,减少了两个火炉加热的效率,把温度控制在一个比较均衡的程度。

    看到红色的底部不再加深,赵信松了一口气,这个化学反应,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加热方面,一旦加热完成,接下来就是保持这个温度,给反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已。

    选择路布兰法的根本原因也是如此,他很简单,除了混合之后加热,就没有别的特殊反应条件了,对于温度的要求,也不是特别的精确,只要大体上达到了900度到1000度的温度就可以了。

    温度持续的上升,靠近炉子的,已经感觉到制热了,包括铁箱本身,已经被加热到了赤红的样子,不但辐射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