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算下来,一个馒头的毛利,最少在1文,看起来小,可是架不住多啊,只要2。8万个全部卖掉,就是2。8万文,这可是28贯,在任何地方,28贯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可是净利润啊,甚至对于苗家庄来说,还有另外的一层利润,那就是面粉的销售的。

    苗远之所以这么的关注馒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去年苗家庄面粉丰收,可惜从麦收到现在,价格一直没有上升,还出现了下降的态势,几万石的粮食,存在苗家庄。

    这不是个好事情,哪怕面粉已经足够便宜了,可是还有比他还便宜的杂粮,用面粉,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可以是主要的食物,却不能全吃,一个八口之家,全部吃面粉的话,可能支出要提升30%以上。

    现在,只要这个馒头生意稳定住,面粉的消耗巨大,按照一个馒头一两半来说,10万个,可能就是1万斤,100石,一年下来,可能要消耗3万多石,基本上会把苗家庄的面粉,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这可是市场价,哪怕依然不算太高,却比收购价最少提升了30%以上,这一点,对于庄户人家,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

    赵信不是没有想到,他把这些都放在保留利润里面了1文到1。5文的毛利,代表着利润率在35%和50%之间,这算是很高昂的利润。

    苗家庄要求并不高,可能每天能够有几十贯,扣除工钱,还有公中的钱,用来对苗家庄进行改变,可是这对于赵信的计划来说,有些少了,一天30贯,一个月才900贯,赵信的缺口恐怕要超过2万贯,他必须要支持者馒头生意做大做强,从30贯,提升到100贯,甚至是200贯,这样才能够推动他纯碱的销售。

    700人的军队,从无到有,只是装备购置,就需要2万贯左右,这不是开玩笑,平均下来,每一个人的置装费用,只有30贯不到。

    仅仅是普通的禁军,不算步人甲之外普通衣服装备,就差不多10贯,加上步人甲,长刀,长弓还有箭,仅仅是摆在明面上,就超过了20贯,再加上军营的费用,日常的消费,一个全副武装的禁军,可能消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现在还是120个人,军费还没有极具的增加,使用的还是长弓这样廉价的武器,赵信还可以支应,可是未来,为了保证长弓手的生存,就必须要着甲,长弓手的主要,并不是防备冲击和正面对抗,他更多的是箭防。

    故而,用连环锁甲比起板甲或者是步人甲要好,赵信可以改良拉丝工艺,让锁甲提前在中国诞生,可是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就大了,要是人数提升到400人的话,花钱就如流水了。

    赵信之前缴获获取的百贯,一点都不够用,可能真的要开启的话,瞬间就花完了,必须开源节流,馒头是他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保州一天能够卖掉10万个的话,赵信手中的利润就有100贯,一个月3000贯,可能六七个月,就可以吧缺口给补齐了

    赵信这才意识到,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军队的可怕,也只有王朝才有能力,养活这么多的军队,否则的话,就只能够抢了。

    从辽国和西夏的成立,都是需要抢的,没有一直的抢劫,他们怎么可能能够拉起这么大的大军

    要培养起一个军队,非常昂贵,北宋在仁宗的期间,可以称之为富甲天下,岁入超过了4000万,可是庞大的军费开支,还是压着他透不过气来,最终财政被拖垮。

    高峰时段,西边军费支出高的2500万贯,哪怕是差一点点就灭亡掉西夏,可正是财务的问题,最终功亏一篑。

    无论是北宋,还是明朝,在对付游牧民族的办法上面都是正确,农耕文明,生产力高,人口众多,在骑兵这样的天然冰种上面,跟游牧民族有一定的差距,越是北方,越是苦寒的地方,个体的力量也就强大,加上骑兵这一个冷兵器时代,最佳的兵种,单纯军事实力上面,农耕民族是处于劣势。

    农耕民族,是聪明的,善于学习的民族,从最开始,就知道扬长避短,知道在野战之中,是不占上风的,他们聪明的选择了防守,守城上面,是占据优势的。这样的方法,是对的,只不过耗费太大了,修建一个牢固的城池,可能耗费相当于武装很多的部队,可是为了胜利,还是咬着牙来建设了。

    农耕民族,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北宋年间,在明王朝期间,都是间歇性的小冰河气候,这种全球性,大范围的气候,让本身风调雨顺的念经,变成了残酷的灾害性年景,没有了足够逇粮食,也没有了足够的生产经济作物,岁入就会下滑。

    而同样受到这个小冰河气候的影响,北方野蛮的游牧民族,就会开始南下,在没有热武器,没有把钱和资源发挥到极致的热武器的前提下,农耕民族跟游牧民族之间的争斗,几乎都是农耕民族占据劣势的,最终,越来越沉重,最终破产。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经过了真实历史最终的发展,赵信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的话,他来到北宋,那就毫无意义,如果靖康之辱,崖山之变,依然是照着历史发生的话,要他何用。

第一百三十七章 禁军张俊() 
堡垒战对付游牧民族,是最佳的方法,因为骑兵的优势,是在运动战之中,借助着堡垒战,一步步的压缩对方挪移空间,必然会降低对手的实力,只要经济上承受的住,对付游牧民族是没问题。

    历史上,北宋差点用这一招,把西夏给拖死,如果神宗有的仁宗的控制力,如果王安石的变法和司马光的反扑,耗尽了北宋最后一丝的元气,北宋能够一鼓作气的推平西夏,然后接着难得的机会,休养生息10年左右,靖康之耻,还会不会发生。

    这些都是有趣历史,历史没有如果,可穿越者有如果,作为一个学者,一个很有趣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历史时空,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堡垒战唯一的劣势就是耗费太大,无论是北宋的西军消耗,还是辽东的辽饷,都是占据整个政府财政收入四成以上的可怕投入。

    都是中央帝国,无论是北宋还是明王朝,政府收入相当的可怕的,尤其是北宋,每年2500万贯的投入,换成步人甲都可以是200万套以上的,可以看出,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正是这一笔投入,让北宋和明朝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天灾不断,终于耗费了所有积蓄的北宋和明王朝轰然倒塌,前者是被异族攻克,后者是在农民战争和异族的双重夹击之下,最终崩溃。

    解决的问题的方法很简单,确切的说只有两点,一个开源,一个节流。

    开源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想到,就如同的王安石的变法一样,他跟范仲淹的变法截然不同,他整个变法的目的非常明确,弄钱。

    没错,到神宗朝,北宋的财务问题已经相当的明显了,入不裹出了,这是北宋矛盾集中展现的结果,也是西北压力巨大的结果。

    北宋或者明朝,他们的财政健康,比如说岁入增加很多,完全可以支撑的起消耗的话,结果就大大的不同了。

    以北宋的策略,即便出现几个无能的将军,也不会全盘崩溃,靖康之耻,80万禁军毫无能力,被金军打的大败。北宋没有钱了,禁军贪腐成风,在这样的前提下,禁军的质量怎么可能上去,金军可能比辽国强大,却不会是辽国的几倍,就连南宋都挡住了更强的蒙古几十年的时间,更别说金国。

    开源是一个方面,赵信有很多的解决方法,不过暂时还没办法实行,他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另外一个方法,也是很多人想到,却没有办法实行的方法,节流。

    北宋三冗两积,三冗为冗兵冗员冗费,两积为积弱积穷,这五个问题,只要解决了其中的部分,就迎刃而解了。

    冗说白了,是积造成的,因为弱,因为穷,所以捉襟见肘,特别是弱,被西夏和辽国压着打,不得不保持了一个规模庞大军队,北宋的军队总数,居然超过了150万,历朝历代,都没有正规军达到这个数量的,虽然在历史上,北宋极弱,可是真正在军费开始和军费比例上,北宋并不弱,甚至占据了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

    用更加有效力,更加强大的兵种替代原来的兵种,这就是赵信现在做的,长弓兵这个看起来玩具一样的兵种,却可以成为北宋的压制性兵种,当海量的长弓兵出现在战场的时候,只要有十分之一的骑兵和重步兵配合,没有任何一个兵种能够打败它,包括重骑兵在内。

    甚至连堡垒战,赵信有机会的话,也能够爆出花来,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城市面对的10倍,甚至是20倍的兵力不崩溃的,就算是曾经被攻击的王城,也是驻扎了数十万的军队。

    可偏偏,有一个堡垒,却是可以在100倍,甚至是200倍的兵力劣势之下,只要堡垒存在,只要粮食和少部分的武器不缺的前提下,就可以抵挡住百倍,甚至是数百倍的攻击,可以长久的守下去。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堡垒,价格不算高,当然了就单位价格上面,这种堡垒价格不低,可是每一个这样的堡垒都不大,跟普通县城的城墙相比,都是十来分之一,这样即便造价够高,他的价格也就是一般的县城的城墙的价格,这才是最适合西北布置。

    防御度高,驻扎的兵力不多,耗费也小,建设费用也小,这也就避免了各种坚城的建设,减少了资金的投入。

    赵信离开晒谷场的时候,众多村民依然在议论纷纷,不过更多的是在议论到底能不能赚到钱。

    蒸馒头不是什么困难的,一个人最少也能够做300个,如果稍稍的配合下,甚至是更多,按照10个馒头一文钱,给一个人发每天30文的工资,人工对于这个影响也很少,一个馒头才十分之一文,至于木柴这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大部分的木柴都是在旁边的山上砍下来的,耗费的只是人力。

    未来,伴随着苗家庄的人力紧张的话,可以选择放弃木柴,直接用煤炭的。

    比如说,弄个蜂窝煤出来,后世的蜂窝煤,可是最可怕的发明,直接影响了中国好几十年,从能源紧张的时候出现,一直都用到了能源丰富的时代,就算到了2010年之后,也因为廉价和高效,经常使用。

    煤炭是中国最丰富的资源,蜂窝煤的使用又较为简单,只要煤炭跟黏土混合,然后打击成型,哪怕是在北宋,完成他的制造,也不成什么问题,一个简单的铁质的打击器,就可以生产。

    用蜂窝煤来做饭,价格低廉到可以忽略不计,还没有块煤难以燃烧的缺点,每个家庭都可以使用、

    河北这里,特别是保定这里,是有煤田的,相对于后世,没有山西的煤田那么丰富,支撑一个小小的村庄,哪怕是后世那种现代化的村庄,也绝对没问题的,拿就可以更加大的降低成本了。

    只有共同利益,才能够走到一起来,让他们赚到钱的同时,赵信也同样可以赚到钱,2。8万个馒头,他可以收获28贯,这还是半天,还是每天的收获,不花多少力气的,这就科技带来的提升。

    赵信没有去多关心,这个馒头是不是有市场,他只是告诉苗远,如果真的打不出局面的话,可以尝试用免费的品尝,如果从表面上看,馒头的卖相很好,可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因为他的味道,不会有多少人会选择,因为价格的关系,这个馒头的价格,比其原来馒头的要高。

    要知道原来的馒头的价格会高,不是说馒头价值过高,原因很简单,馒头卖的太少了,在这样少的前提下,还这么贵,没有多少人买的。

    赵信相信,馒头作为后世的北方,甚至是部分南方的,主要主食,这个经过了历史考验和时间考验,这样的东西,只要有第一个人卖,就有后面的,5万个馒头而已,以这个时间,人们的饭量来说,一顿吃上四五个是没问题的,以整个保州上万的驻军,数万的的民众,这些人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的。

    马车优哉游哉的离开了苗家庄,苗家庄这边,靠近官道,再加上地势平坦,从苗家庄到保州城,30里左右的路程,牛车的话,可能要半个多时辰,马车的话,可能只要一半左右的时间。

    一路顺利的,就到了保州,马车上面,有属于苗家庄的印记,还有苗远亲自出马,苗家或许在京城,不算是什么顶级家族,无论是将门,丞相之家,甚至是一些高等级的后妃,都比苗家高,可是在保州,除了零星的几个宗室,还真的没有几个比苗家高的。

    凭借着苗家的印记,顺利的进城,苗远也就按照之前计划,把7辆马车,分别的前往不同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