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宋锦绣-第8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定海军不一样,有完整的运行图,影响五分八分,还可以通过微调来解决,一旦超过了1个小时,那就麻烦大了,整个运行图都必须要进行改变,甚至一着不慎,就会出现更大的影响。

    越是科学布置,一旦出现了不可控的东西,影响就非常大,流水线如此,列车运行图同样是如此,如果列车运行图,按照既定运行图,进行合理运行的话,整个铁路网络,所有的列车的运行效率都会很高的,可是一旦随意,产生的破坏性就大了,远比它本身的损失都要大。

    北宋没有实现列车运行图的基础,哪怕最初的列车运行图,也被改变了,变的七零八落,已经是单独的运行了。

    可是蒸汽火车,天然就是工业化的东西,这个庞然大物,总不能按照马拉火车的速度,就算是如此,庞大的大家伙进入到北宋的铁路网网络,也会出问题。

    不过,定海军方面,也没有完全的禁止,全面为北宋提供蒸汽机车,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可是部分的提供,还是可以的,按照定海军的思路,为汴梁和沈阳之间,修建一条特快的铁路,这是相当有必要的。

    一条铁路的运行图,相对而言简单一点,定海军可以支持,北宋也可以比葫芦画瓢,而一条铁路需要的司机的人数也少,双方共管的话,也可以接受。

    韩琦没有拿到大量的蒸汽机车,可是一条铁路还是可以的,本身,汴梁到涿郡的铁路,就是一条北宋的干线铁路,穿过了大名府,还有河北的众多道,可以说是北方比较精华的土地。

    在定海军取代辽国之后,成为了北宋的大敌之后,这一条铁路就更加重要了,无论是各种物资的运输,人员的流动,甚至一些出口物资和原材料,运送出去,都需要这么一条铁路,如果它的通行量大大的增加了,当然对于整个北宋,都是有巨大的好处。

    现在,这个铁路还在紧张的施工之中,最初的时候,是准备在旧有的线路上面改造的,可惜事到临头,北宋这边拒绝了,原有的铁路线路,他们还准备在使用,没办法只好重新开始。

    不过,这个时代兴建铁路远没有那么的复杂,从汴梁到涿郡的铁路,本身就是定海军的各个施工队伍兴建完成的,各方面的数据,都储存的有,同时的,在定海军的测绘数据之中,还有一些预留的扩张方案,这些都用上,预计,在今年年底之前,就可以把铁路贯通。

    不说这个,这是未来的事情,不说这个蒸汽铁路的贯通,就说原来的马拉铁路的贯通,让两国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了很多,接近5000里的路程,全程的时间,大概是5天,如果是一些加快的车次,会提升到4天,如果使用了丁海军的蒸汽机车,再由山海关的快速马车周转的话,这个时间会降低到了3天。

    3天的时间,对于超过5000里的双方距离来说,已经算非常短的了,真的要是继续压缩,那就要等到蒸汽铁路的贯通,那样的话,从沈阳到汴梁的时间,可以缩短到一天半之内,现在,3天已经是极限了。

    使馆在定海军扎根下来之后,在跟定海军进行正常的联络和磋商之外,首先需要兴建的,就是一条通畅的信息通道,这个通道,可以是人组成的,也可以是别的,因为定海军之中,对于骑兵,对于战士的控制比较的严格,铁路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在定海军的铁路上面,北宋可以获得一个和半个车厢,用于输送人员或者其他的物品,在过去3个月时间之中,人员轮换的很少,过来的,就很少回去,更多的是增加的人少,可是回去的东西,无论是信件,一些定海军特有的产品,甚至是一部分的金钱,都是通过这个来运送的。

    最初是挂在马拉火车后面的一节车厢,后来为了追求效率,选择了走蒸汽火车,马拉火车上面,可以给1节车厢,可是蒸汽火车就不行了,最多能够给二分之一的车厢,大部分还是给三分之一的车厢。

    可是蒸汽火车的车厢,比起马拉火车要大一些,载重的也多,最关键的是速度快,从沈阳到山海关,将近的800里的距离,火车的话,可能只需要3个多小时,跟马拉火车一天比起来,节约了不少。

    这样通畅的联系,3天的时间,远在5000里之外的信件,就能够摆在汴梁的各级官员的案头上面,这极大的方便了双方的联系,一些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往往就会寻求北宋的支持。

    现在,这个尽可能快,尽可能多的把足够务工人员,送到沈阳的请求,通过了这么一条漫长的铁路线,贯通了起来的,大量关于定海军发展,问题,都汇总到了北宋,北宋也从中间学到了不少。

    现在,这个新的问题出现了之后,对于首当其冲的开封府而言,他们已经没有办法解决了,虽然说,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之中,开封府也做出了努力,又收拢了一两万人,可是下属官员说的非常的清楚,必须最快的,一次性的弄到,这就有些为难了。

    最快的方法是抽丁制度,不管是3丁抽1丁,还是5丁抽1丁,总之,对于开封府这么一个人口庞大的城市而言,都可以迅速的获得大量的务工人员。

    可是这个抽丁的政策,必须要中枢下达,开封府也是一个聪明的,他知道,类似的上书会很多,串联了一部分相对比较近的州郡,最终的,联合上书,最终雪片一样的奏折,送到了中枢,并且通过汇总,放在了韩琦的案头,这个要韩琦来做出决定。

    。

第八百三十二章 运河疏浚() 
清晨,阳光驱散了薄雾,汴梁从睡梦之中醒来,恢复了繁华,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哪怕开封府向定海军输送了的四五万的务工人员,对于人口超过140万的汴梁而言,只是很小的损耗,甚至因为,开封府把这些小混混都给送走了之后,开封府商业变得平稳了起来。

    少了这些混混,就算是真正的黑帮,也不敢跳,敢跳的早被镇压了,一些消息灵通的人士,他们知道这个工作,是一个长效机制。

    一个人一年给100贯的管理费,那些小混混,就算是能够孝敬,又能够孝敬多少的,开封府对此是下了死命令,有一个抓一个,抓良民,或许还会有些问题,可是抓这些小混混,只要冒头,就抓走,一点问题没有,还会有很大的民望。

    虽然说,韩琦和富弼,两个人几乎是灰溜溜的,借助着太后的关系,算是签订下来了,可是这种狼狈和灰心,只是在两个人感觉,或者是在高层而言,对于普通的升斗小民而言,汴梁更加的繁华了。

    定海军的各种商品,北宋的各种新的商品,再加上整个北宋财政收入的提升,这个财政收入,在不加赋税的前提下,等于是水源提升了,哪怕这些升斗小民,享受不到这个项目带来的直接红利,也可以享受到间接的,经商更容易了,赚钱也是如此。

    繁华的背景之下,整个汴梁的节奏,似乎在加快,特别是一些属于定海军的工厂,或者是铁路这些的落户,从相对的意义上面,加强了这一点,没有定海军那样节奏,也加快了不少。

    这中间,变化最快的,是官府,他们都是当官的,当官的,在北宋属于是精英阶层,他们是掌握知识最多的,也是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起来的精英分子,他们或许会有些人比较的古板一些,可是明明正确的改革,怎么可能不进行。

    高效率的好处,之前他们都知道,只不过,没有这么做,是没有这个必要,就那么多的工作,干嘛那么压迫着自己,除非是那种想要往上爬的,其他人都心知肚明,按照既定的速度发展。

    可是定海军给了北宋强大的压力,特别是从定海军学到的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促成了的效率的提升,这中间,还必须要说开封府,他们为了获得务工人员,几乎把全部的衙役都派到了街上,并且雇佣了最少800名临时的,他们巡视着街面,只要有些敢于跳的,立刻锁拿,反倒是让的整个汴梁的市容好了很多。

    哪怕是过去的北宋,各级府衙也是越往上,越忙碌的,现在,伴随着北宋的发展,虽然说财政收入不断的上升,高层是越来越忙碌了。

    汴梁,东府衙门的,现在应该不能够称之为衙门了,应该被称之为府邸了,这个北宋除了皇宫最大的一个政府机构东府,跟之前有所不同,起了一座的5层的楼房,用于容纳越来越多的办公人员。

    同样的,还有最少4栋五层左右的建筑物,在附近动工兴建的,这还是东府向外分出了不少部门的前提下,东府已经逐步的变化,成为了整个北宋最为庞大政府机构。

    伴随着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工业和商业上面的东西增多,一些增设的机关也越来越多的,以前激烈的竞争变了的,原来是首辅一家独大,甚至有首辅眷恋不去的,引发的一系列争斗,甚至在韩琦坐稳首辅位置的时候,也有很多的刀光剑影。

    现在一切都不存在了,北宋的中枢,机会太多了,哪怕是韩琦再怎么的贪权,也不可能处理整个北宋的所有的问题,过去或许可以,现在,如果全部处理的话,会把他累死。

    现在纷繁复杂的问题增加了之后,分权是必须的,否则,韩琦不用别人的刀光剑影了,他直接会英年早逝的。

    大方向,当然是首辅来管理,其中又细分了,分成了不同的领域,在这些领域的背后,几乎都站着一个参知政事,虽然其中有所差别,可是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权利,特别是在自己管理的区域之中,权利极大。

    这就让相互之间的争斗,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前,首辅权倾一方,首辅看重的,或者是次辅,有些权利,一些比较边缘化的参知政事,那是空顶着参知政事的名头,连一点实权都没有。

    现在,或多或少,都掌控了一部分的权利,不管大小,最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面,说话管用,真正拥有了参知政事的权威,这样也就减少了矛盾的。

    分出去了权利,按理说,韩琦会郁闷,可实际上,韩琦发现,北宋的各种的新的衙门,增长的速度,有些太快太快了,别的不说,就跟定海军的两个合作,一个是100家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分下去了,可是实际上,只是一些责权和地方性的财政上面的,真正的管理,连中枢都不好,更别说地方了,别好经给唱歪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必须要建立一个新的部门,对于这个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就又增加出了一个部门,这个部门还数量庞大。

    一个总投资很庞大,总收益同样庞大的项目,人少了可不行,几乎是按照一个工厂设立了一个小部门,综合到一起,成为了东府直辖的一个大部门。

    这个算是一个,铁路项目,特别是东京到沈阳的铁路,这个全机械化的大项目,也是寄托了,韩琦的很多想法的,铁路已经证明了,是整个王国的助推器,哪怕没有其他的改变,单纯铁路本身,就可以极大的概率上面,提升王国的势力,一个调兵,一个屋子运输,甚至是人员的运输这个方面,就足以让铁路脱颖而出。

    至于蒸汽机,更是的不得了,速度上快一倍不说,力量还打,等于把铁路的功效扩张了10倍,虽然之前的引进,并没有产生效果,被定海军退掉了,可是趁着这个机会,先学习一下,看看这个所谓的蒸汽机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也可以。

    正因为这样,这么多哪怕是一条的铁路,也最少挤进了一个专门的衙门,算是一个分支。

    如果只是这么两个,韩琦还可以承受,毕竟不多,又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可是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这些项目不但增多了,而且大规模的出现。

    在过去的2年时间之中,不说整个中枢系统,就说东府来说,已经开辟32个直属的机构,这些机构经过合并和分类,弄出去了12个,还剩下20个,加上之前东府的直辖机构,数量太过庞大,就算是他也有些应付不了。

    这不,回来之后的1个月,已经拆分过一次,确定了某几个机构管辖人选,现在,韩琦手下,又多了5个,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的时候,明年过完年,这个结构还需要拆分。

    做首相,做到分权的地步,也算是没谁了,到了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韩琦也走过了很多,付出了很多,如果让他放过这个位置,那是绝对不能的,可是要让他为了这个位置而累死,那同样是不可能。

    年轻的韩琦,又受到了定海军的影响,别的不说,定海军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这个程度,比起北宋而言,也好这么多的情况下,一些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