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会儿,就几个漂亮的妹子上了台舞了起来,终于将很多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不论是在哪一个世界,漂亮的妹子总是容易吸引到关注的目光。

    但是在方浩的眼中,台上的妹子虽然比较漂亮,但是她们跳的舞蹈,显得太过文雅,穿着内家装束,扬着长袖,听着音乐的节拍,左边比一比,右边比一比,忒没意思。

    倒是他在上官府上做客的时候,上官鹏蓄养的家妓表演得就够活泼,够火辣,穿得也少,扭得也欢,一段十六天魔舞,让他眼睛都移不开来。

    是这个世界的舞蹈水平差,而是这些酸腐的文人太虚伪,为了表现自己的清高,非得要来这种乏味的舞蹈,名之曰高雅。

    一曲舞罢,很多人都拍手叫起好了。

    对于在场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有漂亮妹子看,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扭得够不够欢,并不是重点。

    这一场舞之后,又是一阵音乐声起,素心登台开始演唱参加这场诗会的作品。

    真正考验大家的时候来了。

    一般来讲,所谓的诗会,考验的不是填词作诗的能力,而是考验的大家怎样吹捧的能力。

    怎样用丰富的词汇将一首做得并不怎么好的诗词给吹到天上去,这很需要功力。

    甚至比写一首诗词还要难得多。

    素心第一次演唱的是一首五言古风,作者就是坐在方浩身边的韩世坚。

    一听到要演唱的是韩世坚的作品,已经很多人开始想着该用什么样的词来夸赞。

    至于作品到底怎么样,那重要吗?

    一点都不重要。

    作者是什么样的地位,那才是最重要的。

    “明月照高楼,深闺处佳人。

    夜凉千声寂,指冷独抚筝。

    抚筝岂无意,意深人不知。

    过往唯秋风,萧瑟尽相思。

    相思悲不禁,愁坐对鸾镜。

    内外两相望,都是怜孤影。

    影在人亦在,影绝人不再。

    年年春花落,花落更谁待。”

    素心的歌喉很好,只不过唱这样的古风诗,因为字数都差不多,曲调上面玩不出多大的花样来,显得有一些沉闷,让听多了流行歌曲的方浩感觉到非常的乏味。

    他真想将那个世界一些热情澎湃的歌曲带过来,比如《隔壁泰山》、《最炫民族风》这一类的。

    载歌载舞的,那才热闹嘛。

    不过这沉闷的一曲唱完,下面已经是一片叫好声:

    “这首诗写得太好了!”

    这是没有听清楚素心唱的是什么鬼东西,但是要急着表态赞一声好的人。

    “此诗将写思妇心情之悲惋纤曲,乃先藉‘明月照高楼,深闺处佳人’入笔,似为单纯写思妇所居之外景,实则情景已自相糅而为一,是在取景上已运剪裁之巧思也……”

    这是听了开头两句,就开始构思应该怎样深刻的把这个马屁拍好、拍到位的人,对于接下来唱的是什么,不好意思,忙着构思怎样吹捧去了,没有听清楚。

    “素心,我爱你!”

    这是不知从哪里混进来的奇怪的东西。

    类似的吹捧韩世坚已经听得很多了,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听到这一类吹捧时愉悦的心情。

    方浩也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韩兄写得太好了!文笔精妙,用意深刻,足以传世。”

    虽然,他并没有听明白唱的内容是什么,但是不妨碍他这样说。

    他觉得大部分的诗词都可以这样说。

    韩世坚心花怒放,笑着说道:“方将军过奖了,和方将军的佳作相比,我的诗就跟小孩子的涂鸦乱写没什么差别。”

    这话倒是让方浩对他有了一点好感——这家伙还挺有自知之明的。

第304章 过度解读() 
素心唱完了一首之后,就退下去休息,换了一个乐师演奏曲子,又来了几个跳舞的妹子。

    这一次演奏的曲子略欢快了一些,跳舞的妹子节奏也跟着欢快了一些,这才让方浩感觉到一些趣味。

    然后,素心又重新登台,这一次她要唱的是一个名为贺霞客的读书人的作品,《良夜行》。

    韩世坚对旁边的方浩说道:“老贺从外地来咱们国子监也有了十多年的时间,才情是很有一些的,不过参加了几次科考,都不是很理想,他准备要是下一次还不能通过的话,就放弃科考,回到老家县里做一个县学的教谕算了。”

    他指了指离这个圈子比较远的一个中年人,说道:“就是这一位。”

    音乐声中,素心缓缓的吟唱起来:

    “皎皎明光,粼粼清波。凉风轻扬,月桂婆娑。

    茕茕孤影,悠悠星河。如此良夜,如此良夜何。

    缥缈白雾,残败枯荷。迢迢彼岸,隐约欢歌。

    他人得意,我独蹉跎。如此良夜,如此良夜何。

    斗转星移,流光易过。忽忽一生,感慨实多。

    我有佳曲,无人唱和。如此良夜,如此良夜何。​​​”

    这一曲唱完,稀稀拉拉的响起了几声礼貌性的叫好声。

    “这个人一定在这个圈子里面没有什么地位……”方浩这样想着。

    唱的是什么内容他也没有听清楚,写得好不好他也无从辨别,但是从台下的反应中可以看出一个人在这个圈子里面的地位。

    这一首之后,又是一个外地过来国子监读书的太学生填的《鹧鸪天》,同样也是羁旅之情:

    “年少不堪困窘忧,孤身长作异乡游。

    梦中遍饮千江水,客里曾逢几度秋。

    歌入耳,酒倾喉,相思盏盏意难酬。

    半生只是逐虚影,一醉焉能散苦愁。”

    和上一首一样,叫好声寥寥,看起来又是一个没有什么地位的人。

    等到素心唱到梅瑜填的《双调。忆江南》时,叫好声又热烈了起来。

    “江南月,渺渺远人间。如镜如弓如翠眉,照山照水照窗前,长伴佳人眠。

    佳人眠,宝帐染轻烟。醒后虽多惆怅事,梦中应是艳阳天,挽手续前缘。”

    素心的歌声还没有落音,叫好声就热烈了起来。

    真不是多好的词,可是,因为是梅翰林家的公子写的,那就必须要大声的叫好:

    “这词写的太好了!”

    又是那种都不知道唱的什么,就赶着来拍马屁的人。

    “此词由‘江南月,渺渺远人间’起……”

    又是一个听了前面两句就开始搜索枯肠,长篇大论的家伙。

    “啊!啊!!素心,你唱得太好了,我爱你!”

    这是不知道怎么混进来的奇怪的生物。

    在方浩看来,前面的一些作品虽然透着一股穷酸,毕竟也是人类的情感,好不好另说,多多少少也能够引发一点共鸣,可是到梅瑜这一首,实在找不到什么可以引发共鸣的地方,只能说是练习诗词的产物,并不比那种数着字数填空的文字游戏高明多少。

    但是,因为填词的人是梅翰林的儿子,它就必然成为了一首大家交口称赞的好作品。

    他想着:“这样的人,以后就是这个国家的治理者,想起来真有一些可怕。”

    不过,他也还是狠狠的夸赞了一番梅瑜的作品。

    他自己都感觉到虚伪透顶。

    “以后还是别参加这样的聚会了。”

    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宴会持续的时间很长,一边听着歌舞,一边吃吃喝喝,互相吹捧着,倒是让很多人感觉不错。

    但是方浩越来越觉得乏味。

    月亮升了起来,慢慢的升到了中天。

    这一场宴会已经到了尾声。

    终于,方浩的参赛作品作为压轴表演开始了。

    素心报出方浩之名时,很多人都认真起来。

    他们虽然在小圈子里面互相吹捧的风气很盛,但是他们也知道,叫他们这些料,也就是一个业余玩家的水平,在由那些当官的组成的京城文人圈,是没有他们地位的。

    可是方浩不一样。

    方浩的诗词作品,那是公认的好,甚至被秘书监少监司徒南看好,要收录进《盛世风华录》,这可是专业中的专业选手。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都安静了下来,静静地听着素心唱出那一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曲歌罢,过了一会儿,才爆出一片叫好声:

    “好!这词填得太好了!”

    “此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全篇皆是佳句,清雄旷达,当世少见,此阕词出,所有中秋之词黯然无色矣!”

    “此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而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此词上阕因月而生天上之奇想,下阕因月而感人间之事实。挥洒自如,不假雕琢,而浩荡之气,超绝尘凡。”

    不只是词写的确实很好,方浩的身份地位也让他们没有办法不吹捧。

    这一次的吹捧,确实是真心实意的。

    因为写的实在是太好了。

    在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在方浩以前的那个世界,同样也是这样。

    说到中秋的诗词,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首。

    坐在方浩身边的那几个人,此时看方浩的目光都不一样了。

    就像看着天上人一样。

    世界上真的有天才这种生物。

    韩世坚突然叹息了一声,问方浩:“方将军,你这词里面‘高处不胜寒’一句,是不是因为前几天遇刺之事而发?”

    “额……”

    方浩心忖:“我就是抄了一首词,哪里有什么有感而发?你这解读得也太过了一点吧?”

    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是笑了一笑。

    在大家眼里,这就是默认了。

    梅瑜笑道:“听说圣上已经准了方将军携带家眷去边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愿望却是实现了。”

    方浩又笑了一声,心里想着:“这样解读下来,以后还让不让人抄诗了?”

第305章 巨大的机会() 
当夜的中秋诗会,方浩毫无悬念的夺得了魁首的称号。

    要是将他的这一首词定为第二,大概没有哪个人脸大到敢争第一。

    但是第二名、第三名却是韩世坚、梅瑜,另外还有几个京官的子弟,也都夺得了不差的名次。

    基本上,和他们在这个圈子里面的地位差不多。

    方浩如果只是这个圈子里面的一个普通人,大概前十名也没有他的存在。

    不过他觉得这样也挺好的,让他知道了这个圈子里面哪些人才是骨干。

    像他这样的人,对谁写的诗词好,一点都不在意,并不认为那有什么意思。

    谁身后掌握有资源,那才是值得关注的。

    夜宴结束的时候,已经到了半夜,有一些人喝得有点多,开始发起狂来。

    有的对着月亮大声朗诵自己写出来的诗词,有的开始唱歌,有的甚至发起酒疯来捶地大哭,也不知道是念及什么伤心事。

    方浩这边,也聚了一批人,在向他问一些边关的事情。

    这都是一些混得不如意的人,有的参加过几次科举,都没有高中。

    方浩没有参加科举,反而是跑到边关当兵,却弄出了一番名堂来,很快就要升任总兵,让那些人看到了另外一条路。

    ——似乎投笔从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尧国,武将的地位确实不高,但是这个地位不高,也只是相对同品阶的文官而言。

    比那些平民百姓地位要高得多。

    做武将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晋升的快。

    方浩去边关当兵,也才两年的时间,就从一个不入流的队正晋升为卫将,很快就有可能成为从三品的总兵。

    晋升速度之快,这在文官中,那是不可想象的。

    这些人参加科考,已经没有了太大的希望,看到方浩这个榜样,就生出了去边关发展的心思。

    对于这样的人,方浩还是比较欢迎的——他的军队里面,认识字的人都不多,不要说读太多书,就是会写自己姓名的都不到十分之一。

    能够过去一些读书识字的人,对他而言确实是一件好事。

    对那些人想去边关的意向,方浩说道:

    “如果这一次回京述职之后,我的龙城能够晋升为军镇,到时候会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