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明鹰犬-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罗九娘找到京城,找到周家后,不仅周含笑立刻答应下来,周邦郃虽有踌躇,最后也没有反对,甚至亲自写了封信交给女儿,让她带给王戈。对王戈,这位如今的兵部大员,心底其实是颇为感激的。若不是王戈当初连拐带骗让他上了“燕王”的船,这时候不用说加官进爵前途无量了,有很大的可能,在靖难过程中,就已经死在了山西——当时在山西,受到朝廷命令去攻打晋王、燕王的各卫所指挥使,大都没能活过靖难,连等到永乐朝的清算都等不到。

    周含笑本身和王戈,也算是有些交情的。

    她和沈盈当初在太原,与王戈、白珑、谢筱柔、洛姨、秦木燃有过短暂相交。后来王戈以“王平安”的身份在岢岚州和程浩妍一起帮助她的父亲揭露了镇西卫指挥使刘捷勾结蒙元的阴谋,并且干掉了几个蒙元派入岢岚州的高手,使得周邦郃随后在山西步步高升。

    在靖难结束后,周邦郃带着家人入京城述职时,周含笑才从同样在京的沈盈那知道,原来当初那个“王平安”,就是王戈!

    周含笑并不确定她和王戈之间的交情,足不足以让王戈去影响陛下,去影响官府,放过峨嵋派。但她知道,以王戈现在的地位,如果他愿意,是肯定可以做到这件事的。

    她从父亲周邦郃那知道,江湖上的事,锦衣卫和东缉事厂都可以管,而东缉事厂实际的职权,应该在锦衣卫之上。

    周含笑和罗九娘到了青州,得到了王戈、程浩妍的热情招待,对于她的请求,也没有为难,给出了很直接的解决方案。

    一是让峨嵋派对那些与他们有纠纷的百姓做出赔偿,官府也可以解决掉这些官司,把峨嵋派的部分产业解封,同时对金顶门等峨眉山的其他门派,也进行补偿和道歉。

    二是让“斩魔剑仙”妙虚子上京,去礼部的“教武堂”任职十年。

    听到第一点,周含笑还觉得没什么问题,毕竟现在峨嵋派早就已经被各种官司闹得焦头烂额,能够解决的话,付出一些金钱上的代价并没有什么问题——若不然,峨嵋派的大部分产业也都处于封查的状态,拖下去以各衙门一惯的作风,早晚峨嵋派什么都落不下。至于对峨眉山其他门派的补偿,也是顺手而为,挽救现在门派名声的必要做法。总不能在这个时候,还继续用峨嵋派的硬实力,用武力强压吧?

    但是第二点,虽然周含笑从来没听过礼部有什么“教武堂”这样的机构,但想也知道,把妙虚子叫去京城,不论是要软禁她,还是要她为朝廷效力,都是她不太可能答应的事情。

    不过王戈却是安慰周含笑,让她不要有疑虑,直接把这些要求带回峨嵋派就行了。

    而且王戈还对周含笑承诺,不会限制妙虚子的自由,只需要每年在京城“教武堂”坐镇三个月时间,象征性地指点一下“教武堂”里的武者就行了。也不会逼迫妙虚子做什么她不愿意做的事情,更不会命她去对付什么江湖人、同道中人了。

    得了王戈这样的承诺,周含笑才算是放心了一点,虽然她还是觉得妙虚子不太可能答应,但这样的要求,至少还是有得谈了。

    等到周含笑跟罗九娘离开后,全程都跟着王戈与周含笑会面的程浩妍,不由得问道:“让妙虚子进入‘教武堂’,只是‘象征性’地教教武功?”在她看来,王戈可不像是会给人这么大自由的人,更何况是对妙虚子。

    王戈拍了拍白珑的肩膀:“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白珑立刻说道:“浩妍姐姐,王戈说的话,哪里能当真……”

    脑袋立刻挨了王戈一个暴栗:“好好说话!”

    白珑摸着脑门,皱眉瞪了他一眼,然后对捂嘴轻笑的程浩妍道:“王戈说的话,肯定都藏着陷阱!峨嵋派那老女人如果真的去了京城,进了礼部的‘教武堂’,哪怕王戈承诺的再好,说什么这不是正式的衙门编制,只是给民间宗师的一个荣誉头衔,也不会让她去做什么违背意愿的事情,还给她很自由的时间安排,但在其他的江湖人看来,妙虚子就是成了朝廷的走狗!就是已经投靠了官府!峨嵋派就是已经被朝廷招安了!至于以后嘛,落入我家王哥哥的手掌心,那还能逃得了……”

    白珑脑门又挨了一下,王戈颇为无语地看着她:“你这丫头,我就在你面前,你都敢这样编排我?”

    但不得不说,这丫头说的……确实是事实。

    只要妙虚子答应了这个条件,那她基本就没法摆脱这“朝廷鹰犬”的头衔和名声了,峨嵋派以后也再难在江湖上以正道领袖自居了,哪怕他们解决了衙门里的那些官司,哪怕那些官司本来有很多就是证据不成立,自然而然销案的,江湖上也会认为,他们是与官府勾结,才得以摆平这些官司。

    就像王戈之前对很多人的手段一样,只要上了他的“船”,那再想“跳船”,就要考虑下,是不是会被淹死了。而在他的“船”上,要怎么做,自然都要听他的吩咐!

    所以周含笑虽然并没有和王戈合谋,但让她来做这个中间人,本身就是王戈的计划,否则的话,罗九娘也不会有这个提议。

    既然是王戈的计划,那他就有办法,让峨嵋派一定答应这两个条件。

    不仅是峨嵋派,几乎在同一时间段,蜀中唐门、江南薛家等当初受“太平楼楼主”的鼓动,参与了景州之战的江湖门派、世家,都正遭遇着类似的情况。

第442章 功劳() 
第四百四十二章功劳

    在峨嵋派被王戈的多种手段搞得焦头烂额,不得不让罗九娘去京城求助的时候,唐门同样也面临着来自官府的压力。

    相比起来,王戈对唐门的手段就要简单直接得多了,只是利用唐门的族人在当地的不法之行,让苦主找上衙门,然后衙门便开始对唐门及其宗族施压。

    像唐门这样的武林世家,家族中一堆的高手,在当地必然是有不少不法欺压之行的,只是往日骇于唐门的威势,加上官府也不愿意多管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江湖事”,又或者本身就和唐门有勾结,所以并没有人敢闹,有闹的也早就被摆平了。

    但是现在一见官府开始找唐门的麻烦,而唐门却是敢怒不敢言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唐门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再联想到之前靖难期间,唐门参与了景州袭杀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的行动后,即便是很多本身和唐门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也未曾受过欺压、甚至可能还有合作的势力,也都纷纷开始落井下石。

    唐门不像峨嵋派,虽然在蜀中也是一方大势力,但一来在江湖正道上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二来没有宗师高手坐镇。

    只要不是面临着灭顶之灾,他们也没有鱼死网破的勇气,即便鱼死网破了,也未必有多大影响。

    何况,王戈的目的,本来也不是逼得他鱼死网破。

    唐门同样是他着重要收服的一个势力,唐门的许多东西,虽然在王戈看来,是有些舍本逐末,点错了科技树。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有不少参考性的。

    除了唐门外,还有诸多参与了景州之战的中小门派,也都被王戈用同样的方式整治了一番。

    当然,他们即便是服软,也不需要派人去京城“教武堂”坐镇——那是只有宗师高手才有资格去的地方。

    而在景州之战中,参与的另一位宗师薛良,自然也不会被王戈放过。

    只不过相比起“斩魔剑仙”妙虚子,家族本就在江南的薛良,对付起来其实比唐门都要容易。

    妙虚子不可能放弃峨嵋派,薛良就更不可能放弃薛家了。

    所以在薛家两个旁支子弟被官府因一些陈年旧案抓进牢里后,薛良就很自觉地去京城“报道”了。

    不过景州之战的四位宗师,除了谷欣阳、薛良、妙虚子外,还有一个人,却是连王戈也觉得有些头疼不好处理的,那就是“赶剑仙子”王恨水。

    倒不是王戈对付不了这位宗师,而是她和程浩妍的关系,让王戈不好真地下手。

    王恨水并没有固定的山门,行踪不定,而她最在乎的小徒弟,又已经和她“决裂”。所以不论是对峨嵋派等武林门派的招数,还是对薛家、唐门等世家的招数,都不太管用。

    若是没有程浩妍这层关系,以王戈一向的行事风格,是不会允许这样的隐患出存在于江湖上,对他今后的计划造成可能的影响的,会想办法将其钓出,能收服则收服,收服不了就直接彻底“解决”。

    但有程浩妍这层关系在,哪怕她已经和王恨水脱离了师徒关系,甚至为此还自废武功,王戈还是很清楚,程浩妍不会容许他去伤害、设计王恨水——除非王恨水主动来对付他。

    所以王戈也就没有专门去针对王恨水,暂且就当作找不到她罢了。

    王戈执掌东厂不到一年时间,便抓获了蒙元鞑靼的密探头目——虽然是死的,但也是功绩。端掉了鞑靼在京城的所有密探据点,揪出了几乎所有探子。而在江湖上,也是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极大的成果,等到妙虚子也上京的话,便是成功收服了两位宗师高手,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入了礼部的“教武堂”。

    虽然说的只是坐镇京城指点武功,并没有接受任何指派任务的义务,还是挂的礼部的名头,既不是兵部也不是刑部。但不论是在江湖上,还是朝廷内,都自然而然地把两名宗师当成了已经归顺招安朝廷,是东厂整肃江湖的功绩。

    甚至都不需要王戈将通过皇甫渊控制武盟的事情当成功绩密报给皇帝,仅是大家都看得见的这些,就足以对他再次酬功了。

    而峨嵋派那边,一切都在王戈早已安排好的计划中,当周含笑和罗九娘回到峨嵋山,将王戈的两个要求带给他们后,在峨眉县官府、峨眉山其他门派的多方配合下,最终妙虚子和峨嵋派还是选择了妥协。

    为了安抚峨眉山的其他门派、那些与峨嵋派确实有官司的百姓、苦主,峨嵋派掌门选择了卸下掌门之位,亲自到县衙过堂,解决那些积案。虽然最后并没有对她判刑,但走过这一遭,她也不再适合继续当峨嵋派的掌门。于是在前掌门、妙虚子和峨嵋派内其他长老的共同支持下,罗九娘成了峨嵋派的新任掌门。

    在那之后,妙虚子才启程,和周含笑一起前往京城,往礼部“教武堂”报道。

    妙虚子自己也知道,从这之后,峨嵋派在江湖中再也难回到之前的名声、地位和号召力了,而她去了京城后,不论有没有替朝廷办事,在其他江湖人的眼中,也已经被印上了“官府”的背景。

    但在门派生死存亡的关头下,她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官府和少林,或者说背后的东厂和王戈,用的是明明摆摆的压迫威逼之法,让他们除了选择屈服外,根本就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而这次的事,也让她看出来,江湖上其他那些所谓的正道门派,是什么样的嘴脸。峨嵋派所遭受的威逼压迫,有很多名门大派未必不知道,但他们不但什么都没有做,在江湖舆论上也没有一点声援和主持公道的打算,甚至有许多人都有落井下石的欲图。

    与这些伪君子为伍,还真不如就干脆当那朝廷的鹰犬做真小人来得痛快。

    当四月中旬,妙虚子抵达京城,与薛良同入“教武堂”后,朝廷对王戈整肃江湖有功的嘉奖圣旨也随之发下。这一年左右,锦衣卫和东厂这两大直接对皇帝负责的情报密探机构,都是相当活跃,只不过锦衣卫是在不断地对建文旧臣抄家审问,而东厂则都是在对付蒙元密探和江湖门派,相比起来,无疑后者在朝臣中的名声要好得多。

第443章 朱高煦的示好() 
第四百四十三章朱高煦的示好

    当皇帝对王戈的嘉奖诏书发下来的时候,王戈已经不在青州,而是抵达了北平。

    朱棣有迁都北平的打算,这是在靖难刚刚结束,朱棣刚刚登基的时候,他就已经从道衍那里得到暗示了。甚至可以说,他是整个大明最早知道这事的人,比朱棣自己都要更早知道——毕竟在后世,永乐朝迁都北平,大明分南北两京的事,是已成的既定事实。

    其实北平作为帝都选择,早在太祖开国之时,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太祖就想要将帝都定于北方,考虑过北平、开封和凤阳。但当时天下初定,北方受战乱影响较重,都比较破败,无法承担一国之都的重任,所以最后还是定在了金陵。

    这次王戈受命前往北平,就是要协助从去年就已经抵达北平秘密筹备迁都事项的朱高煦,整肃北平的各种地下势力,包括可能的来自蒙元鞑靼的渗透。

    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